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苏教版《史记》选修《魏公子列传》3课时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3.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急人之困”的品质;体会侯赢等人以死报恩的思想感情。二、文题背景1、时代背景战国吋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能文能武,又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这些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2、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为: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他们都以“好士”闻幺。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都立了传,而对信陵君特别推重。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信陵君,与楚国春申君、3、信陵君(?一前243),战国吋魏公子无忌,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宇陵县西北),故称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一起合称战国四公子。第一课时(1—3段)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一)注音1、魏昭王少子(shao)5、厚遗(wQi)2^安釐(xl)6、执辔(pQi)3、昭王薨(hong)4、不肖(xiao)•••7、俾倪(pini)••(二)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坐同“座”)2、俾倪故久立(俾倪同“睥睨”)(三)词语释义1、致食客三千人(招来)2、诸侯以公子贤(因为)3、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赠送一份厚礼)••4、微察公子(暗中观察)••
5、公子颜色愈和(脸色)••
6、从骑皆窃骂侯生(私下里)7、乃谢客就车(辞别)8、遍赞宾客(介绍,引见)9、今公子故过之(特意)10、过客以观公子(拜访朋友)••(四)词类活用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名词作动词,谦逊对待)■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名词作状语,按礼节)■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容词作动词,傲慢地对待)4、公子从车骑(使动,使……跟从)5、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动,使……久久停留)••6、公子怪之(意动,认为……奇怪)(五)特殊句式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判断句)2、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判断句)3、为寿侯生前。(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三、诵读课文四、文本探究1、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公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答:前三段写了信陵君的身份地位,以及和侯嬴的交往过程,体现了信陵君为人仁慈谦恭,礼贤下士的品质。2、文章是如何表现公子“仁而下士”的性格特征的呢?明确:通过语言、行动描写,以及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五、布置作业预习课文4—6段,完成预习练习第二课时(4—6段)一、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咅2、冠盖相属(zhti)4、馁虎(nOi)6、t®(hudzc)1、数遗魏王乃公子书(shudwdi)3、侯王曾无一言半辞(zeng)5^屏人间语(bingjian)••(二)通假字
1、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具同“俱”)2、北乡自到(乡同“向”)(三)词语释义1、冠盖相属(形容请救的使臣连续不断地到来)
2、让魏公子曰(责备)3、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解急救患)4、且公子纵轻胜(即使)5、约车骑百余乘(凑集,备办)6、欲以客往赴秦军(带领)7、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用来……的)••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遗憾)■9、而公子亲数存之(问候)■10、公子过谢侯生(辞别)(四)词类活用1、留军壁邺(名词作动词,驻扎)2、屏人间语(使动,使退避)3、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使动,使退却)•••(五)特殊句式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判断句)2、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状语后置)3、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省略句)4、何功之有哉?(宾语前置)5、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被动句)二、诵读课文三、本文探究1、文章四、五、六三段是事情的发展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侯嬴与公子的什么特点?明确:这一部分主要写公子救赵无策,侯贏献计。体现了侯嬴过人的智裁与公子的“急人之困”。2、公子出发而侯生没有送行,这是为什么?明确:侯生本欲为公子出谋划策,担心他不听从,故于其复还而言之,想坚定他的心志。四、布置作业:预习课文7—8段,完成预习练习第三课时(7-8段)一、检查预习(一)通假字
2、侯生果北乡自到。(乡同“向”)2、屯于境上。(驻扎)(感激)6、口不忍献五城。(不好开口)1、公子与侯生决。(决同“诀”)(二)词语释义1、矫魏王令代晋鄙。(假传,假托)■3、勒兵下令军中。(约束,整顿)■4、赵孝成王徳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5、赵王扫除白迎。(台阶)(三)词类活用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名词作动词,用袖子藏)2、椎杀晋鄙。(名词作状语,用椎子)■3、已却秦存赵。(使动;使……退即,使……保存)••(四)特殊句式1、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状语后置)2、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状语后置)3、使将将其军归魏。(省略句)二、诵读课文三、本文探究1、本篇在着力刻画信陵君形象时,也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侯生、朱亥、如姬、晋鄙等生动形象。说说这些形象对集中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明确: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传主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信守诺言、急人之困、仁慈惜才等美好的品质。2、研读本文有关侯嬴的记述,探讨“侯生北乡白到”的原因。明确:侯嬴是一个头脑冷静却又热血满腔的人,他在信陵君辞行赴军提出将自到送公子,不是毫无意义的一时“狭义”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这主要是激励朱亥,同时也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以抗秦救赵的决心。显然,他的这一决定,是对夺晋鄙军的危险性作了深刻的分析而作出的。此外,在侯嬴看来,他已为信陵君建立“五霸之伐”奠定了基础,可以死而无憾。另外,陈懿《读书漫笔》认为魏王怨恨,“势必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徐中行《史记评林》认为“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朱东润认为,他以“北乡自到”来报答信陵君,以减轻或转移信陵君负魏的过错,更表现了他一诺千金的品格和以死相报的义气。四、总结全文:1、信陵君的性格特点2、塑造传主时运用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