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一课《诲人不倦》word随堂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一课《诲人不倦》word随堂练习

ID:1090711

大小:9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知:通“智”B.有教无类类:种类,类别C.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D.述而不作,言而好古作:创作,创造解析 C项厌:厌烦。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子亦有异闻乎    异闻:特别的听闻B.文学:子游,子夏文学:喜欢文学C.予欲无言无言:不再有所言说D.由也兼人兼人:敢作敢为,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解析 B项文学:文献。这里作动词用,可译为“熟悉文化典籍”。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B )A.     B.C.D.解析 A项之,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子贡/兼词,之乎;B项疑问代词,什么;C项用在主谓之间,助词/他,代词;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4.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D )A.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B.告诸往而知来者C.由也兼人,故退之D.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解析 A项“远”,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往”“来”,动词用作名词;C项“退”,使动用法。5.名句填空。(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2·1·c·n·j·y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2-1-c-n-j-y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鲤趋而过庭        趋:小步快走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远:离开,不偏爱C.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盼:张望D.赤也惑,敢问惑:感到困惑解析 C项盼:黑白分明。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B.C.D.解析 D项无以:没有用来……的。A项而:连词,表修饰,不译/ 连词,表递进,并且。B项其:副词,表揣测,大概/副词,表希望,一定。C项之:代词,它/助词,音节衬字,没有实在意义。【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陈亢通过和伯鱼谈话,不仅了解了《诗》、礼的作用,而且还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因此内心充满了喜悦。【B.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孔子把这一道理告诉子夏后,他立即有所领悟,受到了孔子的称赞C.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D.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孔子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解析 “孔子把这一道理告诉子夏”错。根据原文可知,孔子并没有直接把这一道理告诉子夏,只是讲了“绘事后素”,结果子夏自己领悟到了这一道理。m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译文:但还比不上贫穷却很快乐,富有却谦逊好礼。(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冉求做事畏缩,所以要促一促他;仲由勇气过人,所以要压一压他。(二)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①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3)2②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③或曰:“雍也仁而不佞(有口才)。”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5.5)10.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你认为主要得益于孔子怎样的教学方法?答案 因材施教。11.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是什么?答案 孔子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可以了,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俐齿。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巧言令色,争强好胜,妨碍仁德修养。www-2-1-cnjy-com参考译文③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 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孔子的教育观“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一贯主张,孔子的最大理想也是从政。他多次感叹说,如为国家所用,三个月可使国家改变面貌,三年可以卓见成效,达到他所向往的周王文武时代的天下为公,近者悦之、远者怀之、四方百姓向往归顺的理想境界。“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句话是说,一个善于唱歌的人,往往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起来;同样,一个善于教育的人,往往能使学生接受他的理想和抱负,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于是,困厄的孔子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寄托在了教育上,希望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孔子的教育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一、有教无类。孔子大胆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首创私人办学之风,不论贵贱、贫富、智愚、长幼,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悉数给予教育。有人讥讽孔子招生“何其杂也”,说孔子收徒不定条件,来者不拒,随便什么人都照收不误。孔子的学生子贡听到这种议论后,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正是老师有教无类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是老师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水平高的表现。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良医之门多病人,良匠之家多曲木”。孔子就像位能治百病的良医,所以有各种疑难杂症、旁人难以医治的病人都慕名上门求医;孔子又像一位高明的木匠,能把各种弯曲的树木加工成艺术品。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孔子的学生中,从贵贱而言,地位显赫的有贵族孟懿子、南宫适,地位低下的有公冶长等。公冶长曾被判过刑,坐过牢,但孔子提倡“过往不咎”,不但不嫌弃,收作学生,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其他还有“卞之野人”子路、贱人之子仲弓等。