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 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 人教版

ID:1096507

大小:79.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21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伏法受诛(zhū)头抢地(qiāng)暴肌肤(pù)鞭箠(chuí)B.缧绁(léi)臧获(zāng)愠色(yùn)倜傥(tìtǎng)C.圜墙(huán)占卜(bǔ)囹圄(wǔ)槛阱(jiàn)D.羑里(yǒu)衣赭衣(yì)(zhě)稽其成败(jī)2.分别选出加点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1)(3分)()A.不能自免,卒就死耳(免除)B.不能与死节者次比(相提并论)C.其次不辱理色(肌理)D.及在槛阱之中(监狱)(2)(3分)()A.且西伯,伯也(一方诸侯之长)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倾斜于)C.被箠楚受辱(用杖打,作楚囚)D.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纪:法纪)3.分别选出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1)(3分)()A.灌夫受辱于居室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C.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D.惟倜傥非常之人(2)(3分)()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恨私心有所不尽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4.分别选出带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1)(3分)()A.卒就死耳轲自知事不就B.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邪C.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D.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虽累百世,垢弥甚耳!(2)(3分)()A.徒见欺视徒隶则心惕息B.重为乡党所戮笑重章叠句C.仆诚以著此书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D.汗未尝不发背沽衣也遽发姜戎二、知识运用(25分)5.分别选出带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1)(4分)()例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土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C.当春乃发生D.蒙冲斗舰乃以千数(2)(4分)()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A.鄙陋投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B.奉厚而无劳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D.吾尝终日而思矣6.分别选出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1)(4分)()A.而世俗又不能于死节者次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译文;可是世俗又不把我和为坚持气节而死的人相提并论,只是认为智力穷尽,罪恶极大,不能自脱,终于被杀而已。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译文:所以,有的士人在地上画个圈作监牢,他也决不进入;削个木头人作狱吏,他也决不同它对答,而决计在受辱之前抱定死的主意。C.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译文:我所以暗自忍耐着苟活下来,幽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而不推辞,是因为怨恨自己的私心没能满足,这样在耻辱中离开人世,我的作文就不能表现在后人的面前。D.此人皆意有所部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译文;这些人心意中都有郁结之处,理想得不到实现,所以才追述过去的事,而寄希望于未来的。(2)(4分)()A.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译文:而且勇敢的人不一定为节义而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节义,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呢?B.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义。译文:而且,背负着因为受刑而带来的坏名声,不容易换地方居住,世俗之人多诽谤议论。C.身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邪?译文:我作为宫禁的大臣,岂能自我引退隐居山中呢?D.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无,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译文:因此,痛苦之情整天在肠中转来转去,在家里往往恍惚迷离,出门常常不知去的地方。每当念及这件耻辱的事,未尝不汗流浃背,汗水湿透衣裳。(3)(4分)()A.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矣!译文:一个人不能早在法律制裁之外自杀,来等待凌迟处死,到了身受杖打的时候,才想为守节而死,,这不也差得太远了吗?B.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译文:就像左丘明双目失明,孙子截去双足,再也不能被重用了,于是引退著书,以此抒发内心的愤懑,期望文章流传后世来使自己的心意得到表白。C.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事,纵其终始,及其成败兴坏之纪……译文:我不自量,近来运用无能之辞,搜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大略地考订其事实,综合起来说明事实的本末,考察其成功、失败、兴起、衰亡的规律……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译文:我果真能著成这部书,把它藏在名山之中,传播于大都邑里能了解我的人,那么我就偿还了受屈辱的债,即使被杀戮一万次,有什么后悔的呢17.(5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司马迁认为:自己的先人地位低下,没人看得起,自己要是犯罪被处死,就像牛身上掉下一根毫毛,自己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那个社会里,只会被认为是智力穷尽,罪大恶极,不能自脱,终于被杀而已。这表达了作者对那个不平等的社会所作的悲愤的控诉。B.司马迁说:自己受了极其残酷的刑罚,身体精神都难以忍受,于是他见了狱吏,要“头抢地”“心惕息”。这说明他认为自己不是士人,没有必要去死节。可以委曲求全,苟且偷安。C.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意在说明受辱者能够在逆境中,知耻后勇,获得成功。 D.司马迁认为自己因为进谏遭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以致世世代代无法洗清。说他极其痛苦的心情常常在肠里转来转去,在家里恍恍忽忽,出门不知道去哪里。每想起这些受辱的事情,就常常汗流浃背,作者借自己受辱的感受间接抒情,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既表现了悲愤和不平,也表现了他忍辱负重、为史学献身的崇高精神。三、翻译(10分)8.(10分)翻译下面一段话。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人,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四、古文阅读(4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4题(2002年高考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纳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9.