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闲谈鲁迅第一课时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及其杂文的特点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字、词及难以理解的句子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主要文学作品:3部小说集:《呐喊》(1923年14篇)、《彷徨》(1926年11篇);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1936年8篇);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16部:《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专集。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不仅是白话文小说的开先河者,也是现代白话杂文的伟大开拓者。1927年年底,他将生命的“最后十年”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杂文创作上。它们广泛地涉及他在小说里所接触到和没有接触到的问题,成为另一种参与社会思想斗争的武器。它是鲁迅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载体,是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
鲁迅杂文的四个特点:篇幅短小,取材广泛。敏锐迅速,泼辣犀利。冷嘲热讽,幽默风趣。说理形象,议论生动。
解题“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考的载体,是“对存在进行思考”的一种成熟的高级形式,坚持“韧”的战斗的有力武器。既有“闲谈”,必有“正说”。“任心闲谈”,首先是作家主观心态的闲适与从容。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这也正是文章的意趣所在。
写作背景
《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文题似小,旨意却大。名曰“闲谈”,好似信口而言,实则别具匠心,严密为文。
基础落实果蠃瞥见螟蛉麻痹螫针窠里棘手中风至道嘉猷:最好的法则。猷,计划、谋划、法则。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窠:鸟兽的窝。臼:一种中间凹下的舂米器具。“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luǒ)(mínglíng)(bì)(shì)(kē)(jí)(zhòng)(piē)(yóu)
熟语释义1.返朴归真:即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其本来的质朴状态。2.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形容对某一事情大家都会有相同的看法和感受。
初读课文1.分析各自然段段意,理清文章层次。2.整理文章的论证思路。3.“细腰蜂的毒针”、“刑天”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4.细腰蜂与小青虫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由此想到了哪两类人什么样的关系?两种关系又有什么不同?
1.分析各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层次回忆细腰蜂捕食螟蛉的场景回忆前辈关于细腰蜂与螟蛉的故事揭开细腰蜂捕捉螟蛉的本质剖析统治者的麻痹术分析麻痹术不有完全奏效的原因外国统治者的麻痹术也不能完全有效对造物者的谴责和讽刺统治者的愚蠢歌颂被统治者至死不去战斗不息的精神
全文8个自然节可分三段:一、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①②③)二、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败。(④⑤⑥)三、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因此,“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⑦⑧)
整体感知题为“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春末,这番“闲谈”涉及哪些话题?侧重于谈哪方面?
无头刑天造物主的遗憾外国防民之法圣君的黄金世界E君的发愁细腰蜂捉青虫鲁迅在文中先后谈到了哪些话题?
文章的创作思路和行文思路创作思路残暴镇压,愚民言论古今中外愚民办法细腰蜂捉青虫联想类比行文思路细腰蜂捉青虫E君的发愁历代统治者的“治术”外国防民之法无头仍有猛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此及彼,借题发挥。是鲁迅杂文创作的常用方法。
细腰蜂小青虫古今中外的治人者百姓甘心服从螫(神经麻痹)反抗理论(精神麻痹)
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陶潜退隐田园尚有“金刚怒目”似的诗歌抒发心志,不甘忍受统治阶级精神奴役和政治压迫的百姓,即使“无头也会仍有猛志”,可见,“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历史的必然!思考:历代统治阶级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本课小结鲁迅由细腰蜂的毒针闲谈开去,抽茧剥笋,揭露旧时统治者所谓的“精神文明”,不过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各种麻痹术”,其结局必然是“覆宗绝祀”的。本文虽冠名以“闲谈”,其实在洒脱从容的娓娓而谈之中,处处使人感到鲁迅思想的深邃和对治人者“精神文明”的控诉和鞭挞。
春末闲谈鲁迅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文中重要的文句,准确把握文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品思想内涵
读文章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问: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虫的闲谈,这闲谈有何作用?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述,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闲谈絮语,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旧时的统治者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
这一部分提到细腰蜂抓捕青虫的用意或处理,文章提出几种观点?作者认同哪一种?
