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孔子世家阶段1晨读-开卷有益(名段诵读枳沙成丘)青蛙爬铁塔有一大群小青蛙在玩耍,看到一个高耸入云的铁塔,忽发奇想:我们能不能爬上塔尖?大家都受到这个理想感召,呼朋引伴的开始爬了起来。爬着爬着,便都气喘吁吁了,又有太阳晒着,有人开始怀疑:我们傻不傻?干吗去爬啊?这是谁先说的啊?于是,就有一个停了下来,接着是三个,然后是五个、十个大家都在嘲笑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大家发现,有一只最小的青蛙它述在爬。它的速度也不快,就一点一点地往上爬,后来人家瞠目结舌,都不说话了,就看着它爬。终于看着它以缓慢的速度到达了塔尖。等到它下来以后,大家都敬佩得不得了,就上去问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它终于上去了。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只小青蛙是个聋子。【内容赏析】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我们现在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为什么会听信他人的鼓噪呢?为什么爬着爬着就对自己怀疑了呢?是因为我们心里头没有一个信念,没有坚信认定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做成,所以我们才会受到他人的蛊惑或者抱怨处境的艰难。阶段2预习-英础夯实知识械理归纳积承‘[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卩取邑(ZOU)号顶(W&)■怡然(yD■
黯然伽)■弦歌(xian)•愠怒(yim)■翕如(xT)■徼如(jiao)■下讫(qi)•避讳(hui)■听i^(sdng)一顷(qYng)■匪兒匪虎(si)■景行行」Jt(hang)(xing)••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有”同“乂”)(2)由是反鲁(“反”同“返”)(3)几然而长(“几”同“硕”,长,高)(4)匪兇匪虎(“匪”同“非”)(5)意者吾未知邪(“知”同“智”)(6)夫子盖少贬焉(“盖”同“盍”,何不)(7)赐,而志不远矣(“而”同“尔”,你)(8)下至秦缪(“缪”同“穆”)(9)周监二代(“监”同“鉴”,借鉴)(10)所慎:齐,战,疾(“齐”同“斋”)(11)约其文辞而指博(“指”同“旨”)(12)然心乡往之(“乡”同“向”)(13)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祗”同“低”)(14)师襄子辟席再拜(“辟”同“避”)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及长(动词,长大)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形容词,身高)长于楚,游学于秦(动词,生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形容词,年长)■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动词,擅长)■I舟首尾冬约八分有奇(名词,长度)U)长1振长策而御宇内(形容词,长的)天长地久有时尽(形容词,久)道阻且长(形容词,远)■秋水共长天一色(形容词,辽阔)长恨春归无觅处(副词,吋常)I而卒莫消长也(动词,滋长,增长)「可以益矣(动词,增加,增补)■满招损,谦受益(名词,益处,好处)成益惊喜,掇置笼中(副词,更加)■(2)益f如此者,其家必日敲(形容词,富裕,富足)澆水暴益,荆人弗知(动词,上涨)■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形容词,多)I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副词,渐渐)r君子亦有穷乎(形容词,走投无路,困厄)穷则独善其身(形容词,不得志,不显贵)觉宇宙之无穷(动词,完结,尽)■I复前行,欲爭其林(动词,寻求尽头)(3)^I儒有博学而不穷(形容词,穷尽)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形容词,贫困)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形容词,边远的)「周室微而礼乐废(动词,衰败,没落)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动词,隐匿)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副词,偷■偷地,悄悄地)其文约,其辞微(形容词,精妙,深奥)■(4)微夫祸患常积于忽徵(量词,寸的百分之一,比喻细小的事情)勃,三尺微命(形容词,微小)■动刀其微,滦然已解(形容词,轻微)■见其发矢十屮八九,但微颔Z(副词,稍微,I略微)微斯人,吾谁与归(动词,没有,除了)「从者病,莫能兴(动词,生病)■不容何病(动词,担心,忧虑)■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动词,担心)■以夭梅、病梅为业(使动用法,使……呈现病态)■(5)病f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逓矣(形容词,困苦)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名词,缺点,毛病)君之病在肠胃(名词,疾病,重病)■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形容词,困乏,疲劳)•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动词,侮辱)■
r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形容词,诚信)■人之不我信也(动词,信任)■譬使仁者而必信(动词,使人信任)■管仲因而信Z(使动用法,使守信用)■』呜呼!其信然邪(形容词,真实的)(6)fe|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使者,送信的人)信马由缰(副词,任凭,随意)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名词,信用)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信物,凭证)J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副词,确实,实在)■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I)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名词作动词)甦⑵推此类以绳当世(名词作动词)按一定标准去衡量,规范(3)弟子皆服三年(名词作动词)服丧,守丧(4)唯子贡庐于冢上(名词作动词)建庐居住(5)纲而纪之(名词作动词)制定法度(6)追迹三代Z礼,序《书传》(名词作动词)写序■⑺以太牢祠焉(名词作动词)祭祀(8)学者宗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宗■(9)其先宋人也(形容词作名词)祖先(10)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形容词作名词)羞耻的行为(II)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12)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13)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名词作动词)安家■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古义:耳聪目明。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2)乃因史记作《春秋》••古义:记载历史的书。今义:指司马迁的《史记》。(3)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古义:繁盛的样子。意思是了解、掌握得更多。今义:文雅的样子。(4)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古义:文采显著,香气浓厚。形容丰富多彩。今义:①(草木)茂密;②心里苦闷。(5)吾道不行矣••古义:不能实行。今义:不被允许,不中用或不好。(6)中国①言六艺者折中②于夫子,可谓至圣矣••••①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②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其先宋人也。(判断句)译文: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⑵孔子布衣。(判断句)译文:孔了是一个平民。(3)斥乎齐,逐乎宋、卫。(被动句)译文:在齐国遭到排斥,在宋国、卫国被驱逐。(4)不能为容。(被动句)译文:不一定能被世人接受。(5)孔子用于楚。(被动句)译文:(如果)孔子被楚国任用。(6)予一以贯之。(宾语前置句)译文:我是做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的人。
