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第9课孔子世家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7-2018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第9课孔子世家试题

ID:1097751

大小:48.57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9课孔子世家先读先知——文本助读IT语言积累1.通假字(1)几然而长,眼如望羊:(2)意者吾未知邪:(3)赐,而志不远矣:■(4)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5)约其文辞而指博:■⑹所慎:齐,战,疾:■⑺匪兇匪虎,率彼旷野:■答案(1)同“硕”,长,高(2)同“智”,智慧,聪明(3)同“尔”,你(4)同“鉴”,借鉴(5)同“旨”,意旨(6)同“斋”,古代祭祀之前的身心整洁工作(7)同“非”,不是2.一词多义从者病,莫能兴:⑴病I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君子固穷:(2)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⑶盖⑷志[夫子盖少贬焉:[(孔子)弟子盖三千焉:■丘未得其志也:■而志不远矣:⑸故[故所居堂弟子内:■据鲁,亲周,故殷: 答案(1)困乏,疲劳/担心,忧虑(2)安定/固执⑶同“盍”,何不/大概(4)志趣,意旨/志向(5)原先/借鉴,参照1.虚词归纳「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后世知丘者以《春秋》:答案在/按照/用,拿/因为(借助)2.古今异义词⑴孔子语鲁大师。••占义:今义:(2)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古义:今义:答案⑴古义:即“太师”,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2)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儿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3.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⑴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⑵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3)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⑷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5)约其文辞而指博:■(6)唯子贡庐于冢上:■(7)故所居堂弟子内:■(8)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答案(1)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2)名词作动词,制定法度;整治(3)名词作动 词,为……作序⑷使动用法,使……完备(5)使动用法,使……简约(6)名词作动词,结庐(7)形容词作名词,居室(8)名词作动词,建庙1.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⑵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⑷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答案(1)宾语前置句、被动句(2)宾语前置句(3)判断句(4)省略句2.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译文:(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译文:(3)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译文:(4)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译文:答案(1)孔子是个贤能的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屮诸侯国的弊病。(2)君子能安于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3)好农人能种好庄稼,却未必获得好收成,好工匠能做出很巧的活,却未必能顺每个人的心意。(4)君子担心一辈子名声都不被人赞许。知人论世背景展示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学说,影响极大。他的思想和学说,他所提倡的伦理和道德,许多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z屮。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了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他整理和编纂过《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之作为课堂讲授内容的重点,从而为这些古典文献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杰出贡献。 文化常识《论语》《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徳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孔子思想和《论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论语》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东汉将其列入“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古代的“守丧”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在旁边盖的屋舍叫“庐冢”。古代丧礼中,亲屈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要穿一定的丧服,主要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缎麻”,统称为“五服”。“五服”之内为亲,之外为疏。官员在守丧期间,必须解职,叫作“丁忧”;守丧结束,恢复原职,叫作“起复”,就是“服除”。但重臣因丁忧离任又往往会影响朝廷内外政务,所以又有一种变通的措施,称为“夺情”,即由皇帝下诏书命其留任。守丧期间,不能听乐观舞,不能娶妻纳妾,不能饮酒等。三年期满,再隆重祭祀,移神位于祖庙后方能脱去孝服,称为“起灵除孝”;在此Z前,称为“守制”。名言警句1.(孔子)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孔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3.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4.太史公口:《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文白对译孔子生鲁昌平乡卩取邑。其先宋人也,孔子出生在鲁国吕平乡的徹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子名叫伯夏,伯夏生子名叫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叔梁纥和颜家的女儿不合礼法的结合后生下孔子,孔子是尼丘得孑L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他们向尼丘山的神求福后而生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生而首上好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生下來头顶中间低凹,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孔。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长大成人后,曾经做过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季氏家中主管仓库的小吏,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又做过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管理牧场的小官吏而使家畜繁殖增多。从这起升任掌管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工程的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被宋人、卫人驱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I' 可,于是返回鲁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大个子”,觉得他与一般人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不一样。