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管仲列传》课件(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管仲列传》课件(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

ID:1097830

大小:547.5 KB

页数:42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管仲列传 第一课时 一、明确教学目标:1.介绍背景、体裁及管仲其人。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3.指导、督促学生疏通课文。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某一天你与别人合伙做生意,出钱时你七成,他三成。中间赚了钱,他又偷偷拿走一些去用了,而在年底分红时,又要对半分。你愿意继续同这样的人合作吗?而且这个人,打仗冲锋时,他跑在最后,撤退时,他比谁都跑得快,往往在最前面。他出主意帮你办事,事情却越办越糟。你愿意同这个人交朋友吗? 可在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无比推崇他;梁启超称他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他就是管仲。不仅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而且是哪怕吃再大的亏都愿意。愿意吃这亏的人名叫鲍叔牙,鲍叔牙推荐他辅佐齐桓公,使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他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今天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的《管仲列传》,去领略一下管仲的风采! (一)介绍背景: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菖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三、讲授新课: 公子小白,并暗暗拿出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了公子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鲍叔牙向桓公力谏管仲,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成就了一代霸业。 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二)体裁介绍: (三)管仲其人:管仲,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颍上人。齐桓公即位后,由鲍叔牙推荐,被任命为相。在齐国改革内政,整顿军队,确立选拔人才制度,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使齐国力大振。又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终使齐桓公成就霸业。 (四)课文诵读:1.学生自读2.听录音跟读管仲列传音频朗读.mp33.读准下列句中红色的字词:⑴颍()⑵鲍()⑶匡()⑷衽()⑸桓()⑹贾()⑺仓廪()⑻召()忽4.指名朗读yǐngbàokuāngrènhuángǔshàolǐn (五)学生对照书下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课文:逐句默读,在头脑中逐字对该句进行翻译,并与该句书下注释中的内容及参考资料中的译文核对,将自己在疏通过程中不会翻译及翻译错误的在书上相应位置适当记录。 三、效果检查:抽查部分学生的教学案及课本 第二课时 一、明确教学目标:1.强调、明确部分重点字词的含义。2.适当分析课文。二、明确教学程序:1.老师通过投影提问重点字词的解释或课文内容的分析,学生回答。2.老师通过投影明确、强调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课文分析的参考答案,学生完成教学案上相应的题目。 第一节: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三、解释下列红色的字词: (1)游:(2)欺:(3)遇:(4)事:(5)及:(6)进:(7)合:(8)匡:交往占便宜。对待。等到。侍奉、追随,名词作动词。推荐。会盟。匡正、纠正。 第二节: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尝:(2)贾:(3)穷困:(4)不肖:(5)见:(6)三:(7)死:(8)走:(9)羞:(10)耻:曾经经商,做买卖。处境艰难。被。没有才能。多次。为动用法,为……而死。逃跑。意动用法,以……为羞。意动用法,以……为耻。 第三节: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1)相:(2)区区:(3)富国:(4)强兵:(5)俗:(6)称:(7)服度:(8)四维:(9)因:(10)去:做宰相小小的。使动用法,使……富裕。主张。使动用法,使……强大。服,遵循;度,礼法。纲纪。趁机。废除。百姓。 第四节: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1)贵:(2)权衡:(3)背:(4)信:(5)与:重视。比较利弊得失。背弃。使……守信用。给予。 第五节: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1)小:(2)勉:(3)将:(4)上下: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勉励。扶持。君臣百姓。 1.本文虽是为管仲立传,却还提到了另外两人,他们是谁,与管仲是什么关系?鲍叔牙齐桓公宽以待友无私荐才识人善任虚心纳谏四、课文分析 2.从这篇传记来看,管仲能取得从政的巨大成功,其原因有哪些?1.有“以民为本”的施政思想;2.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1.朋友的知己之情。主观因素:客观因素:2.君臣的知遇之恩 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进入主页 3.讨论:司马迁为何要在《管仲列传》中展现“知己之情”、“知遇之恩”?明确:因为此时司马迁充满无知己的寂寞,怀才不遇的悲伤,《管仲列传》正表现了他对知己的渴求、对君主任人唯贤的神往。 4.通过对管鲍之交的感知,你认为朋友之交贵在何处 ⑴友谊是充分的理解:管仲落魄的时候,鲍叔牙不以他“贪”、“愚”、“”怯、“不肖”、“无耻”,认为他生不逢时,这是何等的宽容和理解。⑵友谊是宝贵的信任:管鲍之交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充分的信任的基础之上。“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这是鲍叔牙对管仲能力与品德的信任。 ⑶友谊是无私的关怀:面对贫困的管仲,鲍叔牙对他是“终善遇之”,这种无私的关怀,感动了管仲,感动了天下。⑷友谊是真心的感恩:在管仲困难时候,鲍叔牙对他无私关怀;管仲为齐相后,嘴边常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正是这种感恩的心,他们相互帮助无怨无悔。启示:我们与朋友之间也应该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怀,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朋友。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没有彼此的敬重,友谊是不可能有的。——马卡连柯 世界上最难寻觅而又最易失去的是朋友。——韦伯斯特·罗利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五、名句背诵:1.,,上服度则六亲固。2.,因而予之;,因而去之。3.,,故上下能相亲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俗之所欲俗之所否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六、作业布置:1.认真复习,切实掌握重点字词的翻译;2.归纳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 (一)第四节中涉及到的的相关历史事件:1.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2.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左传》载:齐桓公伐楚,使管仲责之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古代祭祀,用裹束成捆的菁茅过滤去渣。责楚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这是齐伐楚的借口。七、课外拓展: 3.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送桓公进入齐境。桓公说:“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与燕,并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 4.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齐桓公五年,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二)病榻论相: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 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xí)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 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易牙听说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段对话,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鲍叔牙。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司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让我当政,哪里还会有你们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于是灰溜溜地走了。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将不久于人世,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有二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 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习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公子为争夺王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第二年三月,宋襄公率领诸侯兵送太子昭回国,齐人又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中原霸业逐渐移到了晋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