(7)人之不我信也。(宾语前置句)译文:别人不相信我们。(8)天王狩于河阳。(状语后置句)译文:天子到河阳狩猎。(9)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状语后置句)译文:我听说富贵之人拿钱物送别。(10)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省略句)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11)欲以通乎景公。(省略句)译文:想要通过(他)与齐景公建立联系。[常识速览][识人物]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委吏、乘田等。后来开办私学,招收弟子,宣传儒家学说,教出许多有才干的学生。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行Z—年,四方则Z”o后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后曾周游宋、卫、陈、蔡、齐、塑等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來。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萇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私人办学之先河。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在哲学上、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孔子一牛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探背景]伟人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学、社会政治理论、教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思想还远播海外。1793年法国大革命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引用孔子的格言:“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列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口为美国的教师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均把孔子的牛日定为教师节或庆祝日。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决定,止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阶段3课堂-斤动探究(核心研读吏点突破][整体探究]1.文中记述了孔子一生中的哪些主要活动?突出了孔子怎样的品格?【答案】活动品格问礼于老子敏而好学学《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学而不厌学鼓琴师襄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坚定执着办学授业止道直行
整理文献撰《春秋》1.本文在写法上有何借鉴之处?【答案】(1)善于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孔子一生事迹很多,头绪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从而较为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1)倾注自己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司马迁写历史人物不隐晦自己的爱憎褒贬的感情,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不仅表现在文后对孔子的赞词屮,在叙写故事的文字中也处处流露出来,加之引用了孔子大量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的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2)善于使用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在描述孔子学习《文王操》的情形时,除了对孔子的语言、情态的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师襄子的再三催促和最后的折服,从侧面反衬了孔子的乐学与善学。再如孔子一行人被困陈、蔡之间时,情况危急,身边的弟子们都饿得“莫能兴”,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以致引起了子路和子贡的反感和怨愤。这也是用反衬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乐观和贫贱不移。[局部探究]阅读课文“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完成下面的题目。1.选文叙述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以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问答对刻画孔子有什么作用?【答案】①陈蔡大夫围困孔子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担心孔子受用于楚,陈蔡大夫就危急了,这一叙述从侧面突出了孔子的“贤”。②孔子以相同的内容问不同的弟子,得到不同的回答,进行不同的训导,再现了孔子循循善诱、因
材施教的教育家风范,更突出了孔子坚守原则、坚定信念的高尚人格。1.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译文:(2)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译文:(3)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译文:【答案】(1)君子安于困厄,而小人在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2)是不是我们没有做到对人仁爱?(所以)别人不相信我们。(3)好的农夫能种好庄稼,却未必能取得丰收;好的工匠能做岀很巧的活,却未必能顺所有人的心意。翻译句子的方法1.保留法:人名、官名、朝代、年号等名词可以保留下来,不要求翻译。2.添加法:文言文中一般只有单音词,有些看似双音词的词语,其实是两个词组成,如“中间”“卑鄙”“可以”“妻子”等。一般的方法是用加字法,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解释这个词,如“中间"可解释为“中间夹杂"O3.删除法:删除句中无意义或没有必要翻译的虚词。4.调整法: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一些特殊句子的语序调整过来。如“时人莫之许也”翻译成现代文时就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文白・对译◊孔子生鲁昌平乡甌邑。其先宋人也,F1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瞰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
