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的悲剧色彩摘要以《史记》为研究文本,探讨司马迁笔下项羽形象的悲剧色彩。项羽多维复杂的性格特点使其成为叱咤风云的霸王,也使其成为楚汉相争的失败者;贵族的出身,高贵的自尊,使项羽的生命历程充满了美感,同时又成为了“天要亡我”的悲剧英雄。关键词《史记》;项羽;性格;命运;悲剧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率领了一批反秦人士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然而陈胜和吴广在起义过程中相继被杀害了,但是反秦起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项羽作为楚国的后代,在年轻的时候失去了贵族地位,对秦国有着有深的仇恨,后来参加了反秦斗争,领导着起义军摧毁了秦军的主力,为彻底推翻秦王朝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然而他却失败了,司马迁在《项羽本纪》①中深刻的,描绘了项羽由盛转衰的过程,成功的塑造了项羽果断刚毅、恭敬爱人、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但又自矜功伐、刚愎自用、残忍暴力、缺乏政治远见,最终遭受失败的悲剧形象。我将以《项羽本纪》作为研究文献,对项羽的一生的主要作为作一梳理,从性格与命运两个角度探讨项羽形象的悲剧色彩。一、项羽悲剧的解读(一)项羽的性格悲剧项羽的性格在《项羽本纪》中描写的淋漓尽致。郑板桥曾经说过:在《史记》一百三十篇中,《项羽本纪》是最出色的。而在《项羽本纪》中,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又是最出色的。反复研读,你可能一会欣喜,一会悲泣。然而项羽的一生,兴于巨鹿之战,败于垓下之围,鸿门宴则是中间的一个转折点。他的悲剧性格在这三个事件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我们从以下几点来看他悲剧性格的主要特征。1、英勇无畏,残忍暴力,妇人之仁项羽起义是从跟他的季父项梁斩会稽太守开始的,他的英勇善战的性格也是从那时开始崭露头角。在巨
鹿之战中,项羽英勇善战的性格表现的最为突出。巨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7年,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项羽的英勇就表现在:他率领得起义军到达巨鹿县南的漳水后,他立刻手下的将军率领2万义军渡过漳水,援救巨鹿。接着,项羽就引领着全部士兵渡过漳水,他烧了自己的住处,把所有的船沉入河中,然后规定每人只能带三日粮,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抱着绝一死战的绝心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项羽在具体的战斗中的英勇无畏。正是这种英勇无畏,激发了全军将士奋勇杀敌的决心和信心,使这场农民战争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为反秦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项羽的英勇还表现在另外一场战争中,就是有名的垓下之战。那是一次必然以败亡结束的战役,项羽也知道这一点。虽然他知道死是避免不了的,然而面对死神的阴影,他没有惧怕或是退缩,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挺立而起,英勇倍增。他告别了最爱的虞姬,带了八百壮士与敌人拼搏,竟然奇迹般地冲破数重包围,向南撤退。在汉军的追击下,他手下的勇士越来越少,渡过淮河后只剩下几百人,至东城时锐减至二十八人,再加上田夫的欺骗,更是让他倍感失落,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决定不再奔走逃避,而是率领剩下的二十八人去与汉军的数千人抗衡,接着他镇定自若地制定了正确的战术:“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期山东为三处”。他们果真取得了胜利,而且做得很出色。他的英勇无畏,使他的部下也不得不伏地敬服。明代人茅坤曾在《史记评林》中说: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然而英勇无畏的过多则显得残暴易怒。在《项羽本纪》中就多次写到他残暴的一面。就拿巨鹿之战来说,那虽说是项羽一生中最辉煌、最为后人称赞的时期。但是,项羽残暴的性格,用武力一统天下的一面也凸显无遗。在读《项羽本纪》时我们不难发现,他有这么几个“嗜好”,对百姓、降卒、士人喜欢“屠之”、“坑之”,或者“烹之”、“烧之”。当时社会处于秦帝国败亡后,人民刚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挣脱出来,他们肯定希望能出现一位仁君来领导他们。但项羽却没能能体察到百姓的心思。虽然他顺势消灭了暴秦,但无法应对紧接而来的新局势,因此,只要有任何违背他成就霸业的人或事,他都用武力去解决。在他攻襄城时,由于久久不能攻下,一旦获胜,就满城皆阬之。在《项羽本纪》中是这样记载的:“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还报项梁。”正是这句话中的一个“坑”
字让人们心惊胆跳。而在他降服了章邯,进军咸阳,路过新安时,他们觉得秦国的将士还很多,怕他们内心不服从,“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南城。”当时他的心态就是赶尽杀绝,完全没有想到要尝试作一些努力去安抚那些士卒。我们不难看出他目光短浅,没有政治远见。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想到这些士兵如果不心悦诚服,对他的将来是一大阻碍。他就没有想过如果好好的安抚那些降卒,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那么他的军队的兵力将会增强许多。而攻入秦都城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如果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中华文化来说是一场大灾难,那么项羽的“火烧阿房宫”跟他比起来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烧掉的是一个对后世人而言非常重要的文化资产。当时,有个游说者向项羽谏言,对他火烧咸阳城的事做了一番批评,然而正为自己所作作为得意不已的项羽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另项羽很是不高兴,结果又因游说者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就这样,游说者落了个烹死的下场。