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字词句用法。2、在字里行间对人物进行辩证地认识、评价,砥砺学生自我的人生修养;3、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课时安排】两课时【资料链接】1、项羽其人项羽(前232-前202),姓项,名籍,字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军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史上最强武将。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2、前人对项羽的不同评价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北宋·王安石《乌江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夏日绝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关于《项羽本纪》①《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②《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③《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④“《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郑板桥)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 ) (2)狱掾( )(3)力能扛鼎( ) (4)时不利兮骓不逝( )(5)田父绐曰“左”( ) (6)项王嗔目而叱之(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 (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9)乃自刎而死( ) (10)舜目盖重瞳子( )()(11)自矜功伐( ) (12)岂不谬哉( ) 2、 仔细预习1-3小节,注意重点字词和句式。(1)重点字词补充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以故,事得已
梁以此奇籍: 不肯竟学: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将卒二万渡河: 楚兵冠诸侯: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2)特殊句式项籍者,下相人也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与籍避仇于吴中 名闻诸侯 (3)词类活用1、毋妄言,族矣()2、梁以此奇籍()3、皆沉船,破釜甑()4、无不膝行而前()3、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家世显赫,名门之后。第二部分(第2段):才气过人,不肯竟学,年少志高。(此处省略部分:吴中起兵。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响应陈胜起兵反秦。)第三部分(第3段):巨鹿之战,辉煌功业的顶点。(此处省略部分:鸿门宴。由于项羽巨鹿之战吸引了秦军主力,刘邦得以率先入关,导致鸿门宴上刀光剑影的明争暗斗。之后他掠宫室杀怀王,长时间的楚汉之争使项羽的生平、事业由盛而衰。)第四部分(第4段):被围垓下,悲歌别姬。第五部分(第5段):东城杀敌,最后一战。第六部分(第6—8段):乌江自刎与尾声。第七部分(第9段):太史公对项羽的评价。【文本研习】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2、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3、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表达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4、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
【小结】巨鹿之战的意义。⑴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⑵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⑶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驱直入函谷关创造了条件。巨鹿之战: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明代·茅坤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 仔细预习4-9小节,注意重点字词和句式。(1)补充重点字词注释项王军壁垓下 平明,汉军乃觉之 田父绐曰“左” 项王自度不得脱 骑能属者百余人期山东为三处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何兴之暴也!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 (2)特殊句式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词类活用1、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2、项王则夜起()[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4、田父绐曰:“左”()[来源:学.科.网Z.X.X.K]5、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6、直夜溃围南出()7、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8、马童面之()[来源:Z§xx§k.Com]【文本研习】1、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2、虞姬的和歌,令“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楚汉春秋》记载了虞姬的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试赏析下这首歌。3、“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象他说的这样的吗?试剖析。
4、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5、结合前人评价项羽评价的诗歌(《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谈谈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请说明理由。6、司马迁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7、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小结项羽人物形象:【探究】司马迁不可能接触到项羽,很多材料是他的听说,但是有些材料是无法获取的,就需要合理推测和具体想象,试分析本文中哪些材料是属于能知道的?哪些材料是属于推测和想象的?再说说这给我们写人物有怎样的启发?结局是知道的,过程有大量的推测和想象;大事情是可以知道的,对话和细节是推测和想象的,外在的材料可能是知道的,内心的活动是推测和想象的。具体到本文,项羽看到秦始皇和他叔叔项梁的对话,很可能是作者切合主人翁的个性的合理想象;再如“巨鹿之战”后,诸侯见项羽,非常惧怕他“莫敢仰视”是事实,但“无不膝行而前,”却是合理夸张,这样的夸张文章里还有多处,但这些夸张却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四面楚歌后项羽的心理活动以及“霸王别姬”的唱和想象的成分就更大。有了这些推测和想象,人物的性格更丰富,人物的形象更生动,故事的叙述更精彩,艺术感染力更强盛,所以写人物一定要写出个性,写故事一定要写出波澜。这样看来,《史记》的人物传记已经有了小说的雏形。这也启发我们,在写人物时,一定要有合理的推测和想象,写到人物心灵深处,写出人性,突出人“情”,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富,使故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