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牛叔梁纥。纥孔防叔。孔防叔生子名叫伯夏,伯夏生子名叫叔梁纥。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与颜家的女儿不合礼法的结合后生下孔子,孔子是他们向尼丘山得孑L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祈祷后而生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而首上士于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孔。-「先:祖先。颜氏女:据《礼记•檀弓》说,名徴在。野合:据_《索隐》,《正义》解释,叔梁纥与徴在成婚时已超过六十四岁,而徴在岁数尚小,二人年龄相差悬殊,此种婚姻在当时不合礼法,故谓野合。祷:向神求福。±T(wei)顶:头顶中间低凹。土于,凹,中央低而四周高。名曰“丘”、字仲尼:古人有名也有字,且义常相关联。因叔梁纥曾祷于尼丘山,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就是把“尼丘”二字拆开来,仲,排行一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等到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史,料量平;尝为司中主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的小官吏,在他的管理下家畜繁殖,数量增多。从这做起,升为掌管工程事空。已而去鲁,斥乎齐,务的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寻求从政之途),在齐国受到排挤,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的地方受过困厄,因此又返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大个子”,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认为他与众不同。鲁国依然善待孔子,因此他就返回了鲁国。「贫:地位卑下。尝:曾经。史:一本作“委吏”,主管仓库的一小吏。料:计算。量:量具。平:公平,准确。司职吏:管理
牧场的小官吏。畜蕃息:家畜繁殖增多。司空:官名,掌管工程。斥:排斥,排挤。逐:驱逐。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一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孑L子适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国国君说:“请允许我跟随孔子去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周地。”鲁国国君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让他们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事情结束之后)告别时,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老子为孔子送行,说:“我听说富贵之人拿财物送别,而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Z号,用有益的话赠别。我不是富贵之人,但还虚有'仁人'的的称誉,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那就送你几句话吧:~'耳聪目明对问题看得清楚、深刻却走投无路的人,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是因为喜欢评价别人。能广博地辨别是非善恶却面临险境的人,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是因为喜欢揭露他人的丑恶。做孩子就要一切为了父母,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做臣子就要一切为了国君,不考虑自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己(的利益)。'”孔子从周地回到鲁国后,他的弟子渐渐多了起来。「鲁君:指鲁国国君昭公。适:往,到。乘:辆。竖子:童仆。俱:在一起。窃:自谦之词,冒充。毋以有己:不考虑自己(的得失)。稍:逐_渐。益进:增多。.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孔子来到齐国,做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他来与齐景公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建立联系。孔子曾与齐国太师谈及音乐,听了《韶》乐并(用心)学习,以至几个月都感觉不到肉是什么滋味,齐国人称之。家臣:卿大夫的幕僚、私臣。
的人都称赞他(基习用心)。[太师:乐官之长,掌教诗、乐。语乐:谈论音乐。《韶》:~舜时的乐曲名。称:赞扬。_孑L子学鼓琴师襄子,十口不进。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连续十天仍不要求学习新内容。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师襄子说:“可以增加新的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反复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练习这支曲子了,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艺。”过了一段时间,曰:“已习其数,可间,师襄子说:“你已经反复练习了曲子的演奏技艺,可以增以益矣。”孑L子曰:“丘未得其志也。”加新的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未能把握住曲子的志趣意旨。”有间,曰:“己习其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把握了曲子的思想感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情,可以增加新的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了解作曲者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的风范。”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色严肃地沉思,又表情愉快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地向上望着想了一会。说:我已了解作曲者的风范了,皮肤黑,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个子高,昂首远望,像是天下的统治者,如果这不是文王还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Eh“师会是谁作的曲呢!”师襄子离座起立,行了个大礼,说:“我盖云《文王操》也。”「鼓琴:弹琴。师襄子:鲁国乐官。所教的,正是《文王操》。”[师,对乐官乐师的尊称。进:向前。指学新的内容。数:(弹奏的)技艺。有间:过了一段时间。志:志趣,意旨。为人:指作曲者的风范。穆然:严肃认真的样子。怡然:和悦愉快的样子。几然:身长的样子,“几”同“硕”,长,高。望羊:仰视的样子。一说是远视
