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科目语文备课人张希友课型新授课单位时间2013.4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学习目标(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二)掌握出自本文的成语。(三)体会人物性格的可贵之处及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难点1、文言实虚词的积累掌握。2、体会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人物精神3、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教【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闻视频引出“完璧归赵”的成语,导入新课1、完璧归赵的意思?2、完璧归赵的出处?二、检查预习: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10___、8____、12____,30______,70____,共130篇,50余万字。中国文学史上的前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成语释义(1)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2)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3)负荆请罪: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4)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5)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三、文本研读1、时代背景(幻灯片展示战国形势图)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等七国纷争,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扩张.2、文言知识通假字(1)可与不(不=否,表疑问语气)(2)拜书送于庭(庭=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按,察看)(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佯,假装)3
学过程教学过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词类活用:①左右欲刃相如(名词用作动词:刃,用刀杀)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间,从小路)③秦王恐其破璧(形容词使动用法:破,使……破碎)文言虚词以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而)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连词因为)3、人物塑造的方法(1)学生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分析本段中作者使用刻画人物的方法。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侧面描写﹚蔺相如未出场,缪贤对蔺相如进行了先一步的赞扬为下一步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做了铺垫二、对比映衬,相辅相成缪贤和蔺相如的对比,赵国群臣和蔺相如的对比体现了蔺相如机智和审时度势的能力三、细节描写,形神兼备1、学生阅读文章的5、6自然段2、观看视频3、小组讨论所用的方法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蔺相如:智勇双全总结人物形象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热爱祖国;(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四、文本探究有人说,第1段中“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可删,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观点交流:观点一:同意。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2段衔接更自然;②此段与第2段“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观点二:不同意。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五、当堂检测3
程1.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②拜送书于庭③召有司案图④使人遗赵王书⑤秦自缪公以来⑥乃使其从者衣褐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⑧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⑨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A.①②③⑤⑦⑧B.②③④⑦⑨C.①②③⑤⑦D.④⑤⑥⑦⑧⑨【解析】选C。①不,通“否”;②庭,通“廷”;③案,通“按”,审察、察看;⑤缪,通“穆”;⑦孰,通“熟”,仔细。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不同的一项()例句:而君幸于赵王A.使不辱于诸侯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拜送书于庭D.徒见欺【解析】选C。A、B、D三项与例句均表被动,C项为介词,在。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如果(我们)要把(和氏璧)给了秦王,秦国的城恐怕(还是)得不到的,(我们)就白白地受骗了。(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主意还没有拿定,(赵王想要)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但是)没有找到。六、课后延伸:上网或查找相关资料,搜索有关和氏璧的知识,做成知识卡片的形式在班级内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