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一以贯之退休老师挑出《新闻联播》两处疑似病句《新闻联播》也会有病句?这在常人看来不太可能,不过“专业人士”就不一样了。马鞍山市当涂县退休语文老师夏传寿就在8月16日晚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中找到了两处“疑似”文字错误。随后,夏老师在自己的QQ空间发帖对发现《新闻联播》错别字的问题做了详尽阐述。夏老师告诉记者,他在当日新闻中发现了两处问题:第一,字幕中打出:“会议指出,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近两亿人,老年化发展迅速。”夏老师认为这是一个病句。第二,“公办养老机构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做过兼职律师的夏老师认为,这句话中的“抚养人”用词不当。请你运用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这两处错误并予以修改。【参考答案】(1)“达到近两亿人”是一个病句,“达到”和“近”自相矛盾,“达到”是已经够上,“近”是接近,到底是已经有两亿人,还是将近两亿人,从本文来看应该是不到两亿人,可改为“将近两亿人”。(2)“抚养”在法律上是专业名词,特指长辈将晚辈培养成人的行为,且只用于长辈对晚辈,所以老年人是不可能被“抚养”的,因为前文已经有了赡养(特指晚辈对长辈),所以“抚养”应该更正为特指夫妻、兄弟姐妹之间平辈照顾的“扶养”。
第1步一词多义——送你一双慧眼吾道一以贯之动词,贯穿给麻两车,以为钱贯名词,穿钱的绳索遂通五经,贯六艺动词,贯通(1)贯贯虱之心而悬不绝动词,射中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动词,服侍、侍奉其实官正职者,亦列名贯名词,籍贯万贯家私量词,古代的铜钱用绳穿一千个为一贯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名词,意义,意思指如削葱根名词,手指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名词,脚趾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动词,用手指,指点、示意(2)指旄麾南指,刘琮束手动词,指向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动词,指斥、指责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动词,竖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副词,一直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何莫由斯道也(名词作动词,行走).第3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判断句)译文: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2)何谓也(宾语前置)译文:说的是什么意思呢?(3)吾道一以贯之(状语后置)译文: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4)谁能出不由户(状语后置)译文:谁能够不从房门外出呢?
“一以贯之”孔子之道无人解傅佩荣孔子说,曾参啊,我的人生观是由一个中心思想贯穿起来的。曾参说,的确如此。孔子立刻离开教室。学生们就问曾参说,老师所说的是什么?曾参就回答了,说老师的人生观只是忠与恕罢了。孔子为什么反应那么激烈,立刻离开教室呢?他本来选择曾参来问他说,唉,曾参,我的人生观有一个中心思想,他本来希望曾参立刻就问老师说,何谓也,说老师我不懂请老师说明,结果没想到曾参居然说是的。孔子反应很激烈,立刻离开教室,连你都懂了,我还讲什么?孔子这么重视的一贯之道,为此还批评过子贡的,曾参居然把它说成忠与恕而已矣,好像就是说没什么了不起,你们不要紧张,只是忠跟恕而已。这是初中生说话的口吻,大概最多念高中吧。他就自己乱猜,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的道,绝对不是只讲忠恕,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这是人我之间。孔子的道,除了把思想贯穿起来有一个中心思想,还包括“知”跟“行”,我所知道跟我行动要一贯,还包括“生”跟“死”,我如何生如何死,这个一贯,还包括“天”跟“人”,天跟人也要一贯。所以,孔子的一贯是我们知道,一个字叫作“仁义”的“仁”,这才是标准答案。所以他才会说杀身成仁。所以,今天我们特别借这个机会,要说明曾参所说的忠恕,是曾参个人的体会,不等于孔子的思想。(选自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有删改)本板块着重阐述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就是一种尊敬别人,
平等、宽容的态度和品质。1.孔子在第20章与第22章都讲到“恕”,什么叫“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箴言有何意义?这两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殉道精神的人,必将体恤别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的利益或困难设想。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箴言应视为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已经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敬仰孔子学说,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奉为座右铭。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1791年的《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都郑重引述孔子这一箴言。它启示我们:凡事为他人想一下,留一步路给他人走,这样,大家才能共同发展。2.你对第21章是如何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21章有两种解释。教科书注释认为这是孔子的感叹。叹什么呢?叹世风不正。另一种解释说这是孔子认为日常言行之中到处是道,只不过我们终身行之却不觉得罢了。两种解释都能讲得通。依前解,孔子叹人不能克己,陷于无谓的纷争之中;依后解,孔子认为行道随时随地都可以,不必拣什么大事,不必把行道看得很神秘,这与今天“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提法有相似之处。3.第23章,与本板块第15章的说法非常相近,都说了哪些道理?你能联系身边实际具体谈谈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23章“言近而指远”、“守约而施博”、“修其身而天下平”等提法与本板块第15章的说法非常相近,都是说“道”存在于平凡的小事中,无处不在,有心人时时处处可以行道。行道不妨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做起。好高骛远、华而不实,反而不会取得什么效果。理想可以是高远的,而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很多繁杂琐碎的小事,这需要耐心和
恒心,需要耐得住寂寞。这一章结尾句很有意思,令我们想到很多生活中的事情。譬如有的人眼里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别人指出自己的短处时会暴跳如雷,好似猪八戒照镜子,看到镜子里形象很丑,是要连镜子都打碎的。再譬如在集体工作中,拈轻怕重,生怕自己多干一点事,缺少互助精神。这可以说是“忠恕”之道的反面。圣人教导我们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平等的态度,这种态度才会产生出美好的互助精神。阅读课文21,完成下面的问题。选出与例句中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隐者也A.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B.丘不与易也.C.何莫由斯道也.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解析]例句和D项均表判断语气。A项,表停顿,舒缓语气;B项,表肯定语气;C项,表反问语气。[答案]D
“也”的用法分类用法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表示判断语气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表示肯定语气吾上恐负朝廷,下恐负吾师也语气表示疑问语气吾王庶几无疾病欤,何以能鼓乐也助词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表示停表示感叹语气顿,以舒缓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0.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曾子说:“是。”孔子走出去以后,别的学生便问曾子道:“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曾子道:“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论语·里仁第四》21.孔子说:“谁能够不从房门外出呢?为什么没有人遵从大道而行呢?”——《论语·雍也第六》22.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道:“大概是‘恕’罢!自己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23.孟子说:“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所操持的简单,施恩却广博的,这是‘善道’。君子的言语,讲的都是常见的事情,可是‘道’就在其中;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然后去影响别人)从而使天下太平。有些人的毛病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却去别人的田里耕耘——要求别人很多很严格,要求自己却很少很轻松。”——《孟子·尽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