的样子。再拜:拜两拜。《文王操》:周文王所・作的琴曲名。操,对琴曲的称呼。・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孔子迁到蔡国三年,吴国进攻陈国。楚国援救陈国,军于城父。闻孑L子在陈蔡之间,楚使在城父驻军。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交界的地方,楚国就派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人去招请孔子。孔子准备应聘,陈国和蔡国的大夫们商量说:“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孔子是个贤能的人,他所指责的东西都切中了诸侯国的弊病。今者久留陈蔡Z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现在,他久留陈、蔡之间,两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他的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心意。现在的楚国是大国,来招请孔子。如果孔子为楚国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所用,那么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共同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在郊外。孔子一行人走不了,绝粮。从者病,莫能兴。断了粮。跟随孔子的人都精疲力竭,没有人能够站起身来。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但孔子仍传习诗书礼乐不停。子路生气了,去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孔子答道:“君子安于困厄,而小人穷斯滥矣。”「军:军队临时驻扎。疾:弊病。人困厄之时就会厉作非为。”[设行:指施政。用事:当权。徒役:服劳役的人。兴:起,起身。愠:怨恨,生气。穷:困厄。固穷:安于困厄。固,安定。斯:贝|]、就。滥:肆意妄为,漫无'准则。一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子贡面有怒色。孔子说:“赐,你认为我是个博学多识的
色作:脸上现出怒色,发怒。赐:子贡姓端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人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我是做一以贯之。”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的人。”木,名赐,字子贡。非与:(难道)不是吗?一以贯之:■即“以一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孑L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孔子知道弟子们心里有怨恨,就把子路喊来问道:“《诗》云'匪兒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中说'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我的思想和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主张错了吗?我为什么竟落到了这样的境地?”子路回答:是不是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我们没有做到对人仁爱?所以别人不相信我们。是不是我们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还不够聪明?别人不跟着我们走。”孔子说:“哪会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是这样!由,假如对人仁爱就一定能让别人相信自己,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哪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呢?假如聪明的人就一定能让别行,安有王子比干?”「匪:同“非”o人跟着干,哪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呢?”L兇(si):犀牛。率:循,沿着。意者:是不是。表示猜测。不我信:“不信我”的倒装。知:同“智”。不我行:“不行我”的倒装,不跟着我们走。由: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譬使:假使。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互相让位,投奔到周。他们反对周武王伐纣,武王灭商后,二人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多智。相传因多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蜴,《诗》云子路出去后,子贡进来见孔子。孔子问道:“赐,《诗》中说'匪兇匪虎,率彼旷野'。吾道'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我的思想和主张错
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Eh“夫子Z了吗?我为什么竟落到了这样的境地?”子贡回答:“老师您
的思想和主张是极其宏大的,所以天下容不下您。您为什么少贬焉?”孔子Eh“赐,良农能不稍微降低一下标准呢?”孔子说:“赐,好的农夫能种好庄稼而不能为穡,良工能巧而不稼,却未必能取得丰收,好的工匠能做出很巧的活,却未必能为顺。君子能修其能顺所有人的心意。君子能认真研究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主张,制定法度来规范社会和治理人民,却不一定能被世人接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受。你现在不认真研究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却只想怎样能为容。赐,而志不远矣!”「道:这里指学说、使世人接受。赐,你没有远大的志向!”[主张。盖少贬焉:为什么不稍微降低一下要求呢?盖,同“盍”,何不。贬,减少、降低。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穡(sC):好农人能种好庄稼,却未必会获得好收成。稼,种庄稼。穡,收庄稼。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好工匠能做出很巧的活,却未必能顺每个人的心意。纟冈:纲要,法度,这里用作动词,制定法度。_纪:名词用作动词,整治。为容:被世人接受。一子贡出,颜冋入见。孑L子曰:“冋,《诗》云子贡出去后,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问道:“回,《诗》中说'匪兇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我的思想和主张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错了吗?我为什么竟落到了这样的境地?”颜回答道:“老师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您的思想和主张是极其宏大的,所以天下容不下。虽然如此,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您还在尽力推行,不被世人接受又有什么可忧虑的,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世人不能接受,这才显出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如果思想和
