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8课魏公子列传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版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8课魏公子列传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ID:1101068

大小:287.0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8课 魏公子列传——礼贤士、热心肠的战国公子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2.思维:认识信陵君的形象特点。3.审美:赏析叙事与写人艺术。学法点拨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传》第十七。”《魏公子列传》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本文节选主要选了他的“礼待侯生”和“窃符救赵”两方面突出的事迹,从而歌颂了信陵君心存魏国,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学习此文,不仅要了解曲折的故事情节,更要借助字词、细节,深入传主的心灵世界,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本文文字明白晓畅,文言常用词丰富。学习时可把积累实词放在重要位置。诗美晨读夷门歌王 维七国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赏析] 王维这首咏史诗写得慷慨豪放,热情赞美了侯生这位七十老翁:70多岁的人在人生最后时刻做出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慷慨豪迈,亦是满足。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 (1)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同“睥睨”,眼睛斜着看,含有高傲之意 (2)同“向”,面向 (3)同“锤”,古代一种形状如瓜,带柄的击杀武器2.一词多义(1)故(2)除(3)过答案 (1)副词,故意地/副词,特意地/名词,缘故,原因/连词,所以/名词,旧的知识/名词,老交情,旧交情/时间名词,过去,从前 (2)名词,台阶/动词,整理,修治/动词,授官 (3)动词,拜访,探望/动词,经过/形容词,错误/副词,过于/动词,责备/名词,错误,过失3.虚词归纳乃答案 副词,才/动词,是/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代词,你的4.古今异义词(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客以观公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古义:有德行的人。今义:年纪大辈分高的人;年高有德的人。(3)古义:拜访客人。今义:过路的客人;旅客。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仁而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椎杀晋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皆谦而礼交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救赵而西却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公子乃自骄而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公子从车骑,虚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北救赵而西却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侯生乃屏人间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能急人之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不敢以其富贵骄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公子从车骑,虚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公子怪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动词,居于……下 (2)名词作动词,藏在衣袖里 (3)名词作状语,用锤子 (4)名词作状语,按礼节 (5)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6)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功劳 (7)动词作名词,救兵 (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 (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使……停 (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避 (12)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着急 (13)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怒 (14)形容词作名词,急事 (15)形容词作动词,傲慢地对待 (1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洁 (1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着 (1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五霸之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留军壁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而如姬最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判断句 (2)判断句 (3)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4)省略句 (5)被动句7.翻译下面的句子(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救于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功之有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魏国的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是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2)向魏国请求救兵。(3)那会有什么成效呢?(4)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同(公子)一道(前往)。(5)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二、常识识记1.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2.兵符兵符,又称为虎符,是古代调发军队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剖为两半,右半留在国君手中,左半授予统兵将帅,调兵时由使臣持右半虎符前往传达命令,左右验合后生效。[说明:《魏公子列传》文白对译见附录]Ⅱ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概括内容。 答案 ①仁而下士 ②与侯嬴的交往 ③求救于侯生,侯生献计 ④破秦救赵 ⑤信陵君得胜,侯生自杀2.全文三部分存有怎样的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一部分对其“仁而下士”的概括介绍,起到总括全文的作用。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第一、二部分是第三部分的铺垫,第三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内容。 微任务活动一 认识信陵君等人物形象1.