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的教学方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李将军列传》的教学方案

ID:1097460

大小:50.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把握李广的才能、品质和不幸遭遇。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2、掌握所、用、固、因、去等文言词语。3、学习《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4、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教学设想: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教学时数:一、导入“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一个卓立千古,彪炳万世的英雄形象。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常常出现李广的形象:“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慨叹李广之不遇)“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沈彬《塞下三首》)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繁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李广本人由于其勇而无当、不畏权贵、简单易从的作风、仁爱士卒的品德,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和无限景仰。二、练习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陇西   故槐里   上山陈   赎为庶人   中石没镞   骠骑将军   元狩四年   愠怒   持糒醪遗广   食其悛悛如鄙人   下自成蹊    睨其旁   讷口少言   以为李广老,数奇   自刭   广从弟李蔡   广详死   秩八百石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陈同“阵”)                (2)行十余里,广详死(详同“佯”)               (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幕同“漠”)                (4)封书与广之莫府(莫同“幕”)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1)广家世世受射(传授)(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斗)(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往)(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突然)(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更何况是)(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埋入)(7)专以射为戏,竟死(最后)(8)广数自请行(多次)(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渡过)(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送给)(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迷失方向,找不到路) (14)遂引刀自刭(于是)(15)其李将军之谓也(语气副词“大概”)(1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比喻)       (17)广从弟李蔡(唐弟)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李将军”即汉代名将李广。“列传”,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明代茅坤在《史记钞》对于李广的评价是:“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那么,李广因何会被称为名将、又缘何“卒无功”,让后人发出“李广难封”的哀叹,让我们从本文中去寻找答案。二、教学步骤:1、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本文选取关于李广的那些事件去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的?名将之后、骑射世家;从军击奴,战功卓越;生不逢时,才华难施;上郡杀敌,解鞍惑敌;雁门出击、被俘脱身;闲居受辱,起复杀人;射虎射石,箭术精湛;关心士卒,宽缓不苛;为人简易,讷口少言;漠北决战,徙令东出;失道误战引刀自刭2、情节结构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写李广在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际遇,重点记述他为上郡太守时的一段经历。李广是西汉抗击匈奴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将领,也是千百年来人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这一部分首先介绍李广是名将之后,出身于“世世受射”的家庭,从小练就一身高强的射技。汉文帝时,从军击匈奴,因“杀首虏多”,提为汉中郎。汉景帝时为上郡太守时,发生“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广解鞍惑胡骑”一事,表现李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超人胆略。第二部分(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到“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写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重点记述他出雁门击匈奴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赞扬了他关心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这一部分突出写了李广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作者在着力描写这些精彩片段中加以渲染、烘托,如“广暂腾”,飞身跳上胡儿马,匈奴号称“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采。同时,也写了他屡遭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了他悲剧性的人生。这一部分还详细写了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卒,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然而,就是这样战功卓著、备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不得不令人同情和慨叹。