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老房子教学设计

ID:1094397

大小:4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老房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民居建筑文化,了解建筑与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2、通过对传统民居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民居建筑中木雕、石雕、砖雕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对民居建筑艺术的热爱,进一步树立对民居等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建筑与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三、教学难点:了解民居建筑中木雕、石雕、砖雕的艺术魅力。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有想当导游的吗?请举手。师:好,老师今天想带领大家去参观全国各地的老房子。(板书:第15课老房子)那么一会儿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就请你们当小导游吧!(二)、新授老师这里有这样一幅图。同学们看看认识它吗?生答:中国地图。跟着地图,老师先带大家到我国北方参观。1、欣赏北方民居师。。1)陕西民居——窑洞A、师课件出示陕西窑洞。这就是陕西人传统的老房子—窑洞。老师手里有它的资料,谁愿意来当小导游,来解说一下陕西的窑洞呢?B、指名学生上台介绍陕西窑洞。(师跟着学生的解说,用鼠标指画面,以引导学生观察。)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远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就有挖穴而居的习俗。因为高原上的黄土粘、硬,不易塌陷。窑洞都是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便于自己建造、造价便宜,窑洞一般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洞口都朝阳,这样便于阳光照射。最简便的窑洞就是直接挖土形成的土窑洞;就是在土崖上挖出窑洞,安上门窗而成。土窑有一种是在黄土断崖边,并列向里掘入,成为若干互不相通的单窑;另一种从平地向下挖掘,先成一大平底四方阶,然后从四壁各自向里挖成若干单窑;将土窑洞用石头加固,就成石窑洞了,当然,如果用砖加固就是砖窑洞了。砖窑洞外表更美观一些。窑洞上可以行人走马,可以走载重大车。北方气候寒冷,窑洞保温隔热,冬暖夏凉,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又由于外界气候和大气中放射性物质对居住窑洞的人影响较小,哮喘、支气管炎、风湿和皮肤病等患病率明显减少,长期居住窑洞有益健康和长寿。 C.师点拨:民居建筑与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这个小导游解说得怎么样呀?老师看你们听得也很认真,那我来考考你们都听懂了多少。提问:陕西窑洞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当地的又粘又硬的黄土。)他们为什么要这样造房子?(4000多年来的文化传统、北方气候寒冷,窑洞保温隔热。)小结:我国各地民居的建造大都就地取材并与当地的自然和乡土环境共生共栖,在接下来的参观中,大家可要留心发现民居的这些特点哦。2)北京民居——四合院A、四合院的构成介绍,(课件出示讲解图)B、文化内涵,(指名小导游讲解)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它的历史十分悠久。四合院有端庄的大门,然后通过二门进入大庭院,院内四面有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大庭院栽有花草树木,显得格外宁静舒适。四合院虽然是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建造非常讲究风水学说;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例如用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用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D、内蒙古民居——蒙古包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木栅蒙语称"哈纳",是用长约2米的细木杆相互交叉编扎而成的网片,可以伸缩,几张网片和包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墙架,大约60根被称作"乌尼"的撑杆和顶圈插结则构成了蒙古包顶部的伞形骨架。再用皮绳、鬓绳把各部分牢牢地扎在一起,然后内外铺挂上用羊毛编织成的毡子加以封闭,一个外观精美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蒙古包可以说是蒙古族人民用最简洁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蒙古包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蒙古包的产生是与蒙古族的游牧生活息息相关的,游牧民族的特性注定蒙古族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固定居住,他们必须随着水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的结构特点充分适应了这种游牧生活,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精巧方便,拆卸运输很容易,而且美观实用,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冲刷包顶不存水,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抵御风暴袭击。毡的厚度可随季节增减。底部的围毡,天热时可以卷起通风。白色的表面,还装饰着由红、蓝、黄等颜色布料做成的如意花纹。充分体现了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统一。2、欣赏南方民居2)竹楼。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不仅居住在“竹” 楼里,还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真是比神仙还逍遥。来到版纳,最令人心动的就是那成片的竹林以及掩影在竹林中的一座座美丽别致的竹楼。从外形上看,它像开屏的金孔雀,又似鹤然起舞的美丽少女,美丽的景致让人恍然如在梦中。竹楼的传说相传很远的古代,傣家有一位勇敢善丽的青年叫帕雅桑目蒂,他很想给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让他们不再栖息于野外,他几度试验,都失败了。有一天天下大雨,他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水很大,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向下流淌,他很受启发,建了一个坡形的窝棚。后来,凤凰飞来,不停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型,随后又以高脚独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让他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房子。帕雅依照凤凰的旨意终于为傣家人建成了美丽的竹楼。竹楼内外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整个竹楼的所有梁、柱、墙及附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竹楼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含义。走进竹楼就好象走进傣家的历史和文化,傣家的主人会一一告诉你它的含义。竹楼的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这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它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下面,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代表男女的柱子,竹楼内中间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而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着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征鹭鸶翅膀……。过去傣家人的等级、辈份是非常严格的,体现在竹楼的建造上也很明显。比如凡是长辈居住的楼室的柱子不能低于6尺,楼室比楼底还要高出6尺,室内无人字架,显得异常宽敞明亮,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9级以上。