1、老前辈们观点:细腰蜂纯雌无雄,捉螟蛉去做继子;2、考据家:其捉青虫,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3、作者:满怀好意,如睹慈母教女。4、法国昆虫学大家发勃耳:给幼蜂做食料。【作者认同此观点】
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为什么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封建迷信思想,传统保守观念作怪不愿意相信,为了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为下文批判统治者麻痹人民的卑鄙手段,揭示真相做铺垫。
2、作者从细腰蜂捕捉螟蛉这一生物竞争现象入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又揭示了怎样的本质?作者是怎样描述细腰蜂的?它是被写成怎样的形象?第三节:“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比喻、拟人修辞)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鲁迅学医出生,他从医学的角度为我们形象地揭示了细腰蜂怎样用毒针让小青虫“就范”的。它有着凶残的本性和超常的控制能力,是高高在上,压迫残害弱小的统治者的形象。
读文章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第一、开头写细腰蜂与小青虫之间的关系,好象真是在闲谈,阅读课文的4段,看看作者由细腰蜂与小青虫之间的关系想到了哪两类人?两者区别及彼此联系何在?
1.由细腰蜂“麻痹术”这一生物界现象联想到人类社会,想到三年前,俄国E君忽然发愁,不知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会发明一种类似于细腰蜂毒针的“奇妙的药物”来控制人、奴役人。
2.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君子、治人者、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皇帝、“特殊知识阶级”的留学生。治人者,即统治阶级治于人者,即被统治阶级
3、对俄国E君的发愁,我有什么表现?“我也装作一起发愁模样”,为什么装呢?之所以装,是因为早就知道。何以见得?“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作者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揭示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们愚弄百姓的伎俩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的了”。
4、文中所谓“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这里的“黄金世界的理想”指什么?有哪些依据?“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少数统治者骑在人民头上,锦衣玉食,作威作福,而广大人民则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当牛做马。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孜孜以求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实际上就是人吃人的世界。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直言这就是“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古代传来而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来。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鲁迅《灯下漫笔》
第二、文章为何在写治人者与治于人者之前,耗费笔墨写细腰蜂与青虫,两者有何关系?明确:细腰蜂以麻痹的手段杀死青虫,是残忍而高明的凶手,青虫是受害者。文章以细腰蜂类比统治者,青虫类比被统治者,指明统治者像细腰蜂一样用麻痹的手段(第四段提到的麻痹术)来统治被统治者,即控制民众思想。
5、为了达成“黄金世界的理想”,古往今来的“治人者”“圣贤”都想出了哪些精神“麻痹术”?(1)古代的统治阶级用儒家圣君贤臣的思想来愚弄百姓,使人不敢反抗、甘心为奴。(2)现代中国统治者:反动官僚的“特别国情论”、封建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鼓吹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四勿”论、“特殊知识阶级”——留学生的特别发现。(3)俄国统治者:不准集会、不许开口。这些做法实质是“麻痹术”,包含着精神的毒药,是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高度概括。
第三、读第四段,文中说:统治者“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凑效”,列举“不能凑效”的具体体现。
从细腰蜂的麻醉术顺势转到中外统治者的愚民政策上,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了“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的事实。第4节:“将来未可知,若以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实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蜾蠃并驱争先。”举例:(1)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2)“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
明确:▲黄金世界的理想:1、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2、君子劳心,小人劳力;3、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不能凑效的具体体现:1、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2、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
第四、读五、六段,两段分别列举了中外治人者麻痹民众的方法,试将其分类概括。结合具体句子回答,上述方法是否有效?
