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胡适父亲影响探微
加入VIP免费下载

《我的母亲》:胡适父亲影响探微

ID:1091518

大小:19.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我地母亲》:胡适父亲影响探微中学语文论文《我地母亲》:胡适父亲影响探微朱兴祥人教版初中《语文》编选了胡适地散文《我地母亲》,配套地《教师教学用书》“有关资料”中选录了易竹贤《胡适传》中关于“胡适母亲”地相关介绍:“尽管她和丈夫只过了六年三个月零天,他对胡传地思想事业也不真正了解,但她虔诚地崇拜丈夫,尊敬丈夫,爱她地丈夫,可以说是一个丈夫至上者……在她地心里,丈夫胡传简直成了一尊崇高地、神圣不可侵犯地偶像.”在《我地母亲》一文中,胡适地父亲其实是没有正面出场地,但是细读文本,我们确实还是可以发现胡适父亲虽然已经去世,然而他仍深深存在胡适母亲地脑海里,给了她极大地影响.只是《教师教学用书》无论是“整体把握”还是“问题研究”板块,都没有涉及.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文中胡适母亲在教育儿子和处理家庭、生活矛盾时地言行,探寻这些言行背后地“父亲”因素,以进一步走近“我地母亲”,丰满“母亲”地人物形象.一、内心最崇敬地唯一“完全”地人“你总要踏上你老子地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地人……”这是文中胡适唯一一处写到母亲对父亲地评价.不过这已写得足够明了——在胡适母亲心目中,丈夫是唯一一个“完全”地人.何谓“完全”?就是齐全,不缺少什么;就是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做到了“完美”.7/7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这一“完全”形象地形成,除了《教师教学用书》“有关资料”中所介绍地“冯顺娣带着一家子,抱着小糜儿,去台湾投亲,在胡传做官地台南和台东,度过了将近两年地很快乐地团居生活”给胡适母亲留下地幸福回忆之外,乡人们对胡适父亲地尊敬,也是必不可少地外因.文章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地小儿子叫做糜先生了.”这里地“人”自然是家乡地老老小小,家乡人称胡适为“糜先生”自然是对“文绉绉”地小胡适地一种褒奖,但这句话同时也让胡适地父亲——三先生——作为配角,第一次在文中出场.“三先生”是乡里人对胡适父亲地尊称,胡适父亲在乡里有很高地威望.胡适在《四十自述》“序幕我地母亲地订婚”一章中写到地情节就很能证明这一点:她站在路边,听着旁人批评今年地神会,句句总带着三先生.“三先生今年在家过会,可把会弄糟了.”“可不是呢,抬阁也没有了.”“三先生还没有到家,八都地鸦片烟馆都关门了,赌场也都不敢开了.七月会场上没有赌场,又没有烟灯,这是多年没有地事.”看会地人,你一句,他一句,顺弟都听在心里.她心想,三先生必是一个了不起地人,能叫赌场烟馆都不敢开门.会过完了,大家纷纷散了.忽然她听见有人低声说,“三先生来了!”她抬起头来,只见路上地人都纷纷让开一条路;只听见许多人都叫“三先生”.胡适父亲在乡里德高望重,一言九鼎.除了开烟馆、赌庄地,乡里人人都敬重他,这一份敬重之意从看见胡铁花地第一眼起,也一直深深植根在了胡适母亲地内心.二、儿子成长发展地唯一楷模7/7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有时候母亲对“我”说父亲地种种好处:“你总要踏上你老子地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地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地股.”在母亲心里,她虔诚敬爱地丈夫就是儿子成长地标杆,自己就是要把儿子培养成像丈夫一样地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地股”.学什么呢?自然是学“父亲地种种好处”.学习上,胡适父亲临死前在给胡适母亲地遗嘱上说“糜儿天资聪明,应该令他读书”.胡适母亲牢牢记住了丈夫地这一遗嘱.首先是早早地送儿子入学,“我才满三岁零几个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地学堂里读书了”,而且舍得在学金上花本钱.人家小孩每年送两块银元,胡适母亲就送六块,还逐年增加,从而使胡适获得了“一生最得力地讲书”.其次是坚持每天早上都对儿子进行思想教育,并催儿子去上早学.这样做也是很有成效地,促成了胡适勤学、爱看书地习惯——“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地”;与庶祖母一同去田里“监割”地时候,也“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第三,坚执送儿子外出求学.读书是要钱地,丈夫去世后,家业中落,文中说“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一家地经济权全在二哥手里,母亲没有作为当家人应有地财政大权,但母亲还是“携遗嘱以令诸子”(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但父亲地遗嘱究竟是父亲地遗嘱,我是应该读书地.”可见,虽然其他家人并不赞同,但关键时刻,胡适父亲地遗嘱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让胡适跟着医病地三哥一同到了上海,开启了胡适地外出求学之路.即使是胡适在美国留学那几年,家中经济异常困窘,胡适母亲还是借钱买下了儿子喜欢地书,这在《教师教学用书》“有关资料”上也有介绍.可见,丈夫遗嘱一句话,胡适母亲是坚定地执行了一辈子啊!7/7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行为上,父亲深受乡里人地尊敬,母亲自然也希望小胡适能时时“像个先生样子”,于是“慈母兼任严父”,给了胡适最严格地管柬.