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高祖本纪(教师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导学案 高祖本纪(教师版)

ID:1097285

大小:7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2届语文《选读》导学案系列001《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因文悟言,积累常见文言现象,。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刘媪(ǎo)须髯( rán )贳酒(shì)大泽之陂(bēi)每酤留饮(gū)酒雠数倍(chóu)乃绐为谒(dài)(yè)酒阑(lán)箕帚(jī)轘辕(huán)(yuán)玉卮(zhī) 乃以秦王属吏(zhǔ)日夜跂而望归(qǐ)击筑(zhú)献飨军士(xiǎng)黥布(qíng)荥阳(xíng) 郦食其(yì)(jī)颍阳(yǐng)氾水(fàn)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繇”通“徭”(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诎”通“屈”(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通“安”(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内”通“纳”“距”通“拒”(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8)兵罢戏下“戏”通“麾”(9)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家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诽谤:古义“非议国政”今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9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2届语文《选读》导学案系列001(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渐: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山东: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今义“山东省,省份名”(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没有赖以谋生的手段,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课前预习检查与反馈三、熟读全文四、用简练短语概括文章情节:教师明确:刘邦出生:蛟龙俯身而出世,写出了刘邦的不凡。平民刘邦:好酒及色、不事生产、壮志初现、诈称“贺千万”的无赖之举。将帅刘邦: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帝王刘邦:氾水称帝、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五、人物形象探讨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本文中作者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加以塑造的?1.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如在“将帅刘邦”中,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各自采取的措施,突出刘邦的宽厚仁慈,从而赢得民心,奠定以后胜利的基础。2.用讽刺的手法臧否历史人物。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一节,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的描摹。3.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如赊酒、诈言“贺千万”、观始皇而叹等细节,展示刘邦的性格的各个侧面。五、练习布置:归纳整理文中的实词,并解释其义。第二课时一、检查文言常识1.大泽之陂(水边、堤岸)2.已而有身(不久)3.高祖每酤留饮(买酒)4.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5.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6.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7.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8.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9.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10.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11.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12.无所诎(同“屈”,理亏)13.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2.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省略句3.高祖常繇咸阳省略句4.迎之门省略句9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2届语文《选读》导学案系列0015.引入坐省略句6.吕公女乃吕后也判断句二、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第二部分:(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第一阶段: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第三阶段:刘邦称帝。第三部分:(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三、走进文本,小组合作,深入探讨(学生自由朗读1-4段)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学生自由朗读5-7段)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2.郦生见沛公这一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明确:勇于改错,虚心听取意见。3.“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明确: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4.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互见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互补。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5.