从贫富上来看,富有的如子贡,“家富千金,结连驷马”;也有住在穷人巷里,“一箪食、一瓢饮”,别人看了都难以忍受的,而他自己却乐在其中的颜渊;还有穷困到“三日不生火,十年不置衣” 的曾参。从智愚的角度而言,有问一知十的颜回、举一反三的子贡,也有愚笨的高柴、反应迟钝的曾参、固执己见的子张和做事鲁莽的子路。从地域来看,孔门弟子来自鲁、卫、宋、楚各国,可谓分布广泛。从年龄上看,秦商仅少孔子4岁,而公孙龙却少孔子53岁。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父子同为孔门弟子的,如颜繇与颜渊父子、曾晳与曾参父子。兄弟同时受业的则有孟懿子和南宫适等人。二、因材施教。孔子的学生如此众多,而且每个人的资质、秉性各异,怎么把这些人教育成才呢?孔子的办法是分门设科,因材施教。宋代的著名教育家朱熹曾经归纳过孔子的教学方法,“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认为这是孔子取得教育成功的根本所在。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是识才,真正地了解学生。孔子了解学生的办法和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谈话法和观察法。比如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一起,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学生发言时,孔子认真地听着,不轻易打断,也不立即加以详论或下结论,从谈论中了解学生的志向和抱负。孔子观察学生也有自己的一套“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他认为看一个人平时的所作所为,观察他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法,再考察他的志向、抱负,这样就可以把人看得清清楚楚了。其次是育才,在了解材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诲。以言语见长的子贡,难免有言过其行、夸夸其谈的毛病,所以,孔子就要他先做后讲。子路和冉有,一刚一柔,性格完全相反,他们俩问同一个问题,孔子则有完全相反的回答。对冉有,孔子要求他遇事要果断,听到了就去做,不要畏缩。对子路,孔子要求他要三思而行,不可鲁莽。三、教学相长。讲到古代的师生关系,人们总会提到师道尊严。认为师生之间壁垒森严,老师十分威严,动不动就斥责或施之以棍棒,甚至有人还把孔子作为提倡师道尊严的第一人。事实是,孔子对学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也很民主,常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一部《论语》记载了大量孔子师徒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教学相长的故事。有一次,子贡引用《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句,来说明做事应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孔子听了高兴地说,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你现在能有所发挥,能从一件事推及到另一件事了。孔子晚期的学生子夏是孔门四科教学中的文学人才,有一次,子夏引用《诗经》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来请教孔子。孔子说,有酒窝的脸,笑起来才美丽;有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才能顾盼生情;美丽的花卉是画在洁白的底子上的。子夏由此引申到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地说:“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我可以和你进一步讨论《诗经》了。”有一次,孔子到子游做县长的武城,听到了弹瑟唱歌的声音,就笑着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治理这种小地方,用不着教育。子游听后就反驳说,“从前我听老师讲过,做官的学习了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容易治理,教育总是有用的吧”。孔子听了这番话后很高兴,连忙对跟随的学生说,“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那句话不过是同他开个玩笑而已”。孔子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对提不出不同观点的学生,反而有些不满。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对颜回不肯提意见有过严厉的批评,说颜回唯唯诺诺像个笨蛋m四、全面教育。孔子认为,一个统治者首先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君子,君子应做到智者不惑、仁者不惧、勇者不忧,并且要多才多艺。而且,孔子还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要从教人做人开始。第一,孔子要求学生要有崇高的志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人有了志向,就有了努力的目标。第二,要克己,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随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三,力行。孔子认为“力行近乎知”,一个人做事要表里一致,言行一致。一个君子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取信于人,才能树立威望。第四,要学会内省。内省是孔子非常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他的学生曾参提出每日要“三省吾身”,反思自己为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信用,老师教的内容有没有认真复习。第五,孔子还强调学生要知错就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知错就改。子路是孔子学生中做事最为鲁莽的一个,但他也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做到闻过则喜,过则改之,孔子最赞赏的就是他这一点。五、一视同仁。在孔子眼里,所有的学生都是他的弟子,他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没有亲疏厚薄之分。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老师有没有专门讲给他听的知识。孔鲤说没有,只是两次父亲问他有没有学《诗》、学礼,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要他去学好《诗》、学好礼。陈亢听了后非常高兴地说,“我今天闻一知三,收获很大,并且从这件事上知道老师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子贡是孔子学生中最富有的,孔子并不因为他富有而特别优待他,还时常批评他夸夸其谈的毛病。闵子骞是孔子学生中又迟钝、又贫困的学生,在家中常受到后母的虐待,孔子不但没有看不起他,反而给他特别的关心,经常鼓励他,并把他作为了孝的代表。总之,孔子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就其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创立儒家学派,形成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学思想,提出言行一致、改过迁善、温良恭俭的道德原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整理编写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古代文化典籍,以及培养了大批人才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和贡献而言,“万世师表”的称谓是当之无愧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