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人教必修4课文剖析(13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新人教必修4课文剖析(13廉颇蔺相如列传)

ID:1100213

大小:69.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文剖析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凭着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的儿了,赵国第七个君主,在位三十三年,即前298〜前266年。惠王十六年即前283年。阳晋:齐邑,在今山东省绑城西。拜:用一淀的礼节授了某种名位或官职。卿:周天子及诸侯所属高级官职的通称,分上、中、下三级。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闻:闻名、出名。]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冃缪贤的门客。1in,姓。宦者令:宦官的首领。缪贤:宦者令的姓名。缪,miao,姓。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第一部分(第1〜2段),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嫌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地位高低悬殊,影响大小迥杲,怎么可以合在一起写传?文章一开头,就使读者疑窦顿生,激起阅读的兴趣。这一段同时也为示文写廉颇自恃功高而鄙视蔺相如的出身埋下伏笔,为以后廉蔺之间的矛盾作了铺垫。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赵惠文干-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和氏璧:用楚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事载《韩非子•和氏篇》。据古书记载,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疋而视Z色白”。后归秦王嬴政,为历代王朝的传国玉玺,后唐末帝李从珂时失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闻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秦昭王:即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即前306〜前251年。遗:wei,送。易:交换。]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乂怕得不到秦国的城,口口地被欺骗;想不给吧,乂担心秦兵打过來。见:被,表示被动。即:贝I」,就。患:忧虑,担心。]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的结构,即“可使报秦Z人”,在句屮作动词“求”的宾语。报:答复、回复。这是描写人物出场的背景,秦以城易璧,揭开秦赵矛盾。面对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左右为难,束手无策。故事这样开头,一是将人物放在尖锐复杂的背景之中,为表现人物性格作铺垫;二是因为求人不得,才有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王问:“何以知之?”[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冇罪过,私下里打算逃离赵国跑到燕国去。窃计:私卜•打算。窃,私白、私F。自谦之词。亡走燕:即亡赵走燕。亡,逃。走,跑。]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止:阻止。]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打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语:E,告诉。境:赵燕两国的边境。]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而您乂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与您结交。现在您却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那情势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归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愕,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的赦免。’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被。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意谓逃离赵国,投奔燕国。束:捆绑。肉袒伏斧质:赤 身露体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袒,tQDo斧质:腰斩犯人的刑具。质,同锁,承斧的砧板。《汉书•项籍传》颜师古注:“质,谓砧也。古者斩人,加于砧上而斫之也。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亏人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宜:应该。这里写缪贤荐才。缪贤获罪,欲亡赵走燕,相如劝阻,着重指出缪贤的做法是口寻死路,说明蔺相如有非凡的洞察力,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木质。他提议缪贤“肉袒伏斧质请罪”,自认死罪而求活命,说明他冇非凡的皿识。授后借缪贤之口概括蔺相如智勇双全的性格特征,点明本文描写的屮心。这段侧面描写,未见具人,先闻其能,有先声夺人之妙,为下文的叙述张本。]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寡人:寡德的人,山时君主自称的谦词。不:fou,通“否”。]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池换取璧玉如果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国璧玉如果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担负理亏的责任。”而:如果,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曲:理亏。均之二策:衡量予璧不予璧两个计策。均,同钧,权衡,比较。负秦曲:使秦负||||。