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案——19《家里的灶头》导学案编者:刘涛王现群审核:审批:2012-4-10【学习目标】1.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特点,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表达效果。3.研读文本,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学习重点及使用说明】1.利用早读时间诵读课文。2.理清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3.思考作者是怎样状物的,怎样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的。【课前预习案】1.作者及背景相关知识见《非常学案》第73页“助读平台”部分。2.注音柴爿(pán)饭镬(huò)饭粢(zī)逊色(xùn)落难(nàn)漏屉(tì)螃蜞(pángqí)茭白([jiāo)盥洗(guàn)砧板(zhēn) 汏脚(dà)壁龛(kān)很黏(nián)粘住(zhān)煨山芋(wēi)砻糠(lóng)脂肪(zhīfáng)涮锅(shuàn )纤维(xiān)孵灶塘(fū)3.成语、熟语积累将《非常学案》73页有关成语整理到自己的积累本上。4.初读文章整体感知灶头的构造分别是由哪几节来介绍的,据此你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吗?构造一(1)对灶头作总体介绍 灶台(大铁锅、小铁锅、汤罐)二(2——7)灶台灶沿 三(8——11)灶壁灶壁(格子、灶画、壁龛) 四(12——18)灶塘灶塘 五(19——21)总结也可将本文分为三部分 一(1), 二(2——18), 三(19——21)。【课内探究案】※自主学习(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讨论明确 灶头——母亲2.作者围绕“灶头”写了哪些事?逼饭粢 ; 蒸糕 ; 蒸菜(红烧肉、拼盘、“一品锅”);妈妈做的家常菜(黄豆芽炒咸菜 螃蜞豆腐) ; 送灶 ; 母亲在灶间的教育;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母亲在灶上忙碌 姐妹烧火 ;姐姐的模仿;煨山芋 ;“填脚炉”爆黄豆)※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共同提升)【自学指导】查找工具书,注意读音、字形、词义、形近字。利用课下或者早自习时间熟读课文。辨析“粘”的读音粘是多音字,读音为zhān和nián。读作nián时,是形容词,本义是具有粘性。是指物体的附着性非常高。读作zhān时,词性是动词,指粘(nián)的东西互相连接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粘膜()粘度()粘贴()4
1.状物不仅要绘形,而且要传神,更要揭示出物在生活中的意义。《家里的灶头中》作者写道:“灶头是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的特别物事,能使最荒凉的地方充满人间烟火味。能使最简陋的房子弥漫温馨的家的气氛。”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灶头的描写传达“人间烟火味”和“温馨的家的气氛”的?参考答案见教参260页,第2题。《家里的灶头》有烟火味,人情味,情趣盎然。这既表现在对灶头、灶具等什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在字里行间的记叙、抒情与议论里。(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和记叙、抒情、议论的句子,具体分析。答案不唯一,学生能自圆其说,有理有据即可。)2.文章最后三节有何作用?你能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吗? 