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三方面:第一,轻财物而重义气。第二,保障关中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三,减轻百姓负担。四、练习布置:整理并积累本课所学文言常识,记录本课尚未解决的疑问,下节课质疑。 9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2届语文《选读》导学案系列001第三课时一、检查文言常识1.沛公引兵西(向西进发    名作动)2.西过高阳(向西    名作状)3.可四千余人(大约)4.昌邑未拔(被攻占)5.降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6.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7.秦军解(同“懈”)8.系颈以组(丝带)9.还军霸上(驻军,名作动)10.先入关者王之(使……为王)1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的原因)(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遇彭越昌邑省略句2.昌邑未拔被动句3.与偕攻开封省略句4.代为上将军省略句5.啖以利省略句6.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状语后置7.系颈以组状语后置8.降轵道旁省略句9.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省略句二、小组合作,朗读并疏通8-14段1.今则来(如果)2.无内诸侯群(同“毋纳”)3.沛公然其计(认为……对)4.令项伯欲活张良(使……活)5.沛公从百余骑(使……从)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7.实不用其命(服从)8.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区域,古今异义)9.不如决策东乡(同“向”)10.深堑而守之(挖壕沟,名作动)(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项羽乃号为雍王省略句2.欲以求封省略句3.怀王者,吾家项羽所立耳判断句4.何以得主约宾语前置5.是迁也判断句6.与项羽决胜垓下省略句三、走进文本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2.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第一次是为了争权天下,第二次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性格特点:善识人用人,有胸怀,能容人,知退让。3.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明确:一、以众击寡。二、韩信运用谋略,阵法战法奇特。三、四面楚歌,瓦解斗志。4.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5.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明确: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四、小组合作,朗读并疏通15-17段1.空言虚语,非能守也(把守、把持)2.臣等以死守之(坚持)9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2届语文《选读》导学案系列0013.有功者害之(嫉恨)4.连百万之军(统率)5.高祖欲长都洛阳(定都,名作动)6.高祖是日驾(乘车出发)(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空言虚语,非能守也判断句2.高祖置酒洛阳南宫省略句3.此所以失天下也判断句4.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判断句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刘邦称帝、高祖置酒洛阳南宫2.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说明了刘邦知人善任,虚怀若谷;项羽不善用人,刚愎自用。五、小组合作,朗读并疏通18-20段1.最后一部分写了哪些情节?明确:未央宫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2.未央宫里,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说明什么?明确:刘邦粗俗鄙陋的一面。3.高祖帝业确定,衣锦还乡,可以说是人生顶峰,为什么还落泪呢?明确:沛县是刘邦创业的起点,风风雨雨走过多年,意味着创业的艰难;虽已“威加海内”,但守业更为不易;回到故乡,触景生情,他怎么能不悲喜交集,感慨悲歌呢?“大风起兮云飞扬”,表面上写自然风云,实际上是写他的奋斗历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写实。这一句,既表现了西汉政权的无比强大,又表现了汉天子的非凡威势,也表现了他浓厚的乡土之思。“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着眼未来,抒发他的愿望和理想,他已敏锐地感觉到,政权背后存在着内外忧患和人才的缺乏,为大汉王朝守四方的“猛士”又在哪里?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回故乡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怎不让人“泣数行下”。六、练习布置1.谈谈《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2.围绕“项羽和刘邦谁更接近你心目中的英雄”话题,写一篇短文。要求500字左右,以史实为根据。第四课时一、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词语:因:(1)因家沛焉(于是)(2)因敬重之,引入坐(于是,就)(3)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4)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依靠)相:(1)吕公者,好相人(给人看相)(2)无如季相(面相)(3)其在卫者,相中山(做相)固:(1)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2)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引:(1)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2)沛公引兵西(率领)(3)相如引车避匿(调转车头)(4)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解:(1)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2)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3)庖丁解牛(剖开,分割)则:(1)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2)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若,如果)(3)则学者至今则之(视为