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我的父亲母亲》教学内容课题名称《我的父亲母亲》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4单元章节名称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页码P1-P12执教者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年级八册次上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家是港湾,家是天堂。父母亲是家的主要成员,他们在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子女关爱有加,但他们的爱却很容易被子女忽视,甚至被子女误解,引发冲突。本课旨在让学生重新体会父母的爱,重新认识、理解父母,孝敬父母,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受父母的爱,理解、体贴父母的言行,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2、过程与方法:采用阅读、感悟、交流、合作、反思的教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和为自己付出的辛劳,理解体谅父母的言行,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和长辈,从而使自己的心与父母的心贴得更近,更好地爱父母及其他家人,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教学重点1、“他们(父母)这样做的原因”。2、孝敬父母,为家分忧,落实具体行动。教学难点1、能理解随着子女的成长,父母爱子女的方式可能会有所改变,但他们的爱是永恒的。2、要让学生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在家中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又是一个难点。教学方法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1、让学生搜集表现亲情的感人文章或自己以前写的以父母为内容的作文。2、回忆父母对自己爱的细节。教学流程第1课时《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教学内容课题名称《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1单元章节名称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页码P1-P6执教者
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年级八册次上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是人民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框。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主要是让学生领悟到不论是轰轰烈烈的、牺牲自己生命的爱,还是如涓涓细流的日常生活中的爱,都是父母对我们爱的方式。本框题是第一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对今后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教学来说,是一块奠基石。教材编写的意图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付出,进而孝敬父母和长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感受父母的爱和其他亲人的爱。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案例、感悟父母的爱、交流父母的爱、反思父母的爱等教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从日常点滴的小事中,感受父母的爱和其他亲人的爱,从而使自己的心与父母的心贴得更近。教学重点理解、认可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落实具体行动,回报父母的爱教学难点要让家庭“小皇帝”、“小公主”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体会并接受父母爱的方式,一时心理难以承受。教学方法采用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等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1、让学生搜集表现亲情的感人文章或自己以前写的以父母为内容的作文。2、抛出话题让学生在家和父母讨论。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导入提问:母亲节、父亲节的具体日期,是否给父母过过此节日。回答:母亲节、父亲节的日期,并让曾经为父母过节的同学谈一谈他们及父母当时的感受。了解学生对这两个节日的了解情况和他们为父母亲做了哪些事情。切入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讲授“真爱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抱紧啊,千万不能松手》和交流难忘的“表现亲情之爱的场面”;引导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表现亲情之爱的动人场面。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①指名朗读《抱紧啊,千万不能松手》②让学生写出母亲最后一眼所包含的话语并用真情朗诵。③学生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表现亲情之爱的动人场面。讲读“涟漪片片”①讲述:父母对子女的爱可能是轰轰烈烈的,但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平平淡淡才是真。②布置问题(P5右上)。①阅读《拐弯处的回头》。②举自己的例子。体会父母的爱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教育学生能理解父母。小活动“旧作重读”①课前布置让学生收集,查看以前有关写父母的文章。②点评文章。①阅读旧作。②在旧作重读的基础上再写一篇新作。旧作重读让学生产生新感受爱我们的不仅是父母①设问:你的家庭构成?②其他家人对你怎么样?指名回答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加快其他亲人对自己爱的细节。课堂小结、朗诵会组织一场“亲情朗诵会”。通过学习本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理解、体谅父母的言行,从而一定使自己的心与父母的心贴得更近。在班会课上举办一场“亲情朗诵会”。知识和情感交融与“旧作重读”相呼应,意在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在学生大脑中构架起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结构。板书设计一、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1、真爱阅读——感人之至2、涟漪片片——细微之处见真情3、旧作重读——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