课文是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品德——“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2)作用:“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反衬出信陵君的影响之大和威望之高。司马迁这样来写欲以突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质。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信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①身为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说侯生是个隐士,并不顾忌他是一个看管城门的老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而是“往请,欲厚遗之”,当侯生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以礼相待。②“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遍赞宾客”。3.侯生为什么不在信陵君辞决时献上计策,而一定要让信陵君去而复返才献计?是否当时侯生并未想好计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信陵君以大队人马过夷门,顺便辞决侯生,并无问计之意,作为门客不能主动干预;此时耳目众多,不便说出;此计关乎多人性命,干系重大,故不可轻易说出;若轻易说出,恐不能引起信陵君的重视;侯生料定信陵君心中有憾,必定去而复返。侯生早已想好此计,这可以从以下四点来说明:早已打听出魏王藏符地点;想定窃符之人;考虑到晋鄙的态度;计划好用朱亥去对付晋鄙等。4.侯嬴为什么要“北乡自刭”?信陵君又为何不加劝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刭及朱亥所说的“令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②侯嬴是一个头脑冷静却又热血满腔的人,他在信陵君辞行赴秦军救赵时提出将以自刭送公子,不是毫无意义的一时“侠义”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这主要是激励朱亥,同时也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以抗秦救赵的决心,并告诉信陵君,他是不会泄密的。显然,他的这一决定,是基于对晋鄙、信陵君、朱亥的为人有所认识,对夺晋鄙军的危险性也作了深刻的分析而作出的。③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 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④此外,在侯嬴看来,他已为信陵君建立“五霸之伐”奠定了基础,可以死而无憾。(2)侯嬴以死相报,信陵君为何不加劝阻呢?这就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尚、道德观念来分析。在当时,尽管社会处在大变动中,但是守信用、践诺言还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士为知己者死”,以死报知遇之恩是他们坚守不渝的信条。如果对以死相报知己者的行动加以劝阻,就会被认为是不以知己相待的表现,是对其人格的蔑视,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作为“仁而下士”、有三千余宾客的信陵君,对“士”的这些特点是一清二楚的,所以他不能劝阻侯嬴轻生死、重信诺的行动;相反,他认为侯嬴的以死相报将会激励自己在夺晋鄙军救赵的斗争中必须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侯嬴。显然,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物的性格特征。5.概括侯嬴与朱亥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侯嬴:修身洁行,冷静沉着,料事如神,多谋善断,知恩图报,一诺千金,忠心耿耿,是一个超凡出众的人才。朱亥:有骨气,有义勇精神。6.请概括具体表现信陵君“仁而下士”性格特征的内容,并说说司马迁为何着重表现信陵君“仁而下士”的高尚品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下士”:①虚左亲迎侯生;②数请朱亥;③辞诀侯生后,省悟出自己“有所失”,而复返问计于侯生。“仁”:①知侯生家贫,欲厚遗之。②急人之困,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③闻侯生“不听,可使击之”之语而泣。④勒兵,令三种人归家。(2)①从信陵君角度看:信陵君靠着贤士们的帮助,建立了他的功业。“窃符救赵”是在宾客们的帮助下完成的;信陵君在魏国,就是由于他的“贤,多客”而使得别国“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②从作者自身角度看:通过这些事来反映他的一种社会理想,表明他的一种政治见解。他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必须要礼贤下士,广开才路,要让天下的贤士都到自己这个国家来,要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只有这样,才有希望使自己国家的政治进一步达到像五霸、像三皇五帝那样的境界。微任务活动二 赏析叙事与写人艺术1.阅读课文第2段,思考回答:(1)这段描写宴请侯生的文字,写得曲折回环,波浪起伏。试结合语段内容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在“大会宾客”已经“坐定”的时候,公子却去“自迎夷门侯生”,情节顿生波折;侯生已上车,却又要求过访朱亥,又是一折;访朱亥后,又“故久立,与其客语”,加强波澜的激荡;直到侯生“谢客就车”后,文章才奔流直泻。 (2)这段文字是如何刻画信陵君这个人物形象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采用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先写了公子一系列言行举止,尤其注意了神态——“愈恭”“愈和”“色终不变”,说明他是一个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之人。再通过不同的角度从侧面写信陵君,写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车驾上座,写侯生故意久立市中以微察公子,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写公子从骑皆窃骂侯生,写宾客们的惊讶。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应,烘云托月,衬托出信陵君始终如一的谦虚下士的态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得益彰。清代吴见思评此段笔法:“愈恭”“愈和”“色终不变”,三番摇曳;“将相”“宾客”“市人”“从骑”,四面照耀,遂令一时神采,千古如生。2.“窃符救赵”这段故事,波澜壮阔,险象环生。作者在情节设置上是如何做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渲染紧张气氛邯郸被围,赵国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求救,魏王惧秦威胁,“使人止晋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设置悬念公子力劝魏王不成,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读者不禁为之担心。出人意料的是,对公子以卵击石的方法侯生并不阻拦,辞行时只是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情节发展到这里为之一顿,读者心中充满了悬念。蓄势侯生比读者更了解公子,“臣固知公子之还也”。原来侯生使用这种特殊的方法锻炼公子的性格,使其冷静思考。这一波折为下文侯生献计蓄势。3.举例分析本文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在典型事件发展中塑造人物。例:迎侯生——仁而下士,谦而礼交。别侯生——从谏如流,纳人善言。战秦军——舍生忘死,救人急难。为将要击杀晋鄙而泣——心存国家,不忍杀将。检阅军队——施加仁爱,提高士气。②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信陵君迎侯生时,神态描写惟妙惟肖,表现了信陵君的谦恭、真诚。