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下《各种各样的能量》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2、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3、能够设计方案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4、懂得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实验等具体操作活动中积累对能量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感性认识。2、初步学习在自然界各种不同现象之间寻找可能的内在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学难点理解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教学准备一、教师方面1、电动玩具车1辆,弹力玩具车1辆,斜面1块。2、磁铁1对,指南针一个;声音灭火装置;蜡烛1支,小纸蛇1个。3、制作《各种各样的能量》演示文稿1篇。二、学生方面1、气球1只。2、火箭制作材料。(有能力的同学,课前按照实验小提示做好小火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辆小车,放在讲台上。2、谈话:同学们,老师放在讲台上的这辆小车,现在处于静止状态。假如你能找到足够的材料,要使它运动起来,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用手推、在小车上安装电池和小马达、用风吹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物体运动与否跟物体内、外部相互作用有关系,而这些作用力的来源及其形式又是具有多样性的】
3、指出:如果要让小车从静止状态变成运动状态,就必须给它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也叫做能量。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量能够使“工作”或运动。板书:各种各样的能量(以下环节的设计意图: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学习各种各样的能量时,主要采取学生分组探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既熟悉又感兴趣的能量进行活动,教师做好引导和补充。)二、认识电能1、演示实验闭合电动玩具小车上的电路,使小车运动。【设计意图:使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玩具进行演示实验,既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2、提问:这辆小车是靠什么运动的?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3、指出:电池里的电具有使小马达带动小车运动的本领,我们也可以说电池里有“电能”。4、启发:除了电池里储存着电能,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提供电能?5、讨论:电能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作用?(即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电能?)多媒体投影出示电灯泡、电水壶、电冰箱、电视机、电动车等图片。
6、小结:电能是现代人生活和生产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能量。三、认识声能1、提问:声音也具有能量吗?2、指导学生独立实验: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气球吹足。然后对着气球大声喊叫,用手感觉气球是否运动。学生独立做声能实验。3、启发:声音具有的这种本领叫做什么能?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声能)4、讨论:声能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作用?(即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声能?)学生讨论。多媒体投影出示口哨、军号、锣鼓、话筒、小提琴等图片。【设计意图:上述几个学生实验均比较简易,目的都是让学生感知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在实验环节上要尽可能地简化】四、认识热能1、提问:热可不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请举例说明。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2、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将课前准备的小纸蛇的一端贴在自来水管或者铅笔上。点燃蜡烛放在小纸蛇的下方(保持距离,不要点燃小纸蛇)。观察即将发生的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3、提问:热是不是一种能量?叫什么能?学生讨论。(热能)4、讨论:热能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作用?(即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热能?)多媒体投影出示煤球炉、液化气灶、炼钢炉、温泉等图片。五、认识光能1、提问:光是不是一种能量?学生思考并回答。我们可不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光也是一种能量?指名口述实验设计(目的、器材、步骤)。【设计意图:如果阳光充足且时间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用放大镜对着阳光灼烧纸片】3、讨论:光能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作用?(即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光能?)学生讨论。多媒体投影出示阳光下的植物、灯光、激光、太阳能电池等图片。六、认识机械能1、演示实验打开弹力玩具车按钮,射出玩具车。【设计意图:弹力玩具车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玩具】2、提问:这是一种什么能?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有可能说是动能,也可能什么也说不出。3、演示实验:把一辆小车放在斜面上,松手后使其下滑。4、提问:这辆小车上没有安装电池和马达,为什么也能运动呢?它是靠什么运动的?提示:五年级时你们学过,斜面是一种什么工具?5、指出: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具有的这种能使物体运动的本领叫机械能。动能也是机械能的一种。6、指出:弹簧、橡皮筋的弹性也是机械能的一种形式。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需要机械能。【设计意图:由简单机械过渡到机械能,在思路上显得比较自然】多媒体出示滑梯、秋千、弓箭等图片。七、认识化学能1、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化学能吗?学生思考并回答。2、指出:由化学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叫做化学能。动物需要食物,汽车、摩托车需要汽油。食物消化、汽油燃烧,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其它能量。3、讨论:食物中的化学能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八、认识磁能
1、提问:磁也是一种能量吗?如何证明?2、教师演示实验,用磁铁吸引指南针3、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是什么能?(磁能)4、讨论:磁能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作用?(即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磁能?)多媒体出示:磁悬浮列车图片。九、总结、归纳能量概念1、提问:除了我们一块研究的这些能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能量?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教师可做适当的解释。2、谈话:我们今天在科学课上学习了什么?现在请同学们想想,什么叫能量?学生讨论。3、播放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能量。4、指出:太阳能、风能、水能、原子能等等,都属于能量的来源,简称能源。后面几节课我们将会继续探讨能源问题。十、课堂探究活动:探究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1、解释实验要求和活动目标;2、强调安全事项;(发射小火箭时不能对着人,要往上发射。)3、各组按要求活动;4、及时填写活动记录。