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主张不完善,那是我们的羞耻。如果思想和主张已经十分而不用,是有国者Z丑也。不容完美了而不被人采用,那就是执政者的羞耻了。不被人接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受又有什么可担心的,不被人接受才能显出谁是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孔子欣然笑道:“确实如此啊,你这颜家的孩子!希望你能拥多财,吾为尔宰。”「推而行之:指推广实行有很多财产,我去给你当总管。”孔子的学说和主张。病:担心,忧虑。丑:耻辱。有国者:享有国家的人,即_国君。使:假使,此处引申为“希望”。宰:主管,总管。.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于是孔子让子贡到楚国去(求救)。楚昭王派军队迎接孔子,然后得免。「兴师:调—孔子,孔子这才从陈蔡之围中脱身。[动军队。_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没落,礼乐废弃,《诗》《书》缺。追迹三代Z礼,序《书传》,残缺。孔子推求考察了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为《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写序,上从尧、舜交替记起,下写到秦穆公之时,按顺序编列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史事。他说:“夏代的礼仪和制度我能描述,只是杞国已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以为我说的作证了。商代的礼仪和制度我能描述,只是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国已不足以为我说的作证了。如果文献充足,我就能用来征Z矣。”观殷夏所损证明我的说法了。”孔子研究了商、夏两代所废除的和增加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的礼仪制度,说:“将来即使一百代也可以借此预知,只不过文一质。周监二代,在'文'和'质'二者之间斟酌。周代借鉴了夏、商两代,
(周礼)多么丰富多彩呀。我主张实行周代的礼仪和制度。”故《书传》《礼记》自孑L氏。所以,《书传》《礼记》是经孔子之手整理的。「微:衰败,没落。_三代:指夏、商、周。《书传》:即《尚书》之传。缪:同“穆”。杞:国名,夏禹的后代。征:证明。宋:国名,商汤的后代。损:废除。益:增加。文:指文采。质:指质朴。周监二代: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在借鉴了夏、商二代礼乐制度长处的基础上制定_的。监,同“鉴”,借鉴。郁郁:丰富多彩。从:遵行。一孑L子语鲁大师:“乐其可孔子告诉鲁国的太师:“音乐(的特点和规律)是可以了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解和掌握的。刚开始时演奏很盛大,然后越来越和谐、清晰,嗷如I,绎如I也,以成。”“吾自卫反并且十分连贯,这样的音乐,是成熟的。”“我从卫国返回鲁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国,音乐篇章得到整理和规范,《雅》《颂》中的篇章分别归入其所。”「语(yU):告诉。翕(xT)如:盛大的样子。其适当的怎置。”[纵:放开。纯如:和谐的样子。徼如:清晰的样子。绎如:连续不断的样子。乐正:音乐(篇章)得到整理和规范。《雅》:《诗经》的一部分,包括《大雅》和《小雅》。《颂》:《诗经》的一部分,—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_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古时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手里,去除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其中重复的,留下可以施行礼义的。定下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Z,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把它们都配上音乐演唱,使其合《韶》《式》《雅》《颂》的音律。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礼乐从此能被正确描述,因而完备了王道,形成了六艺。「三百五篇:《诗经》的总篇数。《韶》:舜乐名。《武》:周武王■时乐曲名。六艺:为《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六种经籍的一总称。_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孔子晚年喜欢《易》,为《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言》作了序。他研读《易》,把穿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多次。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他说:“再给我几年时间(研究),真能如此的话,我对《易》的则彬彬矣。”「读《易》,韦编三绝:这句意在说了解和掌握k会衣多了。”[明孔子读《易》勤奋刻苦。韦,熟牛皮,古代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用熟牛皮条穿起来的。三绝,多次断开,三,表示次数多。假:借。彬彬:繁盛的样子。意思是了解、_掌握得更多。_孑L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孔子用《诗》《书》和《礼》《乐》教学,弟子约有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其中身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这类的人,颇受业者甚众。很多都从师于孔子。孑L子以四教:文,行,孔子教弟子培养四种品质:历代的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忠,信。绝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往的诚信。要求弟子杜绝四种不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良品行:不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所慎:齐,战,疾。孔子很慎重地做的事是:祭前整洁,军事工作,疾病医治。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孔子很少谈到利、命、仁。(在教学中)弟子没有充分思考,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他就不急于开讲,如果未能做到举一反三,他就不急于教授新的东西。文:文献。泛指学问。彳亍:实践,行事。忠:忠心。信:诚信。绝:杜绝。意:揣测。必:武断肯定。固:固执。我:指自以为是。齐:同“斋”,指古代祭祀之前的身心整洁工作。战:
战争。疾:疾病。隅:角落。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弗复:不再重复,此处指不再教授新知识。_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孔子说:“不该呀不该呀,君子担心一辈子名声都不被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人赞许。我的主张生前不能施行了,我凭什么来让后世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的人了解和认识我呢?”于是他依据史书的记载编纂了《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秋》,记录了上至鲁隐公元年,下到鲁哀公十四年的(鲁国)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十二个国君生活年代的史事。依据鲁,维护周,借鉴殷,推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广到夏商周三代。简约精炼其中的文辞,而其意旨博大恢弘。故吴楚Z君自称王,而《春秋》贬Z曰所以吴国、楚国的国君虽自称为“王”,而《春秋》却仍贬称他“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们为“子”;践土之会实际上是诸侯召见周天子,但《春秋》却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讳称为“天子到河阳狩猎”:推求此类情况来规范当时的社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会行为。(希望)其中的贬损之义能被后代的统治者发现并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加以阐释。《春秋》的记述和规范推行开来后,世上那些乱臣贼了惧焉。弗乎:犹言“不行”。病:担忧。祸害国家的人都害怕了。[没世:终身、一辈子。称:赞许。因:依据。史込记载历史的书。讫:终了,完毕。十二公:指鲁国的十二个国君。即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据鲁:以鲁国为中心记述。据,依据。亲周:指奉周王室为正统。故殷:把殷朝的旧制作为借鉴。三代:指夏、商、周。约:简约。指:同“旨”。贬之曰“子”:《春秋》认为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尽管吴、楚称王,但他们受封时都是子爵,所以孔子贬削其称号仍称其为“子”。践土之会: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晋文公召集周天子与诸侯在践土会盟,确立
