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时,你用面粉作丸,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这么美丽的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因此只能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从而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具体情节你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回家查一查。这些神话故事都反映出古人对月球美好的向往。(二)初识月球,了解环形山。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约500年前人们发明了望远镜。科学家们利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就显得比较清晰了。这是意大利著名的伽利略和他制作的望远镜。他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的人。现在大家看几幅月亮的近景。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幅月面图上,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环形山)2、对,环形山。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时,就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坑、高地和平原,伽利略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三)质疑探究,讨论实验。1、谈话:这些环形山有的直径有数百千米,有的深几百米。
那么,看完以后,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怎样撞击?陨石为什么会撞击月球?撞击的陨石哪去了?为什么这些环形山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等等)2、同学们探究的欲望真浓,这些问题,也是正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今天我就着重来研究“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其他的同学们以后再研究好不好?(板书:环形山的形成)师:那么,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有没有知道的?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学生发言:流星和陨石的撞击。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的课本。师:真是一位爱学习的好学生!大家同意吗?同意的举手。(板书:流星和陨石的撞击。)3、师:为什么环形山大小不一、深浅不一呢?(板书:环形山大小)生:有的陨石大撞击出的坑就大而且深,陨石小撞出的坑就小而师:也就是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大小有关,大家同意吗?大家再想一想,环形山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有关?生:陨石离月球的远近或者叫陨石的高度。师:具体是什么关系呢?生描述。(板书:陨石的大小、陨石下落的高度。)4、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得用实验来证明,模拟一下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情景。5、分析实验方案。(1)材料分析。(出示课件实验记录表)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实验呢?可以用什么来模拟陨石?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的表面的土壤,也就是月壤?你怎么会想到要用沙子的呢?(覆盖整个月球表面的月壤,由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玻璃、陨石碎片等组成的松散堆积物。)(2)具体过程分析。好,现在模拟的材料我们都有了,如果我们假设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该如何来做?生:将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在沙盘上形成的坑的情况。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一定要从同一高度丢下呢?怎么样才会使石子是在同一高度落下呢?生:双手平举、用直尺来固定高度、两个人举到同一高度师:小组内我们应该如何分工呢?小组长发言:一人用直尺控制高度,两人负责扔大小不同的石子,一人负责测量沙坑的直径和深度。一人负责记录数据,一人负责把沙小结:我们要验证环形山的大小是否与陨石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必须要注意让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出示注意事项)师:那如果我们的假设是环形山的大小是与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那这个实验又该怎么做呢?生:将大小相同的石子从不同的高度丢下,观察在沙盘中形成的坑的大小。
师(追问):石子为什么要大小相同?生:因为我们要判断是否与高度有关,石子的大小必须是相同的,否则就无法判断。师:这大小相同的石子我们应怎样来选择?如果用同一个石子,我们实验时要注意什么?(1、取石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把形成的沙坑破坏了。2、要把前一次实验的沙面铺平以后在进行第二次试验。)(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从不同高度丢下相同大小的石子。)师:同学们考虑得真细致,在实验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丢石子时力度要均匀;重复做时,要把沙盘重新抹平;最后形成的沙坑要放在那儿,不要抹掉;实验时要认真观察,记录沙坑的大小用宽度和深度,要用同一人测量数据,不能更换)(三)模拟实验,交流发现。1、同学们需要的材料已经准备了吗?请大家根据各组的假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3、交流:哪一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利用视频展台上前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还有哪一组也想到前面来汇报?。(请2-3组进行汇报,及时进行表扬评价。)(五)日照实验,了解观察时间。过渡:同学们刚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沙盘中形成的这些沙坑,怎样才会看得更加清晰呢?生:通过手电筒照射。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电筒的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照一照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看看怎样的照射角度看到的沙坑最明显,记录员要及时将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交流实验现象生:我们发现手电筒直射时沙坑和它周围的沙子都很亮,坑看上去不太明显,而斜射时,沙坑就会形成影子,明暗非常明显,沙坑也就看得很清楚。师: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见到的明亮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到我们地球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觉得什么时候观察月球的环形山效果最好?(我们要选择好时机,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农历初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分界限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观察效果好)(六)飞天登月,再识月球。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古时候起,人们就一直渴望着了解月球,更多地认识月球,甚至幻想着能飞上月球。人类的登月梦想实现了吗?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来一次登月之旅吧!(板书课题:登月之旅)(课件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3、亲历了月球之旅,相信大家对月球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人们登上月球后还有哪些发现?请看课本P44(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今天我们是随着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上了月球,我们有没有希望搭乘中国自己的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呢?2、(有!)看来我们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充满了信心呀。虽然美国早在1969年就实现了载人登月,但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神州五号飞船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绕地球飞行。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载多人绕地球飞行。近几年我国还进行了嫦娥探月工程。(看课件,课件播放“嫦娥一号升空视频)2007年10月14日,〈〈嫦娥一号〉〉卫星担负着四大任务,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月亮飞去。〈〈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了,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将要登上月球,也标志我国在航天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让我们重温一下那紧张,激动人心的一刻。播放《嫦娥三号》登月实况。3、今天,我们的“嫦娥探月工程仅仅是我国探索月球的起点,到我们能真正登上月球,甚至建立月球基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为了早日实现登月的梦想,我们必须努力学习。4、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假如二十年后,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可以乘自己的飞船进行月球旅行了,在出发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讨论交流。(你的准备非常充分,相信你的月球之旅一定会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