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学案(第四课时)一、学习目标:1、识记全文的重要文言知识。2、整体把握全文,理解行文脉络,理清内容逻辑。3、进一步感受作者及其文章的特点。二、学习方法指津:1、诵读点拨。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感知,是品味语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最好手段。2、分段研习文本,整体把握全文。3、讨论指导。能对重大人生问题展开探讨,学会辩证地思考,周密地说理,有所发现和创新。三、课前复习:1、诵读全文,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四、基础知识积累:(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及以至是()(2)被箠楚受辱()(3)其次剔毛发()(4)幽于圜墙之中()(5)见狱吏则头枪地()(6)及罪至罔加(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0)则仆偿前辱之责()(11)及罪至罔加()2、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 今义:)(2)意气勤勤恳恳(古义: 今义:)(3)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 今义:)(4)所谓强颜耳(古义: 今义:)(5)南面称孤(古义: 今义:)(6)念父母,顾妻子(古义: 今义:)(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 今义:)(8)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 今义:)(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 今义:)(10)下流多谤议(古义: 今义:)(11)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 今义:)3、一词多义(1)就 卒就死耳()(2)用 而用流俗人之言() 草创未就()用之所趋异也()(3)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4)通 通邑大都() 重为乡党所笑()通古今之变()通其狂惑()4、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倡优畜之()(2)形容词作动词。流俗之所轻也()曷足贵乎()(3)名词作动词。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4)动词使动用法。太上不辱先()故述往事,思来者()(二)文言虚词1、以(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2)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5)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季布为朱家钳奴()/削木为吏()(2)然此可为智者道()(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4)重为乡党所笑()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2)且西伯,伯也()(3)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2)幽于圜墙之中()(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无益于俗()5、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然后是非乃定()(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6、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2)然此可为智者道()(3)阙然久不报()(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2)李斯,相也(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2、疑问句(1)与蝼蚁何以异(2)安在其不辱也(3)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5)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3、省略句(1)近乎卜祝之间(2)声闻邻国(3)韩非囚秦(4)草创未就(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4、倒装句(1)教以慎于接物(2)若望仆不相师(3)与蝼蚁何以异(4)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5)受械于陈(6)南面称孤(7)灌夫受辱于居室(8)安在其不辱也(9)无兄弟之亲(10)曼辞以自饰5、被动句(1)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2)拘于羑里(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5)韩非囚秦(6)重为乡党所笑五、重难点突破: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并总述全文的结构模式。课文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第五部分(第7自然段):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六、能力拓展提升:1、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2、从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里,我们看到了他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3、本文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七、课堂小结: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为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文章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是他将峻洁的人品、伟大的精神自现于后世的力作。总之,《报任安书》被称为“天下奇文”是当之无愧的,它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一个奇人的奇伟情操,它在行文、语言上纵横开阖,笔法雄健,让人千年后仍能想见司马迁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洒同情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