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ID:1094087

大小:54.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初二语文于2015年入职执教人:满路萍一、教材分析课文定位: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单元目标: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课文基本情况:本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二、学情分析讲授对象:八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能力目标:通过反复品味本文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趣;德育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教学难点:通过反复品味本文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趣。四、教法学法学法:归纳复述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12 教法:激趣法—导入启迪法—阅读交流法—拓展一、课时: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不久,咱们刚过了春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之一,除了春节,我国还有哪些传统佳节?这些节日相对应的习俗是什么呢?生1:重阳节,登高。生2:元宵节,吃汤圆。生3:端午节,吃粽子。师:非常棒!接下来我想和大家着重聊一聊咱们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老师的家乡是四川的,我很想知道咱们綦江的端午有哪些风俗,同学们能告诉我吗?生4:在綦河里划龙舟。生5:在门上挂艾蒿草。……师:谢谢同学们热心地给我介绍了那么多有趣的习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家乡——高邮,去感受一只小小的鸭蛋中蕴含的情趣。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和作者。师:从标题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呢?生(众):鸭蛋。师:它还提示我们,这是一个特定的时间——生(众):端午的鸭蛋。12 师:学习课文前我们先一起看看本文的学习目标,了解了学习目标我们就找到了学习本文的方向,请大家大声齐读一遍。(二)、整体感知,说风俗。师: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生词,看能不能读准字音。(生齐读生词。)师: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与平常的不一样?生(众):掉色、络子师:是的,这两个词在口语中读掉色(shǎi)、络子(lào)师:接下来我们来理一下文章的思路。生(众):课文首先写家乡端午的风俗,然后写家乡的鸭蛋,最后写家乡端午的鸭蛋。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同时进行圈点勾画,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生浏览课文第一段,不时圈点勾画。)生6: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符、贴五毒、喝雄黄酒、在孩子头上画王字,放黄烟子,还有吃“十二红”。生7:还有孩子们画一笔虎。师:你们对哪一种风俗最感兴趣?生(众):吃“十二红”。师:“十二红”是什么?生8:也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12 师:你们生活中有没有吃过红颜色的菜?生9:有,红烧肉。生10:西红柿炒蛋。……师:老师觉得很纳闷,怎么就是吃“十二红”,而不是“十二蓝”或“十二黑”呢?生11:红色象征着吉祥。师:哦——,红色象征吉祥,象征着红红火火!看来简单的民俗中也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师:那么在这些习俗里,让作者最难忘、最牵挂的是什么呢?生(众):鸭蛋。师: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写鸭蛋?生:2、3、4、5、6。(三)、品读2——6段,体会情趣。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2——6段,勾画流露出作者对家乡鸭蛋感情的句子,并做批注,并说说:小小的鸭蛋中包含了“我”的哪些情感?(生朗读2——6段,同时圈点勾画、做批注。)生1: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我从这句话中“完全”和“!”读出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热爱之情。师:有一个词强烈的流露了作者的情感——生:“完全”。12 师:什么叫“完全”不能相比?生(众):就是几乎没有可比性。师:恩,对家乡鸭蛋的由衷热爱,谁能把这股热爱之情读出来?(一生读,特意重读了“完全”二字。)师:重音读得很好!还有哪些句子流露了作者的情感?生2:我找的第二段“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引用诗句,意思是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可以看出鸭蛋在作者心中地位之高,给人一种很自豪的感觉。师:瞧,多自豪啊!请你带着那种特自豪的情感来读一读。(一生读)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读出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自豪之情?生3:第二自然段“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师:这句话里面好像有几个词语不是现代汉语里面的?生(众):与有荣焉。师:它是什么词?生:古文。师:它是一个文言文词语。你知道它的意思吗?生3:感到很荣幸、自豪。师:你能把这份荣幸的心情读出来吗?(生3读后学生齐读。)12 生4:请大家看到第三自然段“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这里可以看出作者自己家乡的鸭蛋和别处的鸭蛋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之情。师:那么你带着作者对家乡鸭蛋的那种喜爱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生5: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从“偶有”、“但不如”体现出高邮鸭蛋的特别,从而表达出作者对高邮鸭蛋的喜爱和自豪之情。师:很棒,你从关键词中读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生6:请大家看到第三自然段“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里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我抓的关键词是“扎”,“吱”,“冒”,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吃鸭蛋的方法,而红油又写出了高邮鸭蛋的特点,质细而油多,从而表达出作者对高邮鸭蛋的喜爱之情。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句话。现在呢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然后请同学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7:看到了吃鸭蛋的场景,感觉很好吃,我都要流口水了。师:特别的美味,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美味写出来的呀?生8:筷子头一扎下去,写出了高邮人吃鸭蛋手法非常的娴熟,感觉很专业。还有一种迫切的心情。生9:红油就冒出来了,写出了高邮鸭蛋色泽鲜亮、油多的特点。师:除了油多,这个“冒”字还写出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不用“流”呢?12 生10:很开心,很惊喜的心情。