晚辈的竹楼一般较差一些,首先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其次木梯也只能在7级以下,室内的结构也显得简单许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不仅在云南能看到美丽的竹楼,在许多旅游景区,也能领略它的独特风采。无论在哪里,只要你走进竹楼,一定会有不同的精彩迎接你。C、福建土楼群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大多为方形或圆形,主要分布在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憾人心。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客家土楼闪烁客家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传统文化的可见、可触、可感更吸引众多的游客的莫大兴趣。位于龙岩地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共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多座。  永定土楼从古代至解放前,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不用钢筋水泥,但牢固如石。土楼的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层处设有了望台,以便了解敌情。土楼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作用。而且冬暖夏凉,是一种特独的建筑。建造高大威猛的土楼,原材料其实是极其简单的粘土。夯土技术是建筑史上的重大发明,他是松软的粘土象岩石一般坚硬,高楼大厦从此拔地而起。图中是正在建造中的圆楼,底层墙基刚刚打好,它需要放置一段时间等其自然压实后在继续夯打。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土堆成的建筑,它们几经夯打,他们在狂风暴雨中巍然屹立,真是“金刚不坏之身”。在福建土楼中,方形楼较圆寨更为普及一些。在福建龙严县,这种形式的土楼仅先存的就有260多座。在永定县的坎市、抚市、高陂等各乡,方形楼也非常集中。方形楼的特征,就是夯筑一圈方形的高大围墙,只留一个进口,一间门厅,沿屋墙设置房间,中央是敞开天井,天井周围是回郎,如此重叠起来,高达五。六层。这种土楼将传统的夯土技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同一形式下,有大有小,层次不同,但都十分坚固。李登辉的祖居永定县源昌楼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现在仍很坚固.土楼除了最基本的方、圆、三堂式,还有一些个色的样式。比如图中这座南靖县陈氏常升楼,俗称八卦楼。转结构、八角、二层,是圆与方之间的过渡。E、朝鲜族民居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 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后面一般亦设门和窗。内分为寝室、厨房等。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F、新疆民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北,地域辽阔,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人口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因此,介绍新疆民居,通常着重于维吾尔族人民的住宅。  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很大,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的写照。再加各族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所以,这些地理和人文因素必然对建筑产生深刻影响,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天热少雨,木材缺乏,但土质好,因而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多为带有地下室的单层或双层拱式平顶,农家还用土胚块砌成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活起居主要空间,院中引进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纳凉,又可为市场提供丰盛的鲜葡萄和葡萄干,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顶,梯下可存物,空间很紧凑。  还有一种“阿以旺”式住宅,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平面布局灵活,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开天窗,有起居会客等多种功能,后室称冬室,做卧室,一般不开窗。  新疆民居的结构虽以土胚墙为主,但随着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在构造上还是有若干差别。例如,北疆的昌吉、伊犁地区,降雨量较多,民居土胚墙就多用砖石做基础和勒脚,天山南麓的焉耆地下水位高,人们就采用填高地面地基的做法,并在基础与墙身结合处铺一层苇箔做防潮层,以防土胚墙受到水的侵蚀。吐鲁番地区几乎终年无雨,墙体就全用土胚砌筑,用不着砖石基础和勒脚了.  新疆民居的屋盖多用土胚拱券,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阿以旺式住宅则用密梁平顶,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多的回族民居,多喜用内地木构架起脊的屋顶,平面布置也采取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和汉族的住宅没有多大差别。  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喜好清洁,很重视沐浴,特别讲求水源的洁净。在没有渠水可引的地方,几乎每户都在庭院自打一口井,并严格保护水源,使其不受污染。  为了在节日举行宗教仪式活动和接待亲友,每户居民通常都有一间上房,一般在西面,最少是两开间,使用面积约30~40平方米。考虑到人群聚散和空气流通,常设内外两重门,房中有一个通长的大火坑,火坑对面的墙壁悬挂着古兰经字画或麦加圣地图画,便于老年人做礼拜。在建筑装饰方面,多用虚实对比,重点点缀的手法,廊檐彩画、砖雕、木刻以及窗棂花饰,多为花草或几何图形;门窗口多为拱形;色彩则以白色和绿色为主调,表现出伊斯兰教的特有风格。G、江南民居江南地区指地处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东南沿海省份,由于地形富于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形态民居。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体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房屋开间多为奇数,一般三间或五间。每间面阔3~4米,进深五檩到九檩,每檩1~1.5米.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和院墙一起,围成封闭式院落。不过为了利于通风,多在院墙上开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这类适应地形地势,充分利用空间,布置灵活,体型美观、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面貌,现保留下来的以浙江吴兴县南浔镇新开河李宅为代表。  江南民居中具有水乡特色的以绍兴仓桥直街的施宅为代表,由于绍兴市区水网纵横,临水而建的住宅自成一景,这类宅居一般面街背河,主楼不超过三开间,有一两进天井,厨、厕面河而设,临水有外廊、码头等,一切安排以河道交通和生活水源方便而定。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受历史和地理的影响,居住在江南的官僚、地主、富商人数较其他地区为多,因此他们所建的住宅,用材质量高,内部讲究豪华排场,外观森严封闭,威风气派,在布局上突出强调对称,主、次、内、外讲究分明。保存至今的如浙江东阳卢宅、苏州天官坊陆宅、安徽歙县吴宅等,成为我国现存古代民居珍品。  在江南民居中,微川居民则又独具特色,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是它总体布局中的独到之处,住宅倚山傍水,溪水穿村而过,两岸住户临水搭建的敝廊,沿溪岸设置的飞来椅,连接两岸的各式石桥或木桥,都各具特色,充满了诗情画意。3、讲解作画步法: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A、讲解线条画(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2)从主要部分入手。(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4)明暗对比强烈。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2)色块表现法。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