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3、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4、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教具准备:1.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课件:(1)月球视频录像资料(2)阿波罗登月实况图片(3)登月之旅视频。3.模拟环形山实验活动记录表。4.沙子、盘子、石子、手电筒。5.收集: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关人类对月球认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再过十天是咱们中国的什么节日呢?(中秋节)在中秋节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月)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小视频,请看大屏幕。(播放“月球月色录像资料)2、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月亮、月球)3、你去过月球吗?想去吗?4、好!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月球旅游。板书:登月之旅5、讲述:每当夕阳西下,皎洁的月亮升上天空,月亮就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不像现代人业余生活这样丰富多彩,每当夜幕降临,美丽的月亮自然而然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创造出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板书:神话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二、模拟实验、研讨探究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月球逐渐有了新的认识,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板书:伽利略讲述:1609年,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他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都布满了圆形的坑——叫做环形山,他还发现了高地和“月海”。30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间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2、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环形山,你认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3、老师也为大家设计了一个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方案,供大家参考。播放课件:(幻灯片)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方案(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大约3厘米的细沙,然后用短尺将细沙抹平。(2)、从同一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3)、再从不同高度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下发记录单,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下去巡视,做有必要的点拨与指导)4、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陨石和火星撞击)5、下面请同学们用手电筒直射和斜射沙盘上的石子坑,观察石子坑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6、在这个实验中,手电筒代表着什么?石子坑呢?7、结合这个实验,你认为我们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效果最好?三、巩固拓展、延伸交流1、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那么人类对月球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讲述:
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实施了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三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以每小时40000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三天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兰德林离开指挥舱,驾驶登月舱成功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激动的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问:你是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说的这句话的?播放课件(幻灯片):月球概况(1)、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2)、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3)、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3、我们即将前往月球旅行,想一想,去月球旅行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4、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的神舟5号飞船首次载人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飞船搭载2名宇航员再次成功发射;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飞船搭载了3名宇航员再次发射成功,并有翟志刚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实现绕月飞行。2010年、2013年我国顺利发射了“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我国的航天工程将继续前进,请大家做好一切准备,为科技进步贡献出力量!
从中国古代人想象月球的神话到伽利略站在地球上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再到“阿波罗号”飞船登上月球,人类在科技进步的阶梯上步步前进,下一个阶梯上会是谁呢?希望有你们的出现!板书设计:登月之旅?科技进步的阶梯阿波罗号伽利略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