明确:1、中国做法:①遗老的圣经贤传法,②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③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④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2、外国的做法:①禁止集会②防说话-控制言论
古代不行,现代呢?第5节:但这种工作,也怕终于像古人那样,不能十分奏效的罢……就现在而言,窃以为除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其实也未逸出前贤的范围。”
明确:无效。统治者虽极尽全力,但无法控制民众思想。具体句子:第五段“但这种工作,也怕终于向古人那样,不能十分凑效的罢”【提示:找段首关键句】第六段“他那里,可有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没有”【段首关键句】“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便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段末关键句】
第6节:“可惜没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然而上文也不过就理论而言,至于实效,却依然难说。”举例:“最显著的例,是连那么专制的俄国,而尼古拉二世‘龙御上宾’之后,罗马诺夫氏竟已‘覆宗绝祀’了”。——理论、实效都归于失败国内没有,就像外求——“礼失而求诸野”,外国“可有较好的法子么?”根本原因: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
文末引用了刑天的传说和陶潜的诗,有何作用?【提示】刑天因为反抗,被砍了“能想的头”,却依然活着,且能拿着盾牌和斧头继续战斗。陶潜退隐田园尚有“金刚怒目”似的诗歌来抒发心志。他们不甘心忍受统治阶级的精神奴役和政治压迫,即使“无头也会有猛志”,作者意在表明,百姓不是“小青虫”!封建统治阶级迷惑民众的精神控制术只能是枉费心机,从根本上对精神控制术进行了彻底的颠覆。这表现出对人民的力量及反抗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和辛辣嘲讽。
作者举刑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算不得声明难问题,即杀戮也禁锢不了人们的思想。
明确:1、民众“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民众“没有了能想的头,却还能活着”提炼:民众像机械一样没有思想地活着,甘受统治。2、“无头也会仍有猛志”提炼:民众思想难以禁止
思考?鲁迅为何此时此刻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谈?为何不去大声疾呼?一九二五年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可以看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语)。战士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促使鲁迅无法缄口。“闲谈”是鲁迅“对存在进行思考”的一种成熟的高级形式,坚持“韧”的战斗的有力武器。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对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目的所采用的恶劣手段的揭露与辛辣的讽刺,对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进行反抗的极大期待与赞颂。
小结:不难看出《春末闲谈》这篇文章,一二三自然段是引子,四五六自然段类比得知统治者的各种麻痹术难以奏效,七八自然段很自然地得出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结论。“闲谈”的范围扩大到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娓娓谈开,最后提到现实中“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的“精神文明”的高度。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目的所采用恶劣手段的揭露与辛辣嘲讽,对人民思想和行动上进行反抗的极大期待与赞颂。“闲谈”之中乃是“正说”貌似任意而谈,实则处处针砭时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幽默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诙谐幽默学究口吻封建遗老一般无可奈何仿词
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所以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官?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E君的幼稚无知与“我”的老谋深算两相对照,让人忍俊不禁刺讽比类反语
艺术特色:1.在“闲谈”的形式下,思路无拘无束,熔知识、趣味、说理于一炉文章题名“闲谈”,思路海阔天空、无拘无束,细腰蜂和青虫的传说,关于“刑天”的记载,陶渊明诗句的引用,以及中外古今各种事例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引用自如,显示出作者渊博的学识。生动的趣味性既来自于知识性,又得力于作者生动有趣的叙述,这些有趣的知识经作者剖析,增强了文章的理趣。同时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都为论证“统治者的一切麻痹术都是不能十分奏效的”这一中心论点,使中心思想的论证严密而充分,说理透彻生动,在趣味盎然中使读者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感情的陶冶。
2.逻辑严密,说理形象化《春末闲谈》暴露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理想施行种种麻痹术,以自然界的细腰蜂作比,分析其同异,揭示其实质,显得生动形象,新鲜贴切,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思想启示。比如以自然界细腰蜂和青虫的关系来说明阶级之间的关系,用细腰蜂的毒针比喻封建统治者的种种麻痹术,既新奇恰切,又浅显明白,使读者在知识的了解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同时,文章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表面上看似乎漫不经心,任意而谈,实则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文章前后呼应,层层递进,揭示出带有普遍性的历史规律。
3.语言精练、生动、幽默,好用反语,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全文笔调从容,娓娓道来,看似闲谈,实则严谨不苟,意蕴丰富。而且幽默诙谐,好用反语,对中外统治者的杀人术、治人术进行了绝妙的嘲讽,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比较全面地代表了鲁迅杂文幽默和讽刺的艺术风格。幽默风趣的语言、成功运用的反语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如:文章开头就很别致:写盛夏细腰蜂衔捉小青虫之情状,显得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的语言特点,既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又使说理文章风趣生动,避免枯燥无味或板起面孔说教的缺陷。反语的运用,有时能比正面的批判更深刻有力地否定荒谬事物。文章还常以貌似为治人者着想的口吻,行嘲弄和讽刺之实。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确使文章的战斗性大为增强,也常使读者忍俊不禁,读来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