准则)9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2届语文《选读》导学案系列001以:(1)乃以秦王属吏(把)(2)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3)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4)啖以利(用)(5)可以有大功(凭借)(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认为)然:(1)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2)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3)喟然太息曰(……的样子)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判断句)此三者,皆人杰也(判断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被动句)遇彭越(于)昌邑(状语后置句)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状语后置句)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定语后置句)诸将过此者多(定语后置句)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句)4.翻译下列句子。(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他平常就有干大事的气魄,不愿意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的事。(2)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您如果一定要诛灭没有德行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张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正好项伯想要救张良,于是项伯连夜来到沛公军营见张良,(项伯会见张良后返回楚营),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人解,因大破之。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9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2届语文《选读》导学案系列001二、阅读与探讨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人物的形象得到充分地展示。在本文中,记叙了刘邦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活动,请大家结合“阅读与探讨”第3题分组讨论在各个阶段刘邦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特点,用事实加以印证。)1.有远见卓识。入关不如约称王树威望(以退为进);与民约法三章赢民心。(刘邦取胜之基)2.智谋超人。突出的表现在军事才能上。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3.善于用人。在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等战争中,刘邦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善于将将。如垓下之战,使用韩信,充分展示其才干,大败项羽。4.狡诈无赖。“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5.卑鄙残暴。未央宫戏弄老父亲,“阅读与探讨”的练习3中的“推坠儿女自逃命”及“则幸分我一杯羹”两个故事。总结:帝王,天之子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都应是人世间的道德准则。但在司马迁的笔下,作为一代帝王刘邦,一个政治家的形象栩栩如生。而在展示一个政治家形象的同时,也写出“平民刘邦”的无赖、“将帅刘邦”的残暴、“帝王刘邦”的卑鄙等性格特征。刘邦被拂去神圣和灵异的光环,还之以凡夫俗子的本相。这就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写法。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从司马迁的身上看到,作为一名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我们从中更能体会到在《报任安书》一文中那种忍辱践志的巨大动力。三、写作手法:“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阅读这一段落,思考:这一情节在我们以前那篇课文学过,两者区别在哪儿?明确:《鸿门宴》。在这篇文章中,情节写得非常具体,而且悬念迭生。在《高祖本纪》中,就简单叙述着一情节。总结:这就是互见法。“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读书笔记】阅读下面两篇文章,结合本课所得和读书思考,以《论刘邦》为题写读后随感。【课外阅读1】贵族与流氓 ■易中天 项羽最后还是被打败了。他败在了刘邦手里。  项羽怎么会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无赖;项羽是贵族,而刘邦是流氓。 但两人也有些相似。 项羽和刘邦,少年时都不是什么听话守规矩的乖孩子,只不过项羽是个纨绔,而刘邦是个地痞而已。 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后来成了个人物,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即便是缺点也无妨看作优点。刘邦项羽的不爱读书学习,自然都成了“胸有大志”9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2届语文《选读》导学案系列001的表现。的确,学术学术,学问只是术,不是道。道不是可以学得来的。治学者学问再多,也只能为人臣;得道者学问再少,也可以为人君。就拿陈胜来说,学问也不多吧,却有“鸿鹄之志”,这才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 所以刘邦项羽这两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便都有和陈胜一样的念头。秦始皇游会稽山时,项梁带了项羽去看热闹。谁知项羽一看,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连忙捂住他的嘴巴。刘邦因为替政府办差,去过咸阳,看到秦始皇的排场,也曾谓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不过,如果我们把陈胜、项羽和刘邦三个人的话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还是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充满了挑战性,而且挑战的对象,已不仅是秦王朝,而是命运,因此有一种不认命不信邪的精神,也因此在三说之中格调最高。 项羽的话,则充满英雄气概,说得干脆利落:“彼可取而代也!”,那口气,就像囊中取物一样。这是自信,也是自大。自信使他成功,自大使他失败。不难看出,项羽说这话时,是不动脑筋的,也是不计后果的。