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ID:1100115

大小:5.64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古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继承其父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作品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评价  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二)人物轶事勤奋好学的司马迁 幼年时的司马迁,因为家里贫穷,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写《史记》的时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10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巨著,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一)背景链接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二)常识链接Ⅰ.文学常识《史记》 司马迁的父亲在汉朝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记》是一部贯串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十二篇,表(大事年表)十篇,书(典章、书籍)八篇,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三十篇,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简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Ⅱ.文化常识1.拜为上卿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者:也称太监、公公、阉人、内官、内侍、中官、中涓、内竖、中贵人,是指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中国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3.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4.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5.臣请就汤镬汤镬: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作刑具,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来烹煮罪人。6.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下面是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 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 [][][][] [][][] [][][][][] [][][] [][][][][] [][][][][][][ ][][][][][]                                          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2.学习廉颇、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高尚品质。3.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个性以及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一)阅读课文第1~13自然段“完璧归赵”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拜: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       3.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       4.可予不不:       5.而君幸于赵王幸:       6.大王亦幸赦臣幸:       7.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均:      许:       负:      曲:       8.臣愿奉璧往使奉:       9.臣请完璧归赵完:       1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      左右:       11.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       12.相如因持璧却立因:      却:       13.怒发上冲冠上:       14.秦贪,负其强负:       1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布衣:       16.拜送书于庭庭:       17.大王必欲急臣急:       18.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谢:       有司:      案:       19.舍相如广成传舍:        20.决负约不偿城负:       21.乃使其从者衣褐使:      衣:       22.乃设九宾礼于廷宾:       23.引赵使者蔺相如引:       2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       2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       26.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       27.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       2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       29.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       30.毕礼而归之归:       31.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以: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以: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以:       32.翻译下列句子。(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文: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文: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 (4)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译文: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译文: 明确:1.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2.白白地 3.忧虑,担心 4.通“否” 5.宠幸 6.幸好,侥幸7.权衡、比较 答应 使动用法,使……担负 理亏 8.通“捧”,双手捧着 9.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10.古今异义词,指嫔妃 古今异义词,指侍从 11.古今异义词,指出给……看 12.趁机 退,这里指后退几步 13.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14.凭借,倚仗 15.平民 16.通“廷”,朝廷 17.逼迫 18.道歉 官吏的通称 通“按” ,审察、察看 19.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住宿 20.违背 21.派遣 名词用作动词,穿 22.通“傧” 23.延请 24.古今异义词,遵守约定 25.辜负,对不起 26.名词用作状语,从小路27.使臣 28.通“熟”,仔细 29.牵、拉 30.使动用法,使……归 31.①凭 ②用,拿 ③来,连词32.(1)廉颇是赵国的杰出将领。