尽管作者对李广多是赞扬,但在这一部分中还如实写了他的缺点,李广家居时,曾被霸陵尉拘留,等到李广被召为右北平太守时,“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说明了他的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缺点。第三部分(从“后二岁”到“当死,赎为庶人”),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的经过。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李广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最终悲愤自刎。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们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李广的悲剧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是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李将军列传赞”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三:作业1、总结文本中的文言现象。(略)2、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研究探讨李广这一人物的人物形象。提示: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内容然后再对人物进行概括。明确:(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一、名将之后、天赋异禀⑴名门之后、将家虎子李广的出身很不平凡,文中记载说他是秦将李信之后,李信何人?捕获燕太子丹的人(“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可见,李广是名将之后。作为将门世家,李家“世世受射”,这也让李广习得了一身好本领(“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年青时从军击胡,就凭借家传绝学而立下赫赫战功。(“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⑵身高体长,天赋异禀《李将军列传》中对于李广德容貌并为多作介绍,只一句“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简单带过,但他告诉我们的是李广这个人身材高大,而且手臂很长(善射的基础),并且他还有学射的天赋,别人都比不上他。这些都是其善射的先决条件。二、名将风流李广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作为作者心目中的一个理想人物,作者重点描写了李广如下的优点:其一、射技高超、勇武过人李广的箭术是高超的,文中重点抓取了两个细节予以表现“追击射雕者”、“射杀白马将”、“射石射虎”1、追击射雕者汉景帝时,匈奴入侵上郡,皇帝让宫中宠信的宦官跟随李广实习。这个太监有一次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去视察。在视察的路上,太监率领的骑兵然遭遇了三个匈奴。带着几十个骑兵的太监看见三个匈奴,情不自禁地冲动了,于是就指挥骑兵冲上去企图活捉三个匈奴。但结果却是太监被射了一箭,差点丢了小命,他手下的几十个骑兵居然被三个匈奴射杀的干干净净。(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太监逃了回来,见到了李广,哭诉了自己的遭遇,李广说“是必射雕者也”。至于射雕者到底是什么意思,文中并没有具体解释,但是以三人射杀几十骑兵全身而退的战绩来看,射雕者应该属于匈奴军队的神射手,类似于现在的特种部队。他们既然能射雕,射人当然是百发百中。听闻消息后李广带领一百多骑兵追了上去。追上以后,李广命令手下张开左右两翼包抄,自己则单骑突进单挑三名射雕者。结果是3比0,李广射杀两个,活捉一个,一问果然是传说中的射雕者。李广一挑三,并且还是草原民族的神射手,那么他的箭术该厉害到怎样一种程度。这里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出李广箭术的高超。2、射杀白马将正当得胜的李广军准备整备回营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看到了现在只有在巨额投资的战争大片中才能看见的镜头——数千名匈奴骑兵漫山遍野,如洪水一般席卷了过来。面对不利的战局,李广不仅成功忽悠住了敌军,并且还轻松射杀了敌军武将。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面对李广不走寻常路的做法、带着一队骑兵抄了上来,想探索一下究竟。李广突然跳起来,带着十几个弟兄装上马鞍,骑马迎了上去。将那个骑白马的帅哥当场射杀。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轻松,再次体现出其箭术的高超。(正面表现)3、射石射虎在《李将军列传》中,如果说表现其箭术高超最为神奇的莫过于“中石没镞”了,李广在任右北平太守时,一次出去狩猎,以为草丛中有老虎,张弓射箭,后来才发现是误把石头当成老虎。但此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李广先前射出的箭的箭头陷入石头中。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当然,射石颇有些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射虎就比较真实。一句“射杀之”变现了李广的善射之能。当然,李广的善射,文中还在很多地方予以了体现,例如: “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其二、作战勇敢、智勇双全李广之所以能称之为名将,凭借的可不只是他的勇武,他还有谋,大家看看,文中是如何表现李广的谋略的呢?两件事情:“上郡退敌”、“雁门逃归”1、上郡退敌前面我们讲了,李广在射杀了匈奴的射雕者,准备回营的时候,遇上了大量的敌军,缓过神来的部下纷纷请命逃跑,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广表现了一个优秀的将领所具备的冷静和谋略,他说“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不我击。”为什么不逃?因为逃跑会立刻被敌人追上消灭,不逃是以作疑兵,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不仅没逃,他还领着一百多腿肚子哆嗦的骑兵迎着匈奴扑了上去。但在冲到距离匈奴弓箭有效射程之外的地方突然勒马,摘掉了马鞍然后滚鞍下马,把刀枪插在草地上,横七竖八地躺下了,马儿在旁边悠闲地在吃草。目的是“用坚其意”。坚定让敌人认为他们是诱敌之兵的想法。这一下,匈奴人迷糊了,你们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度假的?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帅哥带着一队骑兵想探索一下究竟。李广突然跳起来,带着十几个弟兄装上马鞍,骑马迎了上去。那个骑白马的帅哥当场被李广射杀,然后又返回了刚才解鞍的地方再次作度假状。这下匈奴人彻底崩溃了,世界上咋还有这么怪的人呢?阴谋!肯定是阴谋。所以,在夜幕的掩护下,几千匈奴大军偷偷摸摸地撤走了。