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表面教案2苏教版课程标准: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3.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教学目的:●能够做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 ●能够依据模型画轮廓图; ●能够明确地图的含义。教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多样的地形; ●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 ●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 ●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不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层次2: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层次3: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并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依据模型画轮廓图;层次2:能够依据模型画轮廓图;层次3;能够依据模型画轮廓图并明确地图的含义。教学材料:托盘、沙、泥土、小树枝、石块、苔藓、小亭子、小桥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说说你知道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3.那么地球上又有哪些地形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4指导制作地表模型。谈话:大家想不想把看到的地形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即把他们做出来呢?出示事先做好的一个模型,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完成。分组讨论设计图。领取材料,开始制作。地球表面有大气、水、岩石,还有生活在地球表面上的人类以及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探索和调查做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回顾和解释1.演示如何用玻璃将地形的轮廓画下来。2.分组完成。3.发放方格纸,引导和玻璃上的方格进行对比。4.讨论如何把玻璃板上的地形轮廓画到方格纸上。5.分组活动。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教案鄂教版 教学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对地表变化的现象分析,认识地球地表运动变化的事实。并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事实依据。 3、引领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对地球地表变化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假设的科学素养。 4、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准备 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地图轮廓的纸片;收集有关地表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归纳小结。 师:在前几次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表运动所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你能列举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与地表的运动有关吗? 学生列举现象:地震、火山喷发、高山盆地的出现等。 师:这些现象都是地表运动引起的。那么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信息呢?请大家阅读54页的一段材料。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这些地方以前是什么样的地貌? (2)这些地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你认为我们的地表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阅读并讨论,针对第三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二、通过资料的提供,说明科学家是怎样通过地表变化的一些现象,分析得出“大陆漂移假说”的。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有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他们的不同的观点,并且阐述了自己精彩的理由。其实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象大家刚才一样,通过认真地思考,收集证据后,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请大家阅读55页的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 (1)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是什么? (2)你刚才的观点和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认识到科学家提出假说的思维过程。 三、提出课外研究任务。 师: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我们了解了的科学家们是通过怎样的研究提出了这些有趣而大胆的想法。其实,地表运动带给我们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外收集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资料。同时大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相关的内容开展研究,还可以互相交流你的发现。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