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屈原列传导学案

ID:1098109

大小:7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2—2013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班级小组姓名《屈原列传》(3课时)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4、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学会通过教材助读和课本注释的内容先是自我学习,自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2.借助工具书和资料,独立完成预习自测试题。认真书写,规范表述,独立完成,按时上交。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的“我的疑问”方框中。4.体味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真正做到学始于疑,学贵于疑,兵教兵,兵带兵。【预学案】(一)、简介屈原生平: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汉代把它们合编为《楚辞》。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官职,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二)、层次梳理:第一部分(1):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第二部分(2—3):写屈原遭谗被疏后“忧愁忧思而作《离骚》”,说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和心理状况,评述了《离骚》的思想内容和写法,并对屈原的人品作出了“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高度评价。第三部分(4—9):历叙屈原被罢黜后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利,表现楚国的日益衰败,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巨大影响。第四部分(10——12):叙述屈原的放逐和自杀,交代屈原死后楚国为秦所灭。第五部分(13):司马迁对屈原的赞词。Ⅰ预习自测 1.正音:属草稿惨怛帝喾举类迩濯淖皦然泥而不滓者也商於屈匄唐昧啜其醴汶罹难温蠖渔父-6-行百里者半九十 2012—2013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人穷则反本:糜不毕见: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屈平既绌:齐与楚从亲:亡走赵,赵不内:乃令张仪详去秦:使于齐顾反:厚币委质事楚:3.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蝉蜕于污秽:方正之不容也:明道德之广崇:厚币委质事楚:亡国破家相随属: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身客死于秦:秦虎狼之国:时秦昭王与楚婚:4.文言句式: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方正之不容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离骚者,犹离忧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故死而不容:大破楚师于丹淅:遂绝齐: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举贤以自佐:【探究案】Ⅰ质疑探究——学会质疑,学会解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第一至三节文本探究:①课文第一段重点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并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的如此简约?②研读第三自然段,指出屈原作《离骚》的原因,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离骚》的?★★★第四至九节文本探究:①本文的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②阅读第九自然段,概括该段内容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并指出每一个角度运用的表达方式。最后分析该段表达了屈原和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训练案】-6-行百里者半九十 2012—2013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甚任之             任:信任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C.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D.《国风》好色而不淫淫:过分而失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A.泥而不滓      B.蝉蜕于污秽C.惠王患之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离骚者,犹离忧也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D.厚币委质事楚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1~3题。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聪:聪明B.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C.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D.皦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滓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和“以”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句中“此志”指代正确的一项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C.举类迩而见义远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4~6题。-6-行百里者半九十 2012—2013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其后四十有余年,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菑,邑收多。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于是天子久之不事复塞也。是时郑当时为大农,言曰:“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人徒:普通人与罪徒,泛指民众B.于是天子久之不事复塞也事:通“侍”,侍奉C.是时郑当时为大农为:担任D.易漕,度可令三月罢度,估计5.对下列特殊句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决酸枣,东溃金堤省略“于”,“河决于酸枣,东溃于金堤”B.通,以漕,大便利省略“之”,“以之漕”C.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固定句式,“以……为”,认为D.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主谓倒装句,即“水之为利害也,甚哉”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导学案答案【预学案】1.正音:属草稿zhǔ惨怛dá帝喾kù举类迩ěr濯淖zhuónào皦然泥而不滓者也jiàonièzǐ商於wū屈匄gài唐昧mò啜其醴chuòlí汶mén罹难lí温蠖huò渔父fǔ2.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人穷则反本(“反”通“返”)糜不毕见(“见”通“现”)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屈平既绌(“绌”通“黜”)齐与楚从亲(“从”通“纵”)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乃令张仪详去秦(“详”通“佯”)使于齐顾反(“反”通“返”)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3.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做名词,识别力)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为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做名词,邪恶、不正的小人)蝉蜕于污秽(名词做状语,像蝉那样;形容词做名词,污浊的环境)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做名词,端方正直的人)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做动词,阐明)厚币委质事楚(名词做动词,用丰厚的礼物)-6-行百里者半九十 2012—2013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做状语,在宫内;在外面)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做名词,忠诚、贤能的人)身客死于秦(名词做状语,像客人那样)秦虎狼之国(名词做状语,像虎狼一样)时秦昭王与楚婚(名词做动词,结为婚姻)4.文言句式: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故死而不容(被动句)明道德之广崇(定语后置句)大破楚师于丹淅(状语后置句)遂绝齐(省略句)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省略句)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探究案】第一至三节文本探究①课文第一段重点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并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的如此简约?主要介绍了屈原的文化素养、政治才干、外交能力三个方面的才能。作者之所以写的简约,是因为作者为屈原写传的重点是表现其失意后的忠君爱国和发愤著书的情况。②研读第三自然段,指出屈原作《离骚》的原因,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离骚》的?原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以下几个方面:解题:离骚者,犹离忧也。成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容: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风格:其文约,其词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第四至九节探究①本文的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实写楚国的命运,其实是写屈原对楚国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王父子都昏庸腐朽,当朝重臣多贪婪鄙陋,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见容于朝廷,所以最后终于自沉汨罗江。②阅读第九自然段,概括该段内容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并指出每一个角度运用的表达方式。最后分析该段表达了屈原和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既强调屈原的忠贞不渝和九死未悔,也鲜明的表达了作者对屈原遭遇的愤愤不平和深切同情。【训练案】一、基础知识-6-行百里者半九十 2012—2013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解析:选B。“害”应为“忌妒”。2.解析:选A。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以:介词,表凭借,凭着;连词,表目的,来。C.而:连词,表顺承,就;表转折,但,却,D.为:介词,被;句末语气词,表反问。3.解析:选B。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名词用作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用作动词。4.解析:选C。A.“濯”同“浊”;B.第二个“离”同“罹”;D.“质”同“贽”。5.解析:选A。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被动句。二、阅读理解(一)1.解析:选B。A项,聪:明;C项,微:含蓄精深;D项,滓:污浊。2.解析:选D。“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意义不同,①指代他的,②文章的;“以”都是连词,③表目的,④从而,表结果。3.解析:选D。“此志”即高洁的志向。(二)4.解析:选B。B项中的“事”应为“从事,做”的意思。5.解析:选C。C项中的“以……为”应为“凭借(用)……做”的意思。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1)于是东郡发动大量士卒把决口堵塞了。(2)这时武安侯田蚡当丞相,他的奉邑是鄃(以鄃的租税为食)。-6-行百里者半九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