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原创精品)
加入VIP免费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原创精品)

ID:1099396

大小:8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学习目标1.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2.通过探究研讨,学生能够了解对作品解读特别是经典的解读要注意的事项。3.培养学生珍贵的思辨能力。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组织辩论,引导思考。教学过程一、分析形象用2-3个四字短语概括“完璧归赵”中的蔺相如人物形象。大智大勇足智多谋威武不屈随机应变能言善辩二、创设情境对“完璧归赵”中的蔺相如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司马迁的评论:“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王世贞却认为“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你同意哪种观点呢?请从课文中找依据进行自由辩论。三、熟悉文本“完璧归赵”部分直接写蔺相如的主要是5-11段。咱们一起回忆一下这几段的内容:(5)奉璧出使(6-7)献璧取璧(8-9)归璧于赵(10-11)廷争曲直请4位同学分别朗读这四层,同学们边听朗读边思考前面的辩论题,组织答案。四、理性思辨§在理性思辨过程,有三个自由发言的环节。§自由发言的要求:(1)内容有理有据。必须依据文本、联系背景,从课文和史实中找依据。(2)表达有礼有节。6 (3)写发言提纲。(4)学会聆听。自由发言的评分规则:(1)严重违反上述发言要求的不计分,一般的发言计1分/次,精彩发言计2-3分/次。(2)分组评比,根据总分评出三个优胜队,分别奖励5分、3分、2分。1.自由辩论分组交流,把答案关键词写学案上。想好的组就举手。1.2.3.引导:当时秦王因两次在群臣面前遭到蔺相如的欺骗,假如他不大度地克制自己,而是要报复,那么会怎么样呢?假如你就是震怒的秦王,你会怎么做?假设分析法(假言推理)分组交流3分钟。想好的组就举手。蔺相如把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的做法,实际上给赵国隐埋了巨大的危机。还不如当初不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而是委婉地拒绝秦国易璧之请,至少还不会当众伤害秦王的尊严。蔺相如的做法把以城易璧的外交主动权完全奉送给秦王,授秦以柄,归直于秦。秦王想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怎么做他都有正当的理由。秦王大度,“毕礼而归之”。秦王震怒而有克制,遣使责赵王,求赔偿。秦王不克制,师出有名,发兵邯郸,都是蔺相如“完璧归赵”惹的祸。所以,蔺相如虽然“完璧归赵”,但授人口实、授柄于秦,归直于秦,“完”而招危、“完”而有危。完璧归赵——“完”而有危6 2.达成共识担当精神。作者在文中对蔺相如的“智勇”极力渲染。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战国时代的群雄争霸也难说有多少“义”在其中。现代人都知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赵国与秦国的所谓外交是力量极不对等的周旋。蔺相如不仅要维护赵国的实际利益,还要保护赵国脆弱的尊严。在“和氏璧”事件中,蔺相如看起来很主动,实际上他是被动的,他不过是在进攻的外衣下小心谨慎地防守,因为,赵国是弱小者。作为战国时代的一介书生,蔺相如身上的以智慧为天下谋的精神,以勇气为天下担当的气概,以忍耐为天下负载的胸怀,都是可歌可泣的。“完”而有危。但他归璧于赵的对策,我们不得不承认蔺相如走了一步险棋。眼中只有和氏璧,而不关注赵国安危,缺少政治远见。3.锦囊妙计:假如你是赵国的使者,你如何劝说秦王放弃“易璧”?(可以用文言或白话表述)(1)独立思考两分钟。(2)相机指导:既不失璧,又不失尊严,更不激怒秦王,使赵国的安全不受影响。不应“奉璧往使”应留璧于赵,只身前往秦国,凭三寸不烂之舌,打消秦王交易的念头。学烛之武,退秦师。要给秦王分析“以城易璧”的不可取。必须注意几点:①要符合“赵使”的身份;②要站在为秦考虑的立场;③要让秦王自己作出判断。(3)组内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写一个观点句,之后展开论述。方案1:璧乃一物件尔,而十五城则非十五城,乃十五城民之居所也。以十五城易璧,则陷大王于重物轻民之不义也。秦,强国也,珍宝尽有之,岂能以一璧之故而弃十五城之民于不顾也?且臣素知大王诚信也,得璧而不予城,因一璧而见笑于天下必不为也。故为大王计,当罢以城易璧之议也。6 用了“两难推理”:如果秦王真的以城易璧,会令国人(尤其是十五城的百姓)认为秦王“重物轻人”招致民怨。如果秦王诈璧,不予赵城,则秦王又失信于天下。这样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最后的选择当然只能是停止这场“交易”。方案2:以其他的物品易璧。只要赵国有面子,有安宁,不一定坚持要十五城。大王诚爱璧,赵国缺谷,赵王恤民之饥也,愿以璧易谷。大王可予赵谷十五万石,秦之民无怨,赵之民有食,双利也。若大王愿以谷易璧,臣愿质于秦,且秦强赵弱,岂敢逆大王之欢也。谷至赵,赵必奉璧。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交换价值发生了变化,降低了条件,让利秦王,自己也得实利,更重要的是也有面子。方案3:分析发动战争的危害。总结:阅读的过程,就是与古今中外的各色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与作者和有关评论展开思想碰撞的过程。更是学习生存智慧的过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理性思辨。而敢于质疑的精神和假设分析法(假言推理)就是使思维趋于理性的重要方法。五、读写结合题目:1.《蔺相如“完璧归赵”质疑——“完”而有危》(驳论文)2.《蔺相如巧说秦王罢易璧》(故事新编)要求:1.写第1题,要包括“为什么”和“怎么办”两部分,要用假设分析法。写第2题,故事新编要突出“巧”字,要有生动的情境。2.字数不少于800字。3.下周一交。巩固、拓展。六、补充资料1.作者司马迁的评论6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身边侍从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却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2.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1)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2)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3),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4)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5)相如于市,武安君(6)十万众压邯郸(7),而责(8)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9),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10),柔廉颇(11),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作品注释(1)情:真实意图。(2)曲:不公正,不合理。(3)九宾:九位迎接使者的傧相,皆立于朝廷上,是战国时期隆重的外交礼节。(4)绐(dài):欺骗,欺诈。(5)僇:通“戮”,杀。(6)武安君:秦将白起的封号。(7)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8)责:求,这里指索取。(9)族:灭族。(10)劲渑池:指蔺相如在渑池(今河南林县)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之事。(11)柔廉颇:指蔺相如对赵大将廉颇委曲容让,终使廉颇感悟并负荆请罪之事。作品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6 秦国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第二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而他能完璧归赵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