侯生考察公子时,举动是“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他的神情是“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这些细节,描写了一位不卑不亢、不轻信、重实际的寒士形象,栩栩如生。③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④以侧面烘托、反衬的笔法写人。例:明写侯生、暗写公子的烘云托月法。对比反衬法,用魏王的“畏”“恐”衬信陵君的仁义,以平原君的无策无能反衬信陵君的有谋有为。⑤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例:描述信陵君往见侯生,“辞决而行”又“复引车还”的心理活动——“我岂有所失哉?”表明信陵君完全没有对侯生冷淡态度的责怪,而是反躬自省。深刻地表现了信陵君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史记》中的好多人物属于“士为知己者死”这一类型的,请联系前面学过的《史记》中的人物,试比较侯生、荆轲、田光与专诸、豫让、聂政等人的死的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后者都是一个下层的人为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他们所涉及的那种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实际上也并无什么明显的是非之分,这里面所反映的乃是一种个人的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买、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而侯生、荆轲等人的死也许就主观而言确是“士为知己者死”,但从客观上而言他们又都是为“国”而死,他们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了作用,他们的活动都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恐怕这也是他们更为人所熟知、纪念的重要原因吧。点击素材信陵君礼贤下士,食客三千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秦国大兵压境,赵国危在旦夕,诸侯都为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到了这一点,故而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运用示例 著名企业家李嘉诚说过:“要使一家公司蓬勃发展,作为领导者礼贤下士是很必要的。这样,员工才会心甘情愿为公司效力,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信陵君不就是这样吗?信陵君知道侯生有才能,不惜放下身份去拜访侯生;送侯生财物,亲自驱车邀请侯生参加宴会,让侯生坐在尊位。当侯生说要到市集拜访朋友时,信陵君二话不说,驱车到市集,恭恭敬敬地在市集等候侯生,一点儿也没有怠慢之意,而赢得侯生的尊重,并心甘情愿为信陵君出谋划策。纵观历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礼贤下士都是很必要的。重视了这一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才会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屹立不倒,并且蓬勃发展。 信陵君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永远让千载而下的仁人志士神往不已且沸血腾涌的人生信念。它从来不是神话,是现实。而窃符救赵,就是这一现实神话在信陵君魏公子无忌与处士侯嬴之间的又一次精彩极致的演绎。“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这和弹铗而歌,哀叹食无鱼、出无舆的孟尝君的门客,境界又是多么不同。侯嬴的话,让公子无忌更加坚定了求贤的决心。于是,亲枉车骑,执辔迎迓。侯嬴摄衣直上,毫不客气地坐在上座,见公子执辔愈恭,又提出来去拜访客人,公子乃引车就客,颜色愈和,到了那里,侯嬴故意站在闹市中与客人长谈,暗中观察公子。看到公子始终颜色不变,才明白公子无忌的折节下士乃全出诚心,不是作秀。这与平原君的杀姬报客的矫情,相去之远真不可以以道里计。秦围邯郸,在赵国援兵不能至的紧急关头,侯嬴从容为公子筹谋划策,公子无忌得以矫夺晋鄙十万大军以救赵困急之中。之后,度公子已至晋鄙军,事成,乃北向自刭,以送公子。它可能不如荆轲易水告别那般悲壮,但士死知己的壮烈心志却是一样没有二致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如果不是单纯从狭隘的男女私情上具论,这又何尝不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一种生动写照呢?李白说,自古圣贤皆寂寞。英雄也是,他们太寂寞了。公子无忌的虔心向贤,慧眼识人,从来是英雄不论出处。侯嬴是看大门的,朱亥是杀猪的,毛公、薛公也是屠沽博贩、引车卖浆者流。此举却被平原君讥为妄人:我原来听说公子无忌天下无双,现在才知道净和些不三不四的人瞎混,看来也是个糊涂人。真正的颖异之士毛遂,在门下三年而不知,也不知谁才是真正的糊涂人。将门有将,相门有相。与孟尝君的倾士争客而谋富贵不同,公子无忌求贤下士,为的是急公好义,纾困解纷。窃符救赵之前,虽然平原君也曾责以“纵轻胜,独不怜公子姊邪?”但他最在乎的还是“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所以,当毛公、薛公说以“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有何面目立于天下乎?”他才会立然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正以此也,诸侯闻公子为上将军,才各遣将将兵救魏。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这是最令英雄气短的事。不幸的是,信陵君亦未能幸免,终于被剥夺了上将军印。最后,只能沉湎于酒色中求其解脱,病酒而卒。威震天下、名冠诸侯的一代贤公子,就这样郁郁而终了。人啊,没本事吧,不能安身立命,本事太大了吧,又为人主所忌惮,折损了性命。所以,庄子也不得不说,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以终其天年呢。微感悟: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食客三千人 致:招来B.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遗:赠送C.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赞:介绍,引见D.此五霸之伐也伐:讨伐答案 D解析 伐:功劳,功绩。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B.冠盖相属于魏C.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D.辞决而行答案 B解析 A项第二个“坐”同“座”。C项“乡”同“向”。D项“决”同“诀”。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B.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C.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D.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答案 B解析 B项古今义均为“客人(总称)”。A项古义:有德行的人。今义:年纪大、辈分高的人或年高有德的人。C项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或为名词,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D项古义:谦让、推辞。今义:向后退,让开路或让步。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公子从车骑,虚左A.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B.北救赵而西却秦C.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D.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答案 B解析 B项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A项为意动用法。C项为为动用法。