鲁国后來对他莎了,因此他就返冋了鲁国。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国国君说:“请允许我跟随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前往周地。”鲁国国君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个童仆随从,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让他们前往周地学习周礼,见到了老子。(事情结束之后)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孔子告辞离去,老子为他送行,说:“我听说富贵Z人用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财物送别,仁义之人拿有用的言语赠别。我不是富贵之人,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儿句话是:'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I•専辩深察的人反而走投无路,是由于他好评论别人。博学善辩的人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反而危害到自身,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的II恶。做人儿子的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就不考虑自己(的得失),做人臣子的就不考虑自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的得失)。'”孔子从周地返回鲁国后,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了。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孔子来到齐国,做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通过他來与齐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景公建立关系。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口不进。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不要求学新的内容。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师襄子说:“可以增加(新的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反复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练习这支曲子了,但还没有掌握(弹奏的)技艺。”过了一段时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师襄子说:“你已经反复练习这支曲子的演奏技艺,可以增加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 (新的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志趣也。”有I'可,曰:"已习其志,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曲子的志趣,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可以增加(新的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了解作曲者的人也。”有I'可,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风范。”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严肃认真地沉思,又和悦愉快地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向上望着想了一会儿。说:“我己经了解作曲者的风范了,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那人皮肤深黑,个子高,眼睛像仰视的样子,如同统治着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四方诸侯,如果不是周文王难道还有谁能创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师襄子离座起立,(向孔子)连拜两次,说:“我所教的正是《文王操》也。”《文王操》啊。”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讨伐陈国。楚国出兵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援救陈国,在城父驻扎。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交界的地方,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楚国派人聘请孔子。孔子進备前往答礼,陈国、蔡国的大夫们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商量说:“孔子是个贤能的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国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的弊病。如今他长久地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两国众大夫的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现在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聘请孔子。倘若孔子为楚国所用,那么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徒役在郊外将孔子围困。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行的弟子筋疲力尽,没有人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能起身。孔子仍传习诗书礼乐不间断。子路生气了,去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的吋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安于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了。”子贡色作。孔子曰:“煬,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子贡脸上现出怒色。孔子说:“赐,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人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做一以贯之。”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孔子知道弟子们心里有怨恨,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云'匪兒匪虎,率彼旷野'。吾道中说'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我的思想主张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错了吗?我为什么落到了这样的境地?”子路回答说:“是不是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我们还没做到对人仁爱?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是不是我们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还不够聪明?所以别人不跟着我们走。”孔子说:“怎么会是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这样!仲由,假如对人仁爱的人就必定被人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呢?假如聪明的人就一定让别人跟着走,安有王子比干?”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呢?”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子路出去后,子贡进來见孔子。孔子说:“赐,《诗》中说'匪兇匪虎,率彼旷野'。吾道'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我的思想主张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错了吗?我为什么落到了这样的境地?”子贡回答说:“老师的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思想主张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为什么不稍微降低一下要求呢?”