了霸主地位。狩:巡狩。即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绳:按一定标准去衡量,规范。一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孔子任职断案时,有些文字也可以跟别人商量斟酌,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不一定是他独自判断的。到写《春秋》时,该记就记,该删就删,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文字功夫很好的)子夏这类人也不能改动一字。弟子们听《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了《春秋》的传授后,孔子说:“后代人要了解我就要依据《春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听讼:断案,判定是非。秋》,要怪罪我也会因为《春秋》。”[可与人共:可以与人商量斟酌。独:独自决断。笔则笔:应该写的一定写上去。笔:动词,书写,记载。削则削:应该删掉的一定删掉。赞一辞:指帮助修改或增加一个一词。罪:责备,怪罪。.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那天去世。孑L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孔子死后葬在鲁国城北的泗水边上,弟子们都为他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服(心)丧三年。三年后守丧结束,相互告别离去,都哭了,表达复尽哀;或复留。唯子了深切的哀思;还有些人继续留下来。只有子贡在孔子墓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旁盖小屋继续守丧,六年后才离开。在孔子墓地附近安家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的弟子和鲁国人有一百多户,此地因而被称为“孔里”。鲁国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孑L子世代一年四季祭祀孔子,而有学问有影响的学者也在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孑L子冢大墓地研习礼仪、举行聚会、切磋射艺。孔子的墓地大小有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一顷。他生前的住所和弟子的居室,后代借此建了庙堂,
藏孑L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里面收藏了孔子的衣、冠、琴、车、书,延至汉朝共二百多年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祭奉不断。高皇帝经过鲁地时,用“太牢”之礼隆重祭祀孔子。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诸侯和卿相到了鲁地,常常是先祭拜孔子然后才施政。>:指服丧,守丧。心丧:不穿丧服,在心中哀悼。诀:告■别。庐:名词用作动词,建庐居住。凡:总共。百有余室:一百多家。室,家。讲礼:讲习礼仪。乡饮:乡学结业的仪式。故所居堂:孔子原来居住的厅堂,即故居。弟子内:弟子的居所。内,居室。冠:帽子。绝:废弃。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的称“太牢”。谒:拜见。这里是拜祭的意思。一太史公曰:《诗》有Z,“高山仰止,景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高山让人仰望,大道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使人走好。”人们即使不能与孔子同时代生活,但心里都向往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着他。我读了孔子的书,很想见他这个人。到鲁地,看到孔子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庙堂里的车服礼器,看到他的信徒按一定时候在这里演习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礼仪,我依依难舍不愿离开。天下君王以及贤人多得很啊,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但他们生前荣耀,死后就默默无闻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但声名流传十几代,有学问的人尊崇他。上自天子王侯,下到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天下谈论六艺的人,都以孔子为准则,真可以说是最高的圣人了!「仰止:敬仰。景行(hang):大道。止:句尾语气词。乡往:向■往。乡,同“向”。以时:按时。祗回:同“低回”,流连,依依不舍。布衣:平民。折中:_
取正,作为准则。_
爱好与执着孔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又向师襄子学鼓琴,反复操练《文王操》,屡次得到师襄子的称赞,仍不停止,从弹得熟练,到学到技艺,再到理解文王的志向,直练到演奏时,自觉文王就在眼前,才感到满意。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学琴,如此认真执着,确实让人敬佩,他的好学、乐学、会学,给后人树立了榜样,从中我们能得到许多的启示。【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在“好学”“坚持”“执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心专一”“学会学习”等题目、话题或材料作文中。劭協点素材朱敏才孙丽娜:为霞尚满天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支教10年来,他们经受了艰辛的考验。居住的卧室跟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山区湿冷的气候让朱敏才患上了风湿病。山区缺医少药,他们干脆硬扛着。为省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夫妻俩衣服破了也舍不得扔,朱敏才的秋裤上大窟窿连着小窟窿。这些年,夫妻俩行了上万公里路,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开设了新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o【媒评文摘】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孔子的另一面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大智大慧的圣人,他总是那么执着于诚信。但可能