D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A.请救于魏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答案 B解析 B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两端:两头,指两方之势B.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生:单独生存C.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他端:别的办法D.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资:资助答案 D 解析 资:蓄积。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B解析 B项均为“派”。A项是/被。C项将要/况且。D项率领/与“上”“下”组成词,表位置、次序等。8.对下列各句中“之”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指平原君赵胜)B.公子患之,数请魏王(代前文的“邯郸旦暮降秦”)C.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代下文的“虎符”)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代前文侯生“无一言半辞送我”)答案 C解析 应为“军队”。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急人之困”的一组是(  )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③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④复引车还,问侯生 ⑤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⑥公子从其计,请如姬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答案 B解析 ④⑥为公子向侯生问计。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济困的性格因素,主要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还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答案 B解析 主要是公子“急人之困”的性格起作用。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把打算同秦军拼命的计划都告诉了侯生。(2)这就好像拿肉去投给饥饿的老虎,那会有什么成效呢?(您)还要宾客干什么用?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一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妄人耳 妄:无知妄为B.乃装为去装:穿上衣服C.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走:跑D.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信:诚实答案 A 解析 B项装:收拾行装。C项走:使……败逃。D项信:相信。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中国古代一种对别人的称谓。是敬辞,多用于男性。文中用以代指战国时魏昭王之子魏无忌,也即后世所称的信陵君。B.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C.函谷关,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古代因为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李白《蜀道难》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所指关口即为函谷关。D.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后常借用来指某人想要称王称帝,文中借以指魏公子想称王。答案 C解析 李白《蜀道难》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所指应为“剑门关”。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凭我这么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想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作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2)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3)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15.司马迁在文章中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平原君的事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在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把魏公子和平原君作对比,衬托魏公子不拘小节、礼贤下士的优秀品质。参考译文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混迹在赌徒中,一个是薛公混迹于酒店里,公子很想见见 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躲了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人交往,彼此都以相识为乐事,很是高兴。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听后就向夫人告辞准备离开这里,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来满足平原君的要求。现在才知道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豪放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凭我这么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想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作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夫人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把公子坚决挽留了下来。平原君的门客听到这件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到公子处,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归附在他的门下,公子的为人使平原君的门客仰慕而都来到公子的门下。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仍担心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谁敢劝公子回魏国。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立即变了脸色,嘱咐车夫赶快驾车回去救魏国。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率军队的最高职务。魏安釐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秦王担忧公子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就使用上万斤黄金到魏行贿,寻找晋鄙原来的那些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公子也要乘这个时机决定称王,诸侯们害怕公子的权势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呢。”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假装不知情地请他们向公子祝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