5、学生讨论总结。十一、教案板书设计: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下《各种各样的能量》说课稿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能量》这一课被编排在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第12册课本第4单元里,是单元的总起课,显得很有意义。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将停止。”教法和学法: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科学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多媒体出示课件)我主要采用“实验法”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实验操作,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抓重点,破难点,课堂教学中我着重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
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以讨论、观察、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学习。以此(出示教学目标;1、能够从生活工作中寻找各种各样的能量。2、能够区分各种各样的能量,了解它们的作用。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4、能够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5、意识到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课件出示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2、知道能量真实存在,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3、动手做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教学准备:为了更顺利的进行教学活动,课前我做了如下几项工作:1、 制作教学课件,视频录像。2、 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关系的材料,制作“弓箭”装置。电磁铁、电池、回形针、小电扇、小灯泡、羽毛等。3、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周围、生产生活中能使物体运动或“工作”的能量。下面,我着重说说本课时的教学预设:五、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提出问题。要使电磁铁、回形针、电池、小电扇、蜡烛、打火机、纸屑这些材料“工作”或运动起来,你们有哪些可行的办法?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开始操作。你们是怎样使这些材料“工作”或者运动起来的?揭示出“能量的概念”:这种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就叫做“能量”。(板书)(本环节改变了教材上以图片引入的做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创设了一种情景,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再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放风筝,热气球升空,足球场上人踢球,汽车行驶,龙卷风把小屋吹倒等。提问:它们靠什么“工作或运动”?了解学生的前认识,使学生再次建立能量的概念。
课件出示(文本):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强调能量是看不见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引导学生探究:现在,我们这个教室里有能量吗?它们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老师的扩音器,电脑,电灯等等,它们都在工作,都有能量在作用。学以致用,完善学生对能量的认识,化抽象为形象。从动手操作初步感受能量,到辨析生活中各种能量的存在,再到寻找身边的能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有了一定的次序性,学生对“能量”概念的理解和感受更加丰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二环节,动手做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实验用的材料是生活中常用的,如皮筋,卫生纸的卷芯等,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让学生自己制作的实验装置“弓箭”(出示弓箭),分组实验,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引导学生探究“箭”射出的距离远近与用力大小的关系。首先提出问题: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箭”射出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接着让学生大胆预测,设计实验,进行交流,以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量出三种情况下的“箭”射出的距离远近,即第一次拉伸2厘米,第二次拉伸3厘米,第三次拉伸4厘米,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小结:橡皮筋拉伸越长,箭射出的距离越远;橡皮筋拉伸越短,箭射出的距离越近。这一结果仅凭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完全熟知,但缺少定量分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教学目的不是偏重结果,而是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看问题,以科学的手段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小组测量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叶老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教师繁琐地讲解分析操作,占用了学生探究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失去了练兵的机会,事实上,科学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会产生无比激情和兴趣。因此当学生迫切想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讨论研究,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投入到量,写,思,议等科学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三环节,探究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哪些作用。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利用图片、录像等资料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逐渐引领他们寻找,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存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讨论:如果没有能量那会怎么样?生活中能量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有经历,所以学生们每个人都会动脑,动口。在扩展认识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感知。四、多彩活动,拓展延伸。在本课进入尾声时,我安排几个课外实践活动“找一找,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等自由选择的作业内容,让学生选择一种形式做一做,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体现了各学科的综合,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同时,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于是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推荐了两本关于的能量的课外读本(课件出示读物:),启发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并介绍相关网址,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教育资源。能量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利用空间,我们的课堂又应该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呢?构建主义的精髓,是以学生为中心,我想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全面的人文素养,今天的说课算是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2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