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

ID:1090608

大小:3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整理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2、诵读本专题,增加文化积淀3、理解孔孟关于道德修养的过程与方法,培养浩然之气教学重难点:1、思考孟子与告子观点的区别2、孔子在生活中怎样贯穿中庸之道教学过程:【原文】7·10子于是(在这天)日哭,则不歌。【译文】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原文】子钓而(却)不纲(纲:大绳。这里作动词用。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叫纲),弋(弋:音yì,用带绳子的箭来射鸟)不射宿。【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评析】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别。孔子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原文】子与人歌而(如果)善(好),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评析】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原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起身);过之,必趋(快步走)。【译文】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评析】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原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表并列)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气味)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同“饩”,音xì,即粮食)。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译文】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原文】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老人)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顺接连词)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译文】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评析】孔子时时处处以正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尽量符合礼的规定。他认为,“礼” 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一投足、一举手都必须依照礼的原则。这一方面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反映,一方面也是他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仁德时所身体力行的。【原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评析】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哪里)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善于,擅长//吉祥,美好//善良,与“恶”相对//友好,亲善,与……交好//应答,表同意//通“缮”,揩拭)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极)大至刚,以直(正义)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病,疲倦,劳累)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那一种气,是由正义的长期积累所产生的,而不是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 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于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活。”思考探究: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用此寓言故事作比:认为培养浩然之气没用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