(7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10.(7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C.既出塞,出东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11.(7分)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称代前文的“(李)广”。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的“赏赐”。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12.(7分)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③专以射为戏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13.(8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14.(8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 [参考答案]http://www.DearEDU.com一、1.C2.(1)B(2)A3.(1)D(2)C4.(1)B(2)C二、5.(1)A(2)D6.(1)C(2)B(3)A7.B三、8.译文:况且,李陵率领不到五千名步兵,深入胡地,足迹到达单于的王庭,这就像在虎口边投下诱饵,勇敢地向强大的胡人挑战,向居高临下的为数众多的敌军展开进攻,与单于率领的军队连战十几天,所杀敌人超过自己军队的人数,敌军连救死扶伤都顾不上。胡人的君长都震惊了,便征调了左贤王、右贤王,出动了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全国共同围攻他们。李陵转战千里,箭矢已尽,无路可走,而救兵又不至,死伤的士卒堆积如山。但是李陵一声召唤,疲劳的士兵便无不复起,人人眼里流血,暗自抽泣,于是拉开空弓,冒着敌人的刀剑,向北争着与敌人决死搏斗。四、9题答案:D。这道题是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要能是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并应具备从同一实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这道题挑选了4个包含有较为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词语,同时也给出它们正与误的释义。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之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A项中“竟死”,难点在“竟”字,“竟”有“完毕”“从头至尾”“终究”“竟然”等多个义项,从上下文的文意看,只有“从头至尾”与“竟然”能够沾上边儿。从这两个义项中选择,“竟然”表示语意的转折,显然不符合文意,因为这里根本无从谈到死或不死。再看“从头至尾”这一义项,“竟死”表示一直到死,犹如“竟日”表示从早到晚一样,与上下文文意十分切合。因而“竟然因此而死”是错误解释。B项中的“将兵”,试题将它解释为并列短语,但在文言中“将兵”也可以理解为动宾短语,意思是“统领士兵”。这两种解释中的“将”字分别为名词与动词用法。联系后文,既然说到“士卒不尽欢,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可见是李广对待部下的关爱,当然是李广领兵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领和士兵。试题中的解释也是错误的。再看C项,“曲折”一词有实指虚指两类用法,实指意为弯典,弯弯曲曲,虚指意为错综复杂的情况,事情的曲折经过或复杂而不顺当的情节。联系前文看,这是在李广迷路以至部队落在卫青之后,卫青要向皇帝汇报事情经过时说的,当然不可能是指弯曲的道路,而是指事情的复杂经过。因而C项也是错误的。只有D项是正确的。其中的“结发”,是说古代男子从成年时开始束发,所以把初成年、年轻时称为结发。这在中学课文《孔雀东南飞》中也曾出现:“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这里的结发也是指到了成年。因此,D项为正确选项。10题答案:A项。这道题是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这道题采用给出四组8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方法。设置这道题是为了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想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既有知识与现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串连起来,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句中,除原文外,其余4个均选自中学业课本。选择课本用例甚至考虑到句式上的完全相同,这样做更便于考查考生对知识进行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项中的两个“以”字,从词性来看均为介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前者表示领率,后者表示工具,因而两者是不相同的。“今以钟磬置水中”一句,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不仅是传世名篇,而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要求背诵的课文,中学生是十分熟悉的,不会有什么难度。B项中后一句出自课文《陈涉世家》,也是司马迁的文章。这组中进行比较的两个“会”字是常用的文言副词,其意义“正好、恰巧”也是常用的义项,两句中的“会”字意义与用法相同。C项中“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句,出自贾谊《过秦论》,也是中学生十分熟悉的课文。其中的“既”字表示“已经”“……之后”,是副词“既”的常见用法。而《李将军列传》中“既出塞,出东道”的“既” 字也正是这种用法。可见两句中的“既”字意义用法均相同。D项中的“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一句,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文章流传极广,各种版本的中学课本多选作课文。“事无大小”与阅读材料中“无老壮皆为垂涕”一句,两个“无”字均表示“无论、不论”的意思,是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说法意义。这两个“无”字也是相同的。据题目的要求,A项为正确选项。11题答案:C项。这道题是考查“之”字的称代作用,也属于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这道题给出四个使用了人称代词“之”字的文句,同时对各句中“之”字的称代内容进行说明,要求选出说明不正确的一项。这种考查形式曾在1992年的全国试题中使用过,当时是考查指示代词“是”字的指代内容,具有较好的效度。应当说,“之”字与“是”字均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虚词,对它们用法的考查是很有必要的。本题A项“胡兵终怪之”的“之”,称代的是胡兵感到奇怪的现象,正是指前文李广部队“解鞍”“士皆纵马卧”,这些情况迷惑了胡兵,才使得李广的小部队得以保全而未被消灭。这一选项是正确的。B项“避之数岁”中的“之”字,是承着上文“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而来,显而易见,“避之”的“之”正是称代李广。这一选项是也是正确的。C项“饮食与士共之”的“之”,称代的应是本句开头的“饮食”一词,“之”字是指前文的“饮食”,并非称代更远的“赏赐”。“得赏赐”一句与“饮食”一句,分别讲的是不同的事情,“之”字也无法越过“饮食”而去称代更前面的内容。这一项的说明是错误的。D项“百姓闻之”的“之”到底称代什么,我们也可以根据后文的“无老壮皆为垂涕”来进行判断,正因为百如释重负听到了李广“引刀自刭”一事,老壮才为他痛哭。这一项的说明是正确的。本题的题干中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是正确选项。12题答案:D项。这道题着重考查考生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当然,这只是一种考查形式,实质上同时还要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这道采用给出6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择全部表现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这一常用方式来进行考查。