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版: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ID:1099481

大小:493.9 KB

页数:42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必修4 学习重点1.记: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积累有关名句。2.读:理清文章脉络,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个性化语言描写的作用。3.写:运用反衬手法刻画一个人物,表达某种情感。4.练:掌握被动句。 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其代表作为《史记》。《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史记》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背景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至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文学知识——史书体例(1)编年体——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代表作:《资治通鉴》。(2)国别体——以国(诸侯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代表作:《战国策》。(3)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4)通史——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代表作:《史记》。(5)断代史——记述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史实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字音识记(1)蔺相如()(2)缪贤()(3)遗赵王书()(4)燕王()(5)列观()(6)璧有瑕()(7)睨柱()(8)汤镬()(9)渑池()(10)相视而嘻()(11)左右皆靡()········nìYānmǐhuòxiáLìnMiǎnɡuàn···xīMiàowèi 词义理解(1)使人遗赵王书:(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3)臣舍人相如止臣:(4)亡赵走燕:(5)均之二策:送交换阻止逃离权衡、比较····· (6)礼节甚倨:(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8)左右皆靡:(9)不欲与廉颇争列:(10)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傲慢希望退却位次终于····· 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①可予不:②拜送书于庭:③召有司案图:④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⑤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否”,表疑问语气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通“按”,审察、察看通“穆”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①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动词,凭借,倚仗动词,辜负,对不起动词,违背动词,担负、承担秦贪,负其强: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动词,背着 ②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君子引而不发:动词,延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相如引车避匿:动词,牵、拉动词,调转动词,拉开弓 ③幸····而君幸于赵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动词,宠幸大王亦幸赦臣: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副词,幸好,幸亏副词,特地动词,帝王驾临 ④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派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动词,出使名词,使臣动词,使唤乃使其从者衣褐:动词,让· ⑤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舍车而徒:副词,白白地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孔门之徒:副词,只、不过名词,徒弟动词,步行 ⑥病····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动词,生病君之病在肠胃: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名词,重病动词,担心,忧虑形容词,疲倦,劳累 (3)虚词归纳····①因因跪请秦王: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趁机介词,于是介词,通过、经由蒙故业,因遗策:动词,沿袭· ②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介词,拿连词,用来连词,因为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来· ③而····秦强而赵弱: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连词,表并列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不如因而厚遇之:假设连词,如果连词,表承接,“因”后省略“之”转折连词,但是 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它们各是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事件矛盾冲突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秦王诈赵璧与蔺相如存璧的斗争秦王辱赵王与蔺相如尊赵王的斗争廉颇地位之怨与蔺相如以国事为重的矛盾 1.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古义:今义:·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下跪叩头;祝贺。(2)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今义:··好好招待。优厚的待遇。 (3)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古义:今义:·向人进酒或献礼。年岁,生命;生日。(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今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5)请指示王古义:今义:·指给……看。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6)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今义:··上前进献。向前行动或发展。· (7)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今义:·从这里到那里。以前。(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今义:··遵守约定。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于是相如前进缶:②舍相如广成传:③左右欲刃相如:④乃使其从者衣褐:····走上前安置住宿杀穿 ⑤怀其璧:⑥臣乃敢上璧:⑦赵王鼓瑟:···怀揣着献上弹奏 (2)名词作状语·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①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堂上④怒发上冲冠:向上·③奉璧西入秦:向西· (3)使动用法·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①完璧归赵:使……完整④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4)意动用法·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②大王必欲急臣:逼迫·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5)形容词作动词 (6)形容词作名词·②宁许以负秦曲:·理亏之责①而绝秦赵之欢:友好关系 3.