(判断句) (2)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被动句) (3)对策没有定下来,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定语后置句) (4)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让我捧着璧,在朝廷上把国书交给我。(状语后置句) (5)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回赵国了。(被动句)环节二:把握文意33.下列各句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智慧和胆识的一项是(  )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②臣愿奉璧往使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⑤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⑥拜相如为上大夫A.②⑤⑥        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④⑤解析:选B ①属于间接表现蔺相如的智慧和胆识;⑤其对象为秦王与群臣;⑥是对蔺相如的任命。3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廉颇战功卓著、地位显赫和蔺相如地位卑微、不为人知,二者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的矛盾埋下了伏笔。B.缪贤的话,表现了蔺相如不仅具有忠于赵国的思想品质,还具有分析复杂形势的政治敏锐性,也为下文蔺相如勇敢、机智的表现做铺垫,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C.蔺相如对比了赵王送璧时的隆重仪式和秦王受璧时傲慢的神态、轻率的动作,指出了秦王的欺诈行为,并用以死相拼的誓言相胁,表示了不受欺诈的决心。蔺相如表现得有理、有利、有节,既不失使者的身份,不致把事情弄糟,又擒纵自如,轻重得当。D.“廷叱秦王”回合中,蔺相如在秦廷上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解析:选C C项,“指出了秦王的欺诈行为”错,秦王的做法,只能说明秦王有欺诈的迹象。(二)阅读课文第14~16自然段“渑池之会”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        2.明年复攻赵明年:         3.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诀:       度:        4.秦御史前书曰前:       书:        5.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        6.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以:        7.左右欲刃相如刃:        8.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顾:        9.翻译下列句子。(1)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译文: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译文: (3)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译文: 明确:1.攻下 2.古今异义词,第二年 3.告别,有准备不再相见的意味 估计 4.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名词用作动词,写 5.古今异义词,走上前进献 6.介词,拿 7.名词用作动词,杀 8.回头9.(1)大王这一去,估计路上行程以及会见的礼节完毕,来回,不会超过三十天。 (2)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就给(他)敲了一下缶。(省略句) (3)秦王酒筵完毕,最终不能胜过赵国。(状语后置句)环节二:把握文意10.下列各句全都表现蔺相如勇敢、不畏强权的一项是(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③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④相如张目叱之 ⑤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⑥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A.②③⑥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选C ①是蔺相如和廉颇劝赵王的话;②说明廉颇谨慎持重,有长远的眼光;⑥说明赵国在宴会上的胜利。11.下列对“渑池之会”故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开始叙述“秦伐赵,拔石城”“复攻赵,杀二万人”表明了秦强赵弱、形势严峻,目的是借以反衬蔺相如的非凡才能。廉颇深谋远虑的一席话则表明忠心,为后文化解二人矛盾埋下伏笔。 B.作者对“渑池之会”会场的描述采用了三组对比:秦与赵双方的对比、蔺相如与赵君臣的对比、蔺相如与秦君臣的对比,这些对比意在表现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双全、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品质。C.廉颇与赵王诀别,语言虽少,意义却深,体现了他重国事、有勇有谋的性格,也突出了随赵王前行的蔺相如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D.“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暗写廉颇,赵国在会上取得的成果,跟他的功劳也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他后来“宣言”的一个原因——赵王叙功而不及他。解析:选B B项,“秦与赵双方的对比”意在表明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说明斗争的形势严峻。(三)阅读课文第17~21自然段“负荆请罪”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             以:       2.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素:      羞: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       4.相如引车避匿引: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所以:       亲戚:      事:       6.且庸人尚羞之庸人:      羞:       7.而相如廷叱之廷:       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      后:       9.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负:      因:       10.翻译下列句子。(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  (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译文:   明确:1.只,不过 因为 2.向来,本来 意动用法,以……为羞 3.古今异义词,扬言 4.掉转 5.……的原因 古今异义词,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侍奉6.古今异义词,平常的人 意动用法,以……为羞 7.名词用作动词,在廷堂上 8.意动用法,以……为先 意动用法,以……为后 9.背 经由10.(1)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节操。(判断句) (2)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省略句) (3)相如虽然愚笨,难道害怕廉将军吗?环节二:把握文意11.下列各句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的一项是(  )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②相如闻,不肯与会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⑥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A.