负,带双宾语,对前一个宾语“秦”是使动关系,对后一个宾语“Illi”是一般动宾关系。]王曰:“谁可使者?”[赵王问:“谁可以出使呢?”]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真的是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池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没有给赵国,我将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必:如果确实,若锁是。奉:通“捧”。请:动词,表示敬意,请允许我。完: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赵王就派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这-•段写赵王仔见,从正而初步显示蔺相如非凡的才能。秦王求璧,使赵国面临三大难题:予璧还是不予;予璧,秦城不可得,怎么办;谁能出使秦国。所以,赵干-召见蔺相如,立即摆出这三人难题。对于第一个问题,繭相如说:“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蔺和如审时度势,从“秦强赵弱”的大局出发,不可因一块璧玉而殃及国家安危。对于第二个问题,蔺相如在权衡得失利弊之后,说:“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说明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屮,他有总揽全局,把握主动的超群才干。最示,蔺相如自告奋勇,慷慨赴任,“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则“完璧归赵”,保证既不“见欺”,又不受辱,将赵国君臣久而未决的疑难一一•化解,蔺相如大智人勇的形象初步得到展现。]第3〜5段,描写蔺相如出场。这是“完璧归赵”故事的前奏。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处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章台:秦离宫中的台观z—,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故城西南和的渭水边。奏:呈献、进献。]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传以示:传观,传下去看。以,连词,连接“传”与“示”。美人:指妃嫔。左右:指侍从。相如献上璧玉,秦君臣一片欢腾,山呼万岁,庆贺骗璧成功,眼看故事到此结束。]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蔺相如看出秦王没冇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玉上冇点毛病,请让我指点给大王看。”前:用作动词,走上前。瑕:玉上的斑点,疵病。]王授璧。[蔺相如-•眼看穿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不是正式接见外臣的处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狂呼万岁庆贺诳骗成功,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于是顿牛一计,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秦王不知是计,复授璧。相如将璧取回,主动权在握。]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滴相如于是捧着璧后退几步站住,背靠着柱了,愤怒得头发向上竖直,像耍把帽子顶起來,对秦王说。授:交、给。却:退。怒发上冲冠:这是夸张的说法,用以形容极其愤怒。]“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干赵王召集所有人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來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发书:发信。悉:全、都。负:凭仗、依恃。空言:口头上说的话。]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Z间的交往,尚几不相互欺骗,何况是人国之间的交往呢!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以麻布、葛布为衣,故称。]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而且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惹得强人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逆:违背,触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送岀国书。斋戒:一种礼节,古人在举行典礼或祭祀之前,须先沐浴更衣,不茹荤酒,静居戒欲,以示虔诚庄敬,称斋戒。书:国书。庭:通“廷”,朝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严:用作动词,尊重。修敬:表示敬慕,修,整饰。此谓斋戒、拜送、修敬、皆是临吋设辞,以斥责秦王Z倨。]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现在我來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倣慢;得到璧玉后乂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列观:一般的宫殿,此指章台。观,guan,宫廷中髙大华丽的楼台。秦对赵使不尊重,故不在朝廷接见。倨:ju,傲慢。]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朋城池,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急: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处境危急,这里是逼迫的意思。得璧不等于得胜,蔺相如孤身一人陷于虎狼Z国,怎么办?惟有以死相搏,于是“持璧却立”,远离秦王,获得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自由;“倚柱”,构成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条件;“怒发上冲冠”,显出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决心。