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主备人:杨洁霞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赵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到)(被)(B)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C)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送给)(D)臣请就汤镬(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标志(B)今君乃亡赵走燕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C)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为什么何以知之?什么(D)秦王恐其破壁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的智的一组是(3分)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②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③璧有瑕,请指示王。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课文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则典型故事表现两个人物的性格,廉蔺二人,都是主角,无主次之分。(二人主次有分,廉颇是次,蔺相如是主)B.文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作者始终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使人物特征鲜明突出。C.文章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一个“视”字,刻画出蔺相如察言观色的情态和从容应对的神色。D.文章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璧有瑕,请指示王”,出语平和,意态从容,诚恳机巧,因而才会达到“王授璧”的目的。5.断句与翻译(10分)(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句断句。(4分)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分)比较着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3分)秦王害怕他撞破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叫来有司察看地图,指出从这里过去十五座城给赵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罢,归国,……之后B.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齐,共同C.徒慕君之高义也白白地(只是)D.且庸人尚羞之就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的原因B.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②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C.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的
D.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凭借②赵亦盛设兵以待秦来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一组是(3分)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②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③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④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情赞颂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的品德与才干,突出了他们身系赵国安危的历史作用,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文着重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爱国主义者的英雄形象。“完璧归赵”写其勇,“渑池之会”写其智,“将相和”写其德。B.《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运用反衬手法。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该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C.作者所选写的这三个事件,它们又各具首尾,各具中心,具有独立性,三个故事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C、三个故事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秦、赵矛盾与廉、蔺地位的变化及其冲突的发生、解决为线索,以廉、蔺交欢为落脚点,依次写来,环环相套,丝丝入扣,互为因果,又组合成一个大故事,完整而统一,没有半点斧凿的痕迹,由此可见文章结构紧密严谨,和作者巧妙组织材料的匠心。)D.作者写廉颇争胜,相如退让,最后促成将相交欢的故事,表现了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5.断句与翻译(10分)(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句断句。(4分)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分)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译文: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项羽本纪》复习资料(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少怀壮志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书不成,去;离开B.又不肯竟学。尽,完毕C.吾闻先即制人,控制D.使公及桓楚将。将领(率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②为天下笑者,何也?被B.①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标志②又焉可以言教也?呢C.①后则为人所制就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却D.①书足以记名姓而已用来②具告以事把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胸怀大志一组是(3分)
①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②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③彼可取而代也!④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⑤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A.①②B.①③C.④⑤D.③⑤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项羽少怀壮志,要学万人敌的本领,项梁教他兵法,项羽却并没有学完毕。B.项羽的小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将领项燕。C.项羽才能勇气过人,吴中一带的子弟,都畏惧项羽。D.项梁拔剑砍掉太守的头,拿着太守的头,穿系了太守印纽的带子。5.断句与翻译(10分)(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句断句。(4分)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3分)②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叱咤风云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淮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行击陈留、外黄。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两人尝有德于项梁,是以项王信任之。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弱罢转漕通“疲”,疲困B.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靠近C.汉王数之数说,责备D.项王谢曰道歉(拒绝)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如果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B.①韩信因自立为王趁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呢②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呢D.①两人尝有德于项梁,对②得复见将军于此在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分)①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②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③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④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⑤项王伏弩射中汉王。A.①③B.③④C.②⑤D.④⑤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项王听到龙且军队被攻破,感到恐惧,派盱眙人武涉去游说韩信,韩信并没有听他的。B.项羽叮嘱大司马曹咎等人把守成皋,不要出战汉军,大司马曹咎等人一直都听从。C.汉军在荥阳东围困钟离昧,项王到了,汉军害怕得尽挑险阻之地逃走。
D.项王在广武涧边上与汉王见面,项王想两人打一仗,汉王不答应。5.断句与翻译(10分)(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句断句。(4分)项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3分)②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