作用 :一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与提升,点出了灶头的逝去,点出了灶头的作用,它贫穷与荒凉也充盈了温暖;二是全文线索的总结,那就是母亲,灶头与母亲分不开,是母亲使家庭充满了温馨,也是母亲教会了孩子如何明白事理,学会做人,哪怕是灶头,也是孩子成长的地方。情感 : 对灶头:眷念 感激 对母亲:眷念 感激※精讲点拨(诵读体验,总结全文)如何理解本文物(灶头)与人(母亲)的关系?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散文,它写的是一个地方,又是一类事物。作者抓住江南农村具有特殊性的事物——灶头,通过对炊具的一一描写,把江南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描写灶头的过程中,穿插了对母亲的描写,有形象、有语言、有行动,这一切都是由灶头引起的,物与人密不可分。由于人的介入,对生活场景的描绘,构成了一种家常的、世俗的、温馨的氛围。※巩固练习(学以致用,夯实基础)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考究的匠人会在墨汁里加些石青,使画出来的墨线中隐隐透出些青蓝,显得青秀悦目。(清秀)B.我姐或我妹在灶塘忙碌,灶塘火把他们映得红光满面,神彩飞扬。(采)C.灶头是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的特别事物,能使最荒凉的地方充满人间烟火味,能使最简陋的房子迷漫温馨的家的气氛。(弥漫)D.麦芽糖和团子馅都是甜的,有临时抱佛脚,讨好灶界老爷的意思。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C 阅读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中找出细节描写。小组合作完成,组长要明确分配任务,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考察段落的作用,我们一般都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结构上,二是内容上。另外不要忘了联系文章的主题。母亲、灶头几乎成为了一个不可分的组合。本文既是一篇记录江南文化的优美散文,更是一个回忆母亲、赞美母亲的优秀篇章。 请老师和同学们齐声朗读文章的最后三小节。4
)A.“新米饭,炒青菜,三碗饭,现来甩”。这句顺口溜描写了饭的香美。B.六十年代闹饥荒时,少年的我常做关于吃的梦,梦中的菜总是三只,一只是红烧肉,(里头有笋干或百叶结)一只是淋着酱油的、水芹和皮蛋的拼盘,还有一只就是“一品锅”。(括号放在逗号前)C.蒸糕总在年关将近的日子,取个“蒸蒸日上,高高兴兴”的美意,漏屉是很犯忌的。D.老话说:“进门看抹布,出门看鞋跟。”要知道这家的女主人讲不讲究整洁,只要摸一摸抹布就清楚了,要知道这家女主人治家如何?只要看这家人穿的鞋子就清楚了。3.语言运用题仿照课本113页第2-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清明节回老家,一家人难得团聚在一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忙前忙后,其乐融融。镜头一:各位老师水平都很高,学生们都很聪明,肯定写得都很好……木有答案。镜头二:是的,木有答案。。【课后提升案】品读呼鸭(节选)金曾豪逐水而居的人家,养鸭是自然的事。镇上人家大多没有院子,只有天井,养鸡的条件不大够,就养鸭。鸭子早出晚归,人只要在天井里为鸭子备一个简单的住处就可以了。用砖瓦砌一个两尺高的鸭埘,用花坛遮掩,并不破坏天井的雅观。鸭子不司晨,但公鸡一啼,它们也没情绪孵窝了,在鸭埘里呱呱地噪吵,催促主人去开门。打开鸭埘的门,鸭子瓦相谦让着走出来,呱呱或呷呷地议论几句天气什么的,顺便看看主人的脸,就一摇一摆地往大门外走。它们要下河打野食,养活自己。自食其力是值得骄傲的,所以它们尽可以大大咧咧地走路,响响亮亮地发言。出门时,它们会嘀咕几句,不是抱怨主人不备早餐,而是在抱怨门槛太高。它们的腿短,比较胖,越过门槛总是不大便当。主人这时在捉蛋——把右手伸进鸭埘去,一把就捉出来三个蛋,放在左手手心里;又捉出一个,叠在前三个的上头,站起来,嘀咕道:“白颈圈两天没生蛋了,家伙!”仔细看,蛋的形状和颜色是有细微的差异的。蛋的颜色大致有白、淡黄和青三类,而每一类中又有深浅之别。哪只蛋是哪只鸭所生,一看就知道的。鸭屎很臭,吴语以“鸭屎臭”来形容臭味的不堪,好在鸭子尽量不在鸭埘里拉屎,所以捉出来的蛋相当干净,还带着鸭的体温。在鸭埘里,有一个一个乱草构成的窝坑,是鸭子的床位。每只鸭子的床位是固定的,就有了秩序。有一个床位是公用的——那是它们的“产床”时时刻刻不忘基础知识的巩固落实本文选自散文集《蓝调江南》。读《蓝调江南》,人们可以更为直接地在少年金曾豪的引领之下,走进江南“小镇”的每一处实景,走进江南“小镇”的生活,在他的散文天地里“零距离”地与江南“小镇”的风土人情作一番“亲密的接触”4
