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
加入VIP免费下载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

ID:1090485

大小:1.55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孟子 1、【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译文】孟子说:“每个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都有不忍、同情,怜悯、体恤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chù)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nà)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wù)其声而然也。【译文】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情。——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残害)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译文】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文本探究第一则(一)中心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二)四端说无……心_________非人也(反)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性善论)先王之政孺子入井例证喻证(正)(三)扩而充之苟能充之(正)苟不充之(反)仁义礼智——人皆有之,人固有之人本身具备不忍的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对此要扩大并充实它。 1.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不是。他们是统一的整体。第一则中有这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就是说人有仁义礼智,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思考回答: 【原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译文】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具备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应积极追求。 3、【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1)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2)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3)【注释】(1)几希:赵注云:“无几也。”(2)庶物:与庶民的涵义相近,指万物,庶在此是众的意思。(3)非行仁义:赵注云:“非强力行仁义也。”【译文】孟子说:“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很细小,普通人把它丢弃了,君予把它保留了。舜懂得万物的原理,明白做人的道理,依从仁义行事,不是去推行仁义。”【段意】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性,也就是仁义。这一点本是人人都具有的,但之所以人间会有圣贤、普通人、小人之分,就因为圣贤保有了人住,而其他人则或多或少丢弃了它。所谓“推行仁义”,是指带有功名心去行仁义,“非以仁义为美而后勉强行之,所谓安而行之也”(朱熹《集注》)。只有自觉地依从仁义行事,也就是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随心所欲而不违反它,才算是真正保有了仁义的本性。人与禽兽是不同的。以舜为例,说明仁义是根植于心的。人应从仁义出发,不违人伦。 4、【原文】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1)反身而诚,(2)乐莫大焉。强恕而行,(3)求仁莫近焉。”【注释】(1)万物皆备于我:赵注云:“谓人为成人以往,皆备知天下万物,常有所行矣。”朱熹《集注》云:“此言理之本然也,大则君臣父子、小则事物细微,无一不具于性分之内也。”(2)反身而诚:赵注云:“反自思其身所施行皆能实而无虚,则乐莫大焉。”朱熹《集注》云:“言反诸身而所备之理皆如好好色、恶恶臭之实然,则其行之不待勉强而无不利矣,其为乐孰大于是。”(3)强恕而行:赵注云:“当自强勉以忠忽之道。”朱熹《集注》云,“强,勉强也。恕,推己以及人也。”【译文】孟子说:“万物都为我所具备。通过自身实践而觉得它们的正确,快乐没有比这更大了。勉力地推己及人去做,求仁没有比这更近的了。”【段意】此章中的“万物皆备于我”,是流传很广的一句名言。孟子认为,世间万物的根本原理,其实都具备于人的本性之内,只须一一把它们发现、发挥出来就行。人世间的一切道理,我的本性都具备了。应努力实践推己及人的恕道,然后才能达到仁义之境。 5、【原文】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1)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注释】(1)荑(tí)稗:朱熹《集注》云:“草之似谷者,其实亦可食,然不能如五谷之美者。”【译文】孟子说:“五谷是作物中的佼佼者,如果不成熟还比不上稀米、稗草。仁,也在于使之成熟而已。”【段意】此章可与上一章联系起来看,仁本身还有成熟与否的问题,说仁不成熟还及不上稗草,正如朱熹所说:“为仁必贵乎熟,而不可徒恃其种之美,又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为他道之有成也。”(《集注》)以“五谷”的成熟作比,形象地阐明具备了“仁”,要发扬光大。 6、【原文】孟子日:“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1)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2)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3)舍正路而不由,(4)哀哉!”【注释】(1)暴:朱熹《集注》云:“犹害也。”(2)非:朱熹《集注》云:“犹毁也。”(3)旷:此作动词用,意为空出。(4)由:遵循,行走。【译文】孟子说:“自暴的人不能和他有所言谈,自弃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为。言谈诋毁礼义叫做自暴,自身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弃。