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演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演练

ID:1099980

大小:8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优化指导】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4一、基础积累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拜送书于庭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C.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D.可予不解析:A项,“庭”通“廷”;B项,“孰”通“熟”;D项,“不”通“否”。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窃计欲亡走燕  走:逃跑B.顾吾念之顾:只是,不过C.独畏廉将军哉独:唯独D.卒相与欢卒:最终解析:C项中“独”意思是“难道”。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指示代词,这。B项,介词,跟,同;介词,到。C项,介词,凭借。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因果。答案:C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臣请完璧归赵D.且庸人尚羞之解析:羞,以……为羞,意动用法,其余为使动用法。答案:D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何以知燕王A.乃设九宾礼于廷 B.大王来何操C.求人可使报秦者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解析:例句与B项是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答案:B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6.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欲刃相如  刃:杀B.赵王鼓瑟鼓:击鼓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顾:回头D.相如引车避匿引:调转 解析:B项中“鼓”意为“演奏”。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C项,以:连词,表目的,来。A项,之:代词,他们/助词,的。B项,为:是/介词,替,给。D项,今:名词,现在/连词,如果。答案:C8.下列能够分别直接表现蔺相如勇敢与高义的一组是(  )A.B.C.D.解析:A、B两项的第二句不能直接表现蔺相如的高义。D项的第一句不能直接表现蔺相如的勇敢。答案:C9.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秦王怒,不许”“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的描写,表现了秦王色历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B.蔺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中,“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而“跪”表现了他对秦王的恭敬,显示出二人地位的悬殊。C.“渑池之会”表现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蔺相如蔑视权贵的凛然气概。D.在“将相和”中,舍人的一番话从侧面烘托了蔺相如能忍能让的性格,突出了他心胸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解析:“对秦王的恭敬”评述不准确。这里的“跪”貌似恭敬,实则表现了蔺相如的不卑不亢。答案:B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秦王直到酒筵完毕,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部署了很多军队来防御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2)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今秦王怒,而谬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诈赵而胁其璧 胁:威逼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绐:欺骗C.今秦王怒,而谬相如于市谬:通“戮”,杀D.若其劲渑池,柔廉颇柔:柔韧解析:胁:勒索。答案:A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得其情而畏之则予 ②相如则前请曰 ③秦出城而璧归 ④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解析:①②两句中的“则”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③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④句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答案:B1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认为“直”在赵国的一组是(  )①入璧而秦弗予城 ②秦出城而璧归 ③璧入而城弗予 ④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⑤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⑥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⑤解析:②是说“直”在秦国,⑥是说“曲”在赵。答案:D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作者却不赞同这一看法。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是实情。C.作者认为蔺相如派手下的人怀揣和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在秦国。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他在渑池与秦国的强硬较量,柔韧使廉颇惭悟,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解析: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答案:B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是两句话就可以解决的,怎么会有既害怕秦人却又挑起他们怒气的?(2)所以能够让和氏璧完整地回到赵国,实在是上天袒护保佑着他啊!参考译文:蔺相如使和氏璧完整地归还(赵国),人们都称赞他,而我却不认为这件事值得相信。秦国用十五座城作为条件,想要欺骗赵国来夺得赵国的和氏璧。(秦国)那时说是要和氏璧,这是实情,不是为了试探赵国。赵国得知秦国的实情就不把和氏璧交给秦国,没有得知秦国的实情就将和氏璧交给他们;赵国得知秦国的实情但害怕他们就将和氏璧交给秦国,赵国得知秦国的实情但不害怕他们就不将和氏璧交给秦国。这是两句话就可以解决的,怎么会有既害怕秦人却又挑起他们怒气的? 至于(如果)秦国要和氏璧,而赵国不给秦国,那么双方都没有什么过错。(如果)赵国将和氏璧交给秦国,但秦国不将十五座城交给赵国,这是秦国的不对;(如果)秦国将十五座城交给赵国而赵国不将和氏璧交给秦国,这是赵国的不对。(如果)想要使理亏在秦国一方,那就应该放弃和氏璧;害怕放弃和氏璧,那就应该不同意秦国的请求。而那秦王不但拿出地图来商量,又设立了九宾的礼节,还要沐浴焚香来取得和氏璧,看他的情形不可能不交出十五座城池。(如果)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不交出十五座城池,那蔺相如可以这样说:“我本来就知道秦王不会交出城池。那和氏璧,不是赵国的宝物;但那十五座城池,却是秦国的珍宝。现在秦王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而将十五座城池交给外人,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一定会抱怨秦王丢弃他们像丢弃小草一样。秦王您不交出城池从而欺骗赵国得到了和氏璧,但是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让天下人都知道秦王不讲信用。我希望就死在你们国家,来表明秦王的失信。”像这样秦王不一定不交出和氏璧。现在蔺相如怎么叫门客带着和氏璧逃回了赵国,却将正义留给秦国。那时秦国没想和赵国断交。假使秦王生了气而在市集将蔺相如杀掉,派武安君白起带领十万大军来攻打邯郸,获胜一次就能将蔺相如一家灭族,再次获胜那么和氏璧还是属于秦国的!于是我说:“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因为上天在帮他忙。”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对秦王态度强硬,和廉颇搞好关系,是由于越出乎意料越好。所以能够让和氏璧完整地回到赵国,实在是上天袒护保佑着他啊!三、语言运用16.在下面句子后的横线上续写完整的两个分句,结构要和画线的句子相似,内容要能与之衔接。《史记》是一座人物画廊,司马迁像一个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句式仿写。解答时注意题干要求,同时注意比喻要合理,表现“《史记》”“司马迁”“人物”之间的关系。答案:一位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一位戏剧家,以他那深邃的灵魂,为我们演绎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角色1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序号,注意语序合理,表意清楚。生活中,我们的心不也正如这盛水的容器吗?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挫折、苦难和种种的不如意也许随时都会降临到你的头上,那就让你的心胸像海洋那样宽广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与人交往,真的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②这样的人,才会真正的内心和谐③这样的人,才会走向人生的顶峰④这样的人,才会成为众人心目中可亲、可敬的知己⑤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心胸狭窄的人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⑥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