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志于道》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士志于道》同步练习

ID:1091359

大小:2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士志于道》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语言迟钝B.刚、毅、木、讷近仁木:愚笨C.行人子羽修饰之行人:古代外交官D.巧言令色,鲜矣仁鲜:少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世叔讨论之     B.知之为知之C.宋何罪之有D.东里子产润色之3.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取瑟而歌B.小不忍,则乱大谋C.因小失大D.勇者不必有仁4.下列句子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则小子何述焉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C.孔子辞以疾D.辞达而已矣★5.(对应本课“局部探究”题)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6.名句填空。(1)有德者必有言,__________________。(2)巧言乱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巧言令色,__________。(4)君子欲________而敏于行。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8题。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 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7.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孔子: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8.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9~10题。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9.以上选文是关于人际交往的,这样做同时也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原则?用四字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还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11.仿照下面的示例,仍以“生命”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生命像一粒种子,安于沉睡将成为空壳,勇于萌动才能长成大树;生命像一眼清泉、吝于喷涌将成为枯井,志在远方才能流成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下面的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的对话出现在近日某电视台播出的“你幸福吗”特别调查节目中。这名务工人员看似文不对题,却因令人遐想联翩的回答在网络上火速走红,被网友们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在随后几天的节目中,面对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类似的“神回复”竟然频出不断:“你幸福吗?”“你问我幸福吗?姐姐你可真逗。”“你幸福吗?有什么遗憾吗?”“现在还没有成功地收回钓鱼岛。”“你遇到过什么最坏的事?”“(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这些答非所问的搞怪回答让收看节目的观众忍俊不禁,更引发了网络上热议连连。针对上述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有评论指出,记者面对各异的受访对象,所用的语言应符合不同受众的习惯,提问的方式应有所区别,不宜千篇一律,问题的设置应细分而具体,不宜大而抽象。如果把“你幸福吗”这样的问题细化分解为贴近受访者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去问,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些尴尬场面。(1)请概括第一段话的文意,将第二段的空缺处补充完整。(不超过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就“你幸福吗”这一问题你会怎么提问?请从下面的受访者中任选其一,写出你的提问内容,要求语言得体,简洁明了,不超过60字。小学生 中年民工 农村老人受访者:________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你觉得现在幸福吗?参考答案:1、【解析】 木:质朴。【答案】 B 2、【解析】 C项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B、D三项均为代词。【答案】 C3、【解析】 A项,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B项,小:形容词用作名词。C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答案】 D4.【解析】 A项,宾语前置句;B项,被动句;C项,状语后置句。【答案】 D5、【解析】 A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从。B项,①代词,……的人;②助词,表判断。C项,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D项,①②均为连词,都表示修饰关系。【答案】 D6.【答案】 (1)有言者不必有德(2)小不忍 则乱大谋(3)鲜矣仁(4)讷于言7.【解析】 本题两段文字分别截取于《论语》和《韩非子》。“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品,主张以法治国。【答案】 (孔子:)为政以德 (韩非子:)依法治国8.【解析】 “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法家学说强调“法”(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须遵守的)、“术”(权术,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势”(权势,包括地位和权力,是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法家人物对这些各有侧重,商君任法,申子用术,慎到重势,而韩非子则结合了法、术、势,所以说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是最早提出君权至上以及“三纲”的法家代表人物。所以本题只要抓住了以上几点就不难回答了。【答案】 孔子认为“法政”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参考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不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于人们的自我完善,而是靠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人们靠自我完善,国内找不出十个;要是形成了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9.【答案】 中庸之道(或适度适中)10.【答案】 认同。因为孔子说作罢以免自取其辱,其前提是自己在尽忠告并劝过改善的道义职责后朋友仍然不听,这不能说是不负责任。交友之道,要尊重对方也是自主、平等的独立主体,要保持分寸,不能过度,不宜强加于人。这是交友的基本准则。(若谈不认同的,言之成理也可)【参考译文】有人问:“以恩德报答怨恨,怎样?”孔子说:“这样怎么报答恩德?应该以正直报答怨恨,以恩德报答恩德。”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要忠诚地劝告他,委婉恰当地开导他,他还不听从,那就停止算了,不要自取其辱。”11.【解析】 注意分析示例的内容,从修辞上讲,题目要求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句式上看,要把握喻体的特点以及与后文使用的词语的关系,比如示例中的“种子”与后文的“空壳”、“大树”有关系。【答案】 生命像一株寒梅,恋于温室将成为枯枝,傲迎风雪才能开出绚烂;生命像一块璞玉,安于自在将成为砾石,耐得磨砺才能琢成宝器。12.【解析】 解答第(1)问,要准确理解第一段话的意思,简单概括即可。解答第(2)问,提问的内容,要注意对受访者的称谓、自我介绍以及说明采访意图等。对小学生可就学习、玩乐、休息等方面提问,对中年民工可以就工作、收入、未来预期等方面提问,对农村老人可以就医保、赡养、娱乐、情感等方面提问等。【答案】 (1)“记者街头提问,频频遭遇尴尬”或“记者提问幸福,搞怪的回答频出”等[来(2)受访者:小学生记者:你好呀,小朋友。我们是电视台的记者,想问你几个问题,你的家庭作业多不多?有玩儿的时间吗?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呀?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