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魏公子列传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传》第十七。”《魏公子列传》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本文主要选了他的“礼待侯生”和“窃符救赵”两方面突出的事迹,从而歌颂了信陵君心存魏国,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学习此文,不仅要了解曲折的故事情节,更要借助字词、细节,深入传主的心灵世界,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本文文字明白晓畅,文言常用词丰富。学习时可把积累实词放在重要位置。一、人物名片1.战国四公子: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2.信陵君(?~前243),魏安釐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公元前257年,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魏王论功行赏,任用信陵君为相,国中大小政事,全交给信陵君决定。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秦国就想方设法除掉信陵君。秦王拿出巨款,派特务到魏国施用反间计,挑拨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信陵君虽然于心无愧,但知道魏王疑心日增,就托病不再入宫,将印信兵符等都交还魏王,以美女醇酒为伴,日夜享乐,过了4年就抑郁而终。二、背景资料公元前277年,魏安釐王即位。他为了牵制已在魏国从政十几年、政治实力雄厚的孟尝君田文,就把自己的弟弟魏无忌封在信陵,因而魏无忌被称为信陵君。华阳一战,田文失势,信陵君逐渐取代了田文在魏国的地位,成为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邯郸大捷后,尽管魏安釐王原谅了他窃符矫杀晋鄙的罪过,但他一直留在赵国,十年没有回去过。三、文化常识战国时的“士”阶层战国时代出现了“士”
这样一个特殊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他们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生存,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在战国时代起着超乎寻常的作用,甚至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这些“士”多投奔到权贵的门下来谋生,故被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他们都收养了几千名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四人之中,信陵君最善于结交士人,因此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最多。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1)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俾倪同睥倪;眼睛斜着看,含有高傲之意(2)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同向;面向(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同锤;古代一种形状如瓜,带柄的击杀武器2.解释下列多义词。(1)故(2)过(3)除(4)乃3.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动词a.仁而下士:居于……下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藏在衣袖里②名词作状语a.椎杀晋鄙:用锤子b.皆谦而礼交之:按礼节c.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③名词的意动用法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以……为功劳(2)动词的活用①动词作名词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救兵②动词的使动用法a.公子从车骑,虚左:使……跟从,带着b.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立,使……停
c.北救赵而西却秦:使……退却d.侯生乃屏人间语:使……退避③动词的为动用法a.能急人之困:为……着急b.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为……发怒(3)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作名词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急事②形容词作动词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傲慢地对待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使……高洁b.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公子怪之:以……为怪,认为……奇怪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古义:有德行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年高有德的人(3)过客以观公子古义:拜访客人今义:过路的客人;旅客5.判断下列句式类型并翻译。(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判断句)译文:我只是东门的守门人。(2)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判断句)译文:魏国的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是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3)此五霸之伐也。(判断句)译文:这如同春秋五霸的功绩啊。(4)请救于魏。(状语后置句)译文:向魏国请求救兵。
(5)何功之有哉?(宾语前置句)译文:那会有什么成效呢?(6)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译文:公子能为别人的危难着急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7)留军壁邺。(省略句)译文:让军队停下来扎营驻守(在)邺城。(8)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省略句)译文: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同(公子)一道(前往)。(9)而如姬最幸。(被动句)译文:而如姬最得(魏王)宠爱。(10)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被动句)译文: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6.名句默写。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7.常识识记。(1)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他们都曾为诸侯的领袖,史称“五霸”。(2)兵符,又称虎符,是古代调发军队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剖为两半,右半留在国君手中,左半授予统兵将帅,调兵时由使臣持右半虎符前往传达命令,左右验合后生效。
eq\f(身洁行数十年, 终 不 以 监 门 困 故,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为我看守城门生活穷困的缘故,)
eq\f(以 欲 死秦军 状。辞 决 而 行, 侯生曰:,的计划都告诉了侯生。(以必死的)言语告别而行,侯生说:)
eq\f(所不受, 以便国家。 公子 即合 符,而晋鄙不,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公子即使合上了兵符,但晋鄙不)
