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个人信息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李菁石景山学校15810625872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我的母亲》学科语文学段初中年级八年级相关领域现代文阅读教学教材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北京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21条改进意见》指出: 初中要聚焦语言运用,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据此,针对第四学段提出: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本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以体验阅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句,并通过文段复述、读写结合的方式,在头脑中充分想象画面,感悟描写中表现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然记忆法则,将阅读文本转化为活生生的画面,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内心需求,结合各种感官去揣摩、感受、欣赏和评价文本;在体验中复述、欣赏、创作;最后交流分享各自的体验。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产生跨越时空的对话,引发对生活往事的回忆与共鸣。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我的母亲》隶属于苏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本单元由四篇现代文、一篇古文、两首诗词构成整个单元教学。编者力图在单元教学中表达慈爱、恩爱、关爱、孝悌渗透交织的亲情。需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事件的同时,品味文中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引起对自己家庭回忆的共鸣。并且学习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运用于自己的文字表达。《我的母亲》是中国现代重要记者、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作者少年丧母,与母亲相处只有短短十三年的时间,但是母亲却给作者的一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是作者在成年后对母亲的回忆,文中充满温情。在叙述往昔回忆的同时,作者插入了自己成年后的思考,使母亲的形象更为立体、丰富。教者在带领学生体会浓浓母爱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句,感受母亲在作者心中留下的形象随着作者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长愈加多层次、多角度。据此,本文在本单元应当承担的教学目标关键词可以确定为:描摹复述、分析感知、形象把握、情感触发。在教学中,教师为达到这一目标,将从构建画面、复述文段入手,通过分析品读逐步加深对母亲形象的理解,并使学生把目光转向向自己的生活,力求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思考。6
学情分析:八年级1班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明显优于年级平行班,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能够运用自然记忆法则,将阅读文本转化为活生生的画面进行记忆复述。但在阅读过程中缺少对词句的深层次挖掘、把握,很容易使阅读流于表面化的浅层次阅读,对人物形象更多的是贴标签式的理解,缺乏对一个事件中多处人物言行细节的分析体会,因此对人物形象、情感把握不很到位。根据对该学段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本单元的文本特点和教学目的,可以从描摹复述入手、通过品读细致描写,全面理解人物形象,明晰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自身经历,感受随人生经历变化对周围的人、事的认识逐渐全面、立体的变化。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复述细致描写母亲的语句、品析关键词句,全面理解母亲的形象特点。2.通过分析作者选取的反映人物本质的闪光片段和感慨评价,体会作者对母亲浓烈而丰富的情感。情感目标: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母子间的至爱亲情,感受自己与家人相处时围绕在身边的爱。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关键描写词句,体会母亲丰富的人物形象,感悟在作者心中母亲是一个全面立体的人。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作者选取的反映人物本质的闪光片段,体会作者对母亲浓烈而丰富的情感。4.教学流程示意6
5.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对应PPT视频引情播放视频《妈妈的等待》任务:给这则公益广告命名,并说出命名原因。认真观看视频思考视频内容为视频起名字解释命名原因活跃大脑集中精力为课堂内容做铺垫PPT1复述品情衔接:从视频感知属于母亲的行为特点,亦能从文章中感受来自母亲的气息。布置任务:1.在与母亲相处的四个片段中选择相处片段通过复述构建生动的画面,体会不同片段的细致描写中展现人物形象PPT26
任选一个片段,标画描写年少时感受到的母亲言行的片段,先自主复述,再复述给同组同学听。2.分析复述内容中是哪些词句打动了自己,从中感受到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自己的分析说给同组同学听,请同组同学做出点评。3.面向全班同学,复述自己所选的片段,并抓住关键词语分析母亲形象。【板书:母亲形象】提示:复述时应注意语气、语调,尽量贴近自己感知到的母亲的形象特点小结:细致传神的描写,让我们在脑海中迅速构建鲜活的画面,眼前似乎浮现了这位母亲的言行举止,真切的体会到了母亲的形象不是单一不变的,她是有多重形象特点的母亲。画出并复述描写片段向同组同学复述分析词语,评价形象同组互相倾听、评价分析面向全班复述片段并分析人物形象不同组同学倾听并评价、补充感知不同的言行细节体现多层次的人物形象特点丰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PPT3PPT4解题懂情衔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作者想展现怎样一位母亲,还要看作者自己的剖析。布置任务:朗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作者心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提问:作者给母亲的评价是否合理?从原文中找出能印证评价的内容。思考:作者的评价和我们对母亲的评价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差异?提示:1比较我们大多数人给文章拟定的题目《母爱》、《我的母亲》2作者写作的背景是母亲逝世后小结:我们怎样定义自己的母亲?职场人、妻子、母亲、女儿、朋友……母亲有多重身份,她不止属于我一个人。【板书:多重身份】倾听有语气的自主朗读文段,体会作者给自己母亲的评价对照评价回顾原文,找出对应之处并全班分享同组讨论分析推选代表表述倾听感悟提起学生兴趣,期待把自己对人物的认识与作者本意进行比较印证评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浓烈、丰富解读文题,理解作者内心深处对母亲的全面认识和深切情感PPT5PPT66
作者在成长中逐渐认识到母亲是一个全面立体的人,而不止局限于母亲这样单一的身份。这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全面回忆,带着爱恋、尊敬、惋惜,以此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板书:丰富】表达言情衔接:作者对母亲的认识是随岁月推移而不断加深并丰富的,回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件事发生时对家人的行为很不理解,但事后回想起来会有所领悟、有些感慨?【板书:领悟】布置任务:写一个片段,在某一事件发生时对家人的言行不理解,但事后回想却明白了其中的深情。(100-200字)总结:生活中不是缺少让人感动的瞬间,而是缺少捕获感动的思考;生活中并不罕有感动,但却少有满怀感动的表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爱家人不能等待,不要让家人等待。从今天开始带着思考、带着感动把自己对家人的爱表达出来。布置作业:1.修改自己的片段作文,并朗诵给家人听,请家人写出评语。2.阅读胡适的同题文章《我的母亲》,比较分析两位母亲的相同与不同,以《母亲可以是这样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回想、写作同组分享片段写作,互相点评面向全班展示分享读写结合,回顾与家人的相处,表达对家人爱的理解懂得理解家人的爱,不仅需要有观察、还要有体会和思考收束全文学习效果拓展同一主题渗透阅读,比较、迁移,提升思维能力PPT7PPT8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课后作业《母亲可以是这样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优良待修改举例(1)分析符合人物形象特点 (2)写出人物形象相同与不同之处 (3)语言表达流畅 6
(4)合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设计紧紧围绕语言的品析、运用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来进行。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逐步深入分析。读懂母亲是本文的关键,母爱的热烈深沉、多元复杂不是一两个词就能概括形容的。这堂课的教学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沉浸在描写的词句中,在脑海中构建画面,细心钩勒母亲言行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体会母亲的爱是易感知但不易读懂的,母亲的形象是丰富多元的。读懂母亲的关键不仅是观察体会,有时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事后的回想。结合作者是在母亲离世、自己成年的情况下写下的回忆性的文章,此时作者的情感更丰富、思想更成熟,对母亲的评价也从幼时只看到单一的母子关系,到体会母亲作为一个完整女性的全面认知。注重读写结合,借助文中的母子深情,回看自己与家人的相处,截取法选择动情点,细致描写,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家人言行的进一步思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沿着复述文段——品析词句——思考形象——联系生活——读写结合——认识提升的途经前行,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最终实现“要聚焦语言运用,要重视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的语文教学目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