《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让学生意识到用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对事物做出解释,同时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本课学情分析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现在早已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我校地处城市,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他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多种途径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地球大小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也是我们在这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有关地球概况的相关资料,我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并设计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模拟实验,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第一部分: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同学们,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吗?出示图片,一种是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学生纷纷表示好奇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提问和观察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部分:做帆船进出港的模拟实验1、当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据此,人们猜测地球可能是球形的。2、用地球仪代替地球,小纸船代替帆船做帆船进出港的模拟实验。1、让两名学生上讲台和教师一起做帆船进出港的模拟实验,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参加实践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2、同学们看到实验结果,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只有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时才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让学生亲自参与“帆船进港”实验,以学生自己的视角观察、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第三部分: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使学生认识到要在科学探究中取得成就,不仅要善于思考,还必须具有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介绍航海家麦哲伦的事迹: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学生们听到航海家麦哲伦的事迹既好奇又钦佩,这是因为: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第四部分:认识地球的大小1、介绍人类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2、介绍地球的赤道周长、半径和地球表面积等相关数据。3、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看一看中国在地球仪上有多大。1、学生对我们人类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非常自豪。2、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如此之大感到很惊讶。1、初步掌握有关地球大小的相关数据。2、了解人类在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