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淮阴侯列传》教案

ID:1101321

大小:5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淮阴侯列传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2.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背诵课文前两段。教学重点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一)、导入欣赏电视剧《淮阴侯韩信》的主题歌《十面埋伏》。导入语:将军战术传千古,功臣末路断头颅!一曲《十面埋伏》,一声叹息!今天,我们就来研习韩信之死,探究司马迁的态度和观点。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见,刘邦是很赏识韩信的军事才能的。作为一代名将,“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没有韩信就没有汉家王朝。可韩信的结局却是夷灭三族。这是为什么呢?                      (二)、研习课文1、韩信是因为什么罪名被杀的?明确:谋反。韩信因协助陈豨兵变,被告谋反,被吕后诛于长乐钟室。2、如果没有陈豨兵变,韩信就能躲过被杀一劫吗?明确:不能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3、探究:韩信的真正死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概括明确:功高盖世,恃才放旷,得意忘形,错失良机,自矜功伐,君主的猜忌、偏狭……4、探究:韩信由于性格上的弱点和君主的猜忌,最终躲不过被杀的命运,那么,韩信谋反的罪名是否成立?你觉得司马迁的写作中有没有可疑之处?请认真研读课文,结合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观点的依据。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同学的观点可能有三种:有认为韩信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这已成千古悬案,见仁见智。但司马迁在编史时留下了一些疑点,让后人去思考,去评说。与同学交流一些思考:知恩图报,拒绝造反。天下已定,造反已迟。手中无兵,怎能造反?与豨合谋,不怕告发?几年才反,不符常理。舍人弟告,安能相信?用兵如神,会如此反?,若真谋反,怎会怜之?……5、关于韩信谋反被诛,司马迁在文中有没有谈到自己的观点?明确:第11节,学生齐读课文请同学翻译最后一句的意思探究:“天下已集,乃谋畔逆”有什么言外之意?补充资料:“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此史公微文。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    ——李慈铭《越漫堂读书记》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v“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读此数语,韩信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 v       ——李笠《史记订补》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一般人认为这是反语,“太史公曰”表面上批评韩信“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其实在叙事中用尽曲笔,惋叹之意深蕴其中。也表达了司马迁对统治者的愤激之情。曲笔:史家编史记事有所顾忌或循情避讳而不据实直书。(三)延伸拓展:韩信的悲剧的确令人惋叹,韩信的悲剧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还是一类人的悲剧?明确:一类人教师补充资料:功臣遭遇知多少?燕王臧荼,他就在刘邦称帝的那一年被刘邦以谋反罪名消灭。 韩王信就是害怕刘邦的怀疑,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干脆公开投降匈奴的。但最后也逃脱不了被追杀的命运。 燕王卢绾是刘邦的同乡,自刘邦浪迹丰沛市井之时,他们就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汉朝开国前,卢绾一直是刘邦的亲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刘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谋反企图。 赵王张耳本是刘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谋反被废除王位,贬为宣平侯。公元前196年,当另一将领阳夏侯陈豨被逼反叛时,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犹豫着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最残忍的是,刘邦杀了彭越之后,为了威胁警告其他将领和功臣,竟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再派人分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功臣们因此更加胆颤心惊。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 v朱元璋当皇帝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使江山永远姓朱,大杀功臣到了残酷的程度,胡维庸被告谋反,被立刻斩首,还诛连一万五千多人,李善长有两道免死铁券也未免一死,且被抄家灭族七十多口,大将蓝玉谋反案又诛杀一万五千多人,明朝开国功臣基本全被铲除,搞得人人自危 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韩信之死,同学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发现,非常好,老师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言,同学们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我想重要的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探究、发现的精神。学生齐读结束语: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因此,有人认为韩信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韩信除了胯下之辱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我们通过《史记·淮阴侯列传》来了解一下。二.整体感知1.你熟悉韩信吗,能否做一个简单的介绍?2.教师简介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3.学生简介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共11段,主要讲了韩信一生中的几件重要的事情:(1-3节)早年屈辱;(4-7节)井陉之战;(8节)得意忘形、招主嫉恨;(9节)韩信“谋反”被族;(10节)蒯通免死;(11节)太史公论赞。三.文本研读㈠文本疏通1.小组合作,疏通字词1-3段,做好归纳整理。2.学生质疑,由学生答疑,教师引导。3.指导归纳⑴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贫:缺吃少穿;穷:不得志、不显贵。两者不同。行:品行得:能够⑵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常:通“尝”,曾经患:以之为患,可译为“嫌恶”⑶晨炊蓐食:“晨”“蓐”名作状。蓐通“褥”。㈡文本分析1.学生归纳1-3节中叙述了韩信早年的哪些屈辱?明确:“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小结:通过总结我们发现韩信身处社会底层,生活贫苦,且饱受屈辱。2.再次认真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三个小故事,分析每个小故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明确:都反应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第一个故事侧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自信和抱负,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有一段话用在韩信身上非常恰当。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补充: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四.拓展延伸讨论:司马迁为什么单单从韩信的早年生活中选择这三个故事来写?明确:这三个故事最能反映韩信的性格特点,最能显示其早年生活,属于典型事件。另外展现其早年的屈辱和落魄,也是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笔法的体现。五.布置作业1.翻译句子:⑴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⑵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2.预习课文中“井陉之战”等其它内容。3.