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会他做人——胡适《我的母亲》赏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母亲教会他做人——胡适《我的母亲》赏析

ID:1091632

大小:76.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国传统社会的原则告诉我们“先做人再做事”,首先必须学会做人,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一传统原则我们可以从现代思想家胡适身上得到验证。胡适是安徽绩溪人,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幼年丧父,但他在哲学、文学等思想文化方面均有突出建树,这固然与他学贯中西,接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有关,而他母亲冯顺弟对他的教育、影响可谓功不可没,是他母亲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因而日后他才会取得大成就。下面我们从胡适的特殊家世及其母亲对他的教诲谈起,对选自胡适自传《四十自述》里的《我的母亲》一文略作赏析。一、胡适的特殊家世胡适的父亲名叫胡传,是一个官僚,曾经在台湾做官,在跟胡适母亲冯顺弟结婚时,胡传四十八岁,已经有过两次婚姻,均因妻子病逝。而出身殷实农家的冯顺弟那年只有十六岁。胡传续弦以后,在苏州做官,后来又到上海,胡适就在上海出生。胡传教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描红识字,可惜好景不长,由于胡传生病,胡传夫妇的恩爱以及一家三口的天伦之乐,也就只有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冯顺弟在胡传逝世时只有二十二岁零三个月,胡适只有三岁零八个月,胡传的前妻留下的三男三女,一半比胡适的母亲还大。胡传的大女儿比顺弟大七岁,顺弟过门的时候,这个大女儿已经出嫁了,而且生了一个儿子。二女儿比顺弟大五岁,从小就抱给人家了。大儿子比顺弟大两岁,在顺弟过门后三天,他也娶亲了。三女儿比顺弟小三岁,二哥、三哥这对双胞胎,比顺弟小四岁。胡适母亲在胡适父亲过世以后接管了一个经济实力并不算雄厚却人口众多、关系复杂的大家庭。二、母亲教会胡适刻苦用功、养成好习惯1.母亲从严管教胡适胡适父亲过世以后,胡适母子两人要在一个大家庭中生存下来,必须有良好的生存智慧和生存策略,胡适母亲必须管教好自己的儿子,否则很容易被欺负,甚至被赶出家门,类似的事情在当时的社会层出不穷。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就有类似情节:祥林嫂在第二个丈夫贺老六因病去世,儿子阿毛被狼吃了以后就被大伯收了房子,赶出了贺老六家,落得无家可归的悲惨结局。胡适父亲过世以后,胡适的大哥虽然比他母亲还大两岁,但由于是一个公认的败家子,所以说不上话,孪生的二哥、三哥才十八岁,所以母亲有财产支配权,别的孩子念私塾一年学费只需两块银元,而他母亲要先生按照胡传的叮嘱,为胡 适“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为了这个要求,母亲为胡适付的学费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他母亲为他付的学费还每年递增,最后一年(一共六年)加到了十二元。母亲为了胡适的教育不惜财力,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她从严管教儿子。胡适在自传里写道:“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胡适自省过后,母亲才让他去上早学。由于胡传曾经做过官,并且在绩溪一带很有威望,人称“三先生”,乡人一般对胡家比较宽厚;父亲过世后,假如母亲不好好管教,或者因为儿子没了父亲而无限制宠溺他,胡适很容易成长为一个缺乏管教的骄纵孩子。但胡适母亲是一位有远见的好母亲,她懂得“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让儿子养成天亮即起的好习惯,并让他每天晨省,以做官、有威望的父亲为榜样,用功读书,以至于“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幼年的胡适很怕母亲,“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尽管母亲对胡适的“教训”我们现在看来有点“虐待”的成分,但她作为一个寡母,为了自己未来唯一的希望,只能狠下心来责罚儿子,帮助年幼的儿子养成有错就改的好习惯。胡适还叙述了这么一件事情:有一个初秋的傍晚,幼年胡适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胡适的姨母怕他冷,好心拿了一件小衫叫他穿上。小胡适不肯穿,姨母说:“穿上吧,凉了。”胡适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母亲刚好听见胡适说了这句轻薄话了,等夜深人静后,母亲罚胡适跪下,重重责罚了他一顿,教训他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胡适的母亲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胡适上床睡觉。年幼的胡适对失父之痛毕竟体会不深,对失去父亲这件事对自己未来的不利 影响还不能全部理解,他竟然会用失去父亲来开玩笑,胡适的举动气坏了一直把逝去的丈夫看成天的母亲,被母亲“重重责罚”也在情理之中。胡适知道自己错了,一直跪着哭,一直擦眼泪,以致害了眼病,悔恨交加的母亲竟然用舌头去舔儿子的病眼,想要舔去儿子的病菌。可见,胡适母亲担当的既是慈母更是严父的角色,是母亲教会了胡适刻苦用功,养成早起、晨省、有错就改的好习惯。日后胡适即使离开了母亲,离开了家乡,可他用功学习等良好习惯没有改变,他考取公费留学到美国读大学以后,一开始学的是农科,尽管对农科兴趣并不大,但他还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搞清了三十多种苹果的不同特点。