孔子说:“赐,好农人能种好稼而不能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庄稼,却未必获得好收成,好工匠能做出很巧的活,却未必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顺每个人的心意。君子能认真研究和完善自己的思想主张,纲而纪之,统而理之,制定法度来规范它(国家),建立道统来治理它(人民),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但不一定能被世人接受。如今你不认真研究自己的思想主张, 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却只想着怎样被世人接受。赐,你的志向不远大啊!”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子贡出去后,颜冋进來见孔子。孔子说:“冋,《诗》中说'匪兇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我的思想主张错了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吗?我为什么落到了这样的境地?”颜回说:“老师的思想主张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虽然如此,老师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推广而实行它,不被世人接受又担心什么,正是不被世人接受,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然后才显现出君子本色!如果思想主张不完善,这是我们的丑也。夫道既己大修而不用,是耻辱。如果思想主张已经十分完善了而不能被采用,这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执政者的耻辱。不被世人接受担心什么,不被世人接受才能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显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确实如此啊,你这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去给你当总管。”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派军队迎接孔子,然后得免。孔子这才(从陈蔡之围中)得以脱身。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败而礼乐废弃,《诗》《书》残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孔子追溯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为《书传》写序言,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上从唐尧、虞舜交替时写起,下到秦穆公之时,按顺序编列出来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其间史事。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能描述出来,只是夏人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后裔杞国不足以作证了。殷代的礼制我能描述出来,宋不足征也。足,只是殷人后裔宋国不足以作证了。如果文献充足的话,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我就能用来证明我的说法了。”孔子研究了周代对殷、夏两代所损益,曰:“后虽百世所废除的和增加的礼仪制度,说:“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可知也,以一文一 也可以借此预知它的礼制,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质朴。周代借鉴了夏、殷两代,(周礼)多么丰富多彩呀。我主张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实行周代的礼制。”所以,《书传》《礼记》是经孔子之手整理的。孑l子语鲁太师.“乐芽孔子告诉鲁国的太师说:“乐曲(的特点和规律)头概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的时候很盛大,接着越来越纯如,傲如,绎如也,以成。”和谐,层「次清晰,连续不断,这样的音乐是成熟的。”“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我从卫国返回鲁国,音乐(篇章)得到整理和规范,《雅》《颂》各得其所。”《颂》中的篇章分别处于适当的位置。”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等到孔子整理的吋候,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删去其屮重复的,选取可以在礼义屮使用的。三百零五篇诗,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孔子把它们都配上音乐演唱,使它们符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颂》的音律。礼乐从此得到正确描述,因而完备了王道的成六艺。礼乐制度,编成了六经(《礼》《乐》《书》《诗》《易》《春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为《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文言》写了序言。孔子反复阅读《周易》,(因为翻阅遍数多)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穿竹简的皮绳都断了多次。他说:“借给我儿年时间,真能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如此的话,我对《周易》的了解和常握就会更多了。”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孔子用《诗》《书》《礼》《乐》进行教育,弟子大约有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三千人,其屮兼通六经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这样的人,颇受业者甚众。受到多方面教育的就更加多了。孔子以四教:文,行, 孔子教弟子培养四种品质:历代的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忠,信。绝四: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诚信。要求弟子克服四种不良品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不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惟我独是。耍很慎:齐,战,疾。子慎重做的事是:祭前整洁,军事战争,疾病医治。孔子对自己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在教学中)弟子心求通而未得,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他不急于去启发,如果不能举一反三,他便不急于教新的东西。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孔子说:“不该呀不该呀,君子担心一辈子名声都不被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人赞许。我的主张生前不能实行了,我用什么将自己显现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给后人呢?”于是他依据记载历史的书编纂了《春秋》,(记录了)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上至鲁隐公,下到鲁哀公十四年的(鲁国)十二位君主生活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年代的史事。依据鲁,维护周,借鉴殷,推广到夏商周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简约精炼其中的文辞,而其意旨博大恢弘。所以吴国、楚国的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君主自称为王,但《春秋》贬称他们为“子”;晋文公在践土的盟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实际上是召来周天子,但《春秋》避讳此事写作“天子到河阳狩猎”:推此类以绳当世。推求这类《春秋》笔法来规范当时的社会行为。(希望)《春秋》中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褒贬的大义,能被后代的统治者发现并加以阐释。《春秋》的义行,则天下舌L臣贼子惧焉。记述和规范推行开来后,那么天下那些祸害国家的人便都害怕了。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孔子任职判定是非吋,有些文字别人也可以写出,不一定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是他独有的。