②③⑤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⑤解析:选A ①说蔺相如再次被提拔;④间接说明蔺相如的高尚品质;⑥表现廉颇忠心为国、勇于改错的精神。12.下列对“负荆请罪”故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起初“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说明居功自傲只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表现了他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精神。B.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并且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独胜廉颇一筹。C.蔺相如采用比较法来向门客说明道理,从国家利益的高度说明“将相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由此可见,蔺相如对廉颇的忍让,是出于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目的。D.作者之所以对蔺相如详写,而对廉颇略写,就是因为蔺相如是一个忠于赵国、智勇双全、出色的外交家,他在秦、赵两国的矛盾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大于廉颇,在当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廉颇显著。解析:选D D项,“他在秦、赵两国的矛盾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大于廉颇,在当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廉颇显著”错。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已家喻户晓,“负荆请罪”的廉颇,“将相和”的佳话,这些都归功于蔺相如的心胸和智慧,说到底是一种双赢的智慧,既赢得了廉颇的尊重,也赢得了国家的长治久安。2.从自然中积累有一种犀鸟,它的身形很小,专门停在犀牛的背上为犀牛找皮肤缝隙间的寄生虫,它既可以以虫为食,又可以让犀牛来保护自己。而犀牛呢,它既可以减少皮肤里的寄生虫,又可以凭借小犀鸟灵敏的感觉来获知临近的危险。多么聪明的一对啊!他们都各有缺点和特长,却知道如何来和他人合作,实现共赢。3.从历史中积累歌德与席勒的友情是足以照彻欧洲文学史半边天空的传奇。年长成熟的歌德给了席勒安定的呵护,而年轻激越的席勒给了歌德新的创作热情,于是《浮士德》浮出水面,它的光焰穿过历史的黑暗点亮了今天的天空。倘若没有魏玛城的相遇、相知、相辅相成,歌德也许仍陷于琐杂的政务中,而席勒也许已在困窘的生活面前湮没无闻。无法想象,没有他们,十九世纪的文化星空将会黯淡到何种地步。更无法想象,他们若是走上了互相牵绊的歧途,历史又会是何面目。4.从名言中积累(1)民齐者强。——荀况(2)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5)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6)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7)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8)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9)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二)这样运用素材 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它不应该是一味的言论相攻,两败俱伤。或许,只要我们多一分关爱、包容、谦让、无私,就会不仅承托了别人,还能成就自己。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只会说几句好话的文相蔺相如怎能职位比他高?于是处处与之作对,出言不逊。而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君子之言。这话着实令廉颇汗颜,于是便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和”的美谈。文相武将辅佐君主,繁荣国家。正是蔺相如的坚忍、包容,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这就是双赢的智慧。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带一份平和,一份智慧,去接纳云,挽留鱼。彰显我们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在茫茫人海中竞争,尽显自己双赢的人生大智慧。[领悟] 文章确立的中心是“多一份关爱、包容、谦让、无私,就会不仅承托了别人,还能成就自己”“尽显自己双赢的人生大智慧”。语段开篇由生活中的竞争写起,引出议论的中心观点。然后引入课文素材,侧重点放在蔺相如的做法上,并适时对素材加以评述,“正是蔺相如的坚忍、包容,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与语段的议论中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后,深化中心,指出彰显自己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尽显双赢大智慧的观点。①明月如水,疏桐如剑,萧萧寒夜中,太史公披衣而起,他一支瘦笔写尽帝王霸主,一册书简涤尽千代风华,却始终无法忘记一个名字,那就是:蔺相如!②如果不是赵国危机,如果不是一册史书,也许,没人会记得这个名字。他不过是缪贤的一个舍人,不过是数千门客当中的一个。历史淘尽了一代又一代的君王,史官的笔连那君王诸事都盛搁不下,又哪里有位置安放这样一个卑微的门人?而恰恰就是这个门人,挽狂澜于既倒,敌强秦于自若,以身涉险,舌战群敌,在危险中从容应对,在对手前应付自如!③  佳作赏析本文语言至情至性,准确生动,霸气十足。长短句错落有致,读来铿锵有力。成功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再加上作者奇特的想象力,使语言如电影镜头般为我们形象地折射出蔺相如的傲岸形象。我们似穿过历史的隧道,看到了活生生的蔺相如,他正在为我们上演一幕幕的篇章。写作借鉴1.学开头本文以景入题,由太史公引出主人公,自然流畅,无任何斧凿之感。2.学排比第④ 我常常惊叹于蔺相如的能力,我常常拍案于蔺相如的胆识。夜里,我也常常跨越千年时光,去追寻相如那文人弱质下的铮铮傲骨,去寻找那傲骨深处蕴藏的大智慧、大勇敢和大从容。④当赵王的臣子畏缩在衣袍之下,当赵王的宫廷笼罩着愁云惨雾,蔺相如来了,从容而优雅,带着他的睿智和胆识,带着他的傲岸,带着他忠正赤诚的丹心,带着他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镇定,一匹瘦马,一队士卒,一袭布衣短褐,一身瘦骨铮铮,他走向秦国的城墙,走向虎狼之王为他陈设的獠牙的盛宴。身后,是战战兢兢的君王和同僚;身前,是虎视眈眈的秦王和众臣……没有犹豫,没有回头。生,原本是为报国而生,死,亦当是为救国而死!⑤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抵达我们的灵魂,渑池上空的硝烟逐渐消散,剑拔弩张回归成歌舞升平,而蔺相如,他还是那个蔺相如,接受君王的恩赐,接受爵禄的封赏。然而,一个真正的勇士,又怎能让一袭华衣掩盖了灵魂的从容?一个真正的文人,又怎能让一顶官帽改变了内心的淡定?蔺相如是真勇士和真文人,他处世以若即若离之法,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然后在这从容和淡定中等待挑战危难,等待赴汤蹈火!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风骨,从古代到现代,从今天到明天!⑥而今天,蔺相如来了,他穿越时光的梦境,穿越昏君美人凌乱的舞袖,穿过弄臣贼子谄媚的笑容,从竹简和木牍中走来,布衣青发,瘦骨如山,依然从容淡定,依然睿智豁达,依然高瞻远瞩。他一袭布衣,数根傲骨,温和而桀骜地站在汗青之上,以他独特的睿智和通达,矗立于历史的流光之中,亘古不朽!段运用大量排比句,极力渲染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增强了文章气势。3.学整散结合整句的使用,使文章气韵贯通,读之慷慨有力;散句的使用,使文章句式活泼,读之轻快舒缓。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极大地增加了语言的音韵美。如文章中的“一个真正的勇士,又怎能让一袭华衣掩盖了灵魂的从容?