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前茅盾
目标导航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及本文写作背景。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作品思想内涵和作者情感。3.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之一。长篇小说:《子夜》吴荪甫赵伯韬中篇小说:《林家铺子》短篇: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茅盾”是1926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
写作背景《雷雨前》发表于1934年。当时正处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踏入中国,中国人民惨遭蹂躏;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对中国共产党和进步力量实行残酷的围剿。封建军阀、贪官污吏则气焰嚣张,白色恐怖笼罩着旧中国的天空,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整个中国暗无天日,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前夜。
幔水门汀踱咆哮瞥揩龌龊乘隙噤声呕出màntīngduópáopiēkāiwòchuòchéngjìn读准字音ǒu
1、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2、作者希望“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那么,雷雨前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呢?雷雨前是个世界。整体感知小声读课文,思考:龌龊闷热3、划出文中描写热、闷的语句(不少于十句),体味其表达的妥帖之处。
雷雨前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理清写景的顺序,把握每个阶段的特点第一部分(1-4)写清早的天气,特征是“闷热”“无风”“干燥”。第二部分(5-16)写从上午到午后三点雷雨前的天气变化。特征“郁闷腻热”。环境中的人:烦躁第三部分(17-20)写瞬间的变化,雷雨到来的气势和快意。特征是“清凉爽快”。
作者是如何妥帖表达热、闷的?1、然而太阳的威力好像投透过了那灰色的幔,直逼着你头顶。2、站在桥上的人就同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来。“逼”字写出了“兵临城下”的强烈的紧迫感,说明太阳隔着云层依然灼热无比。“闭”字用得好,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空气流动。“泛淘淘”写出了心口掏空感。高温使空气稀薄,又闷得无一丝流动,吸不到多少空气。
3、汗呢,只管钻出来,钻出来,可是胶水一样,胶得你浑身不爽快,像结了一层壳。4、人像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5、你汗也流尽了,嘴里干得像烧,你手里也软了汗一出来就立即被蒸发得只剩下了盐分,黏糊在皮肤上,“胶”字好,写活了躯体的感觉。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空气稀薄、缺氧的极度状态。“烧”“软”两字是综合的状态和感觉,热、闷已经把你折磨得气力全无,手心发软。
探究1、作者从哪两个角度刻画天气的闷热?对哪个景物的描绘最能突出“闷”?作者写“闷”的意图是什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们内心的感受两个方面,着意进行刻画。“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把乌云密布笼罩大地的沉闷形态非常逼真地表现出来。“幔”,就是帷幕,这里比喻灰暗的云层。乌云笼罩,不正象征国民党统治区白色恐怖的笼罩吗?这哪里是写天气写景物,分明是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
2、细读第5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反复强调闷热的。“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这是总的状态:一点风也没有。再取一个典型细节、特写镜头:鸡毛不飘,把空气纹丝不动说到了极致。接着又换一个角度,深入一个层次,从外在的感觉深入到内心的感觉,再次强调闷热无比。夸张和比喻的运用写出了闷热的感觉。
3、“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有什么深刻含义?4、本文写雷雨前郁闷窒息、密云不雨的天气景象,有什么深刻内涵?5、“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巨人”象征革命者。在激烈的斗争中,尽管帮凶们纷纷出来捣乱,然而革命者不畏强暴,迎着黑暗势力搏击,最终定会取得革命的胜利。寄寓着对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以及各种社会势力的嘴脸的揭露。表达了人们要求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心愿。对大雷雨的渴望,对大雷雨来临的喜悦,充满了对光明前途的向往,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6、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象征
合作探究结合时代背景,文中“灰色的幔;苍蝇、蚊子;蝉儿;风雷闪电;执刀巨人;大雷雨”各象征了什么?
象征灰色的幔苍蝇、蚊子蝉儿风雷闪电执刀巨人大雷雨国民党统治和一切反革命力量反动官僚、帮闲文人口头革命者和消极遁世者一切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革命风暴;推翻反革命统治的大决战
1、象征事物与被象征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要有某种相似之处,才能引出象征意义。2、运用象征手法,必须通过联想与想象来实现。3、象征手法与比喻、拟人的区别:象征是一种表达手法,多是对文章整体而言;比喻和拟人是一种修辞方法,多用于句子中的修饰。运用象征手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主题思想本文主要写雷雨到来之前人们的感受,渲染天气的闷热和天气的阴暗,反映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黑暗统治,表达了革命者奋力摧毁国民党反动派的昂扬斗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本文主题和结尾与高尔基的《海燕》有何异同,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比较探究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海鸭也在呻吟着,──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海燕高尔基
愚蠢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峭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啸,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甩到峭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高叫!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风在狂吼……雷在轰隆……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相同点:都表现了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黑暗势力的搏斗。不同点:《海燕》主要是歌颂革命者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对斗争充满热情欢乐的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以及表现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雷雨前》主要表现了革命风暴尚未到来前,社会氛围的极端的压抑,人们渴望革命风暴摧毁这个压抑的旧世界,以及表现了斗争的艰难。主题
结尾相同点:都在热情呼唤革命风暴的到来,都渴望革命风暴来得更为猛烈。不同点:《海燕》里革命风暴是将要到来,《雷雨前》是革命风暴已经来到。
“这一天上午,天空老张着那灰色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有没有动一动。也许幔外边有的是风,但我们罩在这幔里的,把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人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吸进来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茅盾《雷雨前》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异同,请你仿照其写法,以“雷雨后”为内容,写一个小片段。作业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