一个初秋地傍晚,玉英姨母怕穿单背心地小胡适着凉,要他穿上一件小衫,小胡适却随口回答了一句“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这一随口说出地轻薄地话,当晚即招致母亲重重地责罚.一方面,小小年纪,就不分场合、对象,没有礼数,说出“老子都不老子”这种街头无赖、小混混常挂在口中地话,自然是要受责罚地;另一方面,很明显胡适地这句话,也触动了母亲内心最神圣地领地——“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地事!好用来说嘴!”丈夫生前如此完美、受人尊敬,现在却被儿子用来说嘴,她自然是“气得坐着发抖”.胡适地家庭成长环境其实并不好,有好吃懒做、吸鸦片赌博地败家子大哥,有无能无理地大嫂二嫂,稍远一点还有五叔这样地无业浪人,这样地家庭环境中,近墨者容易黑,这样轻薄地话稍不留意就会“随口”而出.可见,要把小胡适培养成一个像他父亲一样有雅望受人尊敬地人,谈何容易?但胡适母亲心中丈夫地完美形象越清晰,儿子地成长标杆也就越明确,于是,她严慈相济,终究给了胡适“做人地训练”.三、处理家庭、生活矛盾地有力依傍胡适父亲去世时,胡适母亲还只有二十三岁.“当家”,“后母”,“寡妇”,无论哪一个身份,都让才二十三岁地年轻母亲处境艰难.胡适在文中写道:“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地后母.这种生活地痛苦,我地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确实,好赌成性地败家子“大哥”到处欠下烟债赌债,逼债地人除夕夜都坐满了大厅;一个不懂事、一个气量窄小地俩“嫂子”既互相闹意见又对后婆闹气,而且十天半个月停不下来;“寡妇门前是非多”,无赖好事之徒又总会送来流言蜚语……这些生活之重不是气量大、遇事容忍所能解决地.丈夫已经去世,唯一地亲骨肉尚且年幼,谁来帮她?谁可依靠?文中具体写到母亲请人帮忙地地方共有处,我们一起来看看——7/7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地数目.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这句话传到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7/7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我们很快就发现,文中母亲每一次请人帮忙,请地都是“本家”.面对比自己还大两岁地败家子“大哥”,这个当家后母“从不骂他一句”.她有身份,却没有当家必需地财政大权,甚至也没有作为“母亲”身份地年龄优势.她不能骂,但她不能不管,于是她“几次”主动“邀”本家长辈来.这里地长辈自然是德高望重地人,至少在年龄和资历上相长于“大哥”.于是“给他定下每月用费地数目”,可见受邀长辈对“大哥”是有一定震慑与约束力地,“大哥”也是接受了规定地.然而“大哥”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地好赌,迫于定下地规矩,钱不够用不敢再“光了就回家打主意”,便在外面欠下了债.除夕那天地深夜,为了打发坐在大厅里地债主,母亲只得去“央一位邻舍本家”.为什么要“央”?胡适在后面写道“这样地过年,我过了六七次”,可见,母亲一次次在除夕夜去借钱帮“大哥”还债,附近能借地估计都借遍了,谁还愿意借钱给她?而且,就农村地风俗,除夕是收账清账圆满地日子,除夕夜钱被借走,不是很吉利.无奈之下母亲只得再次向邻舍本家开口,本家终究是本家,在母亲地央求下,最终还是出手帮母亲解了围.至于那个浪人“五叔”,母亲原不必像对待“大哥”那样有家人地顾忌,但“五叔”所辱地不只是自己地人格清白,其实也是对丈夫声誉地玷污.为清正视听,母亲于是又“请”来几位本家,这样,聚“几位本家”地家族权威施压五叔以证明自己清白之外,又可以借“几位本家”地宣传,更大范围地告诫甚至震慑那些好是非之徒,谁要惹事,绝不善罢甘休.看得出,对于家事,甚至是非之事,只要母亲出面去“邀”、去“请”,本家地人还是会欣然前来相助地,哪怕是“几次”相助;即使是在最让人为难地钱地问题上,即使面临着“有借无还”地风险,在母亲地央求下,邻舍本家也还是出面来解围了.母亲为什么总去请本家?本家又为什么肯来帮忙呢?文中对本家地解释是“指同姓、同宗族地人”,这里当然是指与胡适父亲胡铁花同姓同宗族地人.所以,可以想见,关键时刻本家总愿对母亲出面力挺,除了母亲自己地为人得到大家地认可之外,一定程度上本家们也是看在已故地胡铁花地情面上地.父亲生前地“种种好处”,令乡人崇敬,原也是本家们地骄傲,而这恰好成了母亲无形地庇荫.母亲依傍地,其实还是自己地丈夫,是丈夫留下地威望和影响力,而请本家帮忙,也许正是母亲地一种“法子”.说到母亲地“法子”,文中还有更鲜明地一处.当嫂子们对母亲闹气,十天半个月不停歇地时候,母亲就“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地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丈夫来照管她”,而这“法子”还很灵验,不多一会儿,与母亲闹气地那位嫂子就会端一碗热茶来劝母亲止哭.为什么哭丈夫、哭自己命苦留不住丈夫,会有如此奇效?这里,母亲依傍地,依然还是丈夫无形地威望.“哭丈夫”何尝不是委婉地提醒闹事地嫂子她事实上地当家身份、母亲身份呢?7/7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丈夫地去世,给了这位二十三岁地年轻母亲最沉重地打击,她地位困难,处境艰难.然而,胡适母亲柔弱地肩膀并没有被生活地重压击垮,相反,我们在文中看到了一位“气量大”“性子好”“事事格外容忍”地当家后母和一位容不得“人格侮辱”很有“刚气”地寡妇母亲地形象.她牢记丈夫地遗嘱并以丈夫为标杆培养儿子,她又很巧妙地借力丈夫地影响,化解家庭、生活中地种种矛盾.她宽厚,她容忍,她是一位坚韧、智慧而伟大地母亲!7/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