同时,慷慨陈词,说明“献璧”“复取璧”的缘由,指责秦“无意偿城”,声言“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此时矛盾激化,蔺相如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蔺相如拿着那块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耍撞击在柱子上。睨,ni,斜视。]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从这里而往东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破:形容词使动用法,便……破。有司:官吏的通称。古时设官分职,各冇专司,因称官吏为冇司,此指专管国家疆域图的官吏。案图:查明地图。案,通“按”,审查、察看。都:城。就在蔺相如欲持壁击柱之时,情节也因此急转肓下,秦王“恐其破璧”,答应予赵城。从表面看,相如献璧,秦王予城,至此人功告成。]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的手段假装作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度:d忖度,推测。特:只,只不过是。诈佯为:诈,诡计;佯为,假装作。另解,“诈佯为”三字同义复用,为,通“伪”。]“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共传:共同传扬,即公认的意思。]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敬畏人王,不敢不献出來。]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赵王送璧玉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九宾:古时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朝会人典由佞相九人依次传呼接迎宾客上殿。宾,通“低”。滨相,即赞礼官。]秦王度乙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行取得, 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强夺:用强迫的办法夺取。强,qiango舍:动词,安置,留宿。广成传:宾馆名。传,zhuan,招待宾客的馆舍。相如识破秦王“诈佯为了赵城,实不可得”,于是乂生缓兵之计,临吋设辞「'赵王送璧吋斋戒五Fk今大王亦宜斋戒五口,设九宾于廷,总乃敢上璧”,秦王不知就里,不得不就范。蔺相如凭着他临场应变的机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取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这是蔺相如与秦干-斗智斗刃的结果。]第6〜8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的第一个回合的斗争,蔺相如献槃又取璧,胁迫秦土让步。这部分写秦王的诈和怯与蔺相如的挪和勇之间的才盾,构成波澜Illi折的情节,显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相如献璧,秦王得璧是-浙;相如复取璧,秦王诈许城,为二折;相如提出献璧礼仪,秦王许斋五日,为三折。凡三折,把蔺相如的慧眼和勇气崭露如生。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会把城池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那块璧玉,从小道逃走,把它送M赵国。衣褐:yihQ,穿上粗麻布短衣。伪装作平民。衣,动词,穿。怀:名词活用作动词,怀里揣着。径道:便道、小路。]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引:延请。读到这里,我们的一颗心顿时吊了起來:秦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乂许诺相如“斋戒五H”,“设九宾于廷”,隆重地第二次接见相如,但是蔺相如却悄悄地把璧土送归了赵国。如此,则由赵“见欺于秦”变成了秦“见欺于赵”,由“曲在秦”变成了“曲在赵”,繭相如这样做,不是不仅完全把外交上的主动权拱手送给了秦国,而且再一次置口己于死地吗?]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蔺相如來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定明口遵守信约的。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嶄之一。缪,通“穆”。秦从缪公起开始强大,到昭王共二十二君。坚切约束:动宾结构。坚明,固定明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约束,捆绑,动词;引申为名词,约定,契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我实在怕受人壬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玉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见欺于王:被大王欺骗。见、于合用,表被动。负:辜负,对不起。间,jidn,小道。这里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的意思。]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再说秦国强人而赵国弱小,人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就立刻捧着璧玉送来了。一介Z使:一个使克。介,个。]今以秦Z强而先割I•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如果先割计I•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一块璧玉而得罪大王呢?]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镀。[我知道欺骗人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镂之刑。当诛:判处死刑。就:动词,接近。这里是承受、接受的意思。汤镀: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点。镀,hud,煮汤的大锅。]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唯:通常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的语气。孰:通“熟”,仔细、再三。就凭这一•帝说辞,蔺相如竟然死里逃生,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现在來看看蔺相如的说辞:“秦自缪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这里值得深思的是,蔺相如这样公开诋毁秦国,秦王为什么默认不怒?