到撰写《春秋》时,该书写的就书写,该删除的就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删除,即使是(文字功夫很好的)子夏这类人也不能佐助一字一句。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弟子们听了《春秋》的传授后,孔子说:“后代人要了解我就要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依据这部《春秋》,而要怪罪我也会因为这部《春秋》。”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那天去世。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孔子被安葬在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边上,弟子们都为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他服三年(心)丧。三年心丧完毕,互相告别离去,就痛哭一场,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各人再次表达了深切的哀思;有的人又留下来。只有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在坟旁盖了小屋继续服丧,总共六年,然后才离开。孔子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以及鲁国人前往在墓旁相陪并(在那里)安家的有一百多户,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因此取名为孔里。鲁人世世代代相传一年四季供奉祭祀孔子冢,而诸儒亦讲孔子的坟墓,而有彫响、有学问的学者也在孔子墓地演习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礼仪、举行聚会、切磋射艺。孔子的墓地有一顷大。孔子原先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居所的厅堂和弟子的居所,后代借此建了庙堂,里面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收藏着孔子的衣冠、琴瑟、车辆、书籍,一直到汉代经历了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二百多年祭祀供奉不间断。汉高祖经过鲁地,用太牢之礼降重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祭祀孔子。受封的诸侯王、卿、相到达鲁地,经常是先拜祭孔庙,然后就任施政。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太史公说:《诗经》屮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宽阔的大道让人好走”。人们即使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然而内心都非常向往着他。我阅读孔子的书籍,想见他的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到鲁地,观看了仲尼庙堂屮的车辆服装、礼乐器物,看到儒生们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依依不舍不愿离去。天下从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君王直到贤人多得很,但他们生前荣耀一时,死后就默默无闻了。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孔子是一个平民,声名流传十儿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屮国言六艺者折屮于夫子,王侯,下至中原讲习六经的人,都以孔夫子的标准作为准则,可谓至圣矣!孔子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品读研讨——文本核心IT整体把握1.脉络梳理尸一(1、2段)孔子的身世和为政情况二(3〜5段)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三(6〜11段)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情况孔子世家<四(12〜19段)孔子对《诗》《书》《礼》《易》的研习整理及其从教授业、撰述《春秋》等活动五(20、21段)孔子去世和他死后的影响、六(第22段)作者对孔子的赞词2.初读感知本文记叙了孔子的哪些主要活动及其成就?答:答案(1)政治方面:孔子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不辞辛苦。(2)教育方面: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此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文化方面:孔子整理和编纂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典文献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贡献。要点突破1.课文第2段主要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在这段简短的文字介绍中,流露出作者对孔子怎样的评价?答:答案作者对孔子的评价主要有三点:(1)孔子出身贫贱,但有才能;(2)孔子具备从政为政的才能,施政效果显著;(3)孔子一生谋求从政为政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仕途坎坷,屡遭“斥”“逐”,不能如愿。 1.课文8〜10段写了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三个弟子对孔子的“吾道”分别有怎样的看法?从他们的对话屮,能够反映每个人怎样的性格和行为特征?答:答案(1)子路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押的因素,因而导致别人的不信任;子贡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过于迂腐,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支持;颜冋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2)对话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行为特征。①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直言不讳。②子路:坦诚直率、敢于质疑。③子贡:小心谨慎、求真务实。④颜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延伸探究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子的哪些情况?孔子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答:答案(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子的身世、学习的经历、坎坷的仕途、著书立说的情况和死后的巨大影响。(2)孔子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对待知识学而不厌;教书育人方面能做到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直到晚年还著书立说,体现了他的“生无所息”的人生理念。因此对于司马迁对其“至圣”的称号,孔子当之无愧。后读厚积——文本拓展n素材运用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孔子学琴,精益求精孔子向师襄子学鼓琴,反复操练《文王操》,屡次得到师襄子的称赞,仍不停止。从弹得熟练到学到技艺,再到理解周文王的志向,最后直到演奏时,自觉周文王就在眼前,才感到满意。这种执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很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汗颜。运用示例孔子学琴,如此认真执着,确实让人敬佩。他的好学、乐学、会学,给后人树立了榜样。从孔子学琴艺的故事屮,我们其实可以窥见传统文化屮的绝学方法论,也可以发现我们丢失了传统学习方法中的哪些精华,发现我们与古代圣贤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差距。对于我们应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何古为今用而更高效就地完成各学科的学业,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2.课外素材王新发坚守山村21年自从18岁师范毕业后来到格里小学任教至今,王新发在这里已经坚守了21年。具体带 过多少学生,他已经记不清了。他觉得,年数、人数,这些数字于他而言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只要能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比起纷至沓来的荣誉还耍令他充实和开心。