仁是人们安适的住宅,义是人们正当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不去居住,丢开正当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段意】孟子认为,仁、义都为人性天生所具有,不按照这些准则行事就是自暴自弃。朱熹《集注》说:“此圣贤之深戒,学者所当猛省也。”自暴自弃者,不以“仁”为居所,不以“义”为道路是可悲的。具备仁义之心的人应加强修养。 四端说恻:伤之切也隐:痛之深也羞: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辞:解使去己也让:推以与人也是:知其善而以为是也非:知其恶而以为非也仁怜恤、同情羞耻、憎恶义推让、谦让礼指明辨是非礼——朱熹《孟子集注》 2.结合选文,思考回答:孟子认为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需要做到哪些方面呢?①要“扩而充之”。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上不断扩大充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第一则)②要“求之”。讲究仁义礼智,追求美好人性,就可以成为宽大为怀的仁者、遵礼作乐的长者,明辨是非的智者!(第二则)③要“存之”。“四端”人皆有之,只要用心追求,并加以保持就能成为君子。(第三则)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反躬自问,诚实无欺,宽容大度,推己及人。(第四则)⑤要“熟之”。仁的价值就在于使它成熟。(第五则)⑥要不“自暴自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怎能舍弃?(第六则) 思考回答:孟子谈论“人之四端”的目的是什么?一方面是给人们自我完善提供方向,引导人们挖掘潜能;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谈“人性本善”“人有四端”来推行自己的仁政学说。依据:“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 小结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心”是人与“非人”的分水岭。众生平等,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一条是向上成为圣贤的路,一条是向下沦为普通人、小人甚至是衣冠禽兽的路。这两条路在起点处交汇,就看你选择哪一条路并且努力走下去了。孟子认为人人都可成为尧舜,关键是要有“不忍人之心”,要有仁义礼智。孟子的观点无疑为人的人生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思考一: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 思考二: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 一、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二、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 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时主要用的是“喻证法”。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 总结教学:本文所选的是孟子有关“修身”方面问题的重要论说,主要阐发的是“仁义礼智”的“四端之说”,它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认真地学习体会,并要积极地继存和发扬。与此同时,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孟子经常采用的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更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蒙牛伊利对攻揭底:新仇旧恨十年宿怨未停息10月19日晚间,互联网上突然盛传有关“圣元奶粉事件背后有黑手”的帖子,声称包括“圣元奶粉致早熟”事件、伊利“QQ星”及多家婴幼儿鱼油含EPA会导致性早熟等事件都是其竞争对手蒙牛公司精心策划,多名涉案人员已经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按照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的说法:网上有关伊利“QQ星儿童奶”遭遇恶意攻击一事,经公安机关侦查,系一起有预谋的商业诽谤案。目前,案件基本告破,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警方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发现,这起看似商战的事件,确系“一网络公关公司受人雇佣,有组织、有预谋、有目的、有计划,以牟利为目的实施的”损害企业商业信誉案。 10月20日晚,新华网记者电话采访蒙牛副总裁胡苏东时,胡苏东说,安勇是蒙牛公司一名项目经理,他制造这一事件是其个人所为。蒙牛支持配合警方依法查处。蒙牛称“屡遭诽谤”蒙牛一位高管强调,该公司就是此类事件的受害者,包括此前的“未晚事件”和“假投毒真诽谤”事件。“未晚事件”的公关公司未晚品牌(国际)传播机构2003年恶意制造的打压蒙牛“航空奶”事件。在本报收到的这份未晚事件材料中,详尽地披露了整个公关方案的过程,据说“从未公开过”。“假投毒真诽谤”具体是指2007年11月27日到11月29日,洛阳、杭州及石家庄市工商局以及郑州某超市先后收到匿名信,称在蒙牛牛奶中投放了剧毒。为此,各地工商局纷纷要求蒙牛产品下架、停止销售。“而事实上,在调查过程中并未发现任何被投毒产品。”蒙牛称,根据专案组掌握的线索,“投毒之说”基本可以确定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诽谤行为。 最动听的读书声 “表哥”杨达才在车祸现场最丑陋的微笑 最美的泪光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播报汶川地震新闻时数度哽咽 大家看看西郭子侨,这人的品行如何?一天晚上,西郭子侨、公孙诡随、涉虚等三人夜晚翻墙,西郭子侨首先翻墙却掉进粪坑里,浑身粪便的子侨并没有声张,而是招呼公孙诡随快点过来。公孙诡随毫无防范当然也掉进了粪坑。公孙诡随刚要喊叫,西郭子侨赶快捂住他的嘴,说:“不要喊。”一会儿,涉虚翻墙,也掉进了粪坑。涉虚质问公孙诡随,西郭子侨很得意:我不让他说的! 为什么一个盲人能够逃生?在“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世贸中心大楼里的人们尽管在慌张逃命,却仍然保持着谦让的风度,谦让使场面变得有秩序,这为他们的撤离赢得了时间。最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位盲人,牵着一只导盲犬,居然在人们的谦让和关照下一路畅通,顺利逃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