一个真正的文人,又怎能让一顶官帽改变了内心的淡定?蔺相如是真勇士和真文人,他处世以若即若离之法,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然后在这从容和淡定中等待挑战危难,等待赴汤蹈火!”整散相间,句式灵活,增强了语言的灵动美。4.学结尾本文结尾展开大胆的想象,将蔺相如定格成一尊伟岸、永恒的雕像,在历史的流光中熠熠生辉,可谓神来之笔,余味无穷。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大学》[翻译] 增加财富有个大原则,就是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就会使财富长久充足了。 [明理知义] 这段看似论述蓄积财富的道理。实则以蓄积财富的普遍规律说明治国之理和修养个人仁德。在上者有仁德修养,能谨慎持守,不受私欲诱惑,推己及人,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戴而保有土地,拥有土地,人民又乐于耕作,不言而喻,财物必然富足。加之为君上者能知人善任,摒弃只会坐食俸禄、不会办事的鄙薄小人。这样,有贤德的人大公无私,能造福人民,创造财富迅速,用度节约,财富就会蓄积国库。当然,为了财富于道德廉耻而不顾,那便是不义之财,不义之财来得容易,失得快。何岳拾金不昧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 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sì):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译文:   参考答案: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参考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二百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何岳携带着银子来到自己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何岳捡到的相符合,就把银子还给了那人。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里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于常人。2013年12月23日,世界名枪AK47发明人卡拉什尼科夫在俄罗斯去世,留下了毕生的遗憾。1941年,听到同伴抱怨枪械笨重后,卡拉什尼科夫便开始在脑中勾勒步枪的雏形。然而,他最初的设想并没有得到认可,直到1947年,他的设计才脱颖而出,并被命名为“AK47”。如今,这款枪全球总产量超过1亿支,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使用地区最广的轻武器。AK47步枪的优越性能,为他赢得了不少荣誉,其中就包括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者劳动英雄称号和列宁勋章等。2009年,克里姆林宫又授予他最高荣誉称号“俄罗斯英雄”,时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称赞他创造了“令所有俄罗斯人自豪的品牌”。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卡拉什尼科夫却高兴不起来。他遗憾地说:“AK47带给我骄傲的同时,也带来烦恼,尤其是看到这款枪在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中被广泛使用,看到犯罪分子用我发明的武器开火时,我感到很痛苦。我创造它的初衷是保卫自己的祖国,我宁愿当初发明的是割草机而不是突击步枪。”[人生教益]非器之罪,罪在人心。枪本身没有道德与罪恶,有罪恶的是使用它的人的心态。AK47既可以帮助俄罗斯人民保卫祖国,也可以成为恐怖分子制造事端的帮凶。世界上所有的武器都不会思考,会思考的是使用它们的人。心中有佛则处处光明,心中有魔则处处黑暗,因此,避免杀戮的办法不是销毁武器,而是涤荡人心。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蔺相如固止之     固:本来B.臣请就汤镬就:接近C.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款待D.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牵、拉解析:选A “固”,坚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B.臣窃以为其人勇士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璧有瑕,请指示王解析:选B A项,“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B项,古今意义一致,认为。C项,“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D项,“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3.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刃相如B.秦王恐其破璧C.臣请完璧归赵D.毕礼而归之解析:选A A项,是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选D A项,介词,表凭借;B项,“以为”是一个复音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认为”;C项,连词,表目的;D项,①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②中的“以”是介词,表原因。5.下列句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求人可使报秦者C.若属皆且为所虏D.徒见欺解析:选B 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均为被动句。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译文:  (2)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译文:  (3)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译文:  答案:(1)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回到赵国了。(2)大王这一去,估计全部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到回来,不会超过三十天。(3)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赵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精读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屡次(2)数十万之众遂降秦数:几(3)明年,秦兵遂围邯郸明年:第二年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赵军固壁不战固:形容词用作动词,坚守(2)秦悉坑之坑:名词活用作动词,活埋,坑杀3.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大破燕军于鄗。句式:状语后置句译文:在鄗城大败燕军。(2)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句式:省略句译文: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3)赵以数困于秦兵。句式:被动句译文: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兵围困。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与赵相距长平     距:通“拒”,把守B.赵使廉颇将攻秦将:将军C.为假相国假:代理D.多与使者金,令毁之毁:杀害解析:选C A项,距:通“拒”,抵抗,引申为“对峙”。B项,将:动词,领兵。D项,毁:动词,诋毁,说坏话。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 解析:选A A项,都是连词,表并列;B项,介词,用/介词,因为,由于;C项,副词,才/副词,竟然,竟;D项,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指示代词,这。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B.