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word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word教案

ID:1090014

大小: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课题:登月之旅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内容编排,遵循了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逐步在学生面前展现月球的特点和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本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介绍人类对月球的逐步认识过程;(2)解释环形山的形成;(3)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了解月球概况;(4)假想去月球旅行,激发学生的探月兴趣。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主要历程。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行动支撑。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月球基本情况。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探索月球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为达到上述目标,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师生讨论法;2.教师实验、讲解法; 3.学生信息交流法教学思路:本教案预设主要基于学生实际,充分发挥网络特别是百度搜索的功能,开展教学活动,主要环节是: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主要历史历程——认识月球的基本概况——实验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回顾人类登月的辉煌历史——想象“我的月球车”,并从中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登月的巨大推到作用,激发学生对探索月球的热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月球的图片。2.谈话:神秘而美丽的月球激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人们总想着亲自到月球上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次人类的——登月之旅。(板书课题)二.了解月球1.(1)谈话:面对月球,我们的祖先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吗?你能大抵说说故事内容吗?(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2)让学生简要讲述,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嫦娥奔月图片。板书:神话故事。 (3)谈话: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拨开月球的神秘的面纱,直到十七世纪初,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次观察到了月球,他看到了什么呢?出示课件:伽利略及他的望远镜板书:望远镜观察2.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1)课件出示:环形山、月陆和月海图片(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月球上较大的环形山有3万多个,这些环形山大多用古代和近代的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月海其实是月球的一些较低盆地,月海一般都被月球内部喷发出来的大量熔岩所填充。3.环形山的形成(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吗?说说你们的看法!你们知道科学家们的看法是怎样的吗?(2)师:怎样才能知道科学家们的看法呢?启发学生借助网络。对,可以借助“百度搜索”视频:【百度搜索】环形山的形成视频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19&rsp=1&word=%BB%B7%D0%CE%C9%BD%B5%C4%D0%CE%B3%C9&fbl=1024【播放视频】http://video.sina.com.cn/v/b/27783366-1677173210.html#17478585 (3)模拟环形山的形成教师模拟实验:①把面粉倒进培养皿,均匀地晃动,使面粉的表面尽量平坦。②从不同的高度将大小相同的石子丢入培养皿中。③用镊子小心地移走石子,观察面粉表面有何变化,并测量坑的深度。④再从相同高度把大小不同的石子落下,测量坑的深度。⑤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⑥用手电筒照射砸出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什么时候看环形山效果最好。三.登月之旅1.谈话:从面对月球的无限遐想,到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实际观察,在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航天科技的发展为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奠定了成功的基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吧!2.(1)搜索、播放百度视频:【百度搜索】阿波罗登月视频http://video.baidu.com/v?word=%B0%A2%B2%A8%C2%DE11%BA%C5%B5%C7%D4%C2&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oq=%B0%A2%B2%A8%C2%DE&f=3&rsp=8【播放视频】:阿波罗11号登月震撼瞬间http://v.ku6.com/show/BVtqIMthL3VG0x1z.html (2)介绍阿姆斯特朗。课件出示:阿姆斯特朗的照片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他的一句话至今还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3.介绍中国的登月计划(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目前只有美国成功登陆月球,而登上月球也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千年梦想,你们知道我国的登月之旅的相关信息吗?(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成就。(主要围绕神舟飞船、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介绍)(3)百度搜索视频:“嫦娥二号”奔月【播放视频】“嫦娥二号”奔月http://video.baidu.com/t?di=103300472_103300473&pos=1&word=%E6%CF%B6%F0%B6%FE%BA%C5(4)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发现同学们对祖国的登月计划比较关注,相信通过我国科学家的努力,我们的航天员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能登上月球,我也衷心希望我们学生中将来也能出现航天员。四.总结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2.【百度搜索】:月球车http://video.baidu.com/v?word=%D4%C2%C7%F2%B3%B5&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播放视频】美国实验新的月球车。http://v.ku6.com/show/O5h2Rfp0yOzPbFR1.html让学生发挥想象,课后合作设计出自己的概念月球车。【教学反思】《登月之旅》现实之旅《登月之旅》课堂的下课铃声已经响了,由于借助百度搜索出的相关视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很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课堂教学虽然已经结束,回顾整个备课、上课的过程,下面几点让我深思。如何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登月之旅》是六下第四单元“认识宇宙”的第一课,在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了《看月亮》,前者是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和探索过程,后者则是主要认识和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所以这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原来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本来的预设是主要让学生进行两个分组实验,一是模拟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二是探究环形山直径的大小和深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的出发点是:既然是上“一人一课”的科学课,主要是看学生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吧?因此,也就应布置学生准备实验需要的器材:细沙、大小相同的石子4~5个、大小不同的石子4~5个、塑料盘、小电筒。可是这样的话,那么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和探索过程,怎么落实呢?所以,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和探索的过程上面,而让学生在第二节课针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分组实验。这样,整个教学流程主要是导入新课——古代(神话故事)——近代(望远镜观察)——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关于月球的资料——教师演示:环形山的形成原因——现代(登月工程)——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工程、中国的嫦娥工程——延伸下节课的探究实验。如何实施正确、规范的演示实验在准备的过程中,头脑中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教师的演示实验怎样才能规范呢?首先从实验器材上把握。准备沙子时,发现沙子中的杂质比较多,而如果小石子等杂质比较多的话,小石头抛下时所砸的坑就不太明显,因此选用的沙子,尽量要细腻、均匀。后来想,小麦面不是很细腻吗?可以用它来代替细沙啊!于是既准备了细沙也准备了小麦面。小石头要选用鹅卵石,大小要有明显的区别,否则实验现象也不明显。自己在课前试做时还发现,虽然用小鹅卵石砸向沙盘可以看出环形山的形成原因,但由于砸的过程时间很短,稍瞬即逝,学生几乎看不到过程,而结果——环形山就出来了。看着旁边的小麦面,一个念头就产生了:先用小石头砸细沙,让学生看结果;再用小石头砸向小麦面,让学生看到“陨星”砸向月球表面时,撞击岩石后呈放射状的熔岩和尘埃的动态过程。实际教学中,这个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何收集资料和体现以学生为本? 这节课之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月球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课堂上,也发现学生确实收集了不少资料,可是,在让学生交流时,学生要么长篇累牍,要么不着边际,不知所云。交流时有些内容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重点。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者的问题,看来,资料是要收集的,但布置时,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也要围绕某些重点,如果让学生围绕不同的重点和内容分组进行收集,当然最好了。另外,这节课,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比起以往,也不够活跃,有几个平时特别爱表现的男生,也偃旗息鼓了。是不是因为有教师听课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是因为本节课以科学知识的掌握为主,教师是不是讲得多了?以致学生就只有听的份了?在以科学知识为主的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