这里涉及当时的文化背景,秦赵和氏璧之争,从某种意义看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文化的碰撞。秦昭王闻赵得和氏璧,派人致巧愿以丁五城易璧,蔺相如的第一反应是:“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Z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后乂责问秦王「'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这是典型的理直气壮的讲诚信、尚礼义的关东文化的思维方式。而秦既有原始的戎文化因素,也有春秋战国时代华夏礼仪文化的影响,但起关键作用的则是缪公行商鞅变法Z后的功利主义,只重结果,不拘手段。昭王“空言求璧”,得璧Z后“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然后乂“诈佯为予赵城”,正是这种思想的表现。所以秦昭工在与蔺相如交锋时,始终心虚理亏, 而对蔺相如“未尝有坚明约束”的指责,惟有“相视而嘻”,竟无言以对。既然秦国一向不守诚信,所以“臣诚恐见欺于王”,“令人持璧归”也就合乎情理,“归璧”不是“欺秦”,而是害怕“被秦欺”,是你失信于前,我才违约在后。这样,蔺和如一开口便辞锋犀利,气势夺人,占据有理的地位,化被动为主动。接着蔺相如乂摆出赵国“坚明约束”,讲求诚信的事实“秦强而赵弱,人王逍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來”,由此蔺相如推出一个无可辩驳的结论:“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了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赵国是诚信之邦,璧玉虽然回去,但只要你恪守信诺,割出十五都,还可以再回来,现在就看你秦国是不是冇平等交换的诚意了。蔺相如就这样轻轻地把责任完全推给了秦国,主动权又回到了白己手屮。到了这时候,蔺相如自请“就汤镀”,但马上提醒秦国:请你们仔细想想吧,是杀了我,背上不讲信诺的名声,让秦赵结仇好呢,述是让我回国,使秦赵和好更为妥当呢?蔺相如以此提醒秦王,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因小失人。]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和人臣们而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小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相视而嘻: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形容秦王与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嘻:惊怪Z声,这里作动词用。弓I:牵、拉。]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秦王就说:“如果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这机会好好招待他,讣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i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因而:因Z而,就此,趁此。厚遇:好好招待。厚,优厚。遇,招待、款待。]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卒:终于。廷见:在朝廷上」E式接见。廷,名词川作状语。归之:使之归,让相如回去。蔺相如的说辞显然产牛了极人的影响,聪明的秦王当然知道怎样权衡得失利弊,相如因此能够虎口脱身。如呆说,在第一个回合里,蔺相如敢于“头与璧俱碎于柱”,是因为他摸准了秦王“恐英破璧”的心理,故能置Z死地而后生,那么在第二个冋合里,蔺相如明知“欺人王之罪当诛”,而敢于冒“就汤镀”之刑的风险,原來是他看准了秦王心虚理亏的本质。蔺和如的智就在于他巧妙地把赵“理曲”说成“理直”,把秦“理直”说成了“理曲”,表现了极高的雄辩Z才訂第9〜11段写蔺相如与秦王进行的第二个回合的斗争,蔺相如归璧Z后,在秦廷据理力争,逼秦王“毕礼而归之”,终于完成使命。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蔺相如冋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大夫:官名,分上、中、下三等。相如奉命使秦,按照当时外交上的通例,当已取得大夫Z衔。]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第12〜13段,蔺相如“使不辱于诸侯”,功成加官,秦赵两国的才盾得以暂时缓和。第二部分(第3〜13段),以“和氏璧”为线索,记叙了蔺相如“完璧归赵”故事的经过及英前因后果。这部分可分三层。第3至第5段为笫一层,通过缪贤的介绍和与赵王的対答,初步显示蔺相如出众的才干。第6至第11段为第二层,作者叙述了“完璧归赵”故事的经过,蔺相如出使秦国示,与秦国I韦I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外交较量,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崇高形象。第12〜13段是第三层,“完璧归赵”故事的尾声。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后来,秦军讨伐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军乂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拔石城:时在赵惠文王十八年即前281年。拔,攻下。石城,赵国地名,在今河南省林州西南八十五里。明年:过了一年,即第二年。]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滝池。[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结好,在西河外渦池相会。使使者:派遣使者。西河:秦晋之间的一段黄河,古称西河,在今陕西省消南地区黄河以西之地。(mian)池:战国时韩邑,后属秦,即今河南涵池县。渦池在 西河以东,所以秦称其为“西河外”。渦池之会,时在赵惠王二十年即前279年。滝,midno]赵王接秦,欲毋行。[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wu,不。]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计:商议。]赵王遂行。相如从。[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吋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总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冇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诀:jue,辞别,告别。