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C.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D.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解析:选D 先通读语句,了解大意,然后依据句中的关键名词、虚词和对话词进行断句。语句中的“廉将军”“赵王”为名词,作主语;“曰”为对话词,此处应断句;“然”“矣”为句首和句末虚词,要断开。据此可运用排除法先排除A和C,“顷之”表时间短暂,一般放在句首,可排除B,即可得到答案D。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文中指楚、魏二国国君。B.相国: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长官,也称宰相、丞相。C.金:指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后来为货币的代称。文中指钱财。D.斗:中国古代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也指盛粮食的器具,酒器。文中指一斗米做的饭。解析:选A A项,“文中指楚、魏二国国君”错,应该是“楚、魏二国”,并非指国君。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括在被困之时,贪生怕死,只派出精兵锐卒作战,但最后还是被秦军射死了。B.长平之战后,秦军又包围了邯郸一年多,几乎就要攻陷城池,等到楚国和魏国的救兵来了,秦军才离去。C.廉颇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他。等到他被重新任用为将军,门客们又回来了。廉颇就生气地把这些趋炎附势之徒赶跑了。D.赵使者因为接受了郭开的贿赂,所以在见过廉颇之后,回报赵王时说的话完全不符合其见到的实际情况。解析:选B A项,赵括没有贪生怕死,他派出了精兵锐卒并且亲自搏战。C项,文章没有说廉颇把他们赶跑。D项,使者说的话并不是完全不符合,至少说了“尚善饭”。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译文:   (2)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译文:  (3)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译文:  答案:(1)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住调弦的短木再去弹琴一样不知道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2)天下之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着您,您没有了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3)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参考译文: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当将军。”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住调弦的短木再去弹瑟一样不知道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赵括代替廉颇之后,就把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又撤换了原来管事的军吏。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饿得没办法,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了秦,结果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赵国)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围困。自邯郸解围之后五年,燕王采纳栗腹的计谋,说:“赵国的壮丁全都死在长平了,他们的遗孤尚未成人。”便发兵攻赵。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 廉颇在长平被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被任用为将军,门客们又重新回来了。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说:“唉!您的见解怎么这样落后?天下之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了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又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廉颇)把它攻克了。赵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大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于是也逃奔魏国的大梁。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魏国对他不能信任重用。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兵围困,赵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了使者很多黄金,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骑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被重用。赵国使者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已老,但还能吃很多饭,可是陪我坐着时,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有再征召他。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但并没有战功,他说:“我想被赵国任用。”廉颇最终死在寿春。三、语言表达专练13.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一卡通”挂号流程图,请依据本图,把整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字数不超过150字。答:   参考答案:患者到院后,有卡患者直接到分诊台或在收费窗口充值挂号。无卡患者,如果带着身份证,先到收费窗口办卡,并充值挂号;如果未带身份证,则先到导诊台填写办卡申请单,然后去收费窗口办卡,最后去收费窗口充值挂号。14.下面是一篇有关蔺相如的时评,其中的观点十分新颖。请你阅读相关的文字,在后面续写作者的观点。不超过50字。 蔺相如完璧归赵和在渑池会上的表现,充其量不过称得上一位优秀的外交大臣而已,在外交事务中维护了本国的尊严。他之所以能有这么出色的表现,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的智慧和勇气,他审时度势,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另一方面,更关键的则在于赵国当时有廉颇这样杰出的将领,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和一定的经济实力,能与秦国一战。众所周知,弱国无外交,   参考答案:赵国若真是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时,莫说一个蔺相如,便是十个、百个蔺相如,也早被秦王杀了。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__①__: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__②__。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__③__。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答:① ② ③ 解析:从冒号来看,第一空应是后文的总起句;第二空可以从后文“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得出来;第三空可以从前文“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得出来。参考答案:①人具有两重属性 ②必须接受礼仪的规范 ③这就与禽兽无异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