探讨韩信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又为什么只能成为一代名将?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教师补充韩信“投项,不用,投刘,几死。无奈亡去,幸遇“萧何追韩信”“拜为大将军”,才对刘邦“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情节。二.文本研习㈠文本疏通1.小组合作,疏通字词4-8节,做好归纳整理。2.学生质疑,由学生答疑,教师引导。3.指导归纳⑴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去:离开;远斗:远征。⑵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假:借间道:隐蔽的小路辎重:军用物资深,高:名作动,⑶可致于戏下。戏:同“麾”,营帐。⑷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能:竟然千里:跋涉千里罢:通“疲”,疲劳加:对付⑸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罢赵帜,立汉赤帜。走:逃跑空:“空”,使动,意思是“全营出击”(6)于是有缚广武君而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戏:通“麾”,军营师:名作状,象对待老师一样.东乡坐:请他面向东面坐下事:对待㈡文本分析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明确: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A.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B.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3.对这次战斗的详细描写是为了表现韩信的什么?明确:机智、料事如神。表现韩信过人的军事才能。三.课堂检测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⑴禽夏说:“擒”。⑵能千里而袭我:“乃”。⑶亦已罢极:“疲”。⑷从间道萆山:“蔽”。⑸张耳详弃旗鼓:“详”。(6)东乡坐,西乡对:“向”。⑺兵法右倍山陵:“背”。2.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活用类型:⑴足下深沟高垒:名作动,深挖战壕,加高营垒。⑵坚营勿与战:形作动,坚守。⑶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名作动,宿营。⑷必空壁逐我:使动。⑸鼓行出井陉口:名作状,击鼓而行。(6)师事之:名作状,以对待老师之礼。名作动,对待,侍奉。四.作业布置1.翻译句子: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2.预习“韩信谋反”部分。第三课时一.组织教学经过井陉之战我们了解到了韩信杰出的军事才能,这位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杰出名将是不是就能封妻荫子、安享荣华富贵呢?我们通过课文第三部分来了解一下。二.文本研读(8-10节)㈠文本疏通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1.小组合作,疏通字词8-10节,做好归纳整理。2.学生质疑,由学生答疑,教师引导。3.指导归纳⑴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阴:暗中弟:只管,又写作“第”。⑵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及太子。与:介词,和;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⑶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纲绝而维弛:法度败坏、政权瓦解乌集:像乌鸦一样聚集高材疾足: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鹿:指帝位⑷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假:借间道:隐蔽的小路辎重:军用物资深,高:名作动,⑸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能:竟然千里:跋涉千里罢:通“疲”,疲劳加:对付㈡文本分析1.天下平定后,韩信为何“常称病不朝从”?这种表现引起了什么后果?反映了韩信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不满于自己的封位。引起君王的进一步猜忌和怀疑,最终使他蒙受“谋反”的罪名而被诛。反映了韩信清高、自傲、张狂等性格特点。2.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明确:“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不仅概括了韩信一生,而且点出成败之由。3.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说说你的看法。三.文本研读(11节)㈠文本疏通1.小组合作,疏通字词11节,做好归纳整理。2.学生质疑,由学生答疑,教师引导。3.指导归纳⑴通假字①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怏怏”。②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否”。③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擒”。④上怒曰:“亨之。”:“烹”。⑤秦失其鹿:“禄”。⑥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叛”。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⑵词语的活用①常称病不朝从:名作动,上朝、朝见。②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名作动,走,散步。③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名作动,称病,假装生病。④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名作状,像乌鸦一样。㈡文本分析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有什么言外之意?明确:有三点内容:①布衣时志与众异;②没有做到“谦让”;③在天下安定时密谋叛逆。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一般认为是反话:“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铭)“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李笠)四.布置作业1.翻译句子:⑴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⑵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⑶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2.思考:韩信为什么会被诛杀?韩信有没有真正谋反?第四课时一.组织教学韩信受漂母之饭,忍胯下之辱;投项,不用,投刘,几死。无奈亡去,幸遇“萧何月下追韩信”,才对刘邦“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为用,遂为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黄震《黄氏日抄》)事实证明,没有韩信就没有刘家王朝!结局,却是夷灭三族!那么韩信为什么会被夷灭三族呢?他究竟又是怎么死的呢?今天我们通过选文文本的内容结合课外资料共同探讨一下这些问题。二.合作探究1.韩信是西汉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功臣,罪名是“谋反”,那么韩信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有没有谋反?⑴韩信在死之前有什么反应?刘邦在韩信死后有什么反应?如何理解他们的反应?①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②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⑵韩信谋反,为什么要写刘邦抓蒯通的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明确:佐证韩信的冤死,证明他确实没有谋反。⑶教师小结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有不满之心,但尚无谋逆之举。是被吕后、萧何设计害死,且正中刘邦下怀。2.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明确:(1)功高震主;(2)君王对他早有猜忌;(3)狂妄傲慢,树敌太多;(4)杀功臣是普遍的现象。三.文本小结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因此,有人认为韩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见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四.作业布置1.整理本课的文言知识。2.思考:为什么韩信只能是一代名将,而不能是一代明君呢?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