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李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以其沉着冷静成功忽悠住了敌人,顺利脱身。智将风采可见一斑。2、雁门逃归当然,李广也不是战无不胜的。雁门之战,他就很不幸的兵败被俘。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下令把李广活着押送到自己面前。(得李广必生致之。)在押送的路上,李广的智谋就体现出来了,这里有一段细节描写:“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他先装死,然后偷偷的看周围的情况,先给自己找了一个不错的代步工具“善马”,然后看准时机突然跳起(诈尸啦),趁着敌兵发愣的空档,夺马、推人、逃归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帅)最终会合自己的残军,回到关塞内。如果是一个有用无谋的将领,是作不出这样举动的。三、爱惜士卒、宽缓不苛李广这个人,很爱护士兵。文中记载,说他“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他拿到的赏赐都分给了士兵,以至于死的时候,家无余财。其次,统帅部队的时候,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这些都使得他生前深厚士兵爱戴,愿为他效命。(士以此爱乐为用),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李广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武艺、卓越的领导才能,让匈奴人闻风丧胆、避之不及(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飞将军的美名也由此名扬天下。 第三课时那么,这样一个让匈奴人既爱又恨的名将,却为何最终落得个“卒无功”的结局,让后世文人发出“李广难封”的哀叹的呢?让我们结合文章继续分析。一、客观原因:1、生不逢时、仕途坎坷李广一生经历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在文帝时,天下安定,不事兵革,李广一生武艺无处施展。这点从文帝当年对李广的评价可见一斑。“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景帝时,虽然适逢吴楚七国之乱,但李广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还在积累军功资历的阶段;到了武帝时期,好不容易遇上大好时光,抗击匈奴,却又因为偏见(年老数奇)而被排挤,丧失了最后封侯的机会。2、用人唯私、排挤迫害 在漠北决战中,李广好不容易争到了前锋之职,却因为武帝的偏见(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和大将军卫青的私心(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而被大将军卫青强行调任,兵出东道。(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这直接导致了李广在后来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步步受挫(先是军亡导;然后或失道;最后后大将军;),以致贻误战机。最后因不甘受辱而引刀自绝。俗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汉武帝既用之,又阴使卫青掣肘,在人员调配上明显看出偏私,李广性情刚烈、脾气太大,忍不住恶气,受不了这来自内部的诸多压力,可叹李广没有老将黄盖的运气,黄盖遇明主可以愿打愿挨,李广未遇明主,又不愿打愿挨,终至无可收拾。二、主观原因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1、不善言辞、讷口少言李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有缺陷的,司马迁说他“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人,每天所要处理最多的就是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专制集权的汉武帝时代,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与权贵的关系、甚至是与皇上的关系,显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对于李广来说应当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他不会讲话,也很少讲话,与人相处就是在地上画上军阵,让后以比赛射箭的远近深浅作为娱乐。作为这样一个无趣的下属,当然不会得到上司的欢心。再加上李广的“讷口少言”又不同于霍去病的“少言不泄”。李广不但平时少言,关键时刻更加无话,不但无话,还有脾气,又倔又横,直如一乡下老农(“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古往今来,喜欢这样下属的上司不会很多。霍去病平时也不爱说话,可是当“天子为治第,令膘骑视之。”时,人家却冒出一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于是乎“由此上益重爱之”(《卫将军骠骑列传》)。真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直有天壤之别,同样的少言,这时就有了质的分别。2、个性太强、性情冲动言少脾气倔,受不得半点委屈,这在家人面前,或许能得到谅解与宽容。到了外面,就是在普通的上司那里也要倒霉的,而况李广面对的是专制的君王。霸陵尉罪不至死,只因曾言语不恭(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而遭起复后李广的斩杀。但从职责来看,霸陵尉并未做错。而个性强的李广不管这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顾忌。至于斩杀霸陵尉别人会怎么想?会不会传到皇上那里?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前程?李广没有考虑过。漠北决战失期,究其根本,罪不在李广(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但是,自尊心强的李广因不愿受刀笔之吏的侮辱(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而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强烈的抗争方式虽然博得了无数百姓与后世文人的同情,但是对于当权者而言,他们又会怎么看?3、自负其能,不计后果李广好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威。李广善射,但善射在成就了他威名的同时,也成为了他沉重的负担。“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敌人逼近,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不能射中绝对不发,为的是成就自己百发百中的威名。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数困辱”。这样的将领统军作战,不是大胜就是大败。二、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