其实有很多老将在楚怀王考虑让谁先入关时就对项羽提出了批评:“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勿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可见,当时人们对他的残暴是心知肚明的,他的那些“坑之”、“屠之”、“烹之”的行为让人们发指。同样的在《高祖本纪》中我们也能看到刘邦给项羽罗列的罪状:“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极,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汉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齐豫生,夏于全.史记.高祖本纪[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第77页.②齐豫生,夏于全.史记.淮阴侯列传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第552页.③齐豫生,夏于全.史记.陈丞相世家[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第377页.这些罪状都不难让我们看出项羽残暴成性的性格特征。······此处省略50000字,如有需要联系我们。1、彼可取而代也
“彼可取而代也”这句话出自项羽之口。当时,秦始皇出巡会稽,行经吴中,民众围观,项羽见到天子銮驾,竟然就冒出这样一句话:“彼可取而代也!”项梁听到他这样说,吓得连忙捂住项羽的嘴巴。刘邦也说过类似的话。当年秦始皇出巡,他看到皇帝的仪仗队威武雄壮,叹息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齐豫生,夏于全.史记.高祖本纪[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第73页.刘邦的叹息与项羽所说同样式英雄的感慨,但是由于出身的不同,使得这两句话含义也不同。项羽的话中是带着仇恨的,而刘邦仅仅是赞叹和羡慕。司马迁用这两人的感慨来作为铺垫,表明了以后的帝位之争就在这二个人之间。那时的项羽才有22岁。小小年纪的他,就有了如此远大的抱负,很大的原因是项羽认为自己是名将世家,有着皇象,命中注定要闯出一番事业来,甚至有统领江山的天生本领,注定要灭秦君。其实我们也可以说项羽的命运决定了他的性格。项羽出身在代代为楚将的楚国贵族家庭。项羽的童年生活在楚渐亡秦日盛并逐步统治全国的时期。因为他出生在军旅之家,这造就了他重情重义的性格,也多了一份猜疑之心。但是由于战争,导致他国破家亡,从此他踏上了寻仇的道路,仇恨蒙蔽的他的双眼,让他变得残忍暴力。最后成为一个悲剧的英雄。2、此天之亡我,非哉之罪也垓下之战中,项羽逃到东城时只有二十八骑跟着他。他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着破,所击者服,未尝败此,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与此,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决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后来乌江亭长准备了船让项羽渡江,项羽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表现出了他宁死不屈,胸怀坦荡的英雄本色。就在能有路可逃的情况下,项王依然自刎乌江,还三次指出“此天之亡我,非哉之罪也”,我们就能看出听天由命的意念贯穿了项羽的一生,无论是年少时,还是年壮时,甚至是到最都充分地体现了项羽虔诚的命运论——天之亡我。一、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解读
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项羽进行了比较公正的评价。如他在《项羽本纪》中所说:“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于陇亩之中,三年,遂将王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这是司马迁从正面肯定了项羽歼灭秦国的的伟大功绩,而且还指出了那是“近古”以来前无古人的。司马迁又说:“及项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这是从反面写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就是说他自矜功伐,残忍暴力。司马迁对项羽的这些评价,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项羽的功过是非。因为他把项羽看作是一个失败英雄,但是说他失败,他又作为是一个英雄的失败。这就为我们把握他的悲剧性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项羽本纪》中所描写的内容来看,项羽的悲剧性格也有着他自身的复杂性和特点。三、结语朱光潜说:“悲剧人物一般都有非凡的力量,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常常代表某种力量或理想,并以超人的坚决和毅力把它们坚持到底。”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倾注了深厚感情的。他的描写让我们看到:在项羽的悲剧命运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他刚愎自用,妇人之仁,但是他始终都坚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这种固执在他遭遇苦难时,让他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折磨,甚至是命运的失败。最后,他再也不能用他那种方式生活下去了,于是他选择以自刎结束自己的生命。若他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尚且还能苟活于世,这也是项羽身为悲剧英雄的无奈。虽然他没能成就霸业,但是他的英雄的形象留在我们心中,留给后人无限的唏嘘与感叹.南宋词人李清照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于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联系人:魏女士QQ:398089779870056965手机:13770027843电话:0515-837053580515-83271735网址:www.lw100f.com邮编:224002地址:盐城市工农南路100号鸿基花园12幢4001室南第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