是过于热切的愿望,让孔子也显现出了变通乃至圆滑的一面。有时候的孔子,更像一个老练的政客,而不是那位端庄温良的“至圣先师”。孔子准备去卫国推广他的政治理想,路过蒲国时被蒲人围困。孔子有一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勇猛善战,红了眼睛跟蒲人玩命。蒲人遇到不怕死的也犯了怵,就跟孔子商量:“如果你们不去卫国,我们就撤退。”孔子当即和蒲人盟誓,于是蒲人解围而去。孔子转身就继续向卫国进军。老实巴交的子贡忍不住问老师:“盟誓难道是可以违背的吗?”老先生满不在乎地回答:“这是在威逼之下的盟誓,哪怕破坏了,神灵也不会在意的。”其实,孔子不止一次地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十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喝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换来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何现在和在陈、蔡受困时不同?”孔子答道:“我之前那样做是为了偷生,现在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孔子与弟子云游于郑,被反对儒学的一个权贵抓住,要求他们立刻离开郑地,并且保证再也不传播儒学,不然杀头。弟子都很为难,只见孔子毫不含糊地当场保证,而后立刻上路。但当他们一离开郑,就马上着手进行讲学事宜。弟子很不解地问老师:“老师不是教我们讲诚实信用吗?既然保证了不再讲学还……”。孔子哑然笑了:“请问儒学有没有错?没有,那么郑人的要求是无道的,对无道之人应该就要用无道的办法,那与无道之人的约定就不必那么认真了。”孔子落魄于野,弟子去向当地富人求食。富人一听是孔子的徒弟在讨饭就写一“真”字,让他说是什么字,弟子说是个“真”字,可是富人非说不对,不给食物。孔子听弟子一说就去了,说:“直八。”富人连呼:“厉害厉害,果然不愧是大师。”弟子疑惑,明明不是真吗?孔子说:“认真,认真我们就不该讨饭了,现在就是认不得真的时候啊。”古载有这样一段名言:“聪明的人创造法度,而愚昧的人受法度的制裁,贤人改革礼制,而庸人受礼制的约束。”是的,圣人创造“规矩”,开创未来,常
人遵从“规矩”,重复历史。为什么孔子是圣人而他的三千弟子不是呢?道理就在于思想是否解放,是否敢于创新,敢于自主地、实事求是地思考分析问题。孔子讲授儒家学说,不是拘囿于死板的说教,而是灵活运用。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孔子以诚信为本,讲究君子之见。但是不该讲、无条件讲的时候他绝不死要面子活受罪,绝不死板,可谓达到了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的统一。所以他是孔子,是闪耀两千多年的圣人。【精要赏析】在人们的心中,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历代君王所推崇的圣人,是一位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师长。但是,生活之中的孔子却是温厚的、豁达的、超脱的、闲适的、俳谐不羁的。本文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孔子幽默风趣的一面,令人大开眼界。阶段5L训练-落实捉升(课堂回馈即时达标]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屮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颇受业者甚众B.意者吾未知邪C.赐,而志不远矣D.约其文辞而指博【解析】B项,“知”同“智”;C项,“而”同“尔”;D项,“指”同“旨”O【答案】A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蕃:繁殖■②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野合:不合礼法的结合③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竖子:轻蔑地称奴仆④周监二代监:监狱■⑤夫子盖少贬焉盖:何⑥杞不足征也征:证明
B.①②⑥A.①②③C.③⑤⑥D.③④⑤【解析】③竖子:童仆;⑤“盖”同“盍”,何不;④监:同“鉴”,借鉴。【答案】B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祷于尼丘得孔子■我于《易》则彬彬矣■B.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为人臣者毋以有己C.故吴楚之君自称王■故所居堂弟子内D.足,则吾能征Z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解析】A项,于:介词,在/介词,对于;B项,有:通"又7与现代同义;C项,故:连词,所以/副词,原来;D项,均为连词,那么、就。【答案】D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道不行矣B.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C・乃因史记作《春秋》D.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解析】B项,“怡然”,和悦愉快的样子,古今意义相同。A项,“不行”,古义:不能实行;今义:不被允许。C项,“史记”,古义:记载历史的书;今义:指司马迁写的《史记》。D项,“聪明”,古义:耳聪目明;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答案】B
1.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斥乎齐,逐乎宋、卫B.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C.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D.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解析】B项是判断句。【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但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①。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式备,有式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於旄羽祓矛戟剑拨②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忤,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鄆、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③三都④。于是叔孙氏先堕祁。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狙、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硕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
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郵,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②拨(珀):大盾。③堕:毁坏;拆毁。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邱,
称三都。6.下列各句屮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摄相事■摄:代理B.必具官以从具:具备,具有C.为坛位,土阶三等■等:台阶的层级D.齐有司趋而进曰趋:跑,疾走【解析】B项,具:配备。【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屮,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鲁定公H以乘车好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Z志■[齐有司趋顾进曰B•[吾尝终口而思矣[而子独纠夷狄之道教寡人敛赞财以送其行[于是齐侯刀归所侵鲁Z郸、汶阳、龟阴ZCD以谢过DQ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解析】A项,前者是副词,将要;后者是连词,表转折。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C项,前者是介词,用;后者是连词,表目的,来。D项,前者是副词,于是,便;后者是代词,表领属关系,你的。【答案】B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B.①②⑤D.①④⑥A.③④⑤
