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屈原列传》知识梳理 人教大纲版第六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知识梳理 人教大纲版第六册

ID:1098147

大小:10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识记字音属文(zhǔ)谗谄(chǎn)惨怛(dá)帝喾(kù)谗人间之(jiàn)靡不毕见(mǐ)举类迩(ěr)濯淖(zhuónào)商于(wū)屈匄(gài)皭然(jiào)渣滓(zǐ)罢绌(chù)被发行吟(pī)枯槁(gǎo)餔其糟(bū)皓皓(hào)啜其醨(chuòlí)温蠖(huò)怀瑾握瑜(jǐn)汨罗(mì)2.通假字⑴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⑵人穷则反本(通“返”)⑶靡不毕见(通“现”)⑷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⑸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⑹屈平既绌(通“黜”)⑺齐与楚从亲(通“纵”)⑻厚质委币事楚(通“贽”)⑼使于齐,顾反(通“返”)⑽亡走赵,赵不内(通“纳”)⑾被发行吟泽畔(通“披”)3.古今异义⑴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⑵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⑶奈何绝秦欢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如“你奈何不了他”。⑷颜色憔悴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⑸形容枯槁古义:形,形体。容,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⑹而能与世推移古义:变化。今义:移动。⑺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4.一词多义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闻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3用心爱心专心 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志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名词,正直)直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与“横”相对)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通“值”,价值)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对的)王怒而疏屈平(疏远)疏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5.词类活用(一)名词做状语⑴蝉蜕于浊秽(像蝉那样……)⑵厚币委质事楚(用厚币………)⑶其后楚日以削(一天天地)⑷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在朝内,在国外)⑸身客死于秦(像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二)名词用作动词⑴泥而不滓(音nì,生活在污泥里)⑵时秦昭王与楚婚(结为婚烟)⑶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模仿)(三)动词用作名词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⑵谗谄之蔽明也(中伤别人的小人)⑶蝉蜕于浊秽(污浊环境)(四)形容词用作名词⑴邪曲之害公也(邪恶小人)⑵方正之不容也(方正之人)⑶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忠诚之士,贤能之人)(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⑴明道德之广崇(阐明)⑵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说短处,诋毁)(六)使动用法⑴亡国破家相随属(使……灭亡,使……破败)⑵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使……存,使……兴)6.文言句式(一)判断句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者……也”判断句)⑵秦,虎狼之国,不可信。(无标志判断句)3用心爱心专心 ⑶此不知人之祸也。(“……也”表判断)(二)状语后置句⑴(于治乱明,于辞令娴)⑵(楚诚能于齐绝)(三)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四)被动句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表被动)⑵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于”表被动)⑶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兵挫地削”无标志被动句,“为”表判断)⑷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为……所……”表判断)7.成语典故博闻强志(bówénqiángzhì):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怀瑾握瑜(huáijǐnwòyú):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随波逐流(suíbōzhúliú):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弹冠振衣(tánguānzhènyī):整洁衣冠。与世推移(yǔshìtuīyí):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二、文学常识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3用心爱心专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