胡适一生取得的三十多个博士学位固然大多是荣誉学位,但又何尝不是他刻苦努力取得巨大成就后全世界对他的褒奖!2.母亲的科学管教方式(1)以身作则胡适母亲教育胡适时注意以身作则,她要求儿子早起,自己起得比儿子更早,胡适被叫醒时,“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2)保护儿子自尊心胡适母亲非常注意保护儿子的自尊心。“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她在人前给足小胡适面子,因为胡适是胡家的小少爷,是个小小读书先生,是个男子汉,将来要顶天立地做一番事业的,不能让他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但胡适一旦做错事情,母亲绝不姑息,上文已经描述过她暗地里责罚儿子的情形。尽管胡适母亲自己不识字,但她的教育方式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科学的,想要儿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注意保护儿子的自尊心,使他有向上的动力和信心。三、母亲教会胡适宽厚待人、做人有原则。1.母亲宽厚待人胡适母亲冯顺弟作为一个寡妇、后母在大家庭里处处容忍、宽厚待人,以她自身的涵养赢得了大家的敬重。胡适同父异母的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押”。可是就是对待这样的“儿子”,母亲也可谓“宽厚”。先从制度上预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可是这一招对缺乏自制力的大哥并不管用,“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给当家的母亲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 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母亲处变不惊,颇有大将风度,从容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看见这一群人”。直到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居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六七个年头里,母亲都是用她的大度和宽容来对待这位比自己还大两岁的给全家带来耻辱的“儿子”的,假如没有超出常人的忍耐力和宽厚心,是绝对做不到的。母亲对她儿媳的“忍”功,更是人上人的榜样:“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母亲用自己的方式宽容后儿媳,处理好天下最难的“婆媳关系”,并用自己的方式来排解心理压力。母亲冯顺弟在大家庭里对儿媳的百般容忍,恐怕还不止于此。胡适晚年曾说:“我在《四十自述》里没有写我的三嫂呢!我三哥过继出去以后,后来穷得什么都没有了,我母亲又接他回来,从此我母亲受的气更大。”2.母亲做人有原则胡适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在原则性的问题上,母亲绝不让步。胡适在文章中讲过:胡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说胡家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影射胡适母亲给了他什么好处。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名节是一个妇女的立身之本,特别是像母亲这样的年轻当家寡妇,身后还有众多儿女,假如不澄清这个原则性的问题,还她清白,她就没有颜面在这个家待下去,因而“气得大哭”的她“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3.母亲身教重于言教母亲教胡适确实使胡适得到了真切的教育、实在的训导,那母亲的宽厚待人 和做人有原则是写母亲与其他家人的相处之道的,也是在教会胡适做人的道理,因为那是母亲的一种身教,她通过自身与家人的关系间接地教会胡适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捍卫自身的清白。母亲对大哥、对儿媳的宽厚无疑在无形中影响了胡适的为人,胡适成长为一个仁慈、宽厚、懂得体谅别人的人。《胡适家书》里,胡适给他妻子江冬秀的信里说:“我现在做的是受罪的事,但你知道我的脾气,我不去就罢了,去了,我总要把全副精神摆出来,总不要叫人家看我的鬼脸。我总要叫大家感觉我不是受罪,我总不要叫大家跟着我受罪。”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适非常注意旁人的感受,不愿让别人看他的脸色,这一点与胡适从小生活在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家庭里,母亲待人仁厚,尽力处理好各方关系有很大关联。我们现在看到的胡适的照片,几乎每张都是在天真地笑着,我们也熟知,胡适朋友众多,上下各个阶层都有;胡适还喜欢提携后进,愿意帮助朋友,他很少生别人的气,即使在论战中人家指名道姓骂他,他都会不经意地一笑带过,从不去跟别人一争高下。而母亲要求五叔赔礼道歉的事,教会了胡适做人要有原则、有底线。四、结语正如胡适在《我的母亲》里所总结的那样,“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大学问家胡适众所周知的好脾气有很大一部分应该是来源于他那位伟大的母亲。胡适的好脾气为他带来了好人缘,也使得胡适“得道多助”,为他事业的成长进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胡适母亲冯顺弟给了胡适最初的做人的教育:用功读书,养成早起、自省、有错就改的好习惯,宽厚待人,做人要有原则、有底线。正是这些最基本的教育培养了迄今为止有最多博士头衔的、宽厚待人的大学问家胡适,也为胡适日后形成他自己的家庭伦理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他日后非常重视母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