A.②③⑥【解析】①句说的是孔子在鲁国受到重视而被屡次提拔;②句说的是两国君主在夹谷见面的情景;⑥句是齐国有司说的话。【答案】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从孔子任宰相写起。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于是,他升为司空,后乂升为大司寇。B.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惧怕而省悟,并以退还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郛、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C・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从孔子的建议,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独等人的武力阻挠。B.公敛处父认为,如果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险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解析】A项,“中都宰”是指中都的地方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宰相”。【答案】A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译文:(2)最公心柞,麾而去之。译文:(3)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译文:【答案】(1)于是(齐)派人出使鲁国,告诉鲁国举办友好的会盟,会盟的地点定在夹谷。(2)景公心里惭愧,就挥手让乐人下去了。(3)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
【参考译文】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中都的地方官,孔子才任职一年就很有绩效,四方的官吏都效法他。孔子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又由司空升为大司寇。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和齐国讲和。到了夏天,齐国的大夫黎钮对景公说:“鲁国用了孔丘,照情形看,这是会危害齐国的。”于是(齐)派人出使鲁国,告诉鲁国举办友好的会盟,会盟的地点定在夹谷。鲁定公准备乘坐车辆友好前往。这时孔子正好代理宰相的职务,就对定公说:“我听说有非军事方面的活动,必须要配备军事方面的人才,有军事方面的活动,必须要配备非军事方面的人才。从前凡是诸侯出了自己的国境,一定要让必要的官员随行。请您也带左司马右司马一道去。”定公说:“好的。”于是带了左右司马出发。定公和齐侯在夹谷相会,夹谷筑了土台,台上备好席位,上台的土阶有三级。两君就在台前行了相见礼,作揖让了一番才登上台。双方互相敬酒的仪式完毕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急忙跑过来请示道:“请求开始演奏四方的舞乐。”景公说:“好的。”于是菸旄羽祓矛戟剑拨都岀了场,敲打吼叫着表演起来。孔子见了赶忙跑过来,一步一级地往台上走,最后一级没有跨上,便举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君主是为了讲和而来会盟的,这种夷狄的野蛮舞乐,怎么可以用在这个场合呢!请让管事的官员叫他们下去吧!”管事的官员叫他们退下,他们却不肯动。景公心里惭愧,就挥手让乐人下去了。过了一会儿,齐国管事的官员又跑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舞乐。”景公说:“好的。”于是许多戏子矮人都前来表演了。孔子看了又急忙跑过来,一步一级地往台上走,最后一级没有跨上就说道:"你们竟敢打算迷惑诸侯,论罪是应该被正法的!请下令管事的官员执行吧!”于是管事的官员依法处治,受刑的人就手脚分离了。景公看到孔子的态度这样严正,不由得害怕动容,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心里很害怕,就对众臣说:“鲁国是用君子之道来辅助他们的君主的,而你们却仅把夷狄那套歪理告诉了我,害我得罪了鲁君,这该怎么办呢?”主事的官吏上前回话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于是齐侯就把以前从鲁国侵夺来的鄆、汶阳和龟阴的土地还给鲁国,来表示自己的歉疚。鲁定公十三年的夏天,孔子对定公说:“臣子的家中不可私藏兵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筑起三百丈长的城墙。”于是就派仲由去当季氏的家臣,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于是叔孙先把邸邑的城墙拆了。季孙也准备拆费邑
的城墙,当时的邑宰公山不狙就和叔孙辄率领费邑的人进攻鲁城。定公和季孙、叔孙、孟孙就躲进了季孙的住处,登上了季武子台。费邑的人围攻他们,却攻不下来。孔子派申句须、乐硕下台来攻击他们,费邑的人败走。国人乘胜追击,在姑蔑把他们彻底打败了。公山不狙、叔孙辄两人逃到齐国,定公终于把费邑的城墙拆毁了。接着准备拆成邑的城墙,成邑的邑宰公敛处父对孟孙说:“拆了成邑的城墙,齐人必将逼近我们北边的门。况且成邑是孟氏的保障,没有成邑就等于没有孟氏了。我打算抗命不拆。”十二月,定公率兵包围成邑,没攻下来。三、课内阅读(教师用书独具)阅读课文“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完成11〜14题。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郁郁:富有文采的样子B.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斥正:音斥篇章得到整理和规范C・我于《易》则彬彬矣••彬彬:文雅的样子D.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没世:终身,一辈子【解析】C项,彬彬:繁盛的样子。意思是了解、掌握得更多。【答案】C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B.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穡■
C・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D・弟子盖三千焉■《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解析】A项,以:在/用。B项,而:表顺承/表转折。C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D项,焉:均为语气助词。【答案】D13•孔子晚年对古代的一些文化典籍进行了整理,选文中透出了孔子的一些观点,下面各句中全能体现孔子“编书观点”的一项是()①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②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③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④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⑤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⑥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Z徒不能赞一辞。A.①②④B.①③⑤A.①③⑥D.③⑤⑥【解析】①③⑤是观点;②是做法;④是教法;⑥是司马迁的评价。【答案】B14.翻译下列句子。(1)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译文:(2)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译文:【答案】(1)(在教学中)弟子没有充分思考,他就不急于开讲,如果未能做到举一反三,他就不急于教新的东四。(2)到写《春秋》吋,该记就记,该删就删,子夏这类人也不能改动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