这里有准备不再相见的意思。度:duo,估计。道里:道路里程,行程。会遇之礼:和见会谈的仪式。绝秦望:断绝秦国的念头。指秦国可能扌II阳赵王作人质来进行耍挟的打算。]王许Z。遂与秦王会涌池。[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渦池会见。这一段写淹池之会的背景和会前的计议。渦池之会是在危险的局势下发生的,秦伐赵“拔石城”,复攻赵,“杀二万人”,约赵王“相会”,名义上“为好”,实际上是恃强凌弱,不怀好意,甚至述有可能借机扣留赵王作人质。赵王因此又陷入两难境地。文章通过这样的背景交代,烘托了这次赴会环境的险恶,任务的艰巨,从而反衬出蔺相如在沌池Z会上的非凡作用。廉颇诀别赵王的一席话,一方而进一步暗示此次行程凶多吉少,给赵王和蔺相如的岀行渲染了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气氛,同时也表明廉颇的忠心和深谋远虑,廉颇不但勇于冲锋陷阵,而且很有政治头脑,对赵国赤胆忠心,为后文廉、蔺才盾的解决作铺垫。]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秦王喝酒喝得高兴了,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好音:爱好音乐。好,hdo。瑟:se,同琴和似的一种乐器,通常有二十五弦。]赵王鼓瑟。[赵王就弹起瑟来。鼓:弹奏。]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御史:战国时史官之称,专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明清吋指主管纠察的官吏。渦池会上,秦王盛气凌人,炙手可热,玩赵王于股掌,先是叫赵王弹琴为其饮洒助兴,接着秦御史上前大书一笔,一个“令”字,不仅把赵国置于秦国的臣属地位,而且视赵工以优伶的身份,这是对赵国的极大侮辱。]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里也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也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声:秦国乡土乐曲。盆缶:均为瓦器。《史记集解》引《风俗通义》:“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Z以节歌也。”缶,f6u。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瓦,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鉞,即“缶”。]秦王怒,不许。[秦王发怒,不答应敲缶。]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在这吋候蔺相如走上询去进献一个乩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不肯击缶。[秦王不愿意敲击瓦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白己颈项里的血泼溅在人王身上!”五步之内:言距离近。请得:请求许可。本是委婉之辞,此处软中带硬,借以威胁。以颈血溅大王:拿头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意谓跟秦王拼命。紧耍关头,蔺相如的大智大勇顿时迸发岀来,只见他人步上前,步步紧逼,“前曰”"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前”“跪”,这是两个极为普通的动作,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和勇气,惟冇“前”,再“前”,才构成少秦王“五步Z内”的距离;“跪”,既表示了对秦王的恭敬,又暗藏了杀机,因为“跪”便于一跃而起,为其“以颈血溅大王”莆势。通过这两个动作,一刹那之间,局势急转直下,在总体上赵虽然仍处劣势,但从局部看,秦王全在蔺相如的掌握Z中、控制ZK]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刃:刀锋,此处用作动词,意为杀。靡:mi,倒退,吓倒。秦君臣见势不妙,“左右欲刃相如”,而“相如张目叱之”,一声断喝,神勇无比,如山崩地裂, 如电闪雷鸣,仿佛就要“血溅秦王”,秦“左右”投鼠忌器,吓得“尽靡”,作者描绘蔺相如神形兼备,如闻其声,如见其状。]于是秦王不烽,为一击缶。[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恰yI,高兴、喜悦。]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回过头來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FI,秦王为赵王击缶。”顾:回头。蔺相如迫使秦工击缶后,“顾召赵御史”书,这个“顾”字蕴涵了许多深意。它告诉读者,蔺相如已“両”,而赵御史还呆立在原处,但相如并不折返回來,而是仅回过头,仍据守威胁秦王的冇利位置,可见他是处处谨慎,一着不让,决不授敌以可乘Z机。赵王弹琴,秦御史立即“前书”,说明秦早有预谋;而秦王击缶,却要“顾召”,说明赵国君臣卒逢变故,呆若木鸡,以此反衬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超凡。秦御史书,秦王“令赵王鼓瑟”,傲慢强横;蔺相如将“令”字改成“为”字,既维护了赵国尊严,又不过分伤害秦王口尊,有理有节,表现了很好的外交才华。]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秦国的众人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给秦王献礼。”寿:用作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献礼。”咸阳:秦国的都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这段文字生动地叙述了滿池Z会的经过。沌池会上,秦王步步紧逼,耍弄赵王,蔺相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秦王终于由“怒”而“不肯”,由“不肯”而“不烽”,虽“不烽”而不得不为赵王“击缶”。作者把这场短兵相接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在激烈的对抗冲突屮,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突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把蔺相如那蔑视强权的凛然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一次为我们展示了蔺相如人智大勇的高人形象。