师:那么剩下的这个“吱——”你又读出了什么?生(众):声音。师:怎样的声音?生11:美味的声音。师:是的,隔着书本,我们仿佛都能感受到当时那个画面,特别的美味,使人垂涎欲滴。那么我们就一起带着那种美味的感觉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生齐读)师:“吱——”后是一个破折号,注意读出轻重缓急。(生再读)师:作者用短短的15个字,有动作,有声音,有色彩,有味道。生12:请大家看到第三自然段“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里作者用有趣的话语拿家乡的咸鸭蛋和北京的进行对比,从对北京咸鸭蛋的嫌弃中流露出对家乡咸鸭蛋由衷的热爱。师:你能不能把这种由衷的热爱读出来?(生12读。)师:我觉得你的最后一句读的很有味道。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许许多多饱含作者感情的语句,我们如果把它做一个总结的话,发现最集中体现的是作者的自豪之情。一只小小的鸭蛋为什么让作者感到如此自豪呢?仅仅因为它好吃吗?生(众):因为这是他家乡的鸭蛋。12 师:所以作者这里不仅仅是爱鸭蛋,更是——生(众):爱家乡。师:原来,小小的鸭蛋中承载的是浓浓的故乡情啊!(板书:故乡情)师:除了这种自豪伴随而来的故乡情之外,你还捕捉到其它的一些感情没有?生13:请大家看到第五自然段“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作者小时候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的事情,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端午节的喜爱,也写出了作者幼时的天真可爱。师:咱们来看看具体是怎么装的?生14:首先把鸭蛋吃了。师:他们是怎么吃鸭蛋的?生(众)很小心的。师:我们平时是怎么吃鸭蛋的?生15:先把鸭蛋往桌上用力一敲,再把它剥开,而且把壳弄得很碎。师:跟咱们吃鸭蛋时的那种随意相比,作者小时候吃鸭蛋是很小心的,生怕把蛋壳给弄碎了,我在这里读出了一种很谨慎、甚至是很隆重的感觉。生16:把蛋吃完了后,再把蛋壳洗净,然后把萤火虫装进去。这时就好像在做一件玩具似的,完成了之后特自豪、特有成就感。(生齐读第五段)12 师:文中还有其它的地方富有童真童趣吗?生17:请大家看到第四自然段“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要挂鸭蛋络子。”师:文中作者说,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兴挂”是什么意思呀?生17:说明挂鸭蛋络子是作者家乡的一种习俗。这样写好像与其他地方与众不同,体现出作者怀念童年乐趣时的自豪感。生18:“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写出了作者儿时的天真可爱,也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一种怀念。生19:“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这里写出了作者童年时的爱美之心,也写出了作者过端午的童趣。师:是啊,我作为一个大人,我觉得鸭蛋没什么可挑的。我来问,你们来答。鸭蛋有什么可挑的?生(齐):有。师:大家看看“有”后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呀?生:感叹号,加强语气。师:说明这个“有”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生(众):自豪!12 师:那老师再来问一次,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生(齐):有!生19:“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这句话也充满着童趣。一个“蠢”和一个“秀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师:老是想问蠢鸭蛋是啥样的鸭蛋,秀气的鸭蛋又是什么样的呢?生20:有的蛋细长的、瘦瘦的,就显得比较秀气;而有些蛋矮矮的、胖胖的、圆滚滚的,样子就比较“蠢”。(生笑。)师:你是一个留心生活的孩子,很好!师:我很高兴看到大家对快乐依然有着敏锐的感受力。这是一个双黄蛋,左边是“故乡情”,结合刚才我们的品读,你觉得右边填上哪三个字好呢?生(众):童年趣。(板书:童年趣)师:无论是“浓浓的乡情”还是“甜甜的童趣”,都是通过小小的鸭蛋表现出来的,是啊,文中看似平凡的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如果你用心去品,就会发现它特别有味道。这正好体现了作者文章的语言风格:平淡而有味师: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家乡味、童年味,还有生活的味道。12 师:端午的鸭蛋、端午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作者留恋,令他怀想,那么老师想问问咱们的同学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呢?生21: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綦河里还举行划龙舟比赛,我爸爸就把我顶在头上,我就大声的喊着加油加油!师:现在还有吗?生21:没有。现在过节感觉都没有那种节日的氛围。大家都热衷于西方的节日,比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师:咱们其他同学还能够回忆起,你们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吗?生(众):摇头。师:是啊,在2004年,人民日报上就出现了这样一则惊人的消息,有人说,端午节是他们的。(四)、拓展延伸,思民俗文化之现状。(出示幻灯片——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2004年,《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惊人的消息——韩国已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经申报后,现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师:你们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生22:中国人对传统节日非常淡薄,忽视传统文化。师:是啊,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小心”虔诚地吃着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呢?我们不得不进行自我反思。思考: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呢?12 (相互交流)生23: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对传统文化多渠道进行大力宣传。生24: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生25:还可以询问年长的老者,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授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师:很好!老师在咱们十八班同学的身上看到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希望。最后我把这句话送给同学们来结束这节课。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投影——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师:同学们,享受我们的节日滋味,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吧!(五)、课后作业推荐:1、请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以“我家乡的_________节”为题,写一篇文章。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过年放鞭炮、发压岁钱,中秋赏月、吃月饼等)。2、推荐读书:汪曾祺《故乡的食物》谢谢大家,再见!1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