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应当是,将6个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编组情况判断选择。第①句“解鞍,令士皆纵马卧”,这是李广的小部队在遭遇匈奴数千骑兵时,极为无奈之下做出的疑兵之计。此时李广的部队如果逃跑的话,必然遭到匈奴的追射,只有让敌人认为自己只是诱敌的疑兵,才能避免被追杀。这本来与“宽缓不苛”是没有联系的,但如果考生误认为这两句是让部下休息,则对解答这道题有一定的干扰。第②句“得赏赐辄分其麾下”,这是说李广廉洁自律,抗敌立功后,得到赏赐总是分给他的部下,这当然是“宽缓”的一种典型表现,因而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③句“专以射为戏”,这是说李广因为“讷口少言”,不善言辞,而射艺精熟,所以平日十分喜好射艺,并以此为乐,常常练习,这当然与对待部下“宽缓不苛”无关,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④句“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这是承着前文“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而来,讲李广爱兵,同士兵祸福与共,这正是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表现,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⑤句“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这一句是李广部队迷失道路,卫青将向皇帝报告,而李广可能受到处罚时,他为了保护部下而将责任全部承担下来之后讲的话,当然反映了他的“宽缓不苛”。这一句也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⑥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这一句是李广自刭后他的部下的反应,体现了士在夫对他的深切爱戴。尽管这也是他“宽缓不苛”形成的结果,但却不是他对部下“宽缓不苛”的具体表现。这一句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理清了这6句话的内容,这道题的答案就十分清楚了,正确选项应是②④⑤,即D项。13题答案:D项。这道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这道题的题面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选取其中的四个作为切入点进行概括分析。这四个切入点是:李广初显功名、李广设计脱险、李广廉洁自律、李广承担过错引刀自刭。试题中拟设了四项对相关文章的概括与分析,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为了适当降低难度,四个选项中均未涉及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仅仅从阅读材料反映的内容着眼,要求考生能够读懂全文,不要出现理解与概括分析上的错误。构拟这类试题中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忧,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例如本题D项所拟题面是:“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这一选项的问题在于“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原文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意思是因为年老,不能再去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与“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 ,二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这一选项中其他内容的概括分析是正确的,但从整体来看,这个选项是错误的。A、B、C基项对文意的概括分析没有错误。按照题干的要求,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14.答案:(1)“大概是说李将军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这些年来,文言文翻译均安排在四选一的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今年的试题则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当然,文言文的翻译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不是纯粹的客观题,所以在对考生答案的要求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1)题“其李将军之谓也?”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固然可以得满分,如果翻译成“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尽管与前一答案在句式上有不同,但也可以不扣分。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例如(2)题中的“及”“尽”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到……时”“竭尽”,才能算作准确。如果把全句译成“死的时候……大家都为他哀悼”,尽管大意不错,但未能译出关键词语,全句的译文就不能称为准确,因而也不能得分。[译文]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家里世代传习箭术。参加军队抗击匈奴,因他善骑射,斩敌首级很多;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夺取了敌人的军旗在昌邑城下立功扬名。以勇力作战而闻名。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有几千名骑兵。李广的百名骑兵都大为惊恐想回马奔逃。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此情况,我们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立刻会被杀光。现我们停留不走,匈奴定会以为我们是大军诱敌的,必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离匈奴阵地约二里处停下来,命令士兵放开马随便躺卧。时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李广带领士兵撤离。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躺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为官举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家中没有多余财物,终不谈及家产的事。李广不善言谈,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没有完成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不尝。李广待士兵宽和不苛刻,士兵因而爱戴他,乐为所用。后来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后,李广受命从东路出击。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事情的曲折经过,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而又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李广与否,不论老少都为之落泪。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居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使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得像乡下人,不善言谈,可在他死时,天下人不论认识他不认识他,都对他尽情哀悼。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