鉴赏这段文字,要特别注意细节的描写,“前进缶”“跪请秦王”“张目叱之”“顾召御史”,诸如此等细节,作者只在行文之中随加点染,并不加以工笔细描,或是重彩涂抹,更无一字评议。可是因为这些行动都是发生在千钧一发、无暇思索的紧张时刻,几乎全是一种F意识的举动,非反应机敏、置生死于度外的人智人勇的人不可以为之,因而这样的描写便能塑造一•个威武壮烈、英勇无畏的爱国者形象!怪不得明代凌稚隆说:“相如渦池Z会,如请秦王击缶,如召赵御史书,如请咸阳为寿,一一与Z相匹,无纤毫挫于秦,一时勇敢Z气,真足以褫秦人Z魄者,太史公每于此等处,更著精神。”]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竟酒:酒宴完毕。加胜于赵:胜过赵国,意思是占赵国的上风。加,动词。胜,这里作名词。]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赵国乂人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盛设兵:大规模部署军队。盛,多。]既罢,归国,[沌池Z会结束后,回到赵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Z上。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第16〜17段,写斗争结果。秦“终不能加胜于赵”,这是外交上的胜利。“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点出外交上的胜利,是以廉颇陈兵边境、严阵以待的军事力量作后盾的,暗点了廉颇的作用。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Z右”,说明赵王知人善用,同吋也催生了廉蔺Z间矛盾。文章口然地过渡到第四部分。]第三部分(笫14〜17段),渦池Z会,蔺相如再次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挫败了秦王的阴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冇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繭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木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徒:只、不过。口舌:代指言语。素贱人:本來是卑贱之人。指相如为宦者令的舍人。素,向来、本来。]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宣言:对外扬言。廉颇居功口傲、这是矛盾的发生。这几个句子呼应了篇首,文章开头概括介绍廉、蔺两人身份,前为上卿,后为门客,一贵一贱,两人地位高下悬殊。文章结尾,廉颇居功自傲、囿于贵族等级观念、具感不平的一段牢骚话, 有力地回应了开头的伏笔。]相如闻,不肯与会。[蔺相如听到这些话示,不肯和他会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相如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意跟廉颇争位次高下。争列:争班列、位次。列,职务、职位。]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相如就掉转车了避开他躲藏起來。已而:不久,过了些时候。匿:藏。面对廉颇的骄横,蔺相如追讣回避。这段文字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非常高明,写廉颇,只写他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以突现他的骄横张扬;写蔺相如,只写他的行动,透过“闻”“称”“望”“避”“匿”,暗示出他内心的隐忍谦让。]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的原因,仅仅仰慕您的高尚品徳。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恐怛得太过分了。即使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相与:共同,一齐。谏:下对上的劝告。臣:秦汉以前表示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去:离开。同列:同一个职列,指二人同为上卿。殊甚:太过分。姝,很、极。甚,过分。且:连词,即使,表示假设兼让步。羞之:以之为羞。羞,意动用法,以……为羞。之,指蔺相如竭力退让廉颇的做法。不肖:不贤、不才。]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公:敬称对方Z词。廉将军孰与秦王:即“廉将军孰与秦王甚”的省略,意为“廉将军与秦王孰英”。]曰:“不若也。”[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干-厉害。”]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蔺相如说:“像秦王那样有威势,我蔺相如却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大臣们。我蔺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驾:nu,劣马,比喻川f碌无能。独哉:表示反问,难道……吗?]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Z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的原因,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顾:但是、只是。加兵于赵:对赵国动武。]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如果现在两虎相斗,那情势必不能都活卜-來。不俱生:不共存,谓必有一死。]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我所以采取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怨仇放在示头啊!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后”用法同。写蔺相如向舍人说明避让廉颇的原因。“先国家Z急而后私仇”,表现出蔺相如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和命运为重的高贵品徳。]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浅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鞭打。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荆,灌木,古代常用它的枝条做成荆杖。因宾客:通过自家的宾客引导。因,通过、经由。