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也直》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孔孟言行的学习,识记相关的名句,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学习他们立身处世的准则,提高自己内心修养的境界。2、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言诵读规律,积累通假字等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通过第一专题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孔子和孟子的言行和思想,懂得了要仁爱天下,要勤奋好学,要不取不义之财等。这些美好的品德擦亮了我们的眼睛,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孟的思想,接受贤人们高尚情操的陶冶。2、板书课题:人的起点——人之生也直二、初步感知1、识记:皋陶()攘()忿戾()直 知同智 党 乡同向2、初步感知: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为人正直,服从“礼”的规定,就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三、朗读、质疑、讨论1、学生自渎,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1)罔:不正直的人。(2)错:同“措”,安放、安置。(3)乡:同“向”,刚才。(4)党:上古居民以五百家为一党,又称乡党,引申为乡里的意思。(5)直躬:坦率正直。(6)攘:窃、偷。(7)证:告发,检举。(8)隐:掩藏。(9)或是之亡:或许连这也没有了,亡,同“无”。
(10)肆:肆意,不拘小节。(11)矜:操守矜持的人。(12)廉:行为方正峭厉。(13)忿戾:易怒好争。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1)孔子认为,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2)孔子认为,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就能使邪者归正。(3)孔子认为,一切都要服从“礼”的规定,“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具有了“直”的品德。(4)孔子认为,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5)孔子认为,需要用道德的力量加以惩治人们的毛病。4、讨论:(1)《论语.为政》中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请阐述“举枉错诸直”的重要意义。讨论,明确:把正直的君子放在邪恶的小人上面,小人就会离去,没有作恶的舞台和机会,甚至会受到感化,从而改邪归正;把君子放置于小人之上,深得民心,得到民众的衷心拥护,社会才能长治久安。(2)孔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孔子温文尔雅,为什么对乡愿这类人充满道德义愤?明确:孔子斥骂老好人、伪君子是损害道德的贼子,是因为这些人貌似忠诚、廉洁,赢得众人的喜欢,其实本质上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是一群没有是非原则的人。巩固案一、默写名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2、子路曰:“,敝之而无憾。”3、不义而富且贵,。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5、君子喻于义,。
6、,来者犹可追。二、解释下面两组划横线的词。(1)樊迟未达(明白)达则兼济天下(得志)不修文学,而性明达(豁达)(2)举皋陶(推举)举国无双(全)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