山风呼啸,阴晴变化,21年光阴岁月,群山环绕的学校被翻修了几回,班级和老师越來越少,愈加沧桑的他却依然穿梭在来去乡村的路上。乡亲们说,他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学校。选材感言王新发说,他就是“钉子”,要一直“钉”在格里,“钉”在乡村教育的路上。这种“钉子”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浓烈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不为其他诱惑所动;也正是像王新发这样许许多多乡村教师的坚守,才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Z路,也照亮了我们许多人的心灵之路。心屮有爱,生活就是富足的,工作就是愉快的,人生就是美丽的,事业就是成功的。他们在平凡岗位的坚守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和操守。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芙文深读大哉,孔子!孔子,踏着时代车轮演进的名字。一触及文明(文化),便无法冋避孔子;提到春秋时代,无法冋避孔子;涉及中国历史,无法回避孔子;研究世界进程(四大圣人),依然无法回避孔子。①古来圣贤皆寂寞,生前寂寞身后名。孔子也不例外,•个伟大的名字,是用奋斗、坎坷、屈辱、寂寞、失败堆积起来的丰碑;一种真正的荣耀,是心灵之血拌着耻辱、刼难的混凝土。②孔子的一生,散发出强烈的悲怆气氛。孔子的一生,呈现出无奈的伟人凄凉。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红尘中肮脏不堪,物欲横流,生灵涂炭。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孔子没有做一个隐士一一泰山崩、黄河溢,目不见、耳不闻;而是坚决地干涉现实生活,要为天下苍生奔走呼告,要铁肩担道义(天将以夫子为木释,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因为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于是他要传道义之火、文化Z火;要救民于水火,匡世于既颠;要努力改变无道的社会现实。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他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在奋力抗争。阳光普照也罢,风霜雪雨也罢,他就这么坚持着。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多么执着的一意孤行,可又分明听到中华大地上散满了他深深的悲天悯人的喟叹0因为他周游列国时,走得艰难,走得辛酸,走得寂寞,走得简百不像样子;到处碰壁,走得连他忠心耿耿的弟子都有了怨言,走得连他自己都大失所望,失败也不可避免。③他是一个人与一个吋代的抗衡,是一个肩膀与千斤重的抗衡,是仁义与礼崩乐坏的抗衡。贵力贱义的无道天下不需要他的学说,他的学说也缺少相应的土壤,即便如此,他仍百折不挠,自讨苦吃,不言放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在他身上有一种大人格、大精神、大境界。一颗孤星,在无边的黑暗里,己写尽了宇宙的寂寞,也写满了尘世的苍凉。风雨飘摇的无礼社会容不下孔子,也彻底抛弃了孔子,而历史却于风雨飘荡的社会造就 了另一个孔子。政治上,你是一个弱者;思想上,你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圣人。现实政治的失败,使中国少了一位管仲、晏婴式的人物,但却使世界从此有了一个伟大文化的源头,这文化绵绵不绝、浩浩汤汤,使整个东方世界都浸润其屮。于是对你的评价如是: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司马迁: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柳诒徵:孔子者,屮国文化之屮心也。无孔子则无屮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Z文化,赖孔了而传;自孔了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了而开。④孔子未能通过立功来传名后世,但却通过立言来不朽。道不行,乘檸浮于海。纷争之春,多事之秋,我们分明看到一位老人对社会的关注,对文化的贡献,对教育的投入,对道义的执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大哉,孔子!⑤思悟要点①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排比手法。写出了孔子与文化的深厚渊源。②本句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引出下文对孔子磨难一生的描写。③这句话描写出孔子什么样的状态?提示孔子到处碰壁,累累如丧家Z犬;但更突出了孔子的坚韧与执著。④这里的名人名言有什么作用?提示引用名人对孔子的评论,突出孔子思想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⑤如何理解“大哉,孔子!”中的"大”?提示这里的“大”指孔子对社会的关注,对文化的贡献,对教育的投入,对道义的执着。 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穷:困厄B.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病:担心A.君子固穷稍:稍微C.弟子稍益进焉D.鲁君与Z—乘车,两马,一竖子俱竖子:童仆答案C解析稍:逐渐。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黯然而黑,几然而长B.夫子盖少贬焉C.约其文辞而指博D.孔子知弟子有愠心答案D解析A项“儿”同“硕”。B项“盖”同“盍”。C项“指”同“旨”。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道不行矣••B.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c.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Z••D.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答案D解析D项怡然:和悦愉快的样子。古今意义相同。A项古义:不能实行。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B项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C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唯子贡庐于冢上B.故所居堂弟子内C.弟子皆服三年D.推此类以绳当世■答案B解析B项形容词作名词。A、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予一以贯之A.人之不我信也B.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 A.不能为容B.其先宋人也答案A解析A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D项判断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Z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口:“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蜴,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兇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考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考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冇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兒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了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了。夫了盖少贬焉?”孔子口:“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口:“回,《诗》云'匪兇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己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丹也c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扎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当权C.君子亦有穷乎■穷:1木1厄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 答案D解析病:担心,忧虑。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半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于是乃相与发徒役I韦I孔子于野■今君乃亡赵走燕1人之不我信也c-・飙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剔而志不远矣D•J某所,而母立于兹答案D解析D项都是代词,同“尔”,你的。