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建模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ID:1099548

大小:13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学时间:2014.5.15——2014.5.20.教学时数:6课时编写人:杨秀成审核人:陈慧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二)、能力目标:积累字词;分析人物;把握手法(典型事件、个性化语言、行动描写)。(三)、情感目标:认识人物性格;培养宽广胸怀;塑造健康人格。二、学习重难点:(一)、重点:积累字词;分析人物;把握手法。(二)、难点:认识人物性格,培养宽广胸怀,塑造健康人格。三、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第一课时课题:史学双璧知识结构:作家作品史学常识文化常识思路结构【自主学习】一、 了解作品: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时,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130篇。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鲁迅先生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史记》既是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史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四、文体知识:1、按体例划分,有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2、按记述的时间划分,有通史和断代史。 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五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断代史。)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合作预习】整体感知 预习评价一、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二、阅读全文,理清课文脉络,写出结构提纲:【教学新课】整体感知一、小组内成员(两人一组)对译1-2段。二、翻译: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合作运用】思考:这两个人物身份地位如何,介绍时作者用笔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课堂检测【课堂检测】一、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或用法。1、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3、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4、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5、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二、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翻译为现代汉语,并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合作指导】一、知识总结:二、学情评价:三、作业布置:【课后反思】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才刚。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第二、三课时课题:使不辱于诸侯知识结构:常用词翻译预习评价【合作预习】集中学习第3—13段,明确重点词语,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3、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4、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教学新课】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一、找出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的一句话并翻译: 二、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三、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四、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五、出使结果如何?  【合作运用】1、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4、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5、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一、下列加框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到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因此3、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留下,留给4、臣请就汤镬接受二、下列加框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2、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3、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4、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人秦三、下列句式和“今君乃亡赵走燕”相同的一项是()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3、遂于秦王会于渑池4、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合作指导】一、知识总结:二、学情评价:三、作业布置:【课后反思】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才刚。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第四课时课题:方寸之间见精神知识结构:文言知识翻译人物性格【合作预习】集中学习第14—16段,对照注释,试翻译。【教学新课】研读、讨论“渑池之会”的内容及行文思路思路。【合作运用】讨论“渑池之会”表现出的蔺相如的精神课堂检测【课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 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4、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5、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合作指导】一、知识总结:二、学情评价:三、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第五、六课时预习评价课题:性格决定命运知识结构:文言知识对比手法【合作预习】一、集中学习第17—21段,对照注释,试翻译。二、归纳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完成《精讲精练》P67[基础整合]练习,并完成下列练习:(一)、一词多义:1、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⑤使归赵()2、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3、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则幸得脱()(二)、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拜:古义--授予官职 今义——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忧虑,担心 今义——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 今义——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离开今义——(亲戚:古义——近亲及姻亲今义——5、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 今义——6、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7、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8、布衣之交(布衣:古义--平民今义—— 四、翻译下列句子: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教学新课】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征。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才刚。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合作运用】在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突出特点,仔细分析,对我们的写作学习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请分析课文中的八类对比。课堂检测【课堂检测】一、下列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1、拜:A.叩拜B.敬爱C.授官(1)、拜(  )为上卿。  (2)、拜(  )送书于庭。 2、见:A.看见B.接见C.被、受D.显现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3)才美不外见()3、徒:A.步行B.党徒、部下C.同类、D.白白地、空E.只是(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召令徒()属曰。(3)、徒()见欺。4、因:A.依靠B.凭借C.借助D.顺着E.趁此F.于是、F.因为(1)、不如因(  )而厚遇之。 (2)、相如因(  )持璧却立。 (3)、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幸:A.幸运B.侥幸、幸而C.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D.希望E.帝王的宠爱 (1)、君幸(   )于赵王。                 (2)、则幸(   )得脱矣。 (3)、大王亦幸(  )赦臣。               (4)、幸(   )来告语之。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2、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A.④⑦      B.①⑧        C.②⑥        D.