那家伙(彼)怎么个就可“取而代也”呢?万一取代不了又怎么办呢?这可没想过。他想到的只是去取代和可以取代。这正是项羽的可爱之处,也是他的可悲处。 刘邦的话就没有那么气派了,有的只是一个流氓无赖对大富大贵的垂涎三尺。“大丈夫当如此也”,换句话说就是有能耐的人要过就过这样的日子。但不能如此又能怎样呢?大约也只好算了。这当然一点也不英雄,然而却也实在。正是因为这份实在,刘邦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从审美的角度讲,我们当然更欣赏陈胜和项羽,但从现实的角度讲,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刘邦是成功者。 的确,刘邦是实用主义者,项羽则是性情中人。 贵族的另一个毛病是清高。清则易污,高则易折,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很脆弱,也容易变得小心眼儿。因为他们在洁身自好的同时,也常常对别人求全责备。这样的人当隐士倒没什么,当统帅便难免疑神疑鬼,结果自然是圈子越来越小。陈平就说过,项羽身边都是洁身自好、注重风骨、讲究节操、彬彬有礼的人,刘邦身边则是些贪财好色的鸡鸣狗盗之徒。但哪些人多哪些人少,哪些人能干事哪些人干不了,不也一目了然吗? 事实上,贵族由于高贵,可能会有两种性格两种心胸。一种是非常的宽容,一种是非常的狭隘。宽容者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既然至尊至贵,也就犯不着去排斥什么了。这就像汪洋大海,惟其大,则无所不可包容。狭隘者的逻辑则是这样的:既然我是唯一的高贵,其余也就不是东西。这就像雪山冰峰,唯其高,什么也容不下。狭隘的贵族一旦贬入凡尘,就会处处格格不入;一旦由破落而发迹,又往往会十分小家子气。他会把一切都归于自己高贵的气质和不凡的能力,不承认别人还有什么功劳。他也会把一切据为己有,而不愿与他人分享。这种心态,在他们自己是高贵,在别人眼里就是小气。项羽便恰恰是这样的人。 同样,流氓由于卑贱,也可能有两种做派两种德行。一种是猥琐卑鄙,一种是豪爽大方。前者多半只能占些小便宜当些小差事,或者做些小偷小摸的勾当,出不了头也没想过要出头。后者则倘有机缘,便往往能成大业。第一,他们反正只是光棍一条白纸一张,想什么也是白想,就不妨想大一点,比如“弄个皇帝当当”。第二,他们一无所有,一旦有了,多半是不义之财,或白捡来的,反正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也就并不心疼,不妨“千金散尽”,博得“仗义疏财”的美名。第三,他们自己一身的不干净,哪里还会挑别人的毛病?自然特别能容人。何况他们是从最底层上来的,也最懂得世态炎凉和人间疾苦,知道人们追求什么惧怕什么,要收买人心,总是能够到位。有此知人之心,容人之度,再加上豪爽豁达,出手大方,便不愁买不到走狗雇不到打手,也不愁没人拥戴没人辅佐。一旦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更不难趁火打劫乱中夺权。刘邦便正是这样的人。 刘邦的最后获胜,并非没有道理。【课外拓展2】刘邦的哭(散文)■杜文辉  9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2届语文《选读》导学案系列001当项羽兵败垓下,刘邦把前线上士兵争分到的项羽的尸体并全,确认无误后,上报楚怀王追封项羽为鲁公,把尸体葬回项羽的老地方谷城,并且亲自主持了项羽的葬礼。而就在这个时候,刘邦忍不住哭了。我想刘邦这次的哭是真实的,在我看到的关于刘邦的记述里,刘邦很少哭。  刘邦在云诡波谲的战斗中,在危及生命的惊险中都没有哭过。当项羽在彭城大败他的时候,他的军队全部被迫进入泗水、雎水,项羽杀了他的二十万吏卒,尸体横陈,致使泗水、雎水为之不流,他被项羽围了三圈,可谓命悬一线。他肯定想到了自己的来路和去路,但他没有哭。他在关键的时候什么都能放得下,当项羽追拉他的时候,他把自己的亲骨肉孝惠、鲁元推下车子好几次。当项羽把他的父亲放在肉板上,在两军阵前威胁他将要“烹太公”时,他心不跳、面不红地说:我与你“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即使在他自己死的时候,他也没有哭。在平定黥布叛乱的战斗中,他被黥布军乱箭射中,加之年事已高,在行军途中就病倒了。当吕太后为他请来高医诊病的时候,他大骂出口:“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人常说,人之将死,其情也哀,刘邦不是这样,当然就不会哭。  而刘邦在为对手主持葬礼时,为什么忍不住就哭了?  他为战争而哭,他可能想到了战争的残酷。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同归于尽。战争就意味着摧毁,意味着多少生命、物质文明将毁于战火硝烟中,太让人伤心了,太让人可惜了。他可能想到了和平,和平得天下,和平守天下,谁不愿和平,与国于民于己都好。我想没有一个纯粹好战的英雄,英雄只是想啸傲秋风,俯瞰大地。  他为项羽个人而哭。他敬服于项氏世代为将,项羽不愧为项氏家族的骄傲,在暴秦惨无人道、涂炭生灵的时候振臂而呼,应者云集,曾经是向秦发难的急先锋。他惊服于项羽的“才气过人”,尤其是当他干掉迂腐保守的宋义自为上将军的时候,率领阳君、蒲将军的二万将卒渡河,砸破锅,沉掉船,烧掉房子,只带了三天的口粮,背水而战,九战九挫强秦,杀了苏角,捉了王离,呼天动地,真正成为各起义军的冠军。而他的刚愎自用、烧杀无度也造成了他的不可善终。当他攻下负隅顽抗的襄城,一气之下,把襄城一城军民全坑埋了。当他听说秦降卒害怕秦军那边会杀掉他们的父母妻子而稍稍不安时,他连夜把二十余万秦降卒坑埋了。当可怜的秦王子婴将自己绑起来向他求降时,他把秦王子婴杀了,烧了宫殿,掠了货物宝贝和妇女而去。他哄骗善良的义帝说:“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让义帝起身去长沙彬县,在义帝去的途中,他偷偷派人把义帝处理了。杀人太多必不祥,而祸莫大于杀已投降。  他也可能为自己而哭。自从他和项羽起事反秦以来,初为合作的伙伴,后来争夺天下,进行旷日持久的扯锯战,“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百姓苦,他也苦,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多半处于危险的弱势。有好几次,他差点被项羽早早结束了。在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如果项羽听了范增的话,他的故事可能那时就没有下文了,多亏两面派项伯、谋臣张良和勇士樊哙的帮助和解救,他的头才能囫囵着出来。前文提到的,在泗水、雎水项羽击杀了汉军二十万人,他被项羽围了三圈,可谓插翅难飞,承蒙上天垂怜,一阵大风从西北刮起,扬沙走石,遮天蔽日,在项羽军大乱中,他以数十骑勉强逃出性命。在荥阳城,项羽将他困定,他粮草匮乏,请和,项羽不许,几乎是死路一条。多亏手下纪信假装成汉王夜间出城,搭旗投降,扰乱了项羽军的视线,他才能从另一个门逃出……现在,当强大的项羽忽然真的死在他面前、将要入土为安的时候,他一定感觉到了生命的恍惚与悲。要是有一天,很可能有一天,他也像楚霸王项羽一样被对手追到这步天地,他将如何处理?他也许明白他的下场可能要比项羽惨一些,因为失败和死对他来说接受起来可能比项羽要困难一点。取得天下的刘邦尽管已经志得意满了,当他为老父亲祝寿时,情不自禁地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于仲多?”而他对自己的运命和功业还是忧虑万分。当他返归故里,在酒喝高了的时候,这种悲情溢于言表:“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应歌舞蹈,“慷慨伤怀,泣下数行”,和看到自己的强大对手项羽倒下时的心情一脉相承,也许真的累了。9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