。蛋都集中生在这里,所以主人一把就能抓出三个蛋来。如果深夜里有骚扰,或者开鸭埘时毛手毛脚地惊了鸭子,那么鸭蛋上很可能就会沾了很臭的鸭屎。出于保护的目的,抱蛋的母野鸭受惊起飞前会拉屎把蛋弄脏。家鸭至今延用着祖先的这一生存策略呢。鸭子要到傍晚才回来。这时候,主人已在天井里备下一大盆鸭食。无非是谷子,剩饭什么的。如果这天饭桌上有鱼,那么盆子里必有鱼杂;如果这家的孩子勤快,那么盆子里会有砸碎了壳的螺蛳或是还活着的泥鳅。盆子里是兑了水的。有了水,鸭子的扁嘴就显得非常灵巧,连鬼精灵似的鱼鳅也逃不过它们的巧嘴。鸭子生性随和,对食物总是表示满意,对主人总是表示感激。晚餐既毕,夜幕将降,稍稍梳理一下羽毛,就进埘歇了。睡觉之前,它们还会唠一会儿家常。这种呢喃听起来特别的温馨和平。家鸭是不须像野鸭那样轮番值夜的,鸭埘有门,很安全的。这是做家鸭的好处。有一些日子,鸭子是不愿回家的。那可能是细雨霏霏的日子,也可能是月朗星稀的日子,没个准。一定是那些气象唤醒了鸭子们内心深处的野性了,它们想重温一下祖先的野营生活呢!当然,这也有可能是由于野鸭的策反。练塘河是连着南湖的。那时候的南湖还是个野鸭出没的荒僻之地,家鸭们在镇外是完会有可能遇上野鸭的。少年的我常常会设想一只家鸭在遇上一只野鸭时会出现怎样的情节。它们可能会试着攀谈,结果发现语言已经不通,相望一会,然后各自离去。它们也可能能通话——家鸭说,别跑了,到处是人,跑哪儿去啊?野鸭说,跟我们飞吧,趁现在没有人,能飞多远是多远,总不能等着挨刀子吧……人是不能容忍这种行为的,那不安全——即使不丢鸭子,也会丢失鸭蛋对不对。家鸭都是在晚上产蛋的。还有人们担心鸭子的心就此会野掉,再不肯过早出晚归的安份日子。等等鸭子不回家,养鸭的人家就会派员去呼鸭。差男孩子呼鸭,真是天晓得,他们是根本不“呼”的,他们崇尚武力,相信围追堵截那一套。一个个男孩在桥顶上、水栈上出现了,脚边备着断砖碎瓦,准备打一场黑山阻击战,或是平型关伏击战。一时间,枪林弹雨,怪叫连天,水花飞溅,好不热闹!鸭群拍着翅膀,踩出白浪,呼喊着突破一道道防线,如入无人之境。天已经黑古隆冬,市河两岸断断续续建有房屋,男孩们又不能真的击中鸭子,所以鸭子是占尽了天时地理人和的,不怕和男孩子们玩下去。这完全成了一场游戏,人和鸭子越来越兴奋,都把目的忘记了。这么玩,鸭子更野了,根本不考虑回家事宜。游戏玩厌的时候,男孩子们才想起来怎么向大人交代。这时,夜色渐浓,河水变黑,难于看清鸭子,显然是玩完了。一个好听的声音忽然响起来:“溜……”发出声音的当然是个女孩子。她们可能是在桥顶上,也可能是在水栈上;可能打着桔红的油纸伞,也可能用一根筷子叮叮地敲着一只空碗。她们在晚饭前后是很忙碌的,这会儿才刚把家务忙完。“溜……”这才是呼鸭的经典呢!江南人对六畜的称谓是非常亲昵的——猫咪,狗鲁鲁,羊妈妈,猪奴奴,鸭溜溜……鸭们知道这个“溜”是和它们有关的,还能从语调中听出来人对它们的善意和关切,听出来呼唤它们回家的意思。这一刻,每一个鸭头都是朝向了传来声音的方向的。这们忽然记起了那个有步槛的院子或天井,记起了那只内容驳杂的食盆,记起了那个有小门的安全居所,记起了那个专属于它的床位和那个公用的“产床”……一只老鸭轻轻叫起来,以回应这个亲切的呼唤。其它的鸭子不叫,生怕淹没了这个亲切的声音。它们开始努力地识别方位,紧张地回忆归家的路。“溜……”呼鸭的声音继续着,绵绵不断。这声音是由无数枚圆润的珠子组成的。珠子有大有小,连成一波一波的环,而每一颗珠子都有是在滴溜溜地滚动着的……,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厚实的乡土文化,并在交汇之中产生出平静、恬淡、亲善、自足,感受到金曾豪创作灵感的渊源。 向大家推荐金曾豪的散文集——《蓝调江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