A项表顺承的连词,那么/表转折的连词,去卩。B项副词,就/副词,去卩,竟然。C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近指代词,这。1.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予一以贯ZB.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C.吾何为于此D.人之不我行也答案B解析B项是一般反问句,A、C、D三项都是倒装句。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徒役将孔子围困在野外。B.孔子一行彼闲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作了形象的注解。C.子路认为,主张不被釆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髙,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子之道表示怀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颜冋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采纳,而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 的回答,做到了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意给他当管家。答案D解析D项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去给你当总管”。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译文:(2)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译文:(3)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Z丑也。译文:答案仃)假如聪明的人就一定让别人跟着走,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呢?(2)老师的思想主张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为什么不稍微降低一下要求呢?(3)如果思想主张已经十分完善了而不能被釆用,这是执政者的耻辱。三、拓展阅读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蝕••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岀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山!”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C.至于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D.大王诚能岀捐数万斤金捐:捐献■答案D解析捐:拿出。2.下列各组句子屮,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请割荥阳以西以和A•J敛贤财以送其行■(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B•J陈胜佐之,并杀两尉1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c••余闻而愈悲■[吾以为业父使,乃项王使D•J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答案D解析D项副词,竟然,原來是/副词,才。A项均为连词,來。B项均为代词,他。C项均为连词,表顺承。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城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用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Z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行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A.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屮计,贻误了战机。B.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性使气,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人的计谋得逞。答案C解析“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于他。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译文:(2)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白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译文:答案(1)大王您如果能拿出几万斤黄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君臣,使他们产生怀疑之心。(2)(亚父)于是大怒说:“天下的事大局已定了,君王您自己干吧!愿您赏我这把老骨头,让我回家!”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15•陈平的反间计得以实施的原因是什么?答:答案①陈平对项羽的为人把握准确:谦恭有礼,爱护他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②刘邦支持陈平的计策。参考译文丞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少年时家境贫寒,喜欢读书。陈平所在的乡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分配祭肉很公平。父老们都说:“好啊,让陈平这孩子主持分肉!”陈平说:“唉,如果让我陈平有机会治理天下,也会像这分肉一样啊!”陈胜在陈县起兵称王之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跟着一些年轻人到临济去投奔魏王咎。陈平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又有人说他的坏话,陈平就逃离了那里。陈平于是到修武投降汉军。后来,埜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日子一长,汉王忧虑起來,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区來与楚讲和。项王不答应。汉王对陈平说:“天下乱纷纷的,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爱护他人,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于他。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吋,他却十分看重它们,士人也因此不愿归附于他。但是楚军存在着可以致乱的因素,那些项王身边正直的臣子亚父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之类,只不过儿个人罢了。大王您如果能拿出儿万斤黄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君臣,使他们产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了。”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支配,不过问支出收入情况。 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屮进行离I'可活动,在众将屮扬言钟离眛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想和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来瓜分他的土地。项羽听了果然心怀猜忌,不再信任钟离眛等人。项王已经怀疑他们了,于是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汉王让人备下丰盛的酒肴,端进去。见到楚国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国的使者!”又让人把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国的使者。楚国的使者冋去以后,把这些情况详细禀报给项王。项王果然对亚父大起疑心,亚父想赶快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任他,不肯听収他的建议。亚父听说项王对他怀疑,于是大怒说:“天下的事大局已定了,君王您自己干吧!愿您赏我这把老骨头,让我回家!”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