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项羽本纪司马迁一、教学目: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认识;4.学会用批判眼光去观察,去思考。二、 教学重难点:1.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内容概括、归纳。2.重点是通过阅读文本认识传主,对传主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人生、对于历史认识。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写,怎样写更好,由此联系到其它文学形式。三、 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借助字典完成对文本字面理解;2、查阅资料,了解项羽生平。(可以三四个人合作完成,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二、导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咏项羽》: 《题乌江亭》:李清照杜牧生当作人杰,胜败兵家事不期,死亦为鬼雄。包羞忍辱是男儿。至今思项羽,江东子弟多才俊,不肯过江东。 卷土重来未可知。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三、作者及《史记》1、《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有五部分组成: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2、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3、《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4、《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5、《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6、《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
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四、解读文本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从课文节选的几个部分和编者所加的几个标题看,太史公的《项羽本纪》是怎样给项王作传的?明确:记载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记的是整个历程的几个阶段。五、认识人物注意挖掘细节,分析、概括各部分中人物性格特点。分小组讨论:(一)少怀壮志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学”(二)叱咤风云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比较缺乏沉稳,易怒,莽撞。(三)垓下悲歌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实质。六、总结人是立体,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同一个人身上。而这复杂性格就流露在人一言一行中。传记写作要求作者首先要深入传主生活,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走进传主精神世界,在动笔前必须对传主有全面深刻认识。司马迁穷尽其一生精力来写作《史记》,在资料准备上做足了工夫。只有这样,在动笔写作时,才能恰当地将传主真实而全面地呈现出来。虽时隔千年,但西楚霸王项羽这个失败英雄通过司马迁文字仍鲜活地站立在我们面前。第二课时七、关于传记真实性关于项羽《垓下歌》,有人提出项羽及其左右之人都已在突围中战死,即使项羽当时确曾做诗,但也无法流传下来。所以《垓下歌》应是后人所做。中国中国史传文学传统,强调历史真实性,司马迁也非常重视这一点。那他为何要将《垓下歌》写入传记中?明确:
传记真实性应是本质真实,历史真实。由于作者无法亲历传主人生,所以很多细节是无法证实。但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细节是必需。这就要求作者从传主性格,实际生活环境等因素出发,进行合理虚构。举例:《三国演义》小说原著中,诸葛亮在空城计成功之后是大笑,而在电视剧中,诸葛亮则是一声长叹。这一细节肯定是无法从历史角度加以考证,但我们却可以从当时环境和人物性格考证讨论其设计合理性。八、评价人物1、你如何看待项羽?(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练习一中司马迁对项羽评价分小组讨论)2、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练习二进行)九、作业:1、阅读《史记·高祖本纪》,谈谈对刘邦认识。2、做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