eq\f(君负 矢 为公子 先 引。 赵王,君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在前面给公子引路。赵王(向公子)拜)
一、整体感知1.结构层次全文共8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第二部分(2~3段),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详写与侯嬴的交往过程,略写与朱亥的交往过程。第三部分(4~7段),具体写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第四部分(第8段),写信陵君归其军于魏而自留于赵。第一部分对其“仁而下士”的概括介绍,起到总括全文的作用。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第一、二部分是第三部分的铺垫,第三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内容。2.叙事艺术和写人手法叙事精于选材。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一生活动繁多,作者着眼于突出传旨,选择了“窃符救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既突出了传主的主要思想性格,又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人们在人物的活动中看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把人物、历史都写活了。刻画人物性格手法多样。如刻画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格,有对人物言行心理的直接描绘,也有借助周围人物的对比烘托。细节描写也相当成功。另外,通篇不直呼其名,而称“公子”,有147处,洋溢着作者的敬慕、赞叹和惋惜之情。二、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试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答案 信陵君“仁而下士”,不是装潢门面,不是“政治作秀”,而是真心实意,很真诚。这从他对贤士的礼数上和真正地任用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上可以看出。这与只是装门面、图虚名、放不下架子的平原君形成对照。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动机不是出于一己之私,而是为国家求贤。这从他“贤,多客”而使得别国“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及“窃符救赵”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以要突出其“仁而下士”,是因为他要通过这些事来反映他的一种社会理想,表明他的政治见解。他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必须要礼贤下士,广开才路,要让天下贤士都到自己的国家来,要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2.为什么侯嬴一开始不直接把计策告诉信陵君?
答案 ①这是一件十分为难的事,方案事关重大,既关系到人家骨肉兄弟之间的感情,又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轻易说出。②当时公子情绪可能很激动,或许他未必采纳。他想让公子冷静下来,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侯生对公子很了解,他料定公子会返回询问对策的。待公子回来,火候已到,他才和盘托出。另一种观点:故弄玄虚,显示自己的高深。3.侯嬴为什么要“北乡自刭”?答案 从文字蕴含的相关信息“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看,主要是怕公子因仁爱而不忍心对晋鄙这位无辜的“嚄唶宿将”下手,以使整个计划破产。他要以死来激励公子,坚定公子杀晋鄙夺兵权的信念。这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价值的体现。(原因很多,言之成理即可)1.侯生也是司马迁倾心歌颂的人物之一,在侯嬴身上寄托着司马迁为人处世的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为什么他要特别歌颂这样的一种道德观念?点拨 “士为知己者死。”他歌颂侯生的“士为知己者死”,正是为了嘲讽汉代官僚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里,司马迁是有切肤之痛的。当他遭遇“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的时候,“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只有到了这种时刻,他才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忠于知己”,那种能“急人之难”,能“脱人于困厄”的侠义行为是多么可贵;而那种朝秦暮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势利小人是多么可憎。“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贵,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2.前面学习了《史记》中的好多人物,其中“士为知己者死”这一类型的人物也学过不少,请联系前面学过的《史记》中的人物,试比较侯生、荆轲、田光与专诸、豫让、聂政等人的死的不同。点拨 后者都是一个下层的人为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他们所涉及的那种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实际上也并无什么明显的是非之分,这里面所反映的乃是一种个人的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买、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而侯生、荆轲等人的死也许主观上言确是“士为知己者死”,但从客观上而言他们又都是为“国”而死,他们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了作用的,他们的活动都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恐怕这也是他们更为人所熟知、纪念的重要原因吧。一、文本素材1.信陵君仁而下士
信陵君礼贤下士,食客三千。秦国大兵压境,赵国危在旦夕,诸侯都为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到了这一点,故而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应用指南 本材料可用于“品德”“善待人才”等话题中。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知错能改的美德。这些美德都为后人所景仰,也为我们提供了写作常用的素材。2.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答: 二、时鲜素材马化腾:用微信“征服”世界他创造了庞大的虚拟家园,海角天涯变成咫尺之间;他营造的世界,年轻的心态是唯一的通行证;他用那个在电脑右下角频繁闪动的小企鹅提醒投资者:“玩”也是生产力。2000年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嗅到商机的马化腾凭借精准的眼光,大胆提出要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COM公司。到2001年7月,腾讯就实现了正现金流;到2001年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而在这一年,三大门户网站也因为与移动的分成业务从互联网的冬天中缓过神来。之后,马化腾开始推出秀、行等一些新业务。一路风雨一路成长,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再接再厉,在2011年年初推出微信,仅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到2012年3月份已有超过1个亿的注册用户,目前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他的努力和创新影响和改变了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