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广告》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和媒介素养观。2.对广告有正确的辨析能力,能识别虚假广告、做到理智消费。3.了解广告的宣传特点,做聪明的消费者。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广告的特点及作用,不让广告误导消费。难点:能够识别广告中的虚假内容,做到理性消费。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虚假广告等相关图片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导语:人们可以通过广告了解商品的基本信息,比如外观、性能等等。但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广告太夸大其词,与它宣传的出入非常大。出示任务:讨论一下,你看到过哪些夸大的广告?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分享。教师总结:商家为了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对广告进行了精心的包装,有一句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需要消费者有一双“火眼金睛”,面对良莠不齐的广告时,能正确辨析它的真伪,而不是依靠广告去判断商品的价值。设计意图:用视频导入,引出虚假广告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广告的本质,学会判断广告的真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课堂活动】一、广告都可信吗?活动一:调查表导语:一段商品广告,每天都让你看几遍听几遍,慢慢的你可能会熟悉这种商品,甚至喜欢上;你可能还会犹豫要不要购买,但是看到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代言,就毫不犹豫的买单了。这其中有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的因素在里面。出示任务:你有认真考虑过商品的真正价值吗?也就是说广告上说的那些商品价值和它实际上的都相符吗?广告都可信吗?有一张调查表,请大家填写一下。反馈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商品名称广告宣传实际商品可信度(低/中/高)Xx方便面色香味俱全很一般低Xx儿童手表防水、超长待机、信号好外观一般,待机时间不长中Xx学习机学习进步非常明显作用单一,无法满足需求低图片展示:方便面虚假广告宣传教师总结
:通过大家的调查表可发现,很多商品都没有达到预期,可见广告内容一般与实际商品相比都需要打折扣,更何况还会存在一些虚假广告,推销假冒伪劣商品,轻则骗取消费者的钱财,重则危及消费者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总之,虚假广告害人害己,破坏了商家自身的信誉,让消费者对其失去了信任。设计意图:用调查表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探讨广告可信度话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虚假广告的危害,拓展相关法律认知。二、学会识别广告活动二:小小讨论会导语:我们如何才能识别广告的真伪和可信度呢?课本中向我们介绍了关于识别广告的四个“秘密招数”:简单重复,名人代言,利用贪便宜心理,利用从众心理。告诉父母这些“小招数”,让他们也有一双会识别广告的“火眼金睛”,做聪明的消费者。对青少年来说,广告更容易对我们的消费观、价值观等产生影响。出示任务:假如有一款针对你的学习用品的广告,除了刚才说到的“小招数”,你还有什么办法去识别它,做到理智消费呢?小组讨论分享下吧。反馈指导:小组讨论,积极分享。预设1:看别的同学是否有购买过,了解它的真实性能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预设2:看商品是否对自己真正有用,而不是因为一时的攀比去购买。预设3:先去实体店体验,和别的同类商品做比较,如果效果好再购买。预设4:如果真正需要,让父母帮助自己判断,商品促销时可以购买。预设5:当商品有打折促销等宣传时,要看产品的性能和保质期是否同时打折扣。教师过渡:看来大家都很理智。但是低龄儿童对电视节目抵抗能力比较弱,会轻易相信广告里所说的一切内容,进而纠缠父母购买。商家之所以如此看重面向儿童的广告宣传,目的在于从小就字牢抓住孩子的心。这不是一种满足孩子正常需求的行为,而是一种创造消费欲望的商业策略。出示任务:播放视频“彩色蘑菇的诱惑”
教师总结:让我们拥有慧眼、聪耳,不为“彩色蘑菇”一样的商业广告所诱惑。设计意图:紧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举例,用小组合作分享探究的方式,引出如何识别广告,做到理智消费,树立正确消费观的主题。【课堂小结】我们要时刻牢记识别广告的“小秘招”,了解广告的宣传特点,识别各种虚假广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