鄙贱:见识鄙陋,身份卑贱。自责之词。将军:指蔺相如。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这里写廉颇悔过,负荆请罪。]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最终两人互相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刖友。卒:终。刎颈之交:即生死Z交。写矛盾的解决,将相和好。]第四部分(第18〜21段),负荆请罪,廉、繭交欢。这部分并写廉、蔺二人,写廉、蔺矛厉的激化与解决的过程。在结尾的这一部分里,作者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使蔺相如的形彖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作者把蔺相如面对秦王耳面对廉颇的态度进行对比,从多层面表现了蔺相如的“勇”。为了维护赵国尊严,面对威武的秦王和如虎似狼的秦克,蔺相如临场不慌,临危不惧,廷叱秦王,辱 具群臣,敢于头与璧俱碎于柱,敢于以颈血溅秦工,这说明他有不畏强眾之勇,有不怕牺牲之勇。同样,为了使秦国“不敢加兵于赵”,蔺相如而对廉颇的嫉妒和侮辱,忍辱抱屈,一味退让,说明他冇隐忍退让Z勇。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正的大勇Z士!作者把蔺相如和宾客对比,表现蔺相如过人的见识和气量。对于蔺相如一味退讣廉颇,门客以为蔺相如“恐惧殊甚”,以Z为羞,竟至于“请辞去”。而蔺相如心里想的是“以先国家Z急而后私仇也”,时时事事想的是国家的利益和安危。为了国家,他可以赴汤蹈火,为了国家,他可以忍辱含垢,一个尽忠报国之丄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口己“有攻城野战Z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扬言“必辱Z”。而蔺相如念及“强秦Z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深知廉颇是支撑赵国人厦不可或缺的一根人柱,是名闻天下、战功显赫的良将。蔺相如爱国忠诚,不以“争列”为念,更重要的是,相如明白“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不是害怕廉颇,而是考虑赵国的安危。在这个事件屮,廉颇与蔺相如,一为私,一为国,一个目光短浅,一个计虑深远,境界高下,识见深浅,不判自明。更妙的是相如这番内心话不是义正词严地在大庭广众Z中向廉颇说出,I佃是在舍人因为这件事准备辞退,不得已Z吋才在府内讲出来的,这更让人感动。当廉颇听到这些话后“肉袒负荆”,乂从侧血反映了相如的识见和处事的深谋远虑,确非常人可比。总之,廉蔺交欢的故事,进一步展示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司马迁评说完全正确:“相如一奋其气,威信(伸)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形象概要繭相如——目光远人、心胸宽阔的爱国者;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大智大勇者;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廉颇——勇于冲锋陷阵,很有政治头脑,坦率真诚,知错就改,是一个热爱祖国的有勇有谋的将军。写作特色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这篇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繭相如,没冇写他一生的事迹,只选择了他一生中的三个片断來写,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完璧归赵”“汪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人智人勇;“负荆请罪”,写他对内的顾全大局、团结为重。三个典型事件从不同侧而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品质,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写廉颇,主要从“负荆请罪”这个典型事件屮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在前两个事件屮给读者以暗示。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蔺相如这个人物是在秦国威胁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廷上与秦王而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小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处理与廉颇的才盾,是那样的谦讣,似乎是在逃避,却正是他的高明Z处。对待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从屮我们能清楚、全面地认识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3.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这篇课文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对话占了很大篇幅,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蔺相如劝缪贤肉袒伏斧质请罪;蔺相如建议赵王以璧易城,分析利害,提出对策,不由人不信服。蔺相如在秦廷向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方寸不乱;冇时氏言斥责,有理有据;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有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而乂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主旨探究 对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木篇通过“完璧归赵”T龟池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赞美了蔺相如的智勇与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赞美了廉颇的忠于赵国与勇于改过。2.本文反映了战国时候诸侯之间尖锐复朵的斗争,揭露了秦国恃强凌弱、欺诈专横的眾行,赞美了那些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与强秦斗争的外交家和军事家。对这篇文章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