说出下列句式类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而君幸于赵王:(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6)何以知之:(7)求人可使报秦者:(8)拜送书于庭:判断句,……者……也判断句,……也被动句,“于”字表被动被动句,“见”字表被动被动句,“见……于”表被动倒装句,宾语前置,即“以何知之”倒装句,定语后置,即“求可使报秦者人”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即“于庭拜送书” 4.翻译句子(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译文:秦王怕他(真)把玉璧毁了,只好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连忙)召来主管(版图)的官员察看地图,指着图(说)从这到那十五座城池给赵国。(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译文:秦国用城池来换玉璧,如果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玉璧,如果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亏在秦国。 (4)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译文:侍从想杀相如,相如圆睁怒眼,大声呵斥那些人,(秦王)侍从都吓得直往后退。于是秦王很不高兴,给(他)敲了一下盆缶。(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译文:蔺相如心想秦王即使斋戒了,也必定违背诺言不肯偿付城池,于是让他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玉璧,从小路逃走,把玉璧送回赵国去。 (6)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现在如果两虎争斗,那势必不能共存。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亡放在前,而把私人的仇怨放在后啊!(5)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这时,相如的门客一起规谏说:“我们离开亲人来投靠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德啊。” 5.作者一开头就写廉颇,目的是什么?【答案】(1)突出廉颇地位之显赫,与蔺相如低贱的出身形成鲜明的对比。(2)与后文廉颇的宣言“……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形成前后的照应。(3)突出廉颇彼时之“勇”,不过是匹夫之勇——好狠斗勇之“勇”,与后文廉颇的勇于认错之“勇”,又形成鲜明的对比。材料的选用、顺序的安排、详略的设计等等都是围绕主旨这个中心来进行的,所以要结合全文,来考虑和组织答案。【点拨】 6.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蔺相如的?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描写角度描写内容性格特点侧面描写缪贤荐贤机智秦王求璧,赵国君臣拿不出主意,相如出谋划策一言以决的胆识正面描写廷斥秦王,秦王设九宾礼隆重召见,完璧归赵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渑池会上,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粉碎秦王阴谋反应敏捷,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尊严廉蔺交锋中,相如处处忍让识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 7.课文的中间段落,介绍了廉颇的哪些事情?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答案】(1)与蔺相如“计”。表示赵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应该示弱、示怯,否则会有损国威。(2)与赵王诀别,为不测的后事做周全的安排。(3)“盛设兵以待秦”,竭力做好军事准备,使秦国在渑池之会会场外,毫无可乘之机,不敢轻举妄动。这些事例,体现了廉颇的远见卓识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胸怀。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范围,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小的信息。【点拨】这个词语表明事情不只一件,因此要细致梳理,不要遗漏。 8.在“廉蔺交欢”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突出表现了廉颇怎样的形象特征?【答案】(1)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廉颇的妄自尊大,胸襟狭隘。(2)以对比手法(蔺廉性格对比;廉对蔺态度的前后对比)表现了廉颇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的特点。本题有两问,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不要遗漏。在表述上一般采用归类法和并列法,即将相同的手法归类,将不同的手法并列起来,要分点表述。【点拨】 9.在与秦国的多次较量中,赵国都取得了胜利,这是否是蔺相如一个人的功劳?【答案】不是。(1)战国末期的总体形势是蔺相如成功的客观条件。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以秦国力量最为强大,当时的赵国尚有相当强的实力,且有齐、楚、燕、魏、赵等大国首尾相救,所以秦国不能以主力对付赵国,只能施以蚕食瓦解、威逼利诱之策。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时,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着楚国,所以它虽对赵国虎视眈眈,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也不敢轻举妄动。本题应该说难度不大,关键是在思考的时候能否把所有的有效信息都筛选出来。【点拨】 (2)赵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说明赵国早已预见了事态的严重性,也早已充分做好了军事和人事准备。(3)蔺相如的主观努力。为了国家的威望和利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生死地斗争也是重要的因素。一件事情的成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所以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来综合考虑。【点拨】 10.“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蔺相如的形象?【答案】运用了反衬的手法。(1)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群,等等。通过反衬,蔺相如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要特别小心这个范围的划定,因为对于蔺相如的形象描写在全文有多处,且手法不同。【点拨】要注意具体分析,这不可或缺。 11.请运用反衬手法刻画一个人物,表达某种情感。(不超过200字)【答案】(示例)我15岁那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在周日去河沟里捞些鱼来给我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每当我香甜地享受着美味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吃我没啃干净的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我心疼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块夹到母亲碗里。母亲不吃,又用筷子把鱼夹回我的碗里,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 本课探究结束请完成:40分钟课时作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