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教案共两课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魏公子列传》教案共两课时

ID:1101029

大小:99.5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相关关文化常识】1.魏公子无忌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无忌即信陵君,信陵君是其封号。信陵,地名,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安釐王把信陵封给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无忌,作为“食邑”(邑中所收租税,由受封者享用和支配),故号信陵君。战国时代,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都以养客著名,并称“四公子”。在“仁而下士,皆谦而礼交之”这方面信陵君比其他三个公子更突出。司马迁对此极为赞赏,所以在文章中洋溢着对信陵君由衷的敬慕之情,七十多个“公子”连用,即可表明这一点。2.士与门客:士是古代四民之一,《汉书·食货志》说明:“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为士。”在商、周、春秋时,士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周代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卿大夫受采邑于诸侯。卿大夫下面是士,士受禄田于卿大夫。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到春秋末期,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我国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相与争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需要大批人才。此时,“士”成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在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便招募这些人,收于门下,被称为“门客”。这些“门客”寄食于豪门、贵族,在其门下听候差遣服务(故“门客”也叫“食客”)。战国时,门客们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政策、运用策略,掌管外交和军队,各国的贵族为了图谋功业,都大量收养门客。但门客中的某些人因为确有才干,所以他们也要辨识真正思贤若渴的明主才能投奔,这样又促使一些贵族具有礼贤下士之风,达到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斗争胜利的目的。3、春秋五霸:指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他们都曾为诸侯的领袖,史称“五霸”。4、有关背景常识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前258年,当时属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四十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示标导入】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战国四公子都立了传,而对信陵君最为推重,《魏公子列传》也是《史记》中的名篇。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确实,司马迁以一支凝情之笔,尽情抒写了他对信陵君的推重与同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魏公子列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读课文,掌握下列知识7 《史记》选读(一)、注音释义  士无贤不肖  (xiào 才能低的) 侯生摄敝衣冠   (bì 破旧的)  公子往,数请之  (shuò 多次地)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  (zǐ 姐姐)  冠盖相属    (zhǔ 连续)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shu 劝说)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duó 揣测,估计)  约车骑百余乘(shèng 量词) 今有难(nàn 危难)  侯生乃屏人间语(bǐng 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  椎杀晋鄙 (chuí 动词 用铁椎打) 矫杀晋鄙  (jiǎo动词 假托……命令)  品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  (jiàng 统帅。lē 文中作“检阅”讲)  嚄唶宿将(sù jiàng 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  北乡自刭(jǐng 用刀割脖子) (二)、文言基础知识1、通假字 (1)直上载公子坐(坐,通“座”,座位。)(2)(侯生)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含有高傲之意。)(3)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具,通“俱”,全部,都。)(4)辞决而行(决,通“诀”,离别)(5)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离别。)(6)以至晋鄙军之日被乡自刭(乡,通“向”,面对着,面向。)2、词性活用 A、名词作动词  (1)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 (2)留军壁邺(营垒──驻扎)  (3)如姬资之三年(资财──出资悬赏) (4)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衣袖──袖里藏着) B、形容词作动词 (1)不敢以其富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3)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4)为能急人之困(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5)公子怪之(奇怪——以……为奇怪,意动用法。) C、动词的使动用法 (1)公子从车骑(使……跟随。)(2)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3)侯生乃屏人间语(使……退避。)(4)却秦存赵(使……退却;使……保存。)D、名词作状语 (1)北救赵而西却秦   (向北,向西) (2)皆谦而礼交之    (礼貌──以礼) (合作交流一)二、自主学习二3、古今异义(1)以公子为长者(古义:有德行的人。今义:年长的人。)7 《史记》选读(2)胜所以自附婚姻者(古义:姻亲。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4、一词多义 (1)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缘故)    故久立与其客语  (故意)    今公子故过之  (特意)    朱亥故不复谢  (有意)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  (所以)  (2)引:    公子引车入市  (带领)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延请)    复引车追问侯生  (退回)    为公子先引  (引路)   (3)就:    乃谢客就车  (上,登上)    赢欲就公子之名  (成就)    金就砺则利   (接近,靠近《劝学》)    使归就戮于秦  (接受《殽之战》)   (3)下:    礼贤下士  (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  (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  (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少于《赤壁之战》)   (4)辞:    辞决而行  (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推辞)    近日奉辞伐罪  (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  (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5)存:    公子亲数存之  (问候)    却秦存赵  (保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存在)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生存《出师表》)   5、古今异义    以公子为长者  (古:有德行的人。 今:年长的人)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古:姻亲 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6、特殊句式  A、省略句    欲以(之)观公子  (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    遍赞(于)宾客  (省介词)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  (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    可使(之)击之  (省宾语,“之”代朱亥) 7 《史记》选读   B、倒装句    请救于魏  (介宾短语后置)    何功之有  (“之”字是动宾倒置的标志,等于说“有何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主谓倒置,等于说“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安在”是动宾倒置,等于说“在安(在哪儿)”)    C、判断句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 王异母弟也    D、被动句    赢闻如姬你为人所杀  (合作交流二)三、自主学习三7、翻译句子   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以”,“因为”的意思。全句译作:(我)赵胜自动地攀附贵国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能够急人之难。    ②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具”通“俱”,“告”后省略“之”,代侯生。“所以”表示“……的原因”。“秦军”前省略“于(跟,同)”。全句译作:见到侯生,把(自己)打算同秦军拼命的(这种)情况的原因都告诉了(侯生)。    ③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者”是“用来……的”意思。全句译作: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的了。   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恨”字有“遗憾”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之(我)”可以解释为“不满意”。“恨之”就是“对我很不满意”。“以是”是“因此”的意思。   ⑤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求”字的宾语应该是“人”如姬想找到一个能帮她报父仇的人,但一直没能找到。因此可以理解为“欲求极其父仇(之人)。”   ⑥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行日”,行程日期。“以”后省“公子”。全句译作:让我计算公子的行程日期,在你到达晋鄙军的日子,(我将)面朝北自刎,用(我的行动)报答公子。   (合作交流三)【当堂训练】翻译:(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2)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7 《史记》选读(4)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示标导入】【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1、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概括各段大意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第二部分(2~3),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其一为信陵君与侯赢的交往过程。其二为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第三部分(4~8段),具体叙写“窃符救赵”的故事。第4段:秦兵围邯郸,魏王畏秦不敢求赵。赵请救于魏,公子欲助而不能。第5~8段:信陵君四见侯生。①信陵君私约车骑,欲死秦军,行过夹门,见侯生。②信陵君见侯见生无一言半辞送他,心中疑惑,退回复见侯生。③信陵君得虎符后,出发之前再见侯生。④侯生推荐朱亥随信陵君同行,信陵君再次出发,过谢侯生。第7段:破秦救赵。信陵君得胜归来,侯生北乡自刭。第8段:信陵君留赵不归。第一部分对信陵君的概括介绍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的品质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是后面“窃符救赵”故事的铺垫。正因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与朱亥的帮助,使他得以却秦救赵,建功立业。(合作交流一)二、自主学习二再读课文,探究讨论下列问题。1、第1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分析: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2、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分析: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为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说侯生是个隐士,并不顾及他是一个看管城门的老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而“往请,欲厚遗之”。当侯生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因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以礼相待。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遍赞宾客”。3、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分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宾客坐定,他才“从车骑”“自迎夷门侯生”且“虚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还为侯生“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还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者窃骂侯生”,信陵君则“色终不变”。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7 《史记》选读。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贤若渴,仁而下士的鲜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现。4、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分析:当时,“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长平之战,赵国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使40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赖外国的援兵)。赵国局势非常紧张。信陵君的救赵就成为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5、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分析: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压力,而取观望态度。信陵君则明确救赵即自救,见义勇为,“数请魏王”,“计不独生命令赵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6、如何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分析:(1)面对侯生的冷淡态度,信陵君“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从而“复引车”向侯生求救,说明信陵君知人善任、虚心谦恭。侯生所说:“尚安事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伦理道德。侯生在信陵君走投无路时,想到的窃符之计是救赵的万全之策。他对计策的每一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分析和妥善的安排,以至想用朱亥推杀晋鄙,解救一时之急。他对当时的国事、人事了如指掌,“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表现他料事如神,是一个出众超凡的人才。(2)侯生献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强调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一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的爱国精神。7、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分析:(1)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到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2)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3)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合作交流二)三、自主学习三8、三读课文,思考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1)典型材料的选择。可以先提问学生:信陵君门下食客三千人,为什么专写侯嬴一人?讨论后小结:此传是写信陵君的,要突出他的历史功勋,这功勋是在侯生帮助下取得的;而信陵君结交侯生、问计于侯生又最能体现他“下士”的作风。附带提一下,信陵君的另一个重大历史功勋是败秦军于河外,这是十年之后的事。当时信陵君在赵,许多人劝他归魏,他不听,甚至下令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后来毛公、薛公对他说:“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立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信陵君立即归救魏。(2)烘托手法的运用。可以先将烘托手法分为两种: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二是以事件烘托人物。然后让学生举例,只要求举出最主要的。7 《史记》选读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侯生北乡自到、朱亥效命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烘托信陵君“急人之用”。后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虚左自迎生和“宾客皆惊”烘托侯生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之急切望救、魏王之观望、信陵君之欲赴秦军死烘托侯生巧设奇谋。(3)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关于信陵君、侯嬴、朱亥等人的语言动作,前而已作分析,不再重复。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关于晋鄙的语言、动作描写。“举手”,表示他深信自己的判断正确——魏王不会在此刻派人来代他将兵。“国之重任”,说明他意识到这次将兵责任重大。关系到魏国的命运;魏王欲易将,不会让别人“单车来代之”。寥寥数语把一个深沉、老练的将领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合作交流三)【当堂训练】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有哪些?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