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二语文选修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去、贼、恶、焉)和有关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3.深刻理解孟子的“性善论”,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4.孟子运用比喻、对比说理的方法。【学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质疑思考,相互探讨【学习难点】1.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2.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案』1.读准字音:孺()子怵惕()()羞恶()之心强()恕而行不如荑稗()()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⑴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⑵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⑶若火之始然3.解释下列词语意思: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4.翻译句子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⑵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⑶五谷者,种之美者也。⑷反身而诚,乐莫大焉。5.关于性善论: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
善论”的桥梁。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请阅读文本思考何谓“四端说”(请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并解释)『课堂探究案』1.解释四端:2.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3尝试对仁义礼智四端展开举例说明:4、孟子认为:扩大充实“仁义礼智”四端、“熟之”于“仁”和不“自暴自弃”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孟子都进行了具体论证。那么,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的时候,主要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从孟子对这种方法的运用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课后训练案』
简要分析以下比喻的妙处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3.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主备人:刘密审定人:审核人:年级组长:使用日期:《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第二课时)『课前自主学习案』1.归纳整理文章不好理解的词句2.请根据内容把相应序号填在横线上。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的文化心理是谁塑造的?是什么时候塑造的?我认为应该追溯到春秋战国,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墨家关注社会,留下的社会理想,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道家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法家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这就是“_________”。A.公开、公平、公正B.平等、互利、博爱C.仁爱、正义、自强D.真实、自由、宽容『课堂探究案』1.解读自暴自弃:
指自己不愿意居仁心行正义,而且还出言诋毁礼仪的行为。稍加引申,就是自己不愿意学好人做好事且自卑自贱,自甘落后甚至自甘堕落。生活中怎样对待“自暴自弃”行为或人?1.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认为每一个人都要有这四种“心”,少了其中任何一种“心”都不能算做是严格意义上的人,其实这四种“心”也应该是对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的要求。针对2011年小悦悦被两车相继碾压,七分钟内十八位路人都视而不见,后终被拾荒者救助的事谈“仁义礼智”的现实意义。(整理写出五六百字的短文)
【拓展阅读】阅读《庄子》有选段写出人生心得: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①者承蜩②,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③株拘④;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注释】①痀偻:驼背。②蜩:蝉。③厥:竖。④株拘:树根盘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