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1课_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1课_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ID:1100201

大小:1.14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2 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令。他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了丰富材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腐刑。他是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3 关于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或者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4 时代背景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5 整体把握听课文朗读,分析课文内容:第一部分(第1—2段):廉蔺简介。第二部分(第3—13段):完璧归赵。第三部分(第14—16段):渑池之会。第四部分(第17—21段):廉蔺交好(负荆请罪)。6 完璧归赵7 完璧归赵1.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8 完璧归赵2.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9 完璧归赵3.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10 完璧归赵4.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11 完璧归赵5.出使结果如何?“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12 完璧归赵内容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表现方法: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13 渑池之会14 渑池之会1.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15 渑池之会2.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秦王饮酒酣”中的一个“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蔺相如: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16 渑池之会3.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如何对策?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17 渑池之会4.“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18 负荆请罪19 负荆请罪品读讨论: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20 写作技巧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21 知识积累1.通假字(1)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22 知识积累2.一词多义[负](1)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2)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3)肉袒负荆(背着)(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5)决负约不偿城(背弃,违背)23 知识积累2.一词多义[引](1)引而不发(拉弓)(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3)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4)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幸](1)则幸得脱矣(侥幸)(2)大王亦幸赦臣(幸而)(3)而君幸于赵王(宠幸)24 知识积累2.一词多义[以](1)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4)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5)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25 知识积累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乃使其从者衣褐衣:穿。左右欲刃相如刃:杀。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2)名词作状语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26 知识积累3.词类活用(3)使动用法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好无缺。毕礼而归之毕:将……进行完毕。归:让……回去。秦王恐其破璧破:把……弄破。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4)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27 知识积累4.古今异义(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2)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3)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28 知识积累4.古今异义(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国家、政党、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29 知识积累5.特殊句式(1)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我为赵将。(2)被动句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宾语前置何以知之?(正常语序为“以何知之?”)(4)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人者”)30 视频欣赏31 第60页研讨与练习一、参考答案课文主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好”三个典型事件进行描写,“完璧归赵”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渑池之会”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不畏强暴。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廉蔺交好”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也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32 二、参考答案1.“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手法,十分生动的形容出了蔺相如的愤怒。2.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也有不把秦王强权放在眼里的慑人气势。3.“相视而嘻”,形容秦王和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秦王和群臣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的尴尬情态跃然纸上。第60页研讨与练习33 二、参考答案4.此处写蔺相如与秦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两种对照让人叫绝。一方面,蔺相如步步进逼,秦王不得不节节后退,从“怒”,“不许”到“不肯击缶”,最后不得已“不怿,为一击缶”,在蔺相如的步步进逼、层层激进中,秦王从气势汹汹到无可奈何再到狼狈不堪的情状得以鲜明的表现。另一方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与秦王侍从的迟疑软弱和退却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第60页研讨与练习34 三、参考答案1.完,2.急,3.舍,4.衣,5.廷,6.羞,7.先、后,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用作动词,逼迫。动词,安置住宿。动词,穿。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意动用法,以……为羞。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第60页研讨与练习35 四、参考答案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第60页研讨与练习36 四、参考答案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地面对死亡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身边的侍从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的士人却往往因为胆小怯懦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这既是作者对蔺相如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也是作者创作动机和目的的揭示,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第60页研讨与练习37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肖(xiào)刎颈(jǐnɡ)广成传(zhuàn)倨傲(jū)B.缪贤(Miào)列观(ɡuàn)驽钝(nú)汤镬(huò)C.间至(jiàn)遗赵王书(wèi)秦曲(qū)瑕疵(xiá)D.睨柱(nì)不怿(yì)肉袒(tǎn)诀别(jué)A。“倨”应读“jù”。解析38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且相如素贱人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A.贱人,(古)地位卑贱的人;(今)卑鄙下贱的人。B.亲戚,(古)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解析39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且相如素贱人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C.宣言,(古)扬言;(今)(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D.恐惧,古今义相同,皆为“害怕”之意。解析40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A.我见相如,必辱之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例句的“羞”和C项的“先”都是意动用法。A、B两项是动词的一般用法,D项是名词作动词。解析41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司马谈开始撰写,但没有写完,其子司马迁子承父业,续写完成。C.到了蔺相如的时代,已经是战国末期了,秦国的势力锐不可当,蔺相如对宾客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实际上并不合符历史真实。D.《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合传”。《史记》中的“合传”有两类:一类是将同类型的人物合在一起,另一类是将事业上密切相关的人物合在一起。前者一般按时代先后排列,如《孙子吴起列传》;后者要先介绍两位主人公的身份、经历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属于后一种类型。B。司马谈并没有开始写《史记》,《史记》是司马迁独自撰写的,而不是续写。4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