③⑤   E. ④⑧          3、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以空言求璧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4、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5、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美军坦克进入巴格达的时候,伊拉克的武装力量几乎放弃了抵抗;几天后,萨达姆平时最信任的贴身保镖和护卫也大多作鸟兽散。 B.有人开玩笑说:“犹太金融资本家在豪宅客厅里打个喷嚏,世界上不少银行都将连锁感冒。”这可不是骇人听闻,他们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作用确实非常之大。 C.健全国内的反腐倡廉机制是有效阻止贪官外逃的治本之策,而一味希图靠外力拿办贪官则是舍本逐末,断不可取。 D.台湾民进党上台以来,提出的经济举措名目繁多,“拼经济”拼得人们眼花缭乱,但定睛一看,这不过是为推行“台独”而造势罢了。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才刚。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合作指导】一、知识总结:二、学情评价:三、作业布置:【课后反思】《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合作预习】二、理清课文脉络:写出结构提纲:第一部分(1——2段):廉蔺简介;第二部分(3——13段):完璧归赵;第三部分(14——16段):渑池相会;第四部分(17——21段):负荆请罪。【教学新课】略【合作运用】思考:这两个人物身份地位如何,介绍时作者用笔有什么特点,用意何在? 明确:采用“双起法”,同时推出,两人身份一贵一贱,介绍时一详一略。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有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简略。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课堂检测】一、1、完: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2、急:动词,逼迫。3、舍:动词,安置住宿4、衣:动词,穿5、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6、羞:意动用法,以……为羞7、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二、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第二、三课时【合作预习】略【教学新课】一、找出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的一句话并翻译:“宁许以负秦曲”。 二、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三、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四、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 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五、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合作运用】略【课堂检测】略第四课时【合作预习】略【教学新课】研读、讨论“渑池之会”的内容及行文思路思路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 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 斗争结果: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合作运用】“渑池之会”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精神?英勇果敢、不畏强暴。【课堂检测】略第五、六课时【合作预习】略【教学新课】一、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1、有智谋 A、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繏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 B、从决定要奉壁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C、当相如看顾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 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急智 胁秦王击缶地,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 2、勇敢,机智 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B、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才刚。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C、璧玉送回赼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 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近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 3、爱国,忠心   A、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 B、深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二、分析廉颇的性格特征。 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 2、善于谋略。渑池之会中,献良计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作出軍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3、勇于改过。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负荆请罪。【合作运用】一、廉颇和蔺相如的对比一个是上卿,一个是舍人,地位差别非常大,从而为下文的将相不和埋下伏笔,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廉颇骂蔺相如“素贱人”的原因。这一对比表现了司马迁老先生在结构上的巧妙。如果没有了这里的地位差别对比,下文的将相不和时,就不可能有廉颇的目空一切的话。正是蔺相如的出身低贱,为廉颇攻击对方找到了自以为是的理由。同样,也是在后面的从将相不和到将相和的对比文字中,我们先是看到了廉颇的急躁冒进,不计后果的卤莽,接着我们又看到了蔺相如的沉稳老练,胸怀宽广,最后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蔺相如-----不计前嫌,也看到了一个同样伟大的廉颇-----知错就改。性格对比鲜明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二、蔺相如和缪贤的对比蔺相如巧计救缪贤。文章通过俩个人对同一个事情的不同认识的对话-----到底应该不应该“亡赵走燕”,表现了蔺相如的聪明周到和细致,但是作为主人的缪贤却远不如蔺相如高级,真正的上不如下。三、蔺相如和诸大臣的对比一个秦国易璧的难题让赵国的大臣们进入了二难推理,“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真正的无可奈何了。但是蔺相如一拿到问题就有了方法,告诉赵王:不可不许。语言斩钉截铁,痛快淋漓。和诸大臣的对比之中,优劣高下,不言自明。四、相如和赵王的对比当蔺相如告诉赵王秦人易璧“不可不许”后,赵王仍然战战兢兢的问“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最后,还是在蔺相如保证完璧归赵后,他才放了心。一个胆小怕事,一个胆大心细,对比写来,栩栩如生。这样的对比,在后面的渑池会前到底去不去的讨论中,司马迁给我们有同样精彩的描写。先是赵王“畏秦,欲勿行”,后来是廉颇和蔺相如的鼓动下的“王遂行”。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赵王的毫无主见,也看到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五、蔺相如和秦王的对比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周到细致,随机应变,被作者写的出神入化,叫人拍案叫绝。而与之相对的秦王却是傻瓜一个,蠢驴一头,呆头呆脑地被蔺相如戏耍了个不亦乐乎。特别是蔺相如在秦王斋戒五日后,没有了玉璧,这是非常难处理的。但是蔺相如毕竟是蔺相如,他来了个死猪不怕开水烫,“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于是秦王在无计可施后,只好“毕礼而归之”。对于蔺相如的高级和秦王的低级,在后面的渑池会上,司马迁老先生的文字给我们还有同样表现。秦王本来“不肯击缶”,但是在蔺相如的大无畏的精神面前,这个秦王终于“为一击缶”了。相形而见绌,对比是多么鲜明。六、赵王和秦王的对比一个让人莫名其妙的问题是,一个对待蔺相如毫无办法的家伙,在对付赵王的问题上却能游刃有余。渑池会上,气焰嚣张的秦王把赵王调戏了个够,而胆小怕事的赵王却只有言听计从,不敢有任何反抗,秦王让他奏瑟,他也只能“鼓瑟”。其实,这样的对比从文章开始就有了,对秦王的换璧的要求,赵王是除了害怕还是害怕。害怕“见欺”,害怕“秦兵之来”。赵国国王做到这种程度,让读者读到这里也只有叹息的了。七、蔺相如和他自己舍人的对比这主要表现在蔺相如和他的舍人,在如何处理将相不和的态度的对比。在蔺相如和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也看到了舍人的粗浅平庸。“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并不是舍人们认为的害怕。但是我们看到的文字是,在此之前这些舍人自作聪明的“相与谏”和“请辞去”的要挟。无奈之下,才有了蔺相如一番语重心长的告诫和解释。对比之下,蔺相如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读者的印象自然更加深刻。八、蔺相如和廉颇他们自己的前后对比这里既有他们地位变化的前后对比,又有他们自己行动变化的前后对比。蔺相如从一个别人的舍人上升到自己养有舍人,“位在廉颇之右”,是他刻苦努力的结果,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同样,在从将相不和到将相和的过程中,正是廉颇的性格让他有了前后看似矛盾的举动。从“宣恶言”到“肉袒负荆”是勇敢直爽的体现,正是直爽不周全才导致卤莽,而正是勇敢,才能有自己向蔺相如的负荆请罪。而正是有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才有了他的“望见廉颇”“避匿”,才有了他的不想跟矛盾的举动其实并不矛盾,其实都是统一在人物的性格之中的。【课堂检测】一、下列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1、(1)C    (2)A 2、(1)C (2)B (3)D3、(1)E (2)B(3)D4、(1)E (2)F (3)A 5、(1)E    (2)B(3)C   (4)C 二、选择题: 1C2E3 B4D 5 D6 B6B(鸟兽散: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才刚。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