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学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二)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三)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四)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第一课时补充资料:(1)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2)时代背景: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有人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当时属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诵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一、文章结构内容: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3): 第三部分(4~7段):第四部分(8):二、如果按故事情节分,还可以这样:(一)、故事序幕(1—3段)(二)、故事发生(4段)7
(三)、故事发展(5—6段)信陵君四见侯生①②③④(四)、故事高潮结局(7段)(五)、故事尾声(8段)第二课时难点、重点分析:(一)第1、2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分析: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二)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分析: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第二件事是:(三)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分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宾客坐定,他才“从车骑”“自迎夷门侯生”且“虚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还为侯生“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还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者窃骂侯生”,信陵君则“色终不变”。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充分而具体的展现了信陵君的鲜明形象。(四)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分析:当时,“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长平之战,赵国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使40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赖外国的援兵)。。(五)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分析: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由此可看出他,屈从于秦国的压力,而取观望态度。信陵君则明确,“数请魏王”,“计不独生命令赵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六)如何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分析:(1)面对侯生的冷淡态度,信陵君“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从而“复引车”向侯生求救,说明信陵君。侯生所说:“尚安事客?”7
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伦理道德。侯生在信陵君走投无路时,想到的窃符之计是救赵的万全之策。他对计策的每一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分析和妥善的安排,以至想用朱亥推杀晋鄙,解救一时之急。他对当时的国事、人事了如指掌,“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表现他。(2)侯生献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强调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一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的。(七)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分析:(1)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到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2)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3)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总结全课:1.信陵君的形象。本文主要写信陵君“”的思想作风。2.侯嬴:3.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1)、司马迁最长于刻画历史人物,他刻画人物的方法,既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写侯嬴。也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写信陵君。信陵君的“下士”,是着重通过他亲迎侯嬴这一事件来表现的。当时侯嬴的一切行动表现,明写侯生,实写信陵,烘云托月,信陵君下士的诚意,最后才表现得透彻晶莹。至于满堂等候的宾客、市上的围观者和抱怨窃骂的从骑,都好像银幕背景上的闲杂人物,只是为衬托主要人物,聚光点始终在信陵君身上。其他如魏王的短视、畏秦(还有对信陵君的猜忌),衬托出信陵君的坦率、远见和敢于抗暴的精神;平原君的“不敢自比于人”,又衬托出信陵君此时在诸侯中的威望。(2)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性格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时,除了直接写他的言行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作侧面烘托。如“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市人对侯生的傲慢态度难以忍受,就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真诚和难能可贵。第三课时【文言基础知识训练】7
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品士无贤不肖 侯生摄敝衣冠 公子往,数请之 品公子姊为赵惠文王… 冠盖相属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约车骑百余乘 今有难 侯生乃屏人间语 椎杀晋鄙 矫杀晋鄙 品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 嚄唶宿将 北乡自刭 ②通假字直上载公子上坐 俾倪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公子与侯生决 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动词品仁而下士 留军壁邺 如姬资之三年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B、形容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公子从车骑,虚左 为能急人之困 公子怪之 C、动词的使动用法品公子从车骑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侯生乃屏人间语 D、名词作状语北救赵而西却秦 皆谦而礼交之 ④一词多义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故久立与其客语 今公子故过之 朱亥故不复谢 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引:公子引车入市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复引车追问侯生 为公子先引 就:乃谢客就车 赢欲就公子之名 金就砺则利 (《劝学》)使归就戮于秦(《殽之战》)下:礼贤下士 旦暮且下 7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每薄暮,下管键 (《狱中杂记》)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赤壁之战》)辞:辞决而行 无一言半辞送我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近日奉辞伐罪 (《赤壁之战》)臣等不肖,请辞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存:公子亲数存之 却秦存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过: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行过夷门,见侯生之:此五霸之伐也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如姬资之三年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实持两端以观望欲以客往赴秦军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⑤古今异义以公子为长者 (古:)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古:)2、句式解析A、省略句欲以(之)观公子 遍赞(于)宾客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 可使(之)击之 B、倒装句请救于魏 何功之有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C、判断句赢乃夷门抱关者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D、被动句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难句解析7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7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资料窗】★关于古代的座次:在古代一般是尊右卑左的,如古人称大姓为“右姓”,称望族为“右族”,称高官为“右职”,称贵戚为“右戚”,成语有“无出其右”的说法;而“左物”是下物,“左迁”为贬官,“左道”为邪道,此外像“左计”“左袒”等“左”字都含有贬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右手右足力大而且使用方便,左手相对要逊色,故崇右而贬左。但在乘车时,则正好相反。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居于右位的叫“车右”,亦名“骖乘”,职责在于防止车子倾斜或受阻,保护居左尊者的安全,一般由有能力的人担任。因此文中的“虚左”就是“空出尊位”的意思。